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巨大的恆星演變成中子星過程中,自轉速度因為角動量守恆不斷增大,所以絕大多數中子星以極高速旋轉(最高可達1分鐘40000多圈,表面速度為0.24倍光速),因此不可能保持完美球體,會有一定的橢球體形狀。

此外,中子星只有內部纔是中子,有固態的中子態星核和液態的中子態星幔,其星殼依然是由未簡併的原子核組成,實際上,中子星星殼的裂痕褶皺在高引力和高速轉動下會產生巨大的震蕩波,在中子星表面形成星震,釋放出極強的引力波和伽馬射線,偶爾會打亂中子星脈衝的節奏,天文學家正是靠觀察這些節奏的紊亂來推導中子星的內部結構.


這個得分哪個星,轉的慢的中子星非常接近完美球體。

比如1E 161348-5055.1,轉得最慢的中子星,半徑大概10公里,赤道半徑和極半徑就差大概一個質子的寬度(8.4e-16)。就拿10公里算,直徑差/極直徑也就4.2e-20,可以說是宇宙中最圓的東西了。

相比之下,太陽直徑差/極直徑有3e-6,最圓的恆星KIC 11145123是1.98e-6。人造最圓的物體某硅球,直徑差/極直徑是5.34e-7。

轉得快的中子星,比如PSR J1748-2446ad,赤道轉速大概24%光速。極赤道半徑具體差多少不清楚,但是『肉眼』可見的橢。


不是,中子星也有結構,內層的物質組成形式和外層的也不一樣,中子星是大天體的殘骸,必然繼承著這個天體的絕大部分角動量,是在高速旋轉的,必然是一個稍扁的球體。從這兩方面,中子星都不是個完美的球體。


中子星都是高速旋轉的天體,所以赤道質量總會比兩極稍大。

不過因為中子星的引力強度非常大,所以中子星實際上是近乎完美球體的天體。


不是,中子星在轉,只要轉動那麼他的離心力就會讓星球變得不那麼圓。而且也沒辦法讓中子星不轉


世界上就沒有什麼完美的球體。小到原子大到星球。


有科學家探測到過引力波,經過研究發現這個引力波來自一個中子星上的一座高達2cm的巨大山脈。

所以中子星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


並不是。

中子星上面也會存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只不過由於強大引力的作用,使得凹凸不平的地方並沒有那麼明顯。


完美是相對的。

以下非科學個人觀點:

從結構和穩定性來說中子星應是比較完美的。也是恆星發展的高級狀態。我不知道科學家為什麼把它歸為恆星的殘核。殘核應會慢慢支離破碎,結構分解能量分散。中子星的下一級是黑洞,黑洞不是個穩定態,在不斷地吸收能量。猜測黑洞的下一個形態應是新生星系的核。一個升級後的新的穩定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