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和C端的核心區別在於做事的思路不一樣。聽起來像是一句廢話。但實際上可能就是這樣的。

一個公司想要盈利,離不開收入和成本。而剛好C端和B端對應的就是收入和成本。對於C端產品來說,GMV、用戶量、留存、客單價這些就是關鍵指標。因為這些關乎收入,收入 = 用戶量 * 客單價 ,留存則直接與復購率相關。所以可以看到互聯網裡面C端的產品都在不斷的拉用戶,增留存,促進用戶留存,產生更多的GMV。同時,由於C端買單的人只有用戶,於是C端產品非常注重用戶體驗、定價等。好的體驗能夠帶來更高的復購率,定價則直接決定了用戶群。

而B端則站在了成本角度上思考問題。如何降低成本變成B端產品一個躲不開的命題。在B端上由於本身存在一條涉及多方的合作鏈,因為降成本可以從提效或者減少合作鏈的長度入手,但要保證的是合作鏈不會因此而斷裂。由於合作鏈的存在,對於B端產品怎麼和多方溝通,了解合作鏈上的合作關係,變得至關重要。平衡多方利益變成B端產品必須學會的技能。同時在這條合作鏈上的多方都為了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在不碰及核心利益的時候,對於體驗上的要求還是會放寬的。

因此B端產品和C端的不同可以總結為:

  • 做事的思路不同:B端降成本,C端提收入;
  • 側重點不同:B端效率 &> 體驗,C端體驗 &> 效率;
  • 技能樹不一樣:B端需要溝通能力、邏輯推理、平衡多方能力;C端需要同理心、創新、數據分析;

做哪個更好取決你的性格比較適合做哪個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行業發展對於產品經理能力要求的變化。

互聯網行業發展到今天,C端產品基本飽和,B端需求放大;企業內生增長,降本增效。產品經理的能力寬度在不斷拓展。從早期的UI設計,到後來的商業設計、垂直化的業務引領,不得不承認隨著互聯網發展,對產品經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作個比喻,如果把產品經理的能力用T字型來描繪,那麼橫越來越寬,縱越來越深了。橫,除了過往的產品經理通用技能,更要求對於商業對於數據等等的敏感;縱,更加紮根業務;縱的部分延展出來為了企業降本增效的B端產品。其次,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差異呢?關於b端產品和c端產品的差異,這是基於以往對產品經理的分工出發點不同,比如最容易為大家所知的是c端產品,因為他是在定義服務更多消費者為對象的產品,更容易為人所知,而b端產品天然的會在幕後,以串聯和承載消費需求在b端落地而存在。當大家越往高階產品經理升級,你所覆蓋的領域會越來越大或越來越聚焦在一個五臟俱全的垂直行業里,最終看到的是一個業務線甚至一個公司的業務時,最終殊途同歸都是要實現的是業務的價值如何實現落地,那就必須要理解業務。第三個,B端產品經理的發展前景如何呢?騰訊2019年Q3的財報數據顯示,TO B業務(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營收貢獻攀升至28%,與遊戲業務並列成為極為重要的營收板塊;2020年初,華為、百度也都調整了組織架構,百度打造人工智慧體系,華為打造CloudAI,都是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面向B端的業務;以上這些信號都表明,未來B端產品市場將會進一步放大。

另外,從阿里/百度/騰訊等頭部互聯網行業的薪資段位,可以看到B端產品經理未來是很有「錢」途的~

最後,如果選擇了做B端產品經理,那麼應該如何選擇行業呢?對於這問題,前餓了么產品高級專家胡老師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考慮:第一個是去做GDP佔比較高的行業,比如物流行業。第二個是去做增速快的行業,比如疫情過後的醫療行業。第三個可以去穩定性高的行業,比如to G的行業。想要了解更多B端產品經理的常見問題的解答,諸如競品調研、需求分析等。可以關注8月1日(本周六晚8點)起點學院公開課——《15年+經驗B端產品老司機,1小時為你解答B端產品常見問題》。


答案明明是不言而喻的,竟然還有這麼多人爭論。。。雞你太美。

看了一遍大多數答案,發現還真是很多人給b端站台的。至少大部分也認為平分秋色,二分天下。

無F可說。


前言

如果您能給出更多的基本條件,比如

1.你目前掌握的信息廣度和深度,比如B/C端產品經理工作定位工作內容、能力矩陣的異同點等,國內B/C端行業的現狀和前景,國內B/C端行業的頭部企業有哪些等。你有沒有過基本了解。你了解的過程遇到的瓶頸是什麼?是否遇到數據或其他信息的不可獲取性?是否有一些猜想需要驗證?

2.你目前的階段和角色,2.1)是已工作的狀態待轉行或跳槽,2.2)是已經拿到offer正在選擇的應屆畢業生,2.3)還是有從事產品經理工作規劃、希望初步明確方向然後側重提高技能的在校生。這個問題對於不同的階段是有不同的急迫性的,不同的緊迫程度意味著站在不同的視角看問題,是希望比較出B/C端產品經理的差異,匹配自己現有情況,得出自己和兩個產品崗的相似度(已經有點忍不住牽扯上聚類演算法了),然後找出和自己綜合情況更相似的一方,並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提升;還是說只能根據當下的利弊,瞬即做出選擇,己方已經沒有調整或學習提升的空間等等。

正文

一波換位思考之後,我只能基於儘可能覆蓋你需求的出發點,組織了一下答案,如果您後續能補充更多的條件和描述,我們如果有時間可以往某一個點深挖。

1.定義層面:B端產品經理和C端產品經理工作定位、工作內容、能力矩陣的需求等;

建議思路:先看一些描述性的軟文,自己梳理出框架,然後通過具體的JD (Job description)驗證自己的框架。看JD的方式有兩種,通過招聘網站(諸如獵聘)查詢產品經理,或者到涉及相關業務的企業官網查看。

我大致瀏覽了一些介紹B端產品經理的文章,然後幫你梳理一個粗略的能力矩陣,但請不要輕信,最好是你按照類似的流程自己整理,然後在JD池裡去驗證。可以自己編程爬數據(我之前爬過獵聘和Indeed B端產品經理的JD數據),但如果想發現一些小數據規律,則需要進行人工的潛在語義分析了。

再幫你做一波人工的潛在語義分析,以下是美國頭部B端企業Salesforce對產品經理的發展路徑描述及崗位要求,幾乎是B端產品經理能力矩陣的具象化範本。

相關JD鏈接:

金蝶:職位詳情-招聘官網

Oracle: Oracle Careers

SAP: https://jobs.sap.com/job/Gliwice-Senior-Product-Manager-Job-SL/534290401/

用友:職位詳情 - 產品經理

C端產品經理的JD信息就更多了,互聯網大廠任君爬取。JD 實際上是兩種產品經理的元數據,然後你需要找出自己的元數據,能力、興趣、學歷和工作經驗,去分析自己和兩種產品經理的匹配度。

2. 發展層面:B端行業和C端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的對比。

有些知友直接放出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排名,我承認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C端市場確實比B端市場做得好。但我想補充一個視角是,B端企業和涉及B端業務的企業是有區別的,比如BAT也有在企業級市場的業務和布局。具體可參考其架構中的B端事業群,比如阿里B2B事業群,以及巨擘們財報里的B系業務增長情況。企業級市場中有用友金蝶等傳統玩家,也有所謂的C端巨頭在B端市場的滲透。

建議多讀相關的行研文章,能對整體環境有初步的把握,然後試著從多途徑去驗證一些被灌輸的結論。比如大家都說互聯網從增量市場走入存量市場,我們能從哪些文章哪些數據去驗證?還有哪些相關的小數據,比如一些互聯網大廠招聘的hc驟降會不會有體現,那我們是不是能同時從招聘者和應聘者供需兩個角度去體味一些蛛絲馬跡,等等。比如我補充一些數據點,中國的SaaS軟體市場,大概有8~15家公司有億元以上的收入規模,大的有5~6億,每年的增速50%到100%,甚至是100%以上。未來3到5年內,至少有3~5家市值20億美金的SaaS上市公司出現。

經緯中國熊飛:ToB創業投資的3大變化和4大機會 - 經緯中國?

www.matrixpartners.com.cn圖標

3.拓展層面:對整體的分析進行拓展,有內外部兩個縱深方向。

內部就是往B端或C端產品的下級標籤,繼續細分元數據;比如C端產品賽道主要有電商和聚合資訊類,聚合資訊包括圖文,圖片,音頻,短視頻,長視頻等。B端產品賽道可分為:

  • 業務管理:CRM, ERP, HR, Marketing;
  • 垂直行業:金融、醫療、法律、建築、教育
  • 系統管理:信息安全、功能應用、IT運維
  • 數據分析:BI分析、數據監控、數據產品
  • IT基礎建設:分散式框架、存儲解決方案
  • 通用服務:面對中小企業的通用性服務,如財稅記賬,工商註冊,獵頭招聘

在做選擇的時候,可以補充更多的元數據供自己參考,比如短視頻賽道的產品經理和數據產品經理,我應該做哪個?做哪個更好?等等。

外部的拓展則更為宏觀,則分析行業發展階段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尋找坐標。然後代入各自的歷史發展階段,可對當前所處環境的下一階段做出預測(最近在啃波特大神的《國家競爭優勢》,題外話嘻嘻嘻)。我經常用的一個對照組就是美國,而從企業級市場的視角來看,美國確實遠領先於中國。

據2019年中美企業級市場對比數據,美國企業級市場三家領先企業Oracle + SAP + Salesforce 的市值約為4500億美元。而中國尚未出現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廠商。雖然發展勢頭良好的SaaS被認為是拉近中美差距的突破口,但中國SaaS公司幾乎沒有10億美金以上公司,傳統軟體公司產品SaaS轉型的幾家公司市值保持在40-70億美金之間(截至2018年10月的數據)。

除了當前的規模對比,我們也可以從中美企業信息化水平對比、中美的IT化發展對比等角度進行分析。從這些維度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在企業級市場對中國的一些領先點。如果企業級市場美國整體領先於中國,美國企業的IT化發展更早,企業信息化水平更高,是否也說明美國的B端產品經理所受的市場教育和生長土壤都要比中國的B端產品經理要豐富?如果按照美國B端產品經理的標準來提升自己,是否能實現降維打擊?這些都是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對這些問題都有初步的思考和整理之後,能帶著兩條思路:

  • 中國的B端和C端市場發展前景
  • 產品經理在B/C端的地位和主導作用的變化趨勢

通過Linkedin、電話、微信、郵件等去聯繫真正從事B端或C端產品經理工作的朋友,這時候就是發揮你network能力的時候了。溝通的過程是對你思考框架微調,驗證或證偽你一些猜想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不考慮個人興趣、知識和經驗背景等各種因素的情況下,我推薦B端產品經理。

個人發展也要看大趨勢。大家早就知道,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了,2C真的不好做了,做出爆款產品原本就很難,現在更難了。廣告、娛樂這種快錢沒有增長空間了,互聯網行業也早就向賦能各行業轉型了,深入提升各行業的效率,會是未來長時間的重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