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現在很多大學生轉行做運營,請問互聯網運營發展前景如何,怎麼沒看到哪個大牛是做運營出身的呢?


別的不太了解,就電商運營來說,運營的前景還是很大的。運營是一個團隊的靈魂。一名優秀的運營必須具備足夠紮實的專業技能。不知道題主具體在問哪個方面的運營,就我最了解的電商運營來說,要做的事有很多,遠不是大家想像中上個架、發個貨那麼簡單,運營是靠實實在在的能力。

題主對運營比較感興趣,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這張思維導圖,把運營各個階段要做的工作都列了出來,非常詳細。

思維導圖

知乎上傳畫質不清晰,需要的可以聯繫微信:69160639,備註:思維導圖,發你,有電商問題不清楚的也可以諮詢。

很多人做不好電商,是低估了電商的難度。也是被錯誤的思維,搞錯了做電商的方法。最常見的犯錯,就是不了解競爭。

在研究運營怎麼學之前,應該先問需要學什麼?

大概羅列了以下10點:

1、懂產品策劃。即同樣的產品,你得比同行更懂你的客戶,且能夠在圖片和文字上打動消費者,然後去選擇你的產品。

2、懂行業特徵。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特性,比如女裝類目,每季都必須賣不一樣的產品,作為運營要知道當季要主推哪個產品,什麼時間點主推,換季業績下滑怎麼救等等。

3、懂分析產品。對於供應商提供的多種產品,要分析出哪些競爭力更大,懂得集中火力主打。

4、懂推廣。要懂得什麼時候應用免費推廣,什麼時候應用付費推廣。

5、懂數據分析。線上生意是能夠通過數據從外表看到本質,你要通過淘寶提供的數據,分析你產品的上升空間,以及競爭對手及行業大流的狀況。

6、懂管理。如果店鋪稍微大了些,還需要有點管理能力。

7、懂客戶溝通。運營還需要懂得如何跟客戶溝通,除了日常的客服銷售外,還有一些客戶是需要下心思一對一聊的。

8、懂點PS。不能什麼圖都讓美工做,基本的PS技能還是要有的。另一方面,懂點ps還可以更好的與美工溝通交流。

9、懂點視覺審美。線上產品更多是賣圖的生意。你得結合產品的特點去找模特,拍照片,這些都是需要審美能力的。

10、懂供應鏈。不了解供應鏈的運營,稱不上一流的運營。

需要會的很多,但不同階段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不一樣的,還可以再細分:

第一階段:初級運營。學淘寶規則,比如搞明白點擊率,轉化率對於流量的影響。學習客服處理技巧,售後處理技巧,推廣流量操作等技巧。

第二階段:中級運營。搞明白這些數據怎麼做到?比如用戶體驗的優化,產品特點的描述,數據的分析等。懂得一個產品從零到打爆款的全流程,包括但不限於各種轉化策略,制定各個階段計劃。

第三階段:高級運營。理解行業的獨特差異,懂這個行業什麼產品更加好賣?從會賣產品,到會選產品。而選品一直以來也就是淘寶運營的核心。運營管理一個團隊,和老闆商量主推什麼產品,和供應鏈協調產品改進方案。

這樣等級一分,階段性的去進行,就條理很多了,畢竟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

關於怎樣才能學到這些,去哪裡學,最好的建議是:

1.可以到一些發展比較快速的公司做客服,否則從客服轉型到運營崗位比較少。

2.應聘運營助理的崗位,但是往往助理也要求有一定的淘寶店經驗(只要小白做助理的公司也有,但是少)。

3.可以先學著做無貨源、一件代發等新模式的淘寶玩法(最好有人帶),知道店的運營模式後,再去應聘運營助理,基本上就容易錄取了。

4.系統參加培訓,也會容易進公司做助理開始。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獨特的一些經驗,所以要做好一個運營,就得要深入行業做一些研究。因為我們做一行,誰也不能把這個行業所有客戶都吃了,都是選一類客戶服務。怎麼選,就是學問了,不對一個行業沉浸個半年一年,是沒法做精準判斷的。

我是蔣暉,創業十四年。

如果你對電商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我寫的書《52位年賺百萬賣家教你做淘寶》,裡面不僅有實用的運營方面的知識,還有一些創業經歷。線下實體書銷售超5W冊,此書目前有電子版。

聯繫微信:69160639,備註:52,免費發你。

有其他任何電商問題都可以諮詢。

祝好運!


怎麼看待運營?運營新人如何在職場增速?

文章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專欄作家:@韓利

大概是5月中旬吧,遇到一個門戶站的運營經理,是個姑娘,挺好看的。大中午的跑到我單位說想來認識我一下!姑娘名字很應景,叫初夏!她一定是被領導逼著來的,因為從話里話外中能聽出來。

大概就是他們領導看了我寫的「深入淺出用戶運營」那篇文章之後,分享給了他們運營部門,並下達了指令,非讓運營部門派個人來拜訪我嘮嘮運營那點事。

他們領導不知道從哪打聽出來的說韓利好色,必須使美人計,她長的好看,不幸中招。本意是不願意來的,太陽那麼大,跑到我這裡要2個小時左右。看她一臉汗津就知道了。

我說既然來了,就別走了,我請你吃碗麻辣燙吧,也聊表一下地主之誼。

她一定要讓我講講有關運營的乾貨,說回去得交差,要不領導那說不過去。

「你們日常都在做哪些工作呀?」我問她。

「每天做新聞嘍,什麼熱做什麼。實時盯著行業內關鍵熱門話題做整合。另外我還管理著5個兼職編輯,他們每天會在CMS後台審核抓取過來的競品網站的新聞,我負責摘取優質新聞推薦到首頁及網站關鍵頁面的運營位上。然後選稿當天閱讀數高的新聞在微信號上做全量push,3-6條不等。偶爾支持銷售做客戶廣告push,另外我還負責頻道的論壇、博客平台,每天將新聞偽裝成帖子的模樣發在論壇里。日常中還得應付領導拍腦袋想出的各種稀奇想法。」

「你有日運營優化表嗎?」

「日運營優化表?是什麼呢?」

「那你的周報都怎麼寫呢?」我沒有回答她的問題。

她說:「寫的一般都是工作量的內容,比如本周做了多少條新聞,推薦了多少條,兼職審核了多少條,編輯了多少帖子,支持了多少客戶等等。」

這就是初夏的運營工作。我挺理解她的,因為我也在中國排名前三的IT垂直門戶站做過兩年。那時候門戶站還沒有運營崗,編輯記者們各負責一個或幾個頻道。

我發現編輯、記者們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重複著初夏類似的工作內容,除了搶會賺車馬費有點動力外,沒有運營目標。給我的感覺就好像人生沒有了引擎,一晃平淡的一天就過去了,難怪她有點怨天尤人。

事實上,類似初夏一樣的運營人在產品生命周期處於穩定期和衰退期的互聯網公司十分常見:因為產品趨於穩定,業務模式定型,基本處於維護狀態,少部分人在探索新業務模式、新產品,是組織結構內的創業者。大部分人隨遇而安。

這類運營項目因為業務利潤趨穩,領導只有從降低人力成本上拔高績效,所以一人身負多個運營崗位。很多初入職場的人會不理解,再加上運營繁瑣的工作內容,大失所望之餘,也開始咂摸著轉型成產品或市場等崗位,堅持在運營崗工作的人及其少見。而要把運營當做興之所至,除非這個人腦子出了毛病。

「你其實只是一個運行經理。」我夾起一塊香菇,吧嗒著嘴說。

「運行經理?」初夏愣在一邊,剛撿起的西蘭花掉回碗里。

運行經理就是只保證產品跑的通,用戶能玩的轉就可以了,它離運營經理還差著萬八公里呢!」。我喝一口酸梅湯,「你知道真正的運營是怎麼定義的嗎?我最近深入理解了一下,運營就是保證產品正常運行的基礎上,運作產品,達到營收最大化。你現在只是在保證產品正常運行,而缺少運作產品的功力,離你的業務預期很遠的,長此以往,你就頹敗了。」

初夏被我鎮住,他沒想到我這麼和顏悅色的人說話如此直截了當。看著她兩眼迷茫的樣子,我惜香憐玉之感油然而生。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什麼才是真正的運營?」我決定使出歷練多年的忽悠手法。

「我家農村的,村裡只有一個供銷社,早8晚5正點開關門。很多村民有時應急買貨無門,比如做晚飯忽然發現沒醬油了,半夜來了客人需要喝點牛欄山、買斤花生米…於是村民需求就出來了。

有個小伙應該看過幾本有關互聯網的書,就開了一個菜品店,兼營煙酒茶糖等日用品,起名叫傍晚商店,主要是抓住了供銷社關門的業務檔口賣貨。村民白天去供銷社買東西,晚上到傍晚商店應急。初期因為進貨量小,所以進貨價有點高,賣的東西也就貴一些。

傍晚商店是小本生意,按道理來說正常運行走時間差就能賺點小錢了。這個小伙有經商頭腦,胃口也大,渴望賺更多的錢好娶個漂亮媳婦,於是開始運作了。

首先小伙想到了靠傳播打口碑。他盯上了村裡的老太太們,每天給老太太提供一種蔬菜特價,這個特價真是特價,供銷社賣1元的菜,他賣2毛,比互聯網免費思維還狠,基本是虧本打口碑。

小伙每天選擇的特價菜多為即買即用的菜。避免老太太」囤積居奇「。老太太們喜歡嘮嗑呀,逢人就說傍晚商店是真便宜呀!而且她們都很權威的,基本上都是家族中的KOL(關鍵意見領袖)於是口碑出去了。

一段時間之後,一提傍晚商店都是質優價廉好聲音。白天來買貨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為了賺回做口碑損耗的利益,他開始在商店陳列上做文章,大概意思就是啤酒與尿布的故事,通過優化商品陳列布局讓村民買更多東西來營收。

放在電商領域就是購物車的概念,你來了就多買點,把購物籃裝滿再結賬。

有一次老闆錯誤預估了形勢,批發大量土豆,屯了貨。半個月了都沒清庫存。後來他不知道從哪裡學了一招,開始在文案上下功夫了。一般人屯了貨清庫存的時候都是促銷,就像是雙11的時候,其實都是在清庫存的。

小伙想虧本的買賣再不能幹了。就在門口廣告牌上寫了這麼一句文案:今日土豆,限量搶購,每人最多只能買5斤!老太太們上當了,在他們的眼中,限量的肯定是好的呀,因為他們經歷過改革前拿糧票買東西的那個時代,扯塊布都排隊等半天的場景瞬間湧上心頭,於是土豆被哄搶一空。

供銷社和傍晚商店同樣在做生意。但是他們的日銷售額趨勢線肯定是不一樣的。供銷社肯定是一條起伏很小的波浪線。而傍晚商店的日銷售額,一定是向上的階梯樣子的:每隔一段時間,銷售額就上升到一個層級。

「結果呢?」初夏已經被我的故事套牢,我覺得不應該再讓她補倉了,故事不能設置的太複雜,畢竟是個姑娘!

「結果就是小夥子拿到了投資,商店變超市了。供銷社不久就散夥了。」

初夏似有所悟。

「同樣是開商店的,運營手法不同,業務價值就不同。所以我拿『運行』這個詞來描摹供銷社的日常行為;而傍晚商店在保證正常運行的基礎上,揉入了業務價值最大化在裡面,所以小夥子是在做商店的『運營』

所以說,運營是有層級的,我分為三個層次:

運營的三個層級

運行:一定是產品驅動的,每天日復一日,像一個模子一樣,大量重複性工作,是最基礎的運營,日拱一卒。運營:一定是業務驅動的,在和用戶打成一片之餘,從用戶身上擄掠業務價值。運營重優化,善於數據分析,發現細節問題,從而四兩撥千斤,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模式,比如拉新、留存、促活躍等等,善出奇兵。

運作:是高層次的產品運營,往往是高屋建瓴的重量級人物擔當,下棋能看好幾步,有「道」有「術」;還有一類人,就是自媒體,他們興趣驅動,耐得住寂寞,堅持原創,在各自行業中樹立自己的權威,有自己的一批死忠粉。我將這些人譽為魔鬼,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運作魔式。

「能舉一個例子嗎?」初夏臉上明顯有崇拜的紅暈泛出!

「好,我再拿活動運營舉例:運行經理是上線一個活動頁面,跑通轉化路徑就放在那裡不管了,然後找活動入口,任頁面自己表現自己就完事了。

運營經理就不一樣了,運營是重優化的,上線後會快速基於數據表現做調優,活動參與按鈕都會不斷調整,以達到轉化效果最大化;在流量入口上也是斤斤計較的,banner或文案都要設計好幾套,隨時測,持續調優;更有優秀的運營經理,有時候送到你嘴邊的流量入口都不要,因為不匹配要來無益,還會在運營過程中形成噪音,稀釋數據的價值。

所以說,一個活動,同樣10萬流量,運行經理做1萬個活動參與用戶,運營經理可能會做到7萬。」

初夏已經完全折服,我也偷偷為自己的忽悠水平鼓掌。

「初夏呀,看你也是個天賦異稟的運營的苗子,我就再給你總結一下運營和運行的區別吧!」

「嘿嘿,好!」

運營和運行的區別

運行是工作量的要求

比如cv工程師(ctrl+c ctrl+v,網編的別稱)、信息審核員、運營支持專員、網站字典維護(底層信息架構),演算法review支持等,都在給產品添磚加瓦。做的事情短期內看不到效果,是基礎層面的運營,多聽產品經理擺布。

運營做的是效果,業務驅動,要時刻基於數據做調優。從周報的角度來說,比如你剛才說的周報內容就是典型的運行kpi。運營的周報一般都寫「本周比上周提升了多少銷售額,又轉化多少活躍用戶…」等。

還有一點你肯定遇到過,就是你總會覺得領導給你定的kpi太高了,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其實在kpi這一點上,我們一定要以老闆為中心。老闆身經百戰,創業一路走來,也許對產品不太在行,但是對業務,那是十足的經驗豐富。

拿地鐵舉個例子,平時地鐵完全處於一種運行狀態,地鐵的廣播文案是一直沒有變的,日復一日的重複,所以我一直詬病地鐵的文案的,毫無效果,天天誆騙乘客說下趟車是空車。但是不得不佩服去年地鐵業務部門做了一次完美的運營,就是「地鐵分段計價,最高票價7元」,這是完全業務驅動的。而且還深諳人性呢。

我經常對朋友抱怨,我說北漂真不容易呀,原來地鐵兩塊錢能坐一天,現在我一天上班來回就得14元錢。說完臉上全是無奈的表情。朋友說你真行,這麼高消費你都不離開北京,真有能力。

從崗位上來分,運行的崗位有活動策劃,偏策劃而非優化

內容編輯,偏內容建設,日更常新。客服,偏被動接收問題而非主動求問題。原來的渠道們還有點運營感覺在裡面,而目前的渠道運營,比如SEO、ASO等等各種渠道優化多偏流量數量而非質量,也被淪為運行了。

運營崗有用戶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這都是工作重心的偏移。正常運行的產品是要有用戶灌入的,於是拉新出現;還要有一定量的留存用戶,於是產品優化出現,讓運行體驗更好,如導航優化,搜索優化,內容管理等等;我們給老闆看的一個關鍵數字或老闆要給投資人看的一個關鍵數字是日活用戶,這是業務價值所在,所以還要有促活躍,另外產品一定是有業務目標的,所以還要做轉化。

你看,拉新、留存、促活躍(促轉化),這是業界公認的用戶運營模式。

運營是高危職業,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做不出成績會被老闆罵,做的太假會被用戶罵;而且運營做的是生死。而運行一般是『兩耳不聞業務事,一心只盼快下班。一個優秀的運營人員,不管你頭銜有多小,一定要有生死意識。生死爭的是市場,生者化蛹成蝶,能在市場呼風喚雨。

比如劉翔,挺好的一個用戶運營人才,初期靠實力贏得了大量粉絲。結果一次比賽不小心摔倒了,一下子就毀了。而運行就沒有這樣的業務壓力,一味求穩,所以連勝負都分不出來,遑論生死了。

運行是體力勞動佔比大,而運營費腦子

把用戶伺候好了才能談錢,談業務價值。比如你連續三天去秦晉麵食吃了肉末酸豆角蓋飯。第四天,老闆還問你吃啥,那就是運行了。

一次,我去吃飯,一個老闆對我說:韓利呀,瞧你瘦的,可別再吃肉末酸豆角了,對身體不好,推薦你吃紅燒牛肉蓋飯,那玩意補。我一聽,立馬對老闆感激涕零的,情感營銷、個性化推薦呀。後來我決定工作餐一輩子都在他家吃了。

「以上是運行和運營的四大區別,話說回來,其實一款產品,運行和運營是缺一不可的!」我抬眼看了一下時間

運行是運營的必經之路

運行是跨入運營的必經之路。好的產品一定是能正常運行的,這是日常的運營。比如日常內容更新、用戶關係維護,網站底層信息架構維護,一般都是剛畢業的應屆生或工作一兩年經驗還不足的人來做,入行門檻不高,我一直建議應屆生們從運行崗位切入運營。

運行的好處就是可以在重複工作中快速了解業務並加深對業務的理解。

而很多做了三四年的運營,依然在做著運行的活,就是自身問題了。這些人我覺得佔了整個運營隊伍里的80%,一邊抱怨著運營崗位的水深火熱,一邊隨遇而安,不思進取。只有20%的運營人,他們在運行工作中注重總結經驗,每天看數據,琢磨用戶、研究人性,並把運行工作作出運營的業績來,比如摸索到工作規律並運營工具化,降低工作量。往往他們會很快脫穎而出,走上真正的運營崗,真刀真槍的拼市場了。

「韓老師,你說的太對了,能再給我講講運作嗎?」

看著初夏一閃一閃的大眼睛,我無力拒絕,只好搜腸刮肚的找對策。

運作

「所謂運作,是高級運營人才,他們懂得運籌帷幄。不像運行只做』點』,運營只做』線』,運作做的是』面』。真正能做到運籌帷幄的產品是難得一見的。

豆瓣算是一個。看似慢,實則在用戶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豆瓣的楊勃說豆瓣產品無運營,其實說的只是無運營崗,其在一開始的定位就是走高質量內容社區,做圈子、做書評。所以不會動資源去拉新,是慢燉成功的典範,而且定位一直沒變。

知乎同理,一開始採取邀請註冊,別人都認為是饑渴營銷,其實是在做用戶的心智運營,讓用戶一開始就感覺知乎不是大眾問答社區,內容氣質一下子就上來了。這些產品都是靠內容說話的,內容就是媒體,自己會說話,口碑就形成了。

微信其實也在走這條路。微信本來是不愁拉新渠道的,QQ用戶完全可以平移過來,但是微信為何要慢慢經營,就是因為微信要讓產品自己說話,好的產品本身就是好內容,是用戶留存最厲害的武器。所以微信一開始就把運營重心放在了產品本身上。

產品好了,線下的關係平移到線上之後,流失就小了。不像一些其他做社交通訊的產品,產品還沒長成,就把資源全砸在了市場上,結果第一批用戶用了產品之後體驗沒跟上,也就跑了,差評不脛而走。

其實,更多的懂得運籌帷幄的是那些堅持原創的自媒體。數十年如一日的寫原創文章,通過有價值的內容來累積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他們只靠內容說話,內容就是他們的媒體。他們傳播經驗,久而久之,就成為了領域內的關鍵人物,俗稱意見領袖。

然後在社交化網路中脫穎而出。他們沒有利益驅動,熱衷於分享,傳播經驗是一種業餘愛好,無形中樹立了權威。這類運營一般都是自己給自己打工,0成本,在別人的平台上做自己的事,比如微博上、微信上、各種新聞客戶端的自媒體平台上,以及原來的一些Bloger。

關於什麼樣的運營才稱得上運籌帷幄,我舉個現實的例子給你聽。念大學的時候,我一同學家裡不富裕,但是很明白念大學有兩件事要做,第一拿畢業證,第二找個女朋友。畢業證好說,文科生考試提前一夜背背答案就過了,關鍵是女朋友這個事,他放在了念大學的首要目標。

據他說他們那裡娶個媳婦至少10w+,他念大學之前家裡人就說了,念書和娶媳婦你只能選其一,二者不可兼得。我的同學想,為何不可兼得呢,運營意識就出來了,他不走常規路。他從大一就開始鍛造自己。他的思路是這樣的:憑什麼找女朋友一定要男追女呢,而且還要花不少成本,比如時間、金錢等。為何不能女追男。

所以他做了一個戰略布局,目的就是吸引女孩來追他。他挺有才華的,字寫的不錯,文章也挺好,還喜歡體育項目,比如足球、排球、乒乓球、撞球,挺博學多才的。於是開始積极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後來發現女孩普遍喜歡跳舞的同學,他就又參加了舞蹈隊,還當了回領舞,挺不錯的。就這樣,兩年不到,他為自己贏得了名聲,後來就有些女孩頻頻給他暗送秋波了,很厲害的。最後,他畢業後娶媳婦沒有花一分錢。

你看,這就是一個運籌帷幄的典型案例。

初夏似乎溜號了。

我說:「時間差不多了,我也該回單位了!」

她說:「韓老師,你那個同學可真厲害,他現在在做什麼呀?」女孩就是這樣,對睿智的男人總是心嚮往之。

「他現在在一家職業社交網站做運營呢,也在北京。要不我介紹你們認識下,我把他微信號給你?」

「好呀好呀」,姑娘已經樂不可支。

我念了一個微信號給她。

姑娘加了微信號,寫的是韓利推薦。

然後我的手機響了。

-End-

尾記

運營這個詞不知道為何,很難理解。我摸索了好幾年,也寫了十幾萬字有關互聯網產品運營的文章。自認為已經悟出點乾貨了,但是每次接觸新的產品,就又有新的理解出來,不禁感慨,運營水真的很深呀。

其實,只要理解了運營這個概念,很快就會在同類中脫穎而出的。理解意味著懂得了取捨,懂得業務第一、效率致勝的原則,這才是運營的本真。在運營的圈子裡,有80%的人身處運營崗,而做的卻不是運營的事。所以為了讓大家理解什麼是真正的運營,我寫了這篇文章,初夏是化名。

從前文可以從層次角度,將運營分層三個層次,分別是運行、運營、運作。

其中「運行」是入門層級,老天賞飯,「例行公事」最輕鬆,但時間長了,焦慮灌心。

比如編輯一篇文章、推敲一下標題,統計一下日常數據、監控一下社交聲譽、寫寫日常郵件推廣文案等。

在這些事里,每個單拎出來深挖下去都很有嚼頭,但是如果每天都是「編輯、推敲、統計、監控、寫郵件」,周而復始,人就會犯迷糊,陷進「標準動作」里了。

什麼是標準動作?

舉個例子,您入職第一天,領導給您一份文檔,就像軟體安裝幫助教程一樣,操作步驟寫的清楚明白,品質要求一目了然,你只要去按1、2、3、4去完成,工資就到手了 。

你想,這工資賺的好簡單呀 !

這類「標準動作」往往是高階運營人的傑作,要的就是那個「節奏和品質」,因為這對公司有好處,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比如省了新人培訓成本、業務快速複製、經驗留存等。

但是,對於新人來說,長期做下去,青春會悄悄從指間溜走,攔不住。

所以,要提前預謀改變。

預謀改變的第一項策略,就是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比如:

我要用「1年時間」擺脫「標準動作」。

人之所以迷茫,是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目標量化,可以給予「確定性」,讓一塊石頭落地。

1年的目標,您要分解一下,思考如何完成這個目標。下面這些家長里短的職場增速策略,供參考。

一、存個心氣

我有「運行」這個概念純出自於我自己身上,我斷斷續續大概做了2年半左右才擺脫。

那時候我是網編,必須把別人家的資訊原封不動的粘到我家網站上。我給自己杜撰了一個「cv工程師」(粘貼複製工程師)的綽號。指標考核也是動態的:競品網站更新多少我搬多少。

搬的胃痛,恨死競品!

我做熟了之後,小心思就活泛起來了!

我拿出小釘鎚,這敲敲,那補補,自我提效。那時候流行做內容專題,我就在策劃專題上施展功夫。

果然,領導眼光走了神,注意到我了。也算是天意,趕上了2008金融危機大裁員,我工資低,裁我也解決不了財務問題,就留了一條命,領導看我好欺負,經常派一些新項目給我,我終於開闊了視野,發現,原來世上還有交互設計、研發工程師、產品經理之類的職業。

我還以為人人都是CV工程師呢 !

就這樣,我一邊「運行」著,一邊做著新項目,態度很風流 !

所以,做為初入運營的運行人,存個心勁 ,心氣要高一些!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二、聚沙成塔

新人入行,去學習的時候,會遇到大量生僻的辭彙。我隨便天馬行空說幾個:

LTV、CPS、NPS、Referral、Onboarding、PMF…

您知道幾個?

給歸類的話,哪些是數據考量指標、哪些是產品策略、哪些又和模式有關,這就需要您在看書、看文章的時候,遇到了,就要去理解。

這些生僻的詞是你去自我充電時的絆腳石,比如閱讀的時候,正讀在興奮處,忽然冒出來一個「PMF」,心流一下就斷了。

第一次遇到「PMF」,斷心流很正常,如果第二次你遇到了,心流又斷了,就有點說不過去。好比在一個水坑裡連續摔出了兩個人形。

我個人對英文很白痴,現在遇到這類詞,我還是要記到小本本上,學而時習之,並在日常寫作中,加以運用和消化。

所以,打基礎時,手要勤一些,一磚一瓦,才能為未來積攢智量。

三、增強智量

「智量」這個詞是我在寫李彩鳳系列文章時忽然從腦子裡鑽出來的。

這個詞不錯,高大上!

互聯網這個職業,概念多,百家爭鳴時代遠未結束,各有各的智量,各種模型層出不窮,比如:

增長黑客、精益創業、海盜指標、上癮模型、關隘模型、AB測試…

這都是海外舶來品,研究之後發現,他們都是互相借鑒,然後演繹成自己的模型理論的,解決問題的重心都不一樣。

任何熱門的東西,最好先看模型原創者的內容,再去博覽,這不會錯。

我最近幾個月,陸續拆書,把上面說的那些概念都涉及到了,拆完才發現,如果我早點精研這些書,也不至於職場像蝸牛一樣慢騰騰的發展。

我的「智量」來的太晚了!

四、系統思維

運營是「讓日常高速運轉」,而不是「日常運行」,當你從「點」往「線」上走,再從「線」到「面」時,會發現:

在運營的眼裡,任何東西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比如做推送,看似你只是每天選材、編一篇文章、想一個標題,然後定點推出去了。但是你要趁機去了解整個推送體系。

我剛接觸推送,負責內容一環,當時兩眼一抹黑,消息機制是啥,不知道 ,心慌的厲害 !

內容畢竟是推送的重要一環,項目進度的郵件免不了會到我郵箱里。我就天天琢磨郵箱里的文檔,一來二去,摸著點門道,後來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如何快速從運行到運營崗,復盤了一下我自己從一個只編文章,只起標題,只定點發送文案的人到最後憑藉一個APP推送項目總結出了一個我自己的運營模型的過程。

搞清楚一個項目的整體結構,就能觸類旁通其他項目了。於是我藉機把日常推送的活丟給別人練手,我找新項目去驗證了。

凡事都是搭配著做的。

所以,你在運營職業之初,就要不斷的去往系統性上研究,注意一下你當前的工作,你肯定也是一個系統工作中的一環。不信,你試試,如果你3天沒做工作,一定有其他環節的人過來找你。

五、杜絕細分

細分是運營工作的一個王牌分析手法。但是運營人自己的職業生涯里,要抹掉「細分」這個詞。

細分毀人,像個擋路的小石子。

比如很多人把運營分的太細了,在「運營」前面加各種區隔詞:

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新媒體運營、數據運營、APP運營、微信公號運營…

這容易把自己的路變窄。

如果您非要弄清運營分類的話,在運營後面加尾綴:

運營專員、運營經理、運營總監

運營職業就這麼簡單,暗合運行、運營和運作三大段位。這麼分,將來的路要好走一些。

運營對標的職業,叫「演員」,演員,戲路一定要寬。

六、撐大胸懷

運營背鍋,老生常談。

讓我經常懷疑運營的前生是「宰相」,宰相肚裡能撐船。

做過運營的人,將來的心胸都差不到哪裡去。風物長宜放眼量。

你越躲坑,坑越多。

我在背鍋晚期,乾脆應坑而上,也不爭,有鍋飄來主動接起。

實打實的說,運營崗位不像產品和技術一樣職業發展成熟。從高層利益出發,產品和技術往往握著核心的東西,你去動產品和技術人才,成本會很高。

運營新人不一樣,相對換人容易一些,這也是我為什麼老提新手運營態度第一原則,過度糾結於一些鍋容易把自己灌進去。

產品和研發是沒有多餘的同情心給運營的。

我自從沿用「應鍋而上」大法之後,反而關係融洽不少,後來實行項目制,負責人都很喜歡拉我入伙,因為我是背鍋好身手,一線戰場上的友誼呀!

所以,要把世態看開一點。

七、刪除資料

資料是運營焦慮的根源,除非你是資料收藏愛好者,否則杜絕一切資料壓身。

我個人曾經深陷資料恐慌中,心裡沒譜,本想搞點資源解決焦慮,結果,資料在電腦里堆成了小山包,更加焦慮了。

電腦都被資料壓的開不了機了,何況血肉之軀!

送資料是運營慣用的一種手段,可以理解,但是運營人不能反被運營掉。

所以,如果您電腦里現在還有一堆資料,萬中挑一,只留幾份真乾貨,其餘的一概Delete。

焦慮會不攻自破。

八、心存轉化

心存轉化,富甲天下。

這8字是我在構思李彩鳳心智操控系列文章時,打算裝在彩鳳家裡的一個橫幅。

運營的本質,其實就是把用戶從「這一步」往「下一步」轉化。

比如,從新增到激活(第一次交易),從激活到持續交易(交易留存)。

在這個極簡框架下,就是根據轉化來做分層的,每一層都有一個轉化率,然後選擇那些折損高的,重點攻克,這樣能節省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降低成本)。

此外,框架再往後延伸一下,從持續交易到營收最大化(變現),又是一層轉化。重心也變了,從持續交易中訂單數變成購物車大小了。

就在這個不斷轉化的過程中,運營要持續分析用戶的一舉一動,不錯過任何轉化機會,何時大促,何時進攻用戶心智,讓用戶花錢有秩序。

轉化能讓運營有層次,是業務的函數。

所以,從邁入運營崗第一天起,就要具備一種「轉化」思維。「轉化」這個詞對運營來說,就像在日常生活中的那句客套話:「你吃了嗎」。

心存轉化,富甲天下,有點吹牛,在北上廣能買套房,有可能的。

九、學會溝通

同事說:韓利,幫忙想個文案。

這話動力不足。我隨便寫幾句扔過去。

同事說:韓利,您文案不錯,幫忙想一個。

我就動力很足,絞盡腦汁想,不能對不起「不錯」二字。

同事說:聽咱老闆說你文案不錯哦,就看你的了,幫忙想一個。

然後我就極度賣力,壓力斗大。

同事這句話太厲害了,暗示著有2個人在稱讚我,看好我,其中還有一個給我發薪水的。

所以,我也一定要想到效果雙倍的文案。

動力一足,什麼都有可能。

因為「人是會變成別人口中的樣子的。」

人們都說溝通是一門藝術,這是對的。

溝通是考驗人心操控才華的,人心操控,聽著滲人,改成「情商」,就好多了。

情商是什麼?

求助別人,別人很高興,還能幫你完成任務。

當你發現很多才華不如你的人上位,其實並非才華不如你,而是他的才華看不見,但是無孔不入。比如,TA能很舒服的讓你幫TA完成任務。

所以,如果你的領導老是干你該乾的活,搶本來是你的功勞,證明TA還沒學會溝通,眼界欠火候 !

調皮了。

十、飽含人情

運營是個俗差,更注重煙火氣息。

往深層說,運營是一個不斷閱人、懂人,然後說服人的過程。

2016年,一個東北小伙來面試運營專員,我當時正在面另一位應徵者,他就在辦公室等了一個多小時。

我面試一般都是2個小時的天南海北一通瞎聊,然後我面試他,聊到太陽下山了。

送他出來,發現他女朋友陪他來的。

他女友在外面足足等了兩部電影的時間。

然後她遞給他一瓶水,並笑著和我打了個招呼。兩個人肩並肩走了。

等了3個多小時,遞水、笑著和我打招呼,並沒有不耐煩,而且肩並肩走的。

我心裡有一絲說不上來的觸動:

我剛進京,求職廣告公司半年不遂。我女朋友也經常陪我出來面試。每次面試失敗臉上露出失望表情時,我女友都會去買雪糕、可樂、糖葫蘆之類的食物填滿我的失望。

人總在最絕望的時候看到希望,我覺得,是可樂、雪糕和糖葫蘆讓我看到了希望。

所以,我跟HR說「此人重情,可發Offer」。

運營就好比產品里的柴米油鹽,賦予產品人情味和煙火氣。而人情味和煙火氣,構建了這個世界!


#專欄作家#

韓利,微信公眾號:weboper,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網站運營108將個人站長,原某互聯網公司運營副總監。暢銷書《運營實戰指南》作者,互聯網產品運營知識一網打盡思維導圖作者。創作有15萬字有關互聯網產品運營方面文章。關注內容型社區和新媒體,擅長運營優化、數據分析、文案,一直致力於研究四兩撥千斤的運營技巧!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原文鏈接:

姑娘,你其實只是個運行經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寫給運營新人的職場增速策略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割韭菜的多,實際上很低工資


一切不以收入為目的的聊天,都是耍流氓!

為什麼轉運營?

當你看到收入的上下波動,當你看到自己的努力很快給出成績單,當你的挑戰失敗或成功,一切都是那麼的迷人!

記得曾經有位CEO大佬問我,為什麼想要做運營?我回答他,收入就像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相處,其樂無窮。

科科~求關注


說下我的心得體會吧,運營全兩年經驗吧,目前獨立負責一個項目,運營應該也有資格來談一談。

運營真的有那麼好嗎?

在我看來運營有沒有價值其實是分行業,和階段的。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大家應該都認同吧,最賺錢的公司不出意外都是互聯網公司,現在我想任何一家做傳統企業的,都要布局線上渠道,增加銷量。

在互聯網公司:技術是廚師、產品是菜、運營是吆喝的

舉個例子:在一條大街上,遍地都是菜館,都只做一種菜,蛋炒飯。這時我是客人如果去吃飯,地段、位置、價格誰最實惠我就去誰家吃,但是如果價格口味都差不多的話,去誰家吃飯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於是各大飯館為了讓客戶到自己家餐館吃飯,就開發了特色菜,小雞燉蘑菇啊,地鍋雞啊,這就是互聯網的產品經理。

菜嗎總歸要有廚師去做出來,於是技術出現了。

於是各大餐館紛紛都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特色菜,顧客不知道怎麼選,吃那家的特色菜好了。

於是呢,老闆專門找了一個人,到店門外出去吆喝,拉人頭讓客戶來我們家吃飯,於是運營出現了。


熱門行業,肯定不錯吧


這個運營就要看你的理解了。

如果是一般的帳號運營,那很多人轉運營,更多是因為門檻低吧。


運營這個詞現在已經很泛。轉運營很有可能會是一個坑。現在很多企業都把運營歸位業務考核。能做到整站管理的角色不是一兩年可以搞定的。要從業務,策劃,渠道,文案,留存,轉化,促活等整個環節操控。而到了你都有經驗的時候,你發現,級別上去了,依然做不好運營。因為高級運營都是統籌管理。這個其實考核的是管理才能,運營只不過是統籌應用的知識而已。邊實踐運營,邊學習管理知識。你懂的

運營的大佬很多啊,比如三節課的黃老師等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