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話裏罵別人阿三哥是會引起鬥毆的。。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共同公佈《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稱《上海租地章程》),設立上海英租界。上海有了租界以後又獲得了對租界的治安管轄權和審判權,紛紛建立巡捕房。

英國巡捕房的探長、處長,多由英國本土的警官來擔任,基層警察一開始也是英國人比較多,後來由於租借的擴張和英美租界的合併,對基層警察人數要求增加。兩次錫克戰爭中,英國政府發現,印度的錫克人,勇武善戰,而且一旦降服之後非常聽話,工資待遇要求不高,就讓他們到上海的租借做基層警察。

這些錫克教警察基本都戴著紅頭巾,根據英國的傳統,公務人員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而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都叫他們紅頭阿SIR,SIR是一個外來詞,上海人叫起來不方便,漸漸地就找了一個替代的字「三」。就這樣,對那些印度警察統稱紅頭阿三。推而廣之,就變成印度阿三了。

這裡多說一句,09年我剛到上海的時候曾經聽鄰居家老奶奶講起過她小時候對阿三的印象,就一句話,他們的目光很兇,比目光更兇的是他們身上的味道(下面鏈接上印度阿三用體味降服葛民輝這段是我對印度人最早的印象)。後來去印度待了400多天,坐過火車,汽車,那酸爽一直留在了我的鼻腔。

https://v.qq.com/x/page/n30469jrz1b.html


我以前也一直好奇這個問題好奇了好久~上網查 逛知乎 都看不到滿意的答案………………但是今天 我因為好奇錫克教而去優土伯上逛視頻的時候 看到了一個香港人介紹錫克教的視頻得到了答案~所以特意跑來知乎 回答這類問題~

這個稱呼 跟在香港的錫克教徒有關~如果大家去了解一下錫克教的話立刻就能找到答案。當初英國進入香港的時候,印度作為英國當時的殖民地,英國帶的軍隊有很大一部分是印度軍隊。而錫克教,雖然只佔印度人口的百分之二,但是當時的印度軍人卻有百分之六十都是錫克教徒(貌似有介紹說 現在是百分之十五)。我看到其他答主說的香港的紅包頭印度人之類的 其實也是指的錫克教徒。而且在我看的視頻裏留在香港的印度裔錫克教徒們上到看起來七八十歲了下到小朋友 他們的粵語~那真的是閉上眼完全聽不出來是印度裔的亞子………………完全就是粵語是母語的感覺。。。而錫克教徒 男性都姓「Singh」意為雄獅,女性都姓「Kaur」意為公主。在香港大家又都說夾著英文的粵語~所以男性錫克教徒被經常被稱為「阿Singh」因為都姓Singh。我雖然不會說粵語 但是我認識的所有香港和廣東朋友他們平時都這麼稱呼熟人~什麼阿Winn 阿Sam 阿凱 阿華 之類的~而這個阿Singh 他們用粵語讀起來就是阿星 而且也很像 阿三

雖然錫克教徒只佔印度人口的百分之二 但是在除了印度以外的地方感覺有三分之一的印度人是錫克教徒…………反正我在加拿大就是這個感覺…在香港的印度裔中錫克教就更是佔了大部分~就感覺在印度以外的地方 錫克教徒還挺具有代表性的~

而對於說普通話的我們來說~最早在大話西遊中~唐僧曾喬裝成男性錫克教徒的樣子~之後又變裝成埃及法老的樣子說(普通話版本里)「你不記得我了?剛剛那個印度阿三嘛~」其實就是說 我就是剛剛那個印度錫克教男性教徒~但是當時說普通話的我們並不瞭解錫克教 就被廣泛的認為印度阿三就是指印度人~然後一直這麼喊了下來~


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歷史上自稱世界第三的,基本都被我們幹了一遍……

補一個,印度其實還是很厲害的,中子技術現在都有些領域走在我們前面


印度人被稱為阿三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鴉片戰爭以後,上海強制開放,英租界到處是帶著紅色頭巾的印度警察,當時印度為英國殖民地,印度人是亡國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於西捕和華捕列第三位,被稱為阿三。

第二種說法:印度人說話有口頭禪「I say」、「I say」,其諧音為「阿三」,紅頭加上阿三故稱「紅頭阿三」。

第三種說法:印度獨立之後自認為是世界第三大國,被我們戲稱「阿三」


講真 我覺得印度人長的特別可怕 很兇


看到很多說法,感覺靠譜的就是民國時期英租界很多包著紅頭巾的印度人,雖然人家是被殖民的,但是在中國人面前很有自豪感,經常說阿瑟,說的不太標準就說成阿三,上海人慢慢的就叫成紅頭阿三


據說是sir的諧音,以前上海租界有不少印度警察,被當地人戲稱為阿三,後來傳開成為國人對印度的一種調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