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應該」換成「我能」,重新思考。


我覺得《三體》里「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這句話是可以類比的


把生活過成詩。

因為生活條件那些不是我們想改變就能改變的,有些東西是被迫接受的。比如我的家庭條件挺一般的,在知乎這種人均百萬的條件下,真的是卑微到塵埃裡面去了。但是,這仍然阻擋不了我的媽媽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她會買很多漂亮的花,修剪放在花瓶里,會每天把家裡收拾得很乾凈,會把自己打扮得很好看,會和鄰居一起分享自己做的美食,會每天運動,會有自己的社交,樂於學習當下時髦的東西……不能說這些日子很像詩吧,畢竟很瑣碎,但這就是真正在過的日子呀,把每一天過得很充實,做許多自己讓開心的事情,永遠保持熱情。


把詩過成生活的多半都瘋了,比如海子。海子一晚上能寫幾百行詩,大學畢業兩次入藏找靈感寫詩。最後自殺了。

嘗試把生活過成詩的,下場也不一定好,比如顧城。顧城名氣最大的時候帶著妻子隱居激流島,還把小三也一塊兒帶去,就是想過自己理想中的詩意生活,最後啥結果不用我說了。

反對所有說生活本就是一首詩,以及妄圖把生活過成詩的。詩歌屬於藝術,現實卻是一地雞毛。正如油畫是藝術,可以畫人們吃飯,但基本不畫人拉屎。詩歌里可以有愛恨情仇,但容不下現實里那些苟且。少男少女激情相愛,很美,可以寫成詩。中年夫妻沒了感情,各自出軌,相互噁心,這就很苟且,成不了詩。朋友之間兩肋插刀,很有詩意。恨一個人恨得入骨,寫首詩來罵他,也不妨礙。但好朋友欠了你錢幾個月不還,既撕不破臉,又心裡憋屈,這就毫無詩意,有的只是噁心。

說白了,題目問的這兩種方式,正常人一種都做不到。生活就是生活,詩就是詩。生活無聊的時候,寂寞的時候,可以讀讀詩,寫寫詩找點樂子。但詩替代不了你的生活,你的生活也不可能充滿詩意。


把生活過成詩的諾瓦利斯沒人知道,把詩過成生活的雪萊倒是為人傳誦。

這個問題還是問得太絕對,太浪漫了。然而生活不僅是詩和遠方,還有苟且、困擾和庸俗。

一個純粹的浪漫主義者一般只有兩個結局:一是諾瓦利斯式的,徹底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迷狂,也就是把生活過成自己的詩歌;一是雪萊式的,為自己的理想在現實世界裡奮鬥,隨後在同志的懷抱里凋零,也就是把詩過成生活。


把詩寫成日子,把日子過成詩。


人不僅應該那樣寫,還像寫的那樣生活


你現在不就是已經把生活過成詩了嗎?因為詩有抒發美好生活的詩,也有抒發苦悶生活的詩。我們的生活不就是酸甜苦辣咸都有嘛。這就是詩了。不需要再去特意追求了。


生活本來是一首詩,不需要刻意把它們統一,某種程度上它們就是統一的。

一句聽爛了的話「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會有兩個截然相反的回答


生活就是詩,看你寫得出來


挖掘日子中美麗的詩句

讓詩句中流淌著日子的氣息


其實並沒有區別。

關鍵是你能不能完成其中一樣。


「應該」這兩個字本身就帶走規則意味。

詩和生活都不應該被「應該」束縛。


詩是一種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生活。而生活的內容可以是詩意的。當然尋著自己的心去生活,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了!


您覺得財米油鹽和風花雪月是一路東西嗎?

還是把詩換成詩意更好,目的更明確一些!


皆可。

任何一種,都會很好的。

適合。


這得分人,看你是詩人還是生活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