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醫愛好者連脈和經絡的基本概念都弄混淆,有沒有人出來解釋一下?


黃帝內經說經絡可見。

現代中醫說經絡不可見。

黃帝內經不錯,誰說錯我跟誰急。

經絡也是看不見了,誰說能看見我跟誰急。

事就是這麼個事.......


這個中醫從古至今也都是混亂的,有一部分確實是血管,其他人也給出白紙黑字了,另一部分是什麼誰也說不準,比如大多數穴位是避開大血管的,至於血管和非血管怎麼連起來的,估計就是某些經驗的相互結合,我傾向於認為先發現了某些特殊功能的穴位,然後古人根據可見的血管+想像,構造出了連接各個穴位的「經脈」系統。


有些中醫愛好者,其實連最基本的中醫基礎知識都搞錯了,在這裡幫他們補補課,請看如下截圖,是一位中醫愛好者對中醫的「脈」的認識。

這位中醫愛好者說,脈是血管,經和絡不是,那麼我們從《黃帝內經》的原話來看,他說的對不對。

我們來看一下《黃帝內經》對脈的原始定義:

「夫脈者,血之府也。」――《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府」字,含義是「薈萃或聚集的地方」,這裡說的清清楚楚,脈是血之府,即裝載血的地方。

既然是裝血的,我們當然有理由認為脈很可能是血管,這位中醫粉也承認中醫的脈就是血管,那麼我們繼續往下看,中醫對脈的分類:

「經脈為裏,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絡)。」(《黃帝內經.靈樞.脈度》)。這裡講得很清楚了:這是將脈按主次的差異分類為三種:「經脈」、「絡脈」和「孫脈」,描述了它們之間主幹、旁支、再旁支的關係,經脈是主幹,從經脈上橫支出來的是絡脈,絡脈上再有旁支被叫做孫脈。

既然經脈和絡脈都是脈的類別而已,那麼我們平常說的「經絡」指的什麼呢?很顯然,就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嘛。

既然脈都是血管了(這位中醫愛好者自己承認的),那麼經脈和絡脈作為脈的種類(合稱為經絡),當然也是血管了。

又有中醫粉說,不對,經絡是不可見的,是人體虛無的運行通道,不是實體,不可能是血管。

好的,下面我就用中醫古書原文來說明,經絡是虛無縹緲不可見的東西,還是實體物質。

先說經脈,看下面一段話:「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於外踝之上,無所隱故也。」——《黃帝內經靈樞 經脈第十》

黃帝內經說的很清楚,十二條經脈為埋伏在筋肉之間太深,所以看不見,能夠經常看見的,是十二經脈之一的足太陰經這條經脈,因為它經過外足踝關節,沒法隱藏。大家想想,我們透過外骨踝關節那層人體皮膚較薄的地方,是不是可以看見皮膚下面的血管?經脈不是血管是什麼?

我們再來一段明代人寫的書:

「手太陰一經,過於手外髁之上,因其骨露皮淺,故不能隱。」——明·張景嶽《類經》

這段話說得就更清楚了,因為「骨露皮淺」,所以手太陰經可以在手的踝關節上看見,也就是我們手腕的位置,我們透過手腕薄薄的皮膚看見的不是血管是什麼?

兩個古文原話都說清楚了這樣的事實:人體的經脈,大多數深入身體內部,不容易被看見,手的踝關節和腳踝關節,也就是手腕腳腕處,由於皮膚比較薄,暴露了出來,肉眼可見。

好,經脈說完了,我們來看絡脈古人是怎麼說的。

「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黃帝內經靈樞 經脈第十》

  黃帝內經說,15路絡脈是肯定能看見的,如果一下子沒看到,是因為人和人各不同,你上下找找就能找到了~

看到沒,黃帝內經也說了,絡脈也是可見的。

經脈,絡脈都找到了,肉眼可見,經絡就是經脈絡脈的總稱,不就是可見的麼?我們人體能夠透過人體皮膚較薄處看到的是什麼?不就是血管嗎?

黃帝內經說得清清楚楚,皮膚薄的地方,可以透過皮膚看到,深入到人體內部的看不見,但它照樣是實體,這麼明顯的血管特徵,還有什麼好抵賴的?

又有中醫粉說,明明中醫的人體經絡圖,跟現代解剖圖不能完全重合啊,所以人體經絡不可能指的是血管。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就是古人解剖知識太低,畫錯了。古代人的很多理論都是一些粗糙觀察再加腦補意淫出來的,嚴謹性本來就不高,以古人的水平,把人體血管圖畫錯是很正常的事。在現代科學各項學科發展起來之前,古人犯的各種常識錯誤還少了嗎?

最後得出結論,經絡, 就是古人對血管的粗糙觀察和想像豐富而已,不管是血管的作用,還是分佈,都有很多認識錯誤的地方。

古人在古書多出提到了經絡可見,為什麼中醫粉硬是要說經絡不可見呢?


可見。但它不是一種東西,最主要的有神經和血管,尤其在四肢末端,基本上是神經系統。在五臟六腑之間就摻雜了很多血脈。另外也可能摻雜了淋巴和結締組織的某些通道,構成一些氣街之類的東西。就是它的生理基礎可能來源很多,中醫並不是特別在意它們的物理區別,更在意的是它們之間的關聯,像大數據分析一樣,把相互影響之間的關聯抓出來,並抽象出條理結構,這纔是重點所在。

不在意物理區別,並不代表古人真的不明白它們的區別。這要從源頭上分析傳統理論的演化流程,後面漸漸用新的概念來統一取代了原初的概念,然後才形成了內經。這裡推薦一套書,專門講這個事,雖然我不完全同意它的結論。

之所以不完全同意這本書的結論,在於,我自己初步考證了一下,先後進入華夏地域的兩支人種,一個在東部,以針灸、爻卦為主,偏重於陽經的神經系統調節,另一支在西部,以血脈、巫術為主,偏重於陰經的血液系統調節。後續在4300年涿鹿之戰之際,東部融合了西部。目前在苗、瑤兩地,傳統醫術體系的差異中可窺一斑。具體就不在這裡扯了。


號脈的脈是血管。經脈絡脈是筋膜。可見。經絡有低電阻特性,經絡是水液代謝通道。經絡是生物電信號通道,刺經絡可調節植物神經,調節內分泌。調節心跳次數及幅度。


我覺得古人發明經絡氣脈的很正常,誰都想從自己的邏輯認知去解釋世界。但到了今天都幾千年之後了居然還有大把大把的人會去相信,還為了相信去強行解釋。古人是知識儲備不夠才會這樣聯想的,而擁有九年義務教育的你們也會如此。古人如果穿越回來住三個月,他一定會嘲笑你們的愚昧。


中醫的脈,有血脈有氣脈有靈魂意義上的脈。血脈,大致是血管,氣脈,血管中看不到的無形的。比如: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經絡屬於靈魂意義上的,能夠與神經與血管發生作用。經絡用眼睛直接看不可以看到,在臨牀中,醫家可以感知到,也可以通過測量兩個穴位之間的電阻來證明其存在。最常見的同一經穴位之間的電阻,可以用萬用表測量,明顯比較小,尤其是針刺時,電阻變化更明顯。


猜想更多是信息表象。

耳穴有診斷作用,也有治療效果,耳朵和其他部位有何聯繫?刺激耳朵某處就給一處機體發出信息,據此做出調整。

經絡可能也是這個意思。

望聞問切,都是過去缺少各種儀器的年代,用於診斷的手段,對有經驗的醫生,幫助很大。


現在人們對天文探測越來越關心,天文學家並不能看到那些東西,而是根據各種信息加上理論進行推斷。天眼望遠鏡,引力波,火星探測,太陽風,很多很多。


經絡的解釋有挺多,就不在此畫蛇添足。

我想說的是自己的想法。經絡是通過疾病和治療疾病反射出來的。我認為整個中醫體系都是建立在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礎上。

通過治療,評估,糾正,再治療,再評估,再糾正,反覆的實踐最終達到現在的經絡和穴位。

談經絡是不能脫離人體的。更不能脫離疾病。如果這些討論對臨牀有幫助,那善莫大焉。如果對臨牀沒幫助,就當耳邊風吧。


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合稱。經絡是靈體(精神體,靈魂體,魂魄)嵌合到肉身上面的交通線路,經絡上面的諸穴位孔竅則是交通線路上面的重要樞紐控制點。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

脈由月和永組成,月一般代表的是肉,也可以說是構成人身的所有物質,永有長久的意思(永的甲骨文類似管道或者說路或溪流),合起來就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平常所說的脈一般指血管等各種管道這些的(主要指血管)。

一般人是看不見經絡的(以後可以通過類似卡爾良相機等科學儀器觀察到的,科學一直在進步),平常只需要用著就可以了。縱著為經,橫著為絡。別的就參考像實在哥、王旭競等各位答主的。


中醫是人類兒童時期發明的,其思維模式大致是原始思維。在原始思維裏,沒有概念,只有集體表象(CR)。所謂經絡不是概念,只是CR。概念可以弄清楚,CR是弄不清楚的,也沒必要弄清楚。

經絡也不是中醫特有的,很多其他地區的傳統醫學裡也都有,而且用語言學術語來說能指所指也都很像。

實際上,經絡不過是古人在人類兒童時期各種不懂的情況下,對他們觀察得不清不楚的血管、神經、淋巴管等等的一個模糊的定義。這個模糊定義約定俗成,然後經過類似金庸那樣的小說家想像虛構,終於成為複雜的經絡系統。到了現代,大家看清楚了人體構造,結果必然是對經絡反而糊塗了。因為如果你不否認它就要接受它,而接受它又會發現它和實際不一樣。

至於經絡是否可見,北韓科學家金鳳漢曾經試圖證明經絡的確存在也就是可見,北韓宣佈是二十世紀世界三大發現之一。中國曾經舉國祝賀。但結果證明也許可能是世界三大騙局之一,金科學家也自殺以謝天下。謝謝啊。


我們現代人為啥看不到經絡古代書籍上記載的清清楚楚的經絡呢?到底發生了什麼?

以下是三種可能的猜測:

1、古人能看到的東西,現代人看不到?

很多神祕主義者鼓吹中醫的內視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我,所有的中醫從業者和中醫研究者都是不認同的。人類從有中醫萌芽到現在,充其量也不過就是2500年(參考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人類身體結構演化極少,並不存在古人具有特殊能力這一說法。而且,現代儀器可以檢測到的範圍,早已百倍千倍的超出了人類的自然感知。用儀器也依然探測不到經絡。所以,第一種可能性不成立。

2、第二種可能,經絡是不是古人臆造出來的東西?

我們的漢字,從來就沒有描述過什麼觀察不到的東西。文字就是用來記錄可觀察的事實的。古人不會憑空想出某種東西,然後再起個名字的。我們現在用的很多抽象的看不到的名詞,在古漢語裡頭,這些詞也全部都是具象的。

比如說道德的德,這樣的字,在現代絕對是一個抽象的詞,但是在古代,德就是一個十字路口,往前直走就叫做德。後來的引申義就成了走正道,不拐彎的意思了。

那麼,經絡當然也不例外。經脈和絡脈這樣的詞,實在是具象到了極點。所以,經絡在古代必然是可見的東西。

所以,經絡必然不是抽象的,不是概念,就是可以看見的東西。所以,第二種可能也不存在。

3、第三種可能,就是經絡本來有明確的所指,後來意思轉變了

原來有實體,有所指,後來意思變了,這可能嗎?我們看一段《黃帝內經》的原文。

雷公曰:何以知經脈之與絡脈異也?

黃帝曰: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脈之見者,皆絡脈也。

這一小段話,出自《黃帝內經》的靈樞 經脈篇,這裡頭是黃帝和雷公在論道。雷公問說,怎麼區分經脈和絡脈呢?黃帝就回答他說,經脈基本上是看不見的,你能看見的,那都是絡脈,經脈有氣口,你通過氣口去摸,是可以摸到經脈的。

如果上面的白話解釋你還沒看出端倪,那麼,我翻譯得更白話一點就行了:

雷公問黃帝說,怎麼區分動脈和靜脈呢?黃帝就回答他說,動脈你基本上是看不見的,你能看見的,那都是靜脈,動脈有的時候會處於比較淺的位置,我們叫做氣口,你通過氣口去摸,就可以摸到動脈的搏動了。

明白了不?在黃帝內經看來,經絡就是血管

上面的這一段我並不是在斷章取義,縱觀正本黃帝內經,只要是提到經絡的地方,都可以用動脈替代經脈,靜脈替代絡脈,屢試不爽,沒有例外。

古中醫也是在不斷發展和演化的,通過學習古中醫史,可以清楚的看到,中醫如何從實證醫學逐漸轉變到抽象化虛擬化臟腑的。這是中國古代醫學發展的一個最大的遺憾。

如果按照2500年前的認知,抓住實證,抓邏輯,從解剖學入手,那中醫到今天很可能會非常強大。甚至有可能點燃中國的科學火種都說不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