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看到一名211畢業,入職過幾家有名的大公司,確離職做直播。看到好些人分享自己在做自媒體或者主播前的狀態,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份好的工作或者好的學歷,卻放棄而不工作。能做大做好的人卻是少數的,看看某頭條某音,各種營銷網紅,這種現象越來越多,現在給年輕人的感覺就是隨便拍幾個視頻就能來錢。但是這能支持多久?以前看過一條評論:如果畢業後不想工作而去搞自媒體和主播,那就是在浪費國家教育資源,或許有些過激。但也不無道理,都去搞自媒體了,誰去支援國家建設呢。個人覺得應該把這些當成愛好,而不是工作,實在是想不通啊。各位看官怎麼看?


因為我是讀食品的,我就從食品行業的上下遊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現在食品的上游,也就是農業和畜牧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做。隨著技術的發展,只需要一點老年人就可以養起一大堆年輕人了,所以年輕人都不怎麼願意做又苦又累的農業和畜牧業。

到了食品的中游,大部分人是做運費生意。各種食物的運輸鏈越來越成熟,快遞行業倒是有不少年輕人願意做,相比之下,技術含量不用太高,收入會好一點。

再說到食品的下游,包括餐飲業、零食行業,都越來越注重營銷。在我看來,同樣一杯成本5塊錢的奶茶,會因為不同的營銷而賣出15塊或者28塊的價格。這就是很多年輕人看重的地方,總覺得銷售重於生產。所以越來越多人偏向做自媒體做直播,雖然沒有生產實質性的產品,但是可以生產概念,賦予低價值產品更高的價值。

其實,無論是上游中游還是下游,都是需要喫苦的,那些做主播的年輕人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產生高附加值,很多自媒體還是處於買閱讀量階段,很多主播連3個月都撐不下去,如果他們不適合做這些領域,自然會轉變成其他領域。

對於未來,我還是希望有更多人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而不是看重營銷。大部分的產品只要問問出廠價,就知道核心技術不多。在食品界,過分注重營銷的問題尤其明顯,調味料的配方、食材的選擇,都不是特別高的門檻,看到消費者為了營銷出來的概念而付費,真的好不習慣。但是世界就是這樣發展的,以後還是會有越來越多人做自媒體做主播,繼續營銷各種概念,因為消費者需要這些概念。所以這也是一種進步吧,以前哪會有那麼多的網紅呢?要學會迎接新事物哦~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

這是一個全民狂歡,娛樂至上的時代,也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自媒體、短視頻平臺是個很科學的平臺,它能深度解析人性根本,判斷你的喜好,然後給你不間斷推送能在短時間內持續讓你大腦興奮的內容。人處在這種情緒中「下滑」或「下單」就更容易了。

你看,無論遊戲還是短視頻,本質與黃賭毒無異,都是利用人性巧妙的創造贏利點。貪、色、欲…而這些平臺聰明之處在於「我不生產,我只提供平臺和推廣」

娛樂模仿處於瘋狂滋生狀態,這是人們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的表現。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你可以看到從以前的「萬元戶」到「翻兩番」,從「GDP」到「中國夢」,中國目標從「可數據化」慢慢變成「不可數據化」。這是社會進步的印證,是國家承擔的重任,也是人民不可承受之痛。為什麼?

因為大多數年輕人活了小半輩子,竟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日本社會步入老齡是不爭的事實,頭幾年調查顯示平均每4個人中間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跳崖自殺、死在家中半個月無人問津的新暫且不提,我們國家從計劃生育到鼓勵生育的轉變,並非是單純的防止老齡化社會。

現如今社會80後、85後作為中堅力量,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結婚後,自己兩口子,子女成雙,上門還有4個人,在往上可能還剩一兩個人。一個家庭肩負十來人的起居生活,壓力大嗎?而這將是未來90後、95後甚至00後不可避免的生活常態,怕不怕?一旦老年人生病住院,懼不懼?

如此,國家鼓勵生育,號召健康中國,都是希望社會的根本「人民」變得更加穩定安康。假設中國人口平均年齡85歲,你70歲就一場大病,拖累的可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值不值?

健康的身體,是賺錢的基礎,是精神文娛享受的載體。而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卻是這樣:一半人去製造垃圾獲得物質滿足,一半人去享用垃圾獲得精神滿足。

未來的社會養老一定是國家和社區為主力軍,而未來我們的精神娛樂生活是什麼,我們愛財而「取之有道」的「道」是什麼?是專業。

自媒體門檻太低,就像當年的淘寶店。所以,以後的自媒體,會出現梯隊與「天貓」的,一定。


互聯網+職業自由的時代。

這是每個心中有創業想法的人,最能實現、也是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做自媒體。

這也沒什麼不可,大眾創業大眾傳媒的時代,是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才能不斷支撐起來的,所以看來應該是時代的進步。就像papi醬,現在大家都盯著手機看,快手呀抖音呀,自媒體主播無疑是一個時代孕育出來的新職業。

關注我們,博思雲人才網,助你你找到滿意的好工作。


社會的發現


謝邀:

就倒退與進步的問題而言個人認為談不上倒退,也進步不了多少。

自媒體、直播的發展是時代的趨勢,到如今這個產業已經非常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大大小小的孵化公司層出不窮,市場已經進入紅海,那為什麼在這個競爭極其激烈的行業,還有那麼多的年輕人介入?

原因很多,這裡簡單說幾點:

1、成功案例 (不管是收入,還是生活展示出的樣子都是非常美好的,讓人羨慕,只好不壞)

2、成功教學(文字或視頻的形式輸出如何成功與他們一樣)

3、時間自由(佔用時間低,效益好)

4、0門檻


其實以上所述四點都是真實的,但真正做到做好的卻寥寥無幾,那面對這麼大的誘惑,剛出社會,出社會不久,或是沒有穩定工作的年輕很容易想要嘗試,畢竟沒有成本對吧?

回到問題樓主說到國家建設這個宏觀層面的問題,年輕人嘗試自媒體直播做不出效益,很快就會放棄,你要知道這個行業的留存率真的很低,都是一幫創作者,通過平臺彰顯出來的樣子,所以不用擔心國家人才流失。


211畢業選擇做自媒體辭職,我覺得沒錯啊,一個月你在企業掙8000-15000寄人籬下,一個月在家腳翹住,茶泡住,煙抽住月收入比在企業高,還是自己的事業感興趣的事情,為什麼不呢?

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判這個人,換位思考一下,好好想想,好像沒毛病啊?


各個行業都有對應的從業者,當所有人都往一個市場衝擊的時候這個市場就會飽和,競爭就會很大,自然淘汰那些,三分鐘熱度那些不合適的跟風人,用不著擔心。

對社會的進步問題,準備睡午覺了,簡單舉個例子,抖音直播帶貨盈利往後自行延展發散。



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自媒體與主播這一行究竟能不能創造價值。

能創造價值嗎?當然能。(1)可以分享各種專業知識,學習知識的便利性可以普遍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水平,出現更多高技術人才。(2)各種官方媒體的入駐,可以利用傳播的便利性更好地落實各種利民政策,減少違法違規行為,比如很火的交警蜀黍。(3)提供更多的創業就業崗位。就業難一直是個社會問題,國家一直在鼓勵就業創業,而自媒體的出現,既創造了很多的就業崗位,也可以減少對企業的依賴,自主發展事業。(4)能使本來傳承艱難的文化、手藝等行業發揚光大。(5)豐富了日常精神享受,也激發了廣大民眾創作創造的積極性,比如疫情期間的「廚神」們。創造力想像力一直是我們畢竟欠缺的,這一點特別棒。

有不好的嗎?當然也有。低俗的、帶顏色的、沒營養的,三觀奇葩的等等,但從整體上來說,利大於弊。隨著這個行業的成熟,這些都會減少,優質內容會增多,且質量不斷上升。

以上只是部分。然後解答提問者的憂慮。

其實提問者的憂慮,跟當初電商剛興起時有些人的想法是一樣的。

1.有好學歷有好工作,卻放棄而不工作。當時:「好好的工作不做,跑去看網店?不務正業!」現在呢?能創造價值的都是好工作,不是隻有上班纔是工作。

2.能做大做好的卻是少數。這個是必然的,任何領域都是優勝劣汰,這不能作為不去嘗試的理由。而且會放棄本來工作重新開始的,多數是因為本來職位存在一些問題,當事人自己才懂,看表面發表評論是不負責任的。

3.隨便拍幾個視頻就能來錢的感覺?這完全不用擔心,有這樣想法的,沒幾個月就會撤了。

4.擔心都去搞自媒體,沒人支援國家建設?當初興起開網店潮時,我也擔心過這個問題,事實證明完全是杞人憂天,反而促進了經濟建設!每個人的價值觀、興趣都不同,只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就是為建設國家出一份力。

5.提問者提出把這些當作愛好,可以理解為平日主要瀏覽範圍在娛樂性短視頻和網紅直播一塊嗎?視頻不是真的就拍個視頻那麼簡單,背後有龐大的產業鏈,你看著畫面裏的一個主播在表演,可能背後有幾十個人在完成其它工作來完成這個視頻的製作。平時可以多搜一些其它領域的視頻,系統就不會只推薦娛樂性內容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