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預測,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2025年「十四五」規劃完成時,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超過2.1億,佔總人口數的約15%。報告提出,「十四五」 將成為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最重要的「窗口期」,並建議分步實施退休年齡調整方案,為全面實施60歲以上退休做好準備。

如何應對老齡化?我國現在的養老保障水平如何?你期待的養老方式是怎樣的?


大多數知乎人的認知裏都未必真的能把那2.1億裏的老年人的很大一部分真的當"人",就像印度只有1億人一樣。這一代老人的退休保障的差異實在太大了。

這2.1億人裡面有穩定退休收入或者受贍養收入的比例有多高我不知道,但是並不樂觀。按照有某個回答說的,從邏輯上,2025 年中國 65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超過 2.1 億。所以今年60歲以上老人超過2.1億。中國普通退休年齡是男性60歲,女性55歲。

而2018年全國離退人員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11798萬人。注意女性退休是55歲,60歲以上數量少於這個數字。所以結論就是隻有一半人是有基本養老金的,就先不說這個基本養老金夠不夠的問題了。

有人也許會說,不錯了,有一半人有養老金。但是剩下沒有養老金的那另外一半,是1億人


換句話說:2020年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就超過2.1億。


我不看評論,盲猜會有以下答案:

1.現在條件好了,人越來越健康,壽命越來越長。潛臺詞是退休年齡可以延遲,順帶我吐槽下現在年輕人真的比建國初期的健康?

2.我國有制度優越性,發生在美國日本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3.推薦二胎甚至多胎政策,什麼不能只靠政府,養老家庭關懷很重要,反正就是找下一代背鍋。

4.和歐美日一樣,引進第三世界國家廉價勞動力。

5.科技革命。AI之類代替人類勞動力。


老齡化是養老問題嗎?你問日本現在老年人養活自己有問題?老齡化最關鍵是年輕人不足,社會活力下降引起:

1.內需降低

2.階級固化,年輕人消費和生育慾望進一步降低

3.政策調整趨於保守,跟不上形勢

4.文化科技發展速度減緩,思想陳舊

5.老人情感陪護缺失,社會不穩定

要是還停留在養老層面只能說還停在第一層,如果這麼簡單國家多蓋幾座公立養老院就行,然而重點是社會高層沒有少壯派競爭會導致保守對其他國家競爭力下降。

大部分亡國史都是這樣的,國家被一幫老臣老皇帝老太監老太后把持就搞內鬥,這是人之常情,畢竟很多企業也是老子幹到死才傳給兒子。看直播的畢竟少,大家都喜歡自己玩遊戲啊。


說點殘酷的真話: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有錢人和沒錢的人。跟年齡沒啥關係,如果你有錢,老了也可以過的很幸福,如果你沒錢,老了確實會很悲慘,當然咱們國家現在整體的福利水平是在提升的,如果你能連續繳納15年社保,退休金還是有保障的,不至於完全老無所依,但如果你年輕時沒有積蓄,退休後只能依靠政府養老金生活,那顯然生活質量不會高到哪去。

國家政策怎麼樣,自有肉食者謀之,我們小老百姓很難影響大的政策,而且我個人也並不支持過高的提高養老金待遇,這樣只會拖垮整個經濟,其實並非良政;

至於傳統的養兒防老那就更不靠譜了,看看平成廢宅就知道了,不啃老就謝天謝地了,還指望兒女養老,是不是有點太幼稚了?

宏觀的改變不了什麼,就只能改變微觀了。

靠天天不應,靠地地不靈,所有的經驗教訓都告訴我們一個最最基本的道理就是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靠譜,所以就我個人而言,對於養老這事,一不幻想靠政府,二不幻想靠子女,只能靠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多掙錢,多儲蓄,多積累,爭取在退休的時候能有一個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能夠保障自己在退休之後也依然有相對穩定的收入,能夠保證生活質量不降低,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寫寫文章,做做義工)發揮餘熱。

如果說期待,我唯一期待的就是國運昌盛,咱們國家的經濟能夠繼續保持向上增長的態勢,在30年後,整個社會完成財富積累,等我們這一代(80後)退休的時候國富民強,國家財政充足,人民倉廩充實,老年人有積蓄,年輕人有工作,社會有活力。


本人對這個問題比較極端,但只針對我自己:

我個人期待的養老方式,就是一劑安樂死,無他。

原因也出在我自身,我不抱怨這個那個的,沒用。

本人生性好動,腦子也愛動,四體也不閑著,我就是從內而外的多動症活體樣本。

話說回來,哪怕天人,臨死前也有五衰。

凡人更是慘烈。

我老了我運動能力下降。

我老了我腦子變鈍甚至變成個流哈喇子的癡呆。

我老了我跟社會脈搏脫節,任何時代的主流思潮都屬於新生代,人家不帶我玩。

那我還苟著,我也對不起社會,我也對不起自己。

人常說:

猥瑣發育,別浪。

任何人只有看到能繼續發育這個奔頭的前提下,才能猥瑣,才能苟且,才能委曲求全,才能臥薪嘗膽。

看不見發育的希望,苟且就是我看自己笑話的存在。

人又說: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這純屬意淫了,對大部分人而言。

別說讓我那個時候當一匹日行一千夜走八百的老驥,給我買機票坐飛機行千里,我都怕不知不覺在機艙裏尿了褲子讓空姐為難。

所以,我老了衰退到自己討厭自己的程度,我不想給子女添麻煩,不想給老伴增負擔,不想給社會加噁心。

我選擇死亡。

老獸人永不為奴!

話說回來,看看這個報道本身。現在老年人已經過了兩億了,部分省份養老金有缺口也不是祕密。

往下看,中年人失業。

往下再看,年輕人畢業找不到工作。

往下再再看,後浪學生羣體階級固化論甚囂塵上,讀書無用論有所抬頭。

那……社會資源,就業崗位,晉陞通道都在哪個環節消失了呢?

別問,問就是基尼係數。

找這個態勢下去,哪怕我的價值觀持續走向光明,我把《讀者》裏所有餿雞湯都倒背如流,到老了那一天,我成功豹變為一個正能量滿滿的煩人老梆子……

又有何用?

到時候我想當個門衛都沒人收啊,人家都要35歲以下本碩連讀的小夥子啊……

我還是選擇死亡吧……給我個痛快的,來吧。

房屋,教育,醫療,養老,這些本該是基礎民生的事兒,現在都做成產業了。

單單說這個養老,從改革開放以後,各類精準制導的老年人詐騙式營銷牌就無窮無盡。

你沒感覺到?

那去問問史玉柱和他的腦白金戰略吧!

老人,是中國傳統思想裏最廉價的道德綁架手段,沒有之一。

你不買房,還能說自由不羈與天地同行伴星辰為伍。

你打孩子,人家說家教嚴格亞克西。

你不給老人買個補品保健枕頭養生牀墊子什麼的,脊樑得讓鄉親們指折了。不肖子孫是也!

因此,哪怕從韭菜角度,我無法改變時代的潮汐走向,人人都是將進韭。

但起碼,我不希望後代因為我這麼個老瓤子,在明知自己是韭菜的前提下,還得甘願當個韭菜對沖輿論風險。

我寧願孩子拿這個錢去旅行,和老頭子我一樣做個看世界若觀明澈琉璃的人。

人在世上走一遭,活的就是一個體驗。

讓他們去體驗,就不能有我這個後顧之憂。

而我既然沒有繼續體驗的能力,就讓我帶著關於整個世界一切的經驗,和未竟的夢想走進下一扇門吧。

我是個體麪人,得走的有尊嚴。

據說大象覺得自己大限將至,都會走到密林深處等待落幕使者前來接引。

我還能不如個畜生?

就這。

完了。


不要指望能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撫恤體系,原因簡單又現實:政府沒有錢。人均快3萬美金時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在面對急劇膨脹的老齡化人口依舊力不從心,更何況一個人均GDP剛邁過1萬美金,未來老齡化程度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逼近甚至超過日本的中國。

也不要幻想全國大多數地區的房價會大幅下降,香港已受老齡化所困,可是香港房價漲幅卻碾壓老齡化增速,原因簡單又現實:政府需要錢——2019-20財政年度,香港政府預計地價收入1430億港元。一個每年能保持千億財政盈餘,財政儲備超萬億,忌憚民意的政府,一旦開啟依靠壟斷土地得利的潘多拉魔盒,尚表現得如此貪得無厭,你又如何能相信一個赤字極具膨脹,許多地方財政入不敷出的政府會心慈手軟?

科技革命的概率也非常渺茫,或者說,即便出現科技革命,也幾乎不可能出現在一個老齡化國家。日本的精英們預見到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可是他們寧可投資中國的阿里,也不願意創造屬於自己國家的巨頭,因為大量暮氣沉沉的前浪會天然拒絕新的生活和生產方式,而在心灰意冷的後浪會變得低欲和頹喪,人們寧願隨著舊世界的垃圾一同腐爛,也不會陪你放手一搏去贏得新時代。

30年後,現在的青年已年過半百,上要照顧四個80歲的老人,下要為子女湊婚房首付,連每一口呼吸都能感受到讓人窒息的壓迫,在萬念俱灰中向狗一樣苟延殘喘。所以,趁著年輕,在這個已然內卷,但還未如泰山壓頂般絕望的時代,儘可能的多撕下一塊肉,以為未來自己能向一個人一樣體面地走向終點,怕纔是最好的養老方式。


還未復工的時候,大福每天都在家裡和樓上的爺爺「鬥智鬥勇」。

爺爺今年83歲,是小區出了名的健身達人,當時由於疫情無法出門鍛煉身體,買了器械,在家每天下午四點開始「折騰」。

有時大福聽到樓上器械碰撞的聲音,豎起耳朵,進入警惕狀態,似乎隨時要進入「戰鬥」。

可能是堅持運動的原因,樓上爺爺的精神狀態看起來只有60多歲,超級像電影《老爸102歲》的老頑童老爸。

老爸102歲

影片中的老爸102歲,兒子75歲,老爸心態很年輕,他的夢想可是要打破王重北118歲3個月零28天這個中國人的長壽記錄。

而他75歲的兒子巴布過的實在很喪。

給自己的生活設置很多邊邊框框,做事情精確到幾分幾秒。

比如他洗澡絕不會超過十五分鐘,認為那樣會感冒。

堅決不會在外留夜,因為別人動一下他臥室的窗簾,他整夜無法入睡。

身體只要有點腰痠背痛,請醫生上門來看自己,害怕生病。

他已經75歲了,做什麼事情都要小心翼翼,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既害怕活著,又害怕死去。

和他102歲的爸爸生活在一起,彷彿他纔是年齡最大的。

影片中他兒子布巴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都是75歲的人了。

75歲的年紀讓他覺得自己應該服老,像大多數老人一樣,他念舊,不喜歡新鮮的事物,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他的爸爸心態特別好,認為自己永遠長壽。

為了讓自己能成功打破記錄,102歲的老爸把他眼中老氣橫秋,無所事事,死氣沉沉的兒子布巴送到養老院。

情緒會傳染,遠離像煙草一樣危害的人,是獲得長壽不錯的方法。

影片最後比較感人,其實在最開始,102歲的爸爸就被檢查出了腦瘤。

他依然表現出很淡定的模樣,想要改變兒子的生活狀態,才用心策劃出讓兒子去養老院。

如果兒子布巴不想去養老院,那就必須完成他所提出的幾個條件。

其實,人到100歲,人生旅途的終點似乎已經不重要。

這位父親用生命最後的這幾個月,教會75歲兒子的一件事:不要給自己人生設限,好好愛自己。

什麼年紀就做什麼事,是最大的謊言

從小到大,什麼年齡做什麼事,短短8個字,禁錮了我們太多可能性。

18歲要考上大學;

28歲之前要把自己嫁出去;30歲之前要買房買車;35歲之前要養個孩子;

看著身邊的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最後我們也默認為「哦,大家的人生都這樣吧。」

我們服從別人的安排,在合適的年齡做該完成的事情,就像是小時候玩跳房子遊戲一樣,用腳步一格格跳躍打卡。

古人也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可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_

為什麼我們在健身房看到50多歲的中年人大汗淋漓,會默默點贊?

為什麼看到81歲的老人跑完半程馬拉松,想大聲為他歡呼?

為什麼看到78歲老人重新拾起拳擊,也支持拳擊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_

因為在什麼年紀就做什麼事,是最大的謊言。

變「老」不一定是死氣沉沉,一成不變,電影《老爸102歲》的主人公告訴我們,「老」其實也可以轟轟烈烈。

就像影片中102歲的老爸,讓75歲的兒子已經去世的妻子寫悼念情書。

幫兒子找回曾經愛的回憶和心動的感覺。

讓兒子去兒時的遊樂場,看飛機,尋找兒時的回憶。

當坐在「飛機」裏,再年老的人也會喚起童心,他的臉上露出久違的微笑。

老父親甚至會騙兒子說只要對著君子蘭唱歌,就可以讓它三天內開花。

聽話的兒子真相信並且唱歌,而父親偷偷把已經開好的花調包了,讓兒子沒有一絲懷疑,甚至真的相信會有奇蹟發生。

就這樣,在父親用心「調教下」,原本活得小心翼翼的兒子願意走出自己的世界,正發生一點點改變,變得樂觀、積極向上。

原來不給自己設置邊邊框框的「硬性」人生真的很美好。

硬核的人生沒有條條框框

拿健身這件事情來說,74歲的奶奶健身起來,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

標準的臀沖、舉重、引體向上動作,分分鐘把我們秒成渣。

這位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奶奶名叫Joan,4年前因為年齡和體重,和很多老奶奶一樣,靠長期喫藥維持健康。

4年後,在女兒Michelle陪伴和鼓勵下, 每天早上7點,她就會健身房,每次2個小時,一週去5次,Joan說,「這感覺好極了。」

精神狀態和健身前完全不一樣

再來看看這位91歲打破世界短跑記錄的硬核奶奶。

她從比賽前一年開始才參加正式的跑步訓練,在採訪中,她說:

「到了這個年齡,我要為自己做點什麼,不能臥牀不起。」

「硬核奶奶」用自己的行動鼓勵我們年輕人運動起來,不要封閉自己的世界。

沒有硬體條件也沒關係,只要有空位,都可以做簡單的運動。

最怕到老的時候,我們發自內心的後悔是: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除了十年前,還有現在。

正如畢淑敏所說:

如果你有願望,如果你真的還有力量去實行它,一定要即刻就出發,去完成自己的願望,讓自己更少地遺憾。

下次有人勸你什麼年齡做什麼事,記得回一句「偏不,我的人生要和別人不一樣」。


我期待像上大學,住寢室一樣的養老院。

分班分學年,寢室四個老頭一屋,隨機分,有矛盾就幹架。

白天也上課,學學太極拳,書法,喜歡浪的,就學學跳舞,

當然也不能全是養生娛樂課程,學點技能也是好事,烹飪,理髮,洗剪吹。

養老院不要很多護工,日常工作盡量拆分,由老人自己完成。

比如食堂做飯洗菜,農田種胡蘿蔔玉米,雞棚裏撿雞蛋,當然,這一點半身不遂的,帕金森的禁止入內,養點兔子就行,幾個老太太搭伴上野地裏割草回來喂。

養點貓,養點狗,春天到了,又到了小動物交配的季節,

一到晚上院子裏的貓開始狼哭鬼嚎,幾個月後,一隻大貓屁股後面跟四隻小貓,喜歡的老人可以領養,貓啊狗啊繁殖太快了,養不過來就賣掉。

不要養豬,太累,殺豬也是問題,一羣老胳膊老腿的,整不了。

誰做的工作多,積累的學分就多,有獎勵,萬一哪天掛了,學分可以贈送給同寢兄弟,多年老友或者女朋友。

必須有放映廳,沒事一起看看電影。

最重要的醫療,基本靠挺,慢性病長期喫藥就完了,有點急症,旁邊社區診所搞定。

如果是癌症,直接放棄治療,大家一起祝賀,早死早超生。

另外,很多人擔憂老齡化,我也擔憂。

不過我不覺得老齡化的問題要通過想辦法提高生育率來解決。

試想一下,如果照顧老年人,只能靠年輕人做護工,那顯然多生孩子才能解決問題。

可是下一代的年輕人,都做了護工,難道不是對年輕力量的浪費麼?

另外提高生育率纔有足夠的年輕人維持現有的養老金制度。

這個也不容易。現在年輕人的生育率低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這件事怎麼號召都沒用,因為房價,競爭壓力,對更多體驗的追求等等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生育率下降,這些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只是開放二胎,我們也看到了作用不大。

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我覺得兩個方面能有幫助。

一是互助,老年人之間互相幫助。

二是科技發展,用更多新技術解決老年人遇到的問題。

比如之前有個新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方法,通過意識控制機械手臂,癱瘓老人可以喂自己喫飯,這些技術現階段肯定很貴。

需要更多發展,使得這些技術平民化,廉價化。

如果以後像買個洗衣機,吸塵器,微波爐一樣,可以給老人買個自動護理器,把老人日常要面對的各種問題,通過各種設備解決掉,那簡直太棒了。

最後一點,幾十年前的嬰兒潮註定了今天的老齡化,地球上的人已經太多了,我們不應該號召年輕人多生孩子,當護工,繳納更多養老保險,來解決老齡化問題。

嬰兒潮一代註定要承受一些東西,這是那代人的宿命。

就像作為獨生子女一代出生的80後,註定要面對獨自贍養老人,無兄弟姐妹幫助的宿命一樣。

每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難題要面對。

如果因此就要下一代人來反向幫助自己,是不是成了一種循環。

雖然說起來難聽,但是我想到了養豬行業的大小年,假設去年豬肉價格高漲,就有更多人開始養豬,豬多了,肉價掉下來,大家看不划算,又開始轉去做別的,養豬的少了,豬肉價格又上去了,周而復始。


作為40多歲的老男孩,我可以很真誠的分享些自己對養老的思考和想法。

出於20多年職場(通信,IT,互聯網,醫藥,保險等行業)的磨鍊,我只專註「影響圈」。讓我們聊些,你我還能影響的事情。

養老痛點:退的早,活的久,怎麼體面活下去?

實際上,有些行業,如吉力以前的高科技行業,35歲/40歲「退休」不是祝福,而是「宿命」。

長壽,也未必是祝福;有品質的長壽纔是。

經典《百歲人生》提到:如果你現在20歲,那麼你有50%概率活到100歲以上;如果你現在40歲,你有50%概率活到95歲以上;如果你現在60歲,你有50%概率活到90歲以上。

而我們多數人的養老也許是這樣的:

痛點分析:我們的影響圈

  • 退休年齡早不早,政府說了算。

養老這樣複雜的國情和國策,牽一髮動全身,草民妄議也多徒勞。廟堂養老,是 幹休所,與多數百姓也無關。

  • 活的久,主要是醫療進步的結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有回答說自己選「安樂死」的,其實並不太現實,因為人性。我問過很多自稱要安樂死的朋友個靈魂拷問:「換一下,你最愛的人,你孩子或父母要安樂死,你簽字嗎?」沒人簽!

現實也如此,多次癌症複發的病人,多數也還是選擇堅強地活下去,直到耗盡心力或財力。

自殺,多是衝動行為。如果一個人能隱忍到投保2年後自殺,保險公司都會理賠他,不是敬他是條漢子,而是理賠概率太低太低。眼前的苟且的人,老了也多半是苟活。

  • 體面活下去的關鍵,是早做準備

經典草帽圖如下。方案就是用"今天保明天。用收入盈餘,保支出虧空。」

重要性:未來養老壓力翻倍

我的父母輩,是8個繳費者贍養一位離退休人。

「八抬大轎」變「二人抬」甚至「一肩扛」,自然亞歷山大,無比重要。

緊急性:養老金2035年耗盡

能落地的方案,吉力的專業領域

作為保險經紀人,我會推薦些保險方案。利益相關,非喜勿噴。看完再評論,多謝!

1 養老年金

適合有比較明確的規劃的人:存錢有方,花錢有度,對退休年齡和每年開銷都有估算的朋友。

給出一款經典的養老年金給大家參考。為了避免被認為打廣告,特此聲明此款已停售

有較真的知友,也歡迎加我V信,可以在我朋友圈搜索到,這款也是我的自買單。

養老最剛需的痛點。只4步幫你找到最適合的純養老年金方案??

mp.weixin.qq.com圖標

2 增額終身壽

  • 適合認為自己人生下半場,還存在巨大未知的人。

增額終身壽,其基本保額終身按照合同約定利率,終身複利增長。複利當前多3.5%,偶有3.8%,參看合同條款。

增額終身壽,作為壽險,死後能給家人留下筆身故金,留愛不留債.

同時,增額終身壽,人活著也能自己按需隨時拿現金價值,有理財屬性。好的增額終身壽產品,具有T+3左右的減保取現,或保單貸款的流動性。

  • 適合有家族長壽基因,或生活在發達地區的朋友

吉力比對了目前業內產品,籠統的結論,對於活過75歲的被保險人來說,增額終身壽的經濟槓桿比,比定期壽險高。

2019年上海市民人均期望壽命83.66歲。因此可以籠統認為,適合多數一二線城市居民。

分享吉力給同齡人做的一個方案:40歲卓越爸爸為5歲天才寶貝投保

合計領取 855萬,現金價值還有180萬,綜合效益&> 1035萬

用30萬繳10年,實現3代人的教育、養老、婚嫁等人生規劃!

當然,真要你的保障和投資最大化,須需求分析(項目管理和人生洞見),須私人定製(保險的專業)。歡迎吉力話私聊。

3 保險的功能性,是情商,更是法商

上面聊的多是保險的收益性,其實吉力希望大家更關注保險的功能性

  • 適合想子女孝順終老的人,保自己

久病牀前無孝子。而年金或壽險,可以指定和變更受益人。如果自己老了有份「與生命等長」的收益,那麼子女(或養老看護人)能更盡心儘力地盡孝。

  • 也有既照顧自己養老,又考慮父母養老的

  • 也有規划子女養老的,這個真實案例讓吉力很動容

愛與責任,是保險的精神,也是養老的要義吧。

謝謝你耐心看到這裡。專業有關,利益相關,非喜勿噴。看完再評論,多謝!

歡迎吉力話私聊。


瀉藥!

未來老齡化有多麼嚴重呢?

根據我的保守估計,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佔比將超過30%,社會總撫養比將達70%,意味著10個勞動力(15-65歲)要養活7個非勞動力,其中包括5位老人。考慮到現在大部分人20歲,甚至23歲才工作,社會總撫養比將遠大於70%。

請記住一個事實:人口銳減和老齡化,主要影響的是我國消費能力,而非造成勞動力不足,人口銳減和老齡化會壓縮中國的消費市場,因此主要措施就是要開拓市場!

目前,緩解我國人口銳減和老齡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四種:鼓勵生育、延遲退休、一帶一路和科技強國!(歡迎補充)

接下來,逐個分析一下難度:

1. 鼓勵生育

這個真的太難了,新加坡為了鼓勵生育,那福利基本上就是隻要你生,政府幫你養。但是,結果如何呢!人口出生率依舊往下掉,估計還得靠吸引移民才能維持住人口規模了。

我們國家,人口太多了,無力承擔新加坡那種福利,而且我們還要靠教育帶動經濟發展。所以,別想國家的福利了,他們不添亂就好了,先把那些假冒偽劣商品(比如奶粉)給整乾淨吧!

2. 延遲退休

很多人以為人口老齡化和人口銳減造成的影響是勞動力不足,因此延遲退休主要是為了減緩勞動力不足。

錯,大錯特錯。

中國目前的內卷化有目共睹,我們根本不缺勞動力,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繼續提升和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的勞動力會急速減少,以前有流水線吸納人羣就業,以後就不需要流水線工人了,機器人代替。考慮到製造業正在搬去東南亞和印度,我們的失業人員只會更多。

因此,所謂的延遲退休是為了緩解勞動力不足,就是一個錯誤的思考方向。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會延遲退休。我們的延遲退休不是為了緩解勞動力不足,那是為了什麼呢?答案是:延緩養老金支出!多工作一年,就緩一年發放養老金。(本文不糾結於養老金、退休金等概念,反正給老齡人的人民幣,這裡統稱養老金)據說東北某地因為付不起養老金,就收回了農村老齡人的養老保險證書,這件事被某大V爆料了。

今年,為了彌補社保不足,國家劃撥了6600億國有資產到社保。但是,今年中國老齡人口佔比才12%左右,30年後將達30%,那要加多少個0才夠呢?

3. 一帶一路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比如班級聚餐,投票選時間和餐館的時候,很難達成共識,即便一個班才30-40人,但也要討論半天才能達成一致。甚至到了聚餐當天,還會出現某人不來的情況。

那麼,你看看我們一帶一路沿途要經歷多少個國家?除去中國好像有65個。這66個國家,包含了三種膚色:黃、白、黑;三種文化:東亞文化、伊斯蘭文化和基督文化。60多個國家之中,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兩股以上的勢力,這個親中,那個就可能親美,而且其中不少國家還不太平,今天掌握政權的,明天可能就會被推翻。隨便哪個國家出問題,由串聯起來的一帶一路就會陷入困局。所以啊,一帶一路是真的難!

如果一帶一路成功,那麼我國就不怕沒有消費市場,因為一帶一路沿途國家,都是我們的市場。

4. 科技強國

目前,靠低端商品搶佔市場份額的路子已經走到頭了,要想獲得更強的競爭力、賺取更多的超額利潤,唯有和歐美老牌發達國家搶佔高端市場。不然,我們如何養活這麼多(老)人,我們如何實現2050目標。如果未來10年不能在高科技領域形成集羣競爭力,同時伴隨著以越南為首的東南亞和以印度為首其他新興經濟體不斷蠶食我們的世界工廠地位,我們只會越來越難,所謂的進退維谷,不過如此。

綜上所述,不管鼓勵生育效果如何,還是要鼓勵生育的;延遲退休不是為了緩解勞動力不足,而是為了延緩養老金支出;一帶一路戰略很好,但是道路很艱辛;科技強國可能是目前最為倚重也是最重要的選項。

不管其他選項如何,科技在我國未來的命運中都扮演著極端重要的角色,因為,你最終還是得靠高科技和歐美競爭的!

這篇文章寫於19年末,那個時候還沒出現疫情這樣的黑巨天鵝事件,目前來看,一帶一路估計得戰略收縮,外擴不允許的情況下只能內挖了,國家會極盡所能擴大內需。

不僅如此還有加大實體經濟的支撐,有實體纔有就業,有就業就有收入,有收入纔有消費。


謝邀

這個問題非常非常的好。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體制內外的養老保障是天差地別的。

如果你是公務員,事業編,那麼五險一金是必然要給你交的。雖然事業編和公務員還有差異,不同的國企在交社保和公積金上又差異巨大。但這都還算是體制內,只要堅持到退休,每個月還是能指望拿到退休金的。雖然拿到的退休金與上班時發的工資要少一些,公務員這個比例大概在80%左右,理論上工齡越長比例越高。其實與世界其它國家比已經很高了,一般這個比例在歐美國家是50%至60%左右。

為什麼體制內工作一直香餑餑,就是因為穩,有保障。

而體制外,則是差異巨大。

好的公司,比如騰,阿,百,華,當然是不愁社保不給你交的。即使是被裁員了也有一筆不錯的補償金,其實說起來還是不如鐵飯碗有保障,因為現在很多人被裁後也壓力巨大,巨額房貸加不容易找工作,子女負擔等,都會讓人窒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直混到退休還升職加薪。

再就是普通企業,很多企業都不是按照實際員工收入給他上社保的,而是普遍的按照當地最低標準上。也就是你可能月工資5000,但給你交的社保卻是按一千多交的。

或者現在大量的地方中小企業逃避給員工交保,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項巨大的負擔。

個體戶們也是差異巨大,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但據我的接觸,真正交社保的不多,或者說基本沒有。大多都是賺到錢了搞點投資,比如買房子,商鋪,基金理財等等,而大多數苟延殘喘的個體戶,則是有今天想不到明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壓力,賺錢很困難,只能維持得了眼前的支出。

接近三億的農民工社保問題則是另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曾經有大學的調查數據顯示,農民工羣體交社保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而且這只是在交的,能不能一直交下去則是一個問號。

農民工因為打零工的多,流動性也大,今天這個廠幹不下去了明天可能就到那個廠或者工地了,而且從不同城市之間輾轉。所以非常不好處理社保問題。

你想想,光一個轉保,就難住多少人。

所以農民工羣體更沒有交社保的能力和意識。

而且體制外的人與公務員相比,如果堅持到退休每個月能領到多少錢呢?

根據年限不同,從15年到40年來算,大概是能領不到30%至60%

那麼我們國家到底有多少人沒有社保呢?

參加過職工養老保險的人羣大約有3億左右,實際繳費人數每年大概在2億左右,如果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那麼沒參加的人大概是多少呢?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數據是5億出頭,實際每年繳納人數未知。

而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足15年,每年交2000塊,退休後能拿到多少呢?大概是300出頭,各個地方和計算方法有些微差異,但大致差不離。

繳費標準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

所以,你照頂了每年交,一個月拿的錢也很少。

況且很多地方政府發這個錢還出現了困難……這個不論。

所以,我回答你的問題

如何應對老齡化?我國現在的養老保障水平如何?你期待的養老方式是怎樣的?

如何應對老齡化,估計對大部分人口來說都是一個很嚴峻的社會問題。

我國現在的養老保障水平恐怕只能用糟糕來形容。

我期待的養老方式,我覺得可以分為幾塊來暢想。

一是國家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和其它專門稅種中每年拿出一部分,建立基本社保制度,也就是公民達到退休年齡後就能拿到基本保障的退休金,不管是幾百一個月也好,也是一些人的救命錢,給所有人最低保障。

二是現有的職工養老保險繳納同時進行,交的多,交的年限長,以後就能領的多,不要搞雙軌制,公務員應該和普通人納入一樣的社保繳納體系。

三是靠自己努力賺錢所得,可以靠自己購買商業保險和自己投資給以後的退休生活以更多保障,讓自己生活變得更好。當然,目前的保險公司幾家獨大的現狀一定要先解決,保障充分競爭。

也就是國家有兜底,自己工作單位也給交,自己如果有能耐,也能靠自己投資一部分。


城市老人少發點養老金,農村老人多發點養老金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以前,大人們生孩子多,養兒防老,所以有了計劃生育,多生會罰款;現在放開二胎了,年輕人們卻沒有了生育的慾望。

從大的層面看,人口結構的變遷是反映當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老齡化的進程顯著加快。

那麼勞動力的減少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各項的支出,對於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較大的經濟壓力。老人們居住農村和低線城市比較多,年輕人們還是更多的往高線城市裡跑,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回去老家,而是因為很大程度上,回去沒有一個合適的崗位需求。

大部分年輕人們的基礎建設還是需要幾個錢包的支持的,所以大家也可以採訪一下週圍的年輕人人,沒有幾個是靠自己買房的,這也不是說年輕人的問題,他們的壓力也很大。

這就決定在現代社會中,其實「養兒防老」這件事是行不大通的。大多年輕人是需要父輩以及老人們的幫襯的,沒有多餘的錢和精力來為老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能做的無非是過年過節買一些禮物,做一些看望和陪伴。

另外,其實說實話,我感覺現在老年人的精氣神不一定比年輕人差,那傢伙,超市搞促銷的時候一個個跑的都不帶喘氣的。而且,由於他們當時的生活環境,其實很多老人們是比較節儉的。

我一個老人親戚在農村居住,我能感覺到的是現在社會對老人其實保障還是挺大的,每年都有好幾份錢領,對於日常的生活肯定綽綽有餘。因為老人平時也捨不得花錢,所以還能攢下來一些。

所以,其實養老這件事,無非三方面,自己(積蓄這些),子女後輩,國家。其中優先順序排序是子女排在最後,國家和自己的支持五五開吧,對於不同家庭環境的人,重要程度不一樣。

對於養老方式的期望。理想狀態肯定是如大同社會那般。實際的措施呢,大概就是子女後代健康幸福,這個確實是能夠影響老人心情的一個重大因素;有自己的一堆老年朋友,有豐富多樣的老年活動,沒事幹也遊游泳健健身旅旅遊什麼的;有更普適性範圍的老年大學,包括和現代社會的科技技術接軌,一些新型的社會發展趨向,關注一些理性投資的市場等等。

任何年齡都是需要學習的,不然也不會被前幾年的保健品割了老年人那麼多的韭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做日用品測評的工作中呢,發現的一個存在的問題是,其實很多老年人對於日常衛生做的還是不太到位的。因為「節約」和「健康」可能會存在一定意義上的衝突,比如說一個具體例子:老人們會一物多用,或者用自己的習慣去照顧孩子之類的。這點也是需要時間來磨合的。

「健康」「安全」「衛生」「幸福」「涵養」大概就是我期待的老年方式的關鍵詞吧。


人口老齡化是什麼

人口老齡化的含義是,伴隨生育率下降與人均壽命延長,少年兒童與適齡勞動力人口數量及佔比持續下降、老年人口數量及佔比不斷上升的動態過程。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達7%時,即進入「老齡化社會」;當這一比例達到14%時,即成為「老齡社會」;而當其達到21%以上的時候,則成為「超老齡社會」。【註: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也是衡量人口老齡化的指標之一。在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中,人口年齡結構一欄劃分為0~14歲、15~64歲、65歲及以上,故本文皆將65歲及以上人羣定義為老年人口】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普遍、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經濟學家們開始紛紛表達自己的擔憂。從高層次來看,這些擔憂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退休人員比新入職的勞動力數量要多,從而導致勞動力短缺;

(2)老年人清算資產,花費儲蓄,從而導致資產市場不景氣,儲蓄率降低;

(3)勞動力短缺、資本短缺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4)財政壓力,醫療費用提高,因為老年疾病(包括癌症、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癡呆症)的治療費用非常昂貴。這種壓力不僅是醫療財政方面的,還是正式和非正式的護理要求方面的。

體面養老需要多少錢?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出生率在2017年再度下降,每年出生的嬰兒數量從2016年的1790萬下降到2017年的1720萬。2018年出生嬰兒總數降至1500萬。從新生兒和老人的數量上可以看出,我們交的養老金未來未必能滿足養老的需求,危機是顯而易見的。

在人口老齡化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養老需要多少錢?

話說回來,在養老危機的大背景下,有個實際問題不得不考慮,那就是:養老需要多少錢?

「一個將在2027年之後退休的人,需要300萬~500萬元才夠養老,類似京滬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預備1000萬元養老也未必夠。」

聽起來很可怕吧,不過這1000萬還得剔除通貨膨脹的因素,鍾偉教授在一篇權威學術研究報告說,現在有「255萬」才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假設30年後退休,通脹率每年5%左右,1000萬折算到當下,大概相當現在於230萬的水準。

如果期間生個病有個什麼大的花銷,那就更加不止這些了,看來得努把力加油攢錢養老啊。

需要這麼多錢來養老,我們可以指望誰呢?

選擇1:靠兒女?做家長的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太願意給孩子增加負擔,另外有時也是實在是指望不上。啃老族瞭解一下。

選擇2:靠國家?養老金葉就管個溫飽,想要維持退休前的品質幾乎不可能了。

所以,還是靠自己比較靠譜。

怎麼辦呢?想要體面養老,除了依靠養老金外,還要可以通過恰當的投資方式+保險。

用投資來儘可能跑贏通脹,用保險來覆蓋未來無法預知的風險。

對於投資,需要注意的是,高收益意味高風險,一個不留神可能血本無歸。

其實,養老儲蓄需求大,也意味著越早進行養老理財越好。

如果能更早的時候開啟我們的養老規劃,就可能在長期的積累和複利效應中,用較少的金錢獲得可觀的收益,讓我們的養老資產不斷滾雪球。


中國老齡化的未來

首先科普一下老齡化的分類

中國自2001年就步入老齡化社會,在2022年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總人口的14%,進入老齡社會,而在2030年(或者2031年)會進入超老齡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總人口的20%,而且這還沒有結束,(如果沒有大量的移民進入中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還會持續增長幾十年,2060年以後這個比例將會超過35%,65歲以上人口數量將會達到4億以上。這就是中國老齡化的未來。

為何會延遲退休?就是現有的養老金制度其實就是現收現付,正在工作的人所繳納的稅收用於支付現在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當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年輕人口比例減少時,這個制度不做出改變,系統就會崩潰(目前多地出現養老金倒掛既是前兆)。

要解決養老金收支不平衡就只有3個方法:

一 降低養老金

二 延遲退休

三 增加年輕人的稅收

以上三種方法在老齡化不斷加重的情況下都能平衡養老金收支,但只有延遲退休目前甚至更長時間內能更好的實施,副作用相對更小。其中副作用最大的就是增加年輕人的稅收。

下面著重講一下為什麼不能增加年輕人的稅收

在老齡社會,由於年輕人需要擔起更重的社會責任(更少的年輕人撫養跟多的老年人),稅收過重,壓抑了自身慾望,生活壓力大。物價房價等成本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已經不堪重負,當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年輕人的生育慾望就會被極大的限制,導致更少的人口出生(導致更低的年輕人口),從而更進一步的加強老齡化進程,形成惡性循環(其實現在已經在惡性循環)。老齡化和老齡人口的是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了,說道老齡化就不得說一下少子化問題(之前的文章有詳細說過),這裡再補充一些數據,隨著上世紀末的生育政策,導致年輕人口急劇減少,這裡給出女性人口(生孩子靠女性)

20-35歲高峯期育齡婦女在未來10年會急劇減少31%,隨著育齡婦女的減少,每年出生的人口也會進一步減少,我們來看一下近幾年的一孩數據(一孩沒有政策限制,二孩及以上政策變動大需要另外分析,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如果以2019年的一孩數據為基準,結合上面的育齡婦女數據,則2030年一孩將只有400萬左右,而2孩及以上的更少,全年出生人口則只有700萬不到,據此我也做了一份全國百年的出生死亡數據圖如下

2050年全國每年出生人口不足500萬人,但是死亡人口每年高達2000萬以上(和平的前提下,但我個人認為這種社會是不可持續的),老齡化嚴重,社會矛盾激增,外部問題無法應對。要解決這些問題(其實解決不了,只能延緩)就得鼓勵生育,減輕青年人的壓力,讓更多人的青年人願意生育小孩。而且中國其實已經錯過了鼓勵生育的時機,當減半的90後以及00後步入生育年齡,再去鼓勵生育其實已經晚了,他們的人口基數更小,生育意願更低,社會壓力更大,生育銳減已然是必然事件。未來幾年催促年輕人生育的居委會大媽也會越來越多(有工作指標的),各種宣傳標語也會越來越多(但是為時已晚)。

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如果能晚來幾十年(沒有限制生育的政策出臺),則中國可以穩定發展躋身到發達國家行列(到時再去應對老齡化問題則會得心應手許多),但現在說躋身發達國家是百分百不可能了,當老齡化到來之時中國將會無力應對,各種矛盾衝突也無力解決

回到問題,既然不能再給年輕人更多的壓力了(已經夠多了),但是老齡人口佔比越來越大,養老金自然會虧空,就只能延遲退休或者減少養老金數額了,而且這還只是開始,80後90後退休年齡必然會超過75歲這點前面的文章已經說過。

評論區和諧一點,否則又被hx


世界人口最好發展的生育情況對的家庭而言必然是少生、優生,但畢竟這是理想狀態,以目前形式來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這種方式當政策直接實行。


應對老齡化的方法就是無非就是幾點:

1.實行臨終自願安樂死;

2.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3.多生孩子,增加人口基數;

4.提高勞動力耐力;

……如果還有麻煩補充???

其中,一不符合國情,二不符合人道主義道德,四需要科技支持,因此就只能多生孩子了……

但我們也知道人口多了不好,資源本就有限,年輕人買不起房,自己都養不起,自己這一代資源就夠有限了,又拿什麼養下一代呢?

人類社會發展了這麼多年,生存環境雖然好了,但是生存成本高了,生存的更累了。


國家保障老年人生活質量越來越越好,不論是喫的穿的還是醫療衛生方面的保障都越來越好,越活越愛活,保障人民幸福感,這必然是好事。 但是相對於中年人、年輕人,其他社會問題影響太大了,無論是住房,生、養孩子,工作,社會壓力,時代壓力,肩上的經濟負擔太大了,大多數人自己生活還很難,根本就沒有精力和能力去組建家庭,再有就是思想越來越開放,不婚丁克一族也越來越多,不敢說他們都是因為住房、工作等原因等等無法接受超高壓的撫養後代的壓力,這類人羣但絕對佔了其中不小的一部分,那句「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就很說明問題,車、房幾乎是各個家庭的必需品,房價如果持續走高,只會更加影響中國的生育率,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成為更多人謀求正常生活的負擔!


謝邀

如果現有社會狀態得不到大的改變,普通人想養老,是很難的事情。

關鍵的地方其實只有兩點。

1.老年人要有錢。2.年輕人要有閑。

我個人是反對社會化育兒與社會化養老的。血親之間的情感紐帶,遠比冰冷的「工具人」養育和養老模式來得更「人性」「人道」。正是因為情感與責任的束縛,才能讓社會上的大部分人忍受著生活中痛苦的同時,依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當然,不排除社會化撫養的支持者們使用「物極必反」的原理,倒逼社會進行改革)

養老回歸家庭,想要長輩與後輩的和諧,就必然要滿足這兩個條件。

第一點。

老年人手上沒有錢,若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或是生活不能自理,那就真的處境比較悽慘。就現狀來講,只有城市裡的老年人才有較大可能擁有比較體面的晚年生活,至於剩下的40%至45%的農村老人只能說情形堪憂。不過利好的消息是,城裡面的50%,是可以得到較好對待的,也算是一點安慰。

第二點。

年輕人如果沒有空閑時間,即使有再多的錢,也只能請專人撫養老人,這之間又會產生一系列麻煩。況且,老年人還有情感需求,需要後輩的陪伴,哪怕是坐在老人身邊說說笑笑,做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噓寒問暖,那也是一種無言的關懷。這點就很難了。無業遊民自然是有閑的,可是手上沒有錢。有工作的年輕人,通常又忙得很。若是工作是996的那種,就更可怕了。雖然科技發達了,信息通暢了,想見上一面,卻是更困難了。只是,考慮到35歲開始「退休」的現狀,有空閑自由時間的年輕人也許會更多。

-

總的來說,現階段我處於悲觀狀態。因為社會發展並未使廣大普通人達到「個人財富的盈餘」與「個人自由時間的增加」的兩種狀態。

如果一個社會使得普通人終年勞碌而忙於生計,只能說明普通人處於「生存」而非「生活」的狀態,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我們普通勞動者,從「生存」達到了「生活」,那也意味著我們從發展中國家,真正地邁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這無關GDP,無關貿易額,只取決於普通人是否有足夠的自由時間與財富盈餘。


機緣巧合我真的有一次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聽過人口學家,也就是那個被罵上天的翟耀武的發言。

他的發言還是老三套。1:人口老齡化無法避免。人口老齡化是一種社會規律。2:人口老齡化無法改變只能面對。3:提前面對人口老齡化政府需要很多準備。

事實上,我們的肉食者真的沒有想好。第一,哪怕是類比日本,別人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儲備了相當於同年gdp兩倍的養老金賬面結餘十五年倒欠30%當年gdp的無息貸款,我們的結餘呢?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啊。養老金儲備資源能有日本那麼多嗎?我們的一胎化老年化曲線比日本陡峭兩倍以上,起碼人家昭和一代人均一家兩個孩子,我們是獨生子女。

第二,地方政府有那麼多的結餘資金來供給老年化開銷嘛?給老年人發福利可不是投資是實打實的直接支出,地方債都沒解決,上哪去找這個盈餘呢?

第三,在沒有財政盈餘和社保盈餘來支持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約一半沒有退休金的老人不至於太慘。如果有能達到月支出1600億人民幣的水平嘛,不能的話如何保證基本生命權?

還是那句話,問題是老齡化來了,除了老人自己存的棺材本,誰存錢了?

說的好聽。連自動駕駛和掃地機器人都處於不靠譜的階段,就一羣人巴望這ai護理了和可控核聚變。真的太高看科技發展了。未來十年,能普及扶著老人走下樓梯的機器人都是困難(專門瞭解過專業人士),更別說如何幫你收拾家務了。真的是看開了。


中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讓我們都產生了一個錯覺:中國一直進步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人口老齡化和它帶來的問題,能讓我們清醒一下,從這幾個方面來說:

1.二十七年後的中國,就是現在的日本

2.人口老齡化會帶來什麼問題?3.怎麼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4.不同收入的人怎麼為退休做準備

一、27年後的中國,就是現在的日本

[公式]1.中國和日本相似的人口比例

5年之後,每4個成年人,就有1個老人,這是深度老年社會;25年後,80後90後要退休的時候,每2個成年人,就有1個老人,這是超級老年社會。

我們現在還感受不到老齡化社會壓力,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口結構,跟1993年日本的人口結構類似(日本人口更年輕):

數據來源:世界人口統計網站

二十七年後,中國的人口結構,跟2020年現在日本的人口結構又比較相似:

現在日本人口老齡化遇到的問題,在中國未來近30年裏會一一重演。

類似80後90後00後的稱呼一樣,日本會把1947年到1949年這一代嬰兒潮出生的人,稱之為「團塊世代」,這三年出生的1000萬人,佔到日本總人口的10%。

日本的紀錄片《團塊世代:老後破產》,記錄的就是這批人進入65歲~69歲後的生活。

很多日本人覺得團塊世代趕上了好時代,退休生活應該都沒問題,但2016年統計顯示團塊世代存款不足1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7萬)的人佔比不小,隨時可能破產。

被問到以後有什麼打算的時候,有老人說:可能會考慮自殺之類的吧。

PS:下文按照100日元=6.6人民幣的現在匯率計算

[公式]2.日本老人生活現狀

69歲獨居的河口晃,每個月的社保退休金有9240元,但每個月喫飯、水電、取暖、醫療、交通等等的花費就超過這個金額,每個月需要從自己的存款裡面倒貼。

河口年輕的時候,年收入一度超過66萬人民幣,收入高但花銷也大,並沒有存下來什麼錢,之後辭職轉做一些零工,更存不下錢了。

像河口一樣沒有存下錢、隨時可能破產的人,在團塊世代裏佔了20%,他們一輩子存下來可以用來養老的錢,摺合人民幣只有7萬;即使是有存錢意識的人,能給自己養老存下超過50萬(700萬日元)養老金的人,也不到50%。

養老金不夠,更怕未來錢會不夠用,65歲的河口找了一份新工作:做醫院病人的接送員,一小時工資66元。團塊世代裏有67%的人像河口一樣在退休以後繼續做一些零工維持生計。

團塊世代裏也一些人準備超過132萬人民幣的養老金(超過2000萬日元)佔比達到23%,但也不是安然無憂。

比如68歲的青山政司,之前一直做的小買賣,所以每個月的養老金不多隻有5280元。知道自己社保養老金不足,所以自己會多存一點錢,準備了100多萬的存款。但一直節衣縮食,每天的伙食費控制在33元之內,一盒小菜要分成幾餐喫。

青山除了照顧自己,還要照顧91歲的媽媽千代,媽媽年輕時一直在做生意交不起年金沒有退休金,所有的開銷依靠青山的存款和每個月的年金提供。媽媽每週2次的護理費用,在最近5年的時間裡,已經花掉了26.4萬元,佔存款總額的20%。

團塊世代的父母,是日本歷史上最長壽的一代,很多人跟青山一樣,自己退休以後還要照顧自己的父母。

中國醫療條件、衛生條件不斷進步,中國平均壽命也從70多歲提高到80多歲,並且有進一步延長的可能,未來百歲老人將成為正常現象。長壽,也成為兩代人的壓力。

老後破產,成為退休老人隨時可能面對的詛咒。


二、人口老齡化會帶來什麼問題?

[公式] 對整體來說

人口老齡化社會,本質上是「少子化社會」,年輕人越來越少,導致老年人佔比越來越大。需求不變,產出少了,競爭更激烈。舉個例子:

家裡有6個種地的年輕人,2個老人和2個小孩,6個人的種地能保證全家10個人的溫飽。

但如果這個家庭變成4個年輕人,要養5個老人和1個小孩,勞動力減少2個,就不堪重負。

單個勞動力能創造的價值就這麼多,但勞動力減少導致總產出降低,消費的人卻不變。

總結下來,老齡化社會就是單個勞動力創造價值固定情況下,勞動力數量減少的資源分配問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社保養老金入不敷出。

早在2016年就有新聞爆出黑龍江養老金賬戶虧空232億元,且2017年再度虧空293億元,累積虧空486億元。

養老金統籌賬戶是現收現付制,這個月年輕人交的養老金,發給現在領錢的老人。交錢的人少了但領錢的人越來越多,虧空不可避免。

人口老齡化不是某一個省或市的問題,少子化社會在絕大多數省份都存在,是全社會共同的問題。按照年輕人不斷減少的勢頭,全國大範圍養老金虧空只是時間問題。

養老金問題如何解決,最終要看政府如何統籌。

[公式] 對個人來說

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影響就是資源更少,養老並不是喫喝管飽就可以,養老要有生活質量。

養老資源在生活完全自理的時候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就需要請專門的護理人員照顧。

在2016年,中國需要的養老護理員為1000萬人,但實際上從業人員只有2萬,而且其中只有1萬人有資格證書。現在的護理員典型的特徵是「一高三低」,也就是年齡高,社會地位低、學歷水平低、綜合待遇低。

未來的養老生活,要競爭的是養老服務品質,也就是讓真正有服務資質的人給到我們服務。年輕人越來越少,願意做這個行業的人更少,養老服務品質競爭的就是這類人。

另外,還有一類護理叫做臨終關懷,前幾天看了一部紀錄片《生命裏》,講了上海兩個臨終關懷醫院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裡面有一位胃癌晚期的老人汪明昌,拒絕在醫院裡做治療,不上呼吸機、不插管,拒絕所有積極的治療,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最後一段時光是痛苦且沒有尊嚴的。他在醫院的最後一段時間,給大家演奏葫蘆絲,跟志願者合影,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也非常樂觀。

另一位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英語教授張一飛,臥牀多年,情況惡化以後送到臨終關懷中心,護理人員發現教授的家人缺乏護理知識,教授的衛生情況非常差,臉上身上都不衛生,手指甲未做清理,立馬進行清洗,並且每2-3小時會翻一次身,不然容易長褥瘡。

這些都是現實裏,我們的父母,還有我們自己,要面對的問題 。


三、怎麼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公式] 國家層面

1.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或者說延遲發放養老金,是一定會執行,給到的信息已經非常明確:

「十四五」 將成為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最重要的「窗口期」,並建議分步實施退休年齡調整方案,為全面實施60歲以上退休做好準備。

男性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女性退休年齡從55歲提高到65歲。

2.鼓勵生二胎甚至三胎

鼓勵年輕人生育,政府之後甚至會發放多生孩子補貼。

3.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科技興國其實也是國家解決養老問題的重要策略。對於這一點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按照上面提到的例子:

10個人的家庭A從原來的6個種地的人養4個不種地的人,變成了4個年輕人養6個不工作的人,壓力會很大。

但家庭A創造了5G技術,這個技術只需要2個人就能完成。而另一個家庭B,願意用自己種的糧食去換這種服務,這樣一來家庭A雖然只用了2個年輕人,但從相同家庭B、C、D那裡換到了足夠自家10個人喫的糧食。

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建立不會被其他國家搶走、複製的專業壁壘,這個過程纔算完成。所以國家不惜血本投入一帶一路,做科技、教育、文化輸出,輸出足夠才能保障以後的合作持續穩定。

[公式] 個人層面

在自然經濟社會,誰佔有的資源多誰就富有,但我們現在處在商品經濟社會,你所創造的價值取決於你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頻次,頻次越高,收入越高。

退休以後,多數人就不想或者不能再提供服務了,但如果之前提供的服務和頻次足夠,而且沒有亂花錢亂投資的話,能給自己留下一筆不錯的積蓄,這部分資金,就是享受安靜美好養老生活的資本。

簡單說,就是努力工作,好好攢錢,就能準備好一筆養老的錢。

國家會做國家的努力,自己也要做自己的努力。自己不努力,國家努力的成果,就會分給那些一直在努力工作、努力攢錢的人手裡。


四、不同收入的人怎麼為退休做準備

有品質的退休生活,要具備三樣:

  • 一是健康的身體。如果沒有那就要有好的醫療、護理資源;
  • 二是不依賴於任何人的經濟基礎。找別人要錢哪怕找孩子要,也是不痛快或不想給孩子添麻煩;
  • ?三是能維護良好社會關係。包括朋友、親戚、新朋友、子女關係。

但這三者,都離不開對錢的合理安排。

[公式] 中產工薪家庭

從人力資本角度來說,工薪家庭的收入大致是確定的。年收入50萬的人,如果工作40年,總收入有2000萬左右,我們平時要如何安排這筆錢?

買房子可能花掉800萬,孩子教育花費100萬,日常生活開銷花費200萬,應酬、旅遊花費100萬等等,剩下的錢可能就用來做投資了。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養老的錢也需要專門做準備,而且跟日常開銷一樣,可以用商業養老保險慢慢做準備,比如一年準備10萬,用10年時間準備100萬做專門儲備。

保險不是做準備的唯一方式,比如有一些人會投資房產、基金、骨片等方式來準備養老金,這些方式都是可行的,但放到保險裏的那筆錢,無論多少,都是最確定、安全而且可以穩定保值的那一筆養老金,是一定不會後悔的準備。

我曾經給自己做過60歲退休,一直玩到82歲,價值200萬的養老生活規劃,旅遊的項目包括自駕、騎行、郵輪、自由行等等,即勞逸結合,又能和親戚朋友約著一起敘舊。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6509209?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公式] 高凈值家庭

高凈值家庭是指家庭可支配投資大於1000萬的家庭。

可投資資產大於1000萬,在生活上更自在,錢已經不是問題,而是資源問題,沒有人比高凈值家庭更瞭解資源的重要性。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指的就是缺少資源。有錢沒資源那也是白搭,尤其是稀缺資源,最典型的就是優質的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

現在很多高凈值人羣已經開始關注到另一種稀缺的資源:養老生活品質,也就是養老社區。養老社區並不是養老院,而是醫養結合的高端養老場所。

圖片來自網路:某養老社區內景

在這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且自己的房間裡面有廚房、客廳、臥室、獨衛。這裡就是自己的一個小家。

跟自己的同住的鄰居,也都是跟自己經歷或者學歷相近的人,這裡有演員、大學教授、企業家等等,彼此更加聊得來,分享各自的經歷和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知名作家在這裡繼續完成自己的新書寫作。

鄰居有時候也會自己開繪畫課、聲樂班、舞蹈班,如果對文藝不感興趣的話也能遇到自己的牌友、麻友一起切磋牌技。

很多人擔心的醫療資源問題,在養老社區也能完善解決,醫院長期有資深醫生和專業護士坐鎮。而且在房間裏也能看到很多緊急的應急警報設備,遇到緊急情況醫護人員能夠在3分鐘內趕到,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來說,發病的前三分鐘 就是決定恢復情況的「黃金三分鐘」。

?真正好的養老社區是稀缺資源,不是想住就能住,而是要提前鎖定這份養老資源。用保險來鎖定高端養老社區的入住權,一是能有一個優質的養老環境備選,二能準備專屬於養老的資金,專款專用。現在各家公司都有非常不錯的產品和針對性不同的養老社區可選。


Vincent結語

你還記不記得自己第一次獨自上學、第一次獨自坐長途火車、第一次獨自旅行、第一次參加面試,都是什麼情景?

參加面試會準備很多材料、備孕的時候看早教的書,旅行前做一大本攻略。

同樣我們都沒有老過,米蘭昆德拉說:老人是對老年一無所知的孩子。面對老年,能做的就是多做準備,一是經濟,二是心態。

除此,別無他法。


現在談我養老太超前了,這得等到我的娃拿工資之後再討論。

現在可以討論一下我父母養老。前幾年大家覺著去養老院還不錯,現在已經不這麼認為了,對於已經失能到無法自己買菜做飯的老人來說,養老院恐怕不是什麼好地方。而如果能夠自己買菜做飯,又有什麼去養老院的必要呢?

爺爺年過九旬,做白內障手術住院。爸爸平常陪護,就在爸爸離開醫院回家洗澡的短短兩個小時,同屋三個80多歲的老頭就開始編排這個90多歲的老頭了。他們話裏話外討論著「這90多歲的人做手術可實在太危險了呀,不像咱們80多歲的人身體硬朗,我可聽說有個90多的打了麻藥就再也沒醒來呢。。。」給我爺爺緊張的血壓急劇升高,又進搶救室搶救了一輪。你看看,這就是人類社會,到了80多歲都不忘欺負更弱的,看到這裡有個90多歲的,是個可以欺負的,立馬就上手欺負上了。我爸爸才剛剛離開兩小時呀!這要是真到了養老院,山頭林立,加入不了團夥,還不知道被欺負成啥樣了。這還是在資源比較豐富的醫院,要是到了養老院,資源其實是很貧乏的,誰能得到護理,誰能得到照顧,這資源還不得爭的頭破血流。

所以只有把父母放到自己的羽翼下庇護才安心的樣子。年幼的兒童要放到集體環境中摸爬滾打,提升社交能力。八九十歲的人了,還要叫人家在人羣中競爭麼?再提升社交能力,難道還能提出朵花來?還是好好擱家裡待著吧。

當然經濟條件比較好,又沒有子女的,養老院肯定是首選。人家是怎麼玩的?離退休還有10年呢,就開始拉幫結夥,試圖忽悠別人一起到ta準備去的養老院呢。爭取拉一個大幫派,將來pk的時候纔好操作呀。

我估麼著將來養老院也是要考試的,大家投簡歷,然後筆試面試,不優秀的不招,或者是你給捐個幾百萬直接進。優秀養老院和優秀大學一樣,它是個稀缺資源呀。接下來就秀了,為了進入養老院,你退休就要趕快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然後每年去參加考試,就指望著哪年爆發考出個高分,好進入頂級的養老院,這樣全家都可以自豪一下,同時還可以激勵後輩:好好學習,終生學習,將來考入top2養老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