從我懷孕到孩子現在一歲半,我沒有工作,結婚兩年,他今年回家想買車子,把賺的錢給我存著,(一開始沒有打算給我,是我自己拿來的。)花銷是他賺的錢,主要是給孩子買奶粉尿不濕了,去買車的時候錢不夠了,(加上我結婚的時候孃家給我的錢也給他去買車)還是不夠,他說我錢花太多,我們兩個吵了起來,和好了以後他經常給我臉色看,一點小事就吵,還說什麼生活沒有意思,最後我帶了孩子回孃家,沒有給我一個電話,一條簡訊,我也覺得很累,帶孩子一年多,孩子生病什麼都是我自己在家帶,任何需要他的時候他都不在,我理解他在外地工作的辛苦

現在兩個人就這樣冷戰著,我帶孩子在孃家,他沒有來說接孩子回去,我理他他也不理我,我想離婚,可捨不得孩子。


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並不建議所有媽媽都成為全職媽媽。

大多數組織結構中,都是誰的貢獻更大,誰的話語權就更高。如果丈夫認同你帶娃、做家務的價值,他就會認可你的話語權;相反,如果他認為你作為全職媽媽,這些付出僅僅是份內事,那就容易低看你一等,覺得他是個賺錢的、你是個花錢的。

買車錢不夠,不過是個導火索,讓矛盾擺在了明面上。

一個女人,她的身份絕非只是媽媽。她可以是妻子,可以是女兒,可以是員工,也可以是老闆,還可以是她自己。

所以,在成為全職媽媽之前,建議各位媽媽考慮一下職業變動可能會帶來的其他身份角色的變動。比如,選擇成為全職媽媽之前,請綜合考慮:

會不會影響自己作為妻子的角色,和丈夫的親密時光更少了?

會不會影響自己作為女兒的角色,手裡可供支配的用來孝敬父母的人力物力都更少了?

會不會影響自己作為員工的角色,未來的職場發展和自我價值感的實現在哪裡?

會不會影響自己作為老闆的角色,讓公司結構和前景產生不利的變動?

會不會影響自己,無法做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沉浸在對孩子的母愛之中,對自己付出的感動之中時,也需要考慮更多現實的問題,不是為了算計誰,而是至少能讓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有保障。

題主這樣的情況,要麼就是扭轉老公對你付出的認知,要麼就是按照在他的價值覈算體系中去提升自己的權重,從而獲得更高的話語權——比如,當你賺得比他更多時,當他需要你出錢給他買車時,那些蜜語甜言、噓寒問暖又都回來了。

愛情是美好的,婚姻是現實的。

祝好。


全職媽媽+夫妻異地+幼齡孩子

看到這三個標籤,真想抱抱您——正面對著巨大生活壓力的題主。

作為同是夫妻異地,家有幼齡孩子的我,不請自來答一波。

看過一個關於婚姻的文章說,

夫妻二人從分工明確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漸漸遠離對方。

「一人主內一人主外」的最大挑戰就在於——工作內容的高度分離,容易導致彼此對生活認知的分歧。

再加上題主是異地夫妻,這種情況無疑對夫妻關係是雪上加霜。

據說心理學定義的愛情三要素,

親密、激情、承諾

對於異地分居的夫妻來說,平日已被壓榨親密與激情時間,更多是用承諾來維繫感情。

買車只是導火線,冷戰則是讓彼此都陷入被動的狀態。

目前任何一方都不願意下臺階(當然也找不到可以下的臺階)。最有可能就是,題主提出離婚,把是否維持婚姻的主動權踢到對方上——要不就求原諒,要不就一拍兩散。

然而,當主動權給予對方後,隨之又會帶來2個問題:

1、一拍兩散——離婚的資本在哪裡?

2、求原諒——問題不解決,衝突還是會繼續?

一、離婚的資本

我一朋友,賺得比老公多,家務自己做,但在家裡的話語權是極低:因為老公是媽寶男,平日是婆婆帶的孩子,住的房子是老公家的物業。身為女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早些年,她向我抱怨過多次——想離婚。

我還曾幫她在知乎找關於離婚的答案、法律意見,雖然當時她的孩子還小,具備「2歲前撫養權爭奪,母親更具優勢」的情況,但理性分析下來,她並不具備離婚的資本:

孃家沒有支援,學齡前孩子沒人帶;

需要照顧孩子,必然影響自己的職業晉陞;租房及孩子託管的費用高,還存在安全風險;狠心把孩子給對方,自己工作,想起極需母愛的幼齡孩子,她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狠下這個心;

…….

所以,特別是對於有幼齡孩子的家庭,離婚究竟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創造問題?

回到題主的現狀,

離婚誰照顧孩子?承擔照顧孩子的費用如何劃分?

您目前的社會競爭力如何,打算找什麼工作?假如您在工作以外的時間需要自我提升,孩子的照顧問題如何解決?假如沒有獲得撫養權,孩子交給對方家庭,您內心是否真的願意?……

假如沒有想清楚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離婚」真的只能是感覺不爽時的心魔。

二、衝突的來源

正如心理學教授約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一書裏說,

夫妻爭吵衝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問題因為沒有得以解決,這種爭吵衝突會不斷重複,把感情消耗。

由買車所引發家庭財務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造成了後面的多次爭執,甚至發展到冷戰的地步。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認為,

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與價值感。

歸屬感來源於愛,價值感來源於社會成就。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為什麼很多女人生完孩子就會變成微商? 高贊答案說,

雖然賺不了什麼錢,哪怕每個月只有一千多,自己都會多一份自豪感。

因為有價值,所以自豪。

全職媽媽平日做的,都是那些重複瑣碎麻煩不能出績效、出亮點的工作,您與您先生,都把這些「無形價值」的事,以及貢獻「無形價值」的您,放在了家庭的從屬位置。

而對於家庭的「有形價值」——賺錢、管錢,則在家庭的主體地位。

順著這個思路看,衝突的來源,一是對「無形價值」的貶低,二是您未充分向團隊呈現自己的「有形價值」:

正如職場上那些忙忙碌碌加班加點完成任務,但年度績效卻永遠不會考慮ta的人,甚至連加班這件事都沒人看到。

無論是社會價值(例如兼職獲取物質收入、精神收入),還是家庭價值(做好家庭理財),這些價值才能讓人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對任何衝突會自帶正向、自信的態度——個人的切身體會。

三、解決方案

1、結束冷戰。

排除忠誠度與價值觀問題後,結束冷戰。

婚姻瓦解四步驟——批評、鄙視、辯護和冷戰。利用出走、冷戰的方式,您以為是通過暫停、威脅來處理衝突,其實卻是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一個平日自己獨自在異地工作的丈夫,終於回家,卻要面對因為老婆孩子出走而空蕩蕩的屋子

您目的是達到了——他真的會難受(又或者憤怒),但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

2、處理衝突——家庭會議。

嚴肅地召開一次家庭會議,

真誠地感謝對方為自己/家庭付出的一件具體事情,打破僵局;

分析家庭財務結構問題;重新規劃買車的資金計劃;

3、實現家庭價值——管好家裡的賬。

其它知友們為您提供的關於家庭財務建議,正好在我前一個關於全職媽媽的答案中,也有涉及——

家庭財務的結構化分析管理,以及設置合理的家庭結餘比 有興趣可前往瞭解。

答案截圖

4、尋找社會價值——尋求一份精神/物質收入。

精神:學習、自我增值

物質:找副業


當然,任何一次衝突都是兩個人的共同作用——假如在前面的努力下,對方還是沒有希望修復關係的心,那一切都免談。作為女性我真的認為,

就算我們心煩意亂,假如沒有被隊友激怒、挫敗或羞辱,我們根本不會無端開始一場批評或蔑視的討論。

所以,我還是忍不住對後續不斷引發紛爭的這位隊友,


記賬。元旦剛過我把2019年的賬單拉出來仔細計算之後發現一年家庭開銷接近九萬其中我支出了五萬多他支出了三萬多。平時真的感覺不出來,我從年初到年尾給自己添的衣服不過五六件加起來一千多塊錢,化妝品一樣沒買,整年沒有逛街,支付寶顯示我只點了兩次外賣,平時都是自己買菜做飯。他則不是加班就是出差,想花錢都沒時間花,支出只有車這一個大項。然後你就知道哪些錢必須支出,哪些錢可以省下來。他看到你把錢花在哪裡,心裡有個底,就不會這麼氣了。


你的最大問題是你沒有工作,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沒辦法,在我國,全職媽媽就是這種結果。因為包括我國婚姻法以及各種習俗,大家都是錢財導向。全職媽媽辛苦嗎?很辛苦。被人看到了嗎?並沒有。

你老公不理解你確實是他的錯,但是在他眼裡,他就是看不到你的付出啊。男人因為沒有生育和育兒,本來就對於女性付出了多少心裡沒數,同時你倆的錢還都是他賺的,在他眼裡你不僅一分不賺,還花了不少,他當然抱怨。

現在我建議你:

第一,整理賬單,把孩子用品的錢怎麼花的都給列出來,給他看一看哪個是他覺得不需要的,那就以後不買,有事情他負責。

第二,找一份工作,然後請保姆。你跟他講理是講不清楚的,在他眼裡你就是沒賺錢,所以最好就是你有收入,賺錢,然後請保姆,他如果有異議,就讓他帶孩子,你反正把你那份錢出了就行了。


大佬 @Cecilia 已把全職媽媽因素 詮釋得非常細膩了。

我想補充下觀念差異的問題。

和賺錢觀、消費觀不一致的人相處,是痛苦,是折磨。

一、賺錢觀:

男人不是在養「全職太太」,他們只是家庭分工不同。

你所在城市住家保姆收費如何?

全職太太經濟效益≥這部分收入?

全職太太的具體崗位有妻子、媽媽、女兒、兒媳婦、廚師、水電工、人體鬧鐘、護士。

且全年無休,24小時「隨時候命」。

她不是一個人,她是一個育兒師!理財師!家政服務員!教育家!家庭協調員!烹飪家!

網圖,侵刪

況且有錢的叫全職太太,沒錢的那是家庭主婦。

二、消費觀:

接受節儉,拒絕吝嗇

除房貸、物業費、水電費、小孩教育費、日常開銷買菜錢等必須支出外。

認為女方哪些花銷是亂花錢?

昂貴的化妝品保養品?閑置的衣服?

是否選擇高品質的生活戳中了男方無力滿足的痛點?

又或是男方過度節儉的同時要求女方也同時遵守?

這一切的表面原因彷彿都是全職太太的錯,

而背後的根本原因

是因為男方賺的不夠多,請不起保姆,婆婆帶人又不靠譜。

另:但凡願意為你付出,你也不至於淪落到這地步。

最容易獲得的錢都不願意為你付出,

還指望他能付出什麼呢?

解決方案:

一、繼續全職,開展副業。

這是一條非常艱難又富有挑戰的路。我還記得知乎之前有個熱門問題是為什麼全職媽媽都做了微商。

提升自己,

善於尋找並獲得商機。

帶娃擠剩下的零碎時間就是你寶貴財富。

二、把孩子給老人帶,自己工作。

題主也說了放心不下孩子,但這條路夫妻雙方都能有經濟收入。

提升自己,

尋找工作,

娃已經2歲是你應聘時的優勢條件。

精神和經濟獨立的你才能把未來看得更清楚。

和丈夫好好溝通,慢慢磨合,7年之癢都沒過的你們以後路還長著。

祝好。

@知乎親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