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搜索這兩本書看到了恰恰相反的問題:為什麼我可以一口氣看完《白鹿原》卻看不下去《百年孤獨》?

而我本人恰恰相反,我自認大部頭我也不是看不下去,但是我偏偏看不完《白鹿原》是為什麼?


我兩本書都是一口氣看完的,個人認為寫作手法,思想深度和兩個作者悲天憫人的情懷都是不相上下的,至於為什麼白鹿原在國外的名聲沒有百年孤獨響亮。我認為應該是陝西方言的原汁原味不容易用外語的形式體現出來吧。


我自己也是這樣的,《百年孤獨》看得特順,《白鹿原》就一直蹭蹭嘟嘟看不完。

《白鹿原》字數將近《百年孤獨》的兩倍,在看前者的時候,流水賬樣的敘事就感覺特別冗長無聊。加上裡邊關於情色、愚俗、污穢的描寫較後者比篇幅更多,更加露骨,讓人生理上不適。還有書里的大量方言,我看的是作家出版社這一版的,注釋少得可憐,一些方言、生僻字的存在使閱讀變得磕磕絆絆,有的查都查不出,就沒有興趣讀了。

雖說《白鹿原》和《百年孤獨》都是魔幻現實主義,但是在「魔幻」這一點上,前者到底不如後者,沒有後者神秘輕靈的感覺。過於赤裸裸地揭露人性的扭曲、歷史的沉重會讓人不適的。因此不如《百年孤獨》好讀。再有,比較來看的話,前者是黃土高原,後者是拉丁美洲,畢竟「距離產生美」嘛。


陳忠實《白鹿原》(作家出版社2017)


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


首先我表明自己的觀點,兩本書我都讀過不止一遍,認為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不相上下,非要比的話,出於本國的文化認同和與拉美地區間存在的文化背景障礙的緣故,我對白鹿原的認可度更高。以下我具體說一說。

我個人認為白鹿原的層次感非常清晰,看了你下面的評論我認為你還是簡單停留在第一層,看到的東西比較膚淺吧。不說與百年孤獨和其他一些外國文學相比,更不提莫言,陳老先生的作品實在明白如話樸實無華,然而其文筆老到和思想主題的深刻恰恰隱藏其後,為這種假象所掩蓋,非細細品味思考才能有所感悟。

比如白靈的死,正是一段歷史公案的改寫,反映了一段時期的錯誤;比如田小娥的悲慘命運,甚至於鹿三的發瘋,都是封建制度的落後性的凸顯和與進步著的時代劇烈衝突的表現。而這種衝突在鹿兆鵬、鹿兆謙(黑娃)、白孝文、鹿兆海、白靈等人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共產黨、國民黨、封建勢力等的相互鬥爭聯合,等等。白嘉軒和鹿子霖兩個人鬥了一輩子,他們分別代表的階級勢力和本身的人物性格,以及朱先生半人半仙式的存在的作用及其人物局限性,更是值得深刻思考討論的。我覺得從這一點上來說(人物塑造),白鹿原就要勝出不少--人人鮮活,人人深刻。

抑鬱不平,以至話語紛亂,不知所云,大概如此吧,希望答主正視起來,多研究一下白鹿原,別輕易下這種結論,相信你會揭開那層蒙臉布的


我是百年孤獨看不下去,中間停了兩次,每次半個月,後來又撿起來看。

白鹿原看的很順暢,一直看到尾。可能是本民族的史詩更能打動我吧。


個人愛好不同

就像你這個提問下的回答也有些是與你的情況相反。

我是百年孤獨的腦殘粉。沒看過白鹿原 但是你提出的問題其實沒什麼好糾結的。

就像牛頓諷胡克:「如果說我看得比較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你們這些巨人的肩膀上」,胡克否定並給予了牛頓某篇文章尖銳的批評一樣。胡克和牛頓都是名人。前者提出了描述材料彈性的基本定律,萬有引力的平方反比關係。設計製造真空泵,顯微鏡和望遠鏡,細胞命名之父,而牛頓更不用說,力學三大定律正在飛速地朝您飛來。

所以嘛,個人愛好不同,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是再正常不過的嘛。


我是關中人,學生時代讀不懂,也沒看完。我三十歲後重讀的時候才看懂了,跟人的成長閱歷都有關。


可能是你對馬爾克斯愛得深沉。


看到田小娥那段就會很快被吸引著讀下去了,有點耐心


個人覺得《白鹿原》的前小半本寫的實在太一般了,我好幾次幾乎要棄在前幾章。過半以後才漸入佳境,直至黑娃的結局,堪比颶風摧毀小鎮的震撼感。

相對的,《百年孤獨》基本上全程無尿點。


我怎麼和你恰恰相反,&故事情節很通順,而且又是自己熟悉的人文風情,代入感很強,&我是讀讀停停,等撿起來看時又忘記當下這個人的生平事迹了,又得往前捋捋,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人物的名字為什麼就不能取得稍微好區分點呀,故事情節也真符合它的題材,夠魔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