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外加入的附屬功能(如社交分享等功能)則較少用戶使用,甚至不知道有這些功能比如搜狗手機輸入法(安卓)中有「熱詞」這個功能,且放在顯眼位置,拿自己來說,這種功能從來不用。

===================分割線===================以上是我過去的淺薄認知,放著讓自己明白是多幼稚。本人對知乎不甚瞭解,就任性地改問題了,見諒。。。不過知乎本該就是個允許用戶來吐槽,發牢騷的地方吧,最後感謝回答問題的幾位知友。

現在把問題抽象概括為:產品的功能設計和入口是如何考慮的。

並在後面的回答中附上了自己的想法,想和各位高人交流。。。ps:本人其實是程序猿,只不過會關注產品,所以來知乎潛水....


為什麼會有用戶不太感冒的功能?

一個產品既要滿足用戶目標,又要滿足商業目標(公司自己的目標),如果只管用戶高興,而不賺錢,是不行的。所以可能會有一些用戶不太感冒,但對公司自己很有用的功能,例如社交分享。

但是,如果用戶幾乎沒人用,是不行的,那也沒達到商業目標,所以還要挑逗用戶來使用和他的主要需求無關的(滿足商業目標的)功能。例如通過各種激勵機制啥的。
對我而言,要的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精。可是,目前,能看到的是,都在拚命做加法,沒人拚命做減法。但是,加的那些附加功能往往又很雞肋。
很多產品確實比較盲目的追求大而全,對產品追蹤和調整不及時,這是企業管理問題的綜合反映。


附上自己的回答,交流嘛,可以無視.......我的結論:功能設計和功能入口的"位置"基本上可以拿用戶目標商業目標解釋。用戶目標,我簡單地理解為公司為吸引用戶、滿足用戶需求而做的產品設計,增強用戶粘性。1從用戶羣體來看,不同類別的羣體特徵和羣體行為差別很大(不知通常分類有哪些,還請高人解答,萬謝),這些差別可以拿統計數據說明-前提是樣本良好,比如曲線平滑,符合某某概率分佈,然後建一個數學模型表示用戶特徵或行為,再然後就可以做很多了...但是會出現不在曲線上的「噪點」,或者是偶然,或者是惡意幹擾,或者是新特徵,這個分佈可解釋用戶質量。在不同特徵與行為之下,剛需、使用習慣、痛點等各自成長、放大,或者演變出新羣體,最後帶來了產品迭代。簡言之,用戶目標就是讓用戶量越來越多,而且用戶質量更高。2從產品縱向發展的看,必定是由「小而精」向「大而全」轉變,產品發展初期,大都專註一個功能,並積累原始用戶。而像奇虎喊出免費殺毒,臉萌的社交網路頭像,這些應該歸因於剛需的爆發吧(跑題了)。。。當用戶量越來越多,用戶需求泛化,就開始做加法,正如 @徐揚 提出的前三點,然後走向「大而全」,就成了問題所描述的。 商業目標,簡單地理解成賺錢。產品成長壯大後,一個直接地問題就是流量變現,一個公司肯定是要賺錢的嘛,廣告,道具付費,功能付費,導流等等手段。拿微信舉例,其起點就是社交聊天,約pao這類就不提了,然後轉為熟人圈子的社交。當用戶量以驚人的速度再增長時,互聯網界的大佬們都驚呆了,媒體都高呼「萬能微信」。因為它成了必備工具,成了移動互聯網的關鍵入口。隨後各類公眾號出現了,這肯定是一筆大收入;【購物】這個顯眼的入口功能也出現了;【朋友圈廣告】低調的上線卻區分出了屌絲和高富帥,引得熱議。在4億用戶的龐大基數下,廣告+導流在不給微信生態造成巨大幹擾下,逐漸擴張。當然錢包功能也來了,移動支付嘛。這一切加法必定朝著其商業目標靠近,但是不得不說騰訊的產品牛逼,商業目標的實現不影響其用戶目標的實現,相得益彰。但是最後,我敢說微信和淘寶之前,你在後者上花出去的錢遠遠比前者多,因為你打開淘寶就是想買東西,打開微信就是想聊天,而淘寶引入社交功能,微信引入購物功能,應該考慮地是戰略性防禦吧(如 @徐揚所提 )。正在做加法的產品遠離用戶對產品的定位和自身需求時,也會逐漸令用戶反感。

1:所有的附加功能,都是有目的的,至於有沒有效果,那是要看後續的用戶反饋以及數據情況來定論的。比如你說的社交分享的元素;一是為了產生自傳播,二是想產生用戶粘性

2:所有的產品功能,都不能用』拿自己來說『這一說辭來作為依據,來決定這個功能是好是壞有沒有用處。用戶羣體有很多種,也許你不是使用這個功能的其中之一。但是如果打開後臺數據的話,你就能看到這個功能是否重要,也許根據數據來說,這個熱搜詞的使用次數非常可觀。甚至是產品亮點之一

3:如我所說,所有的功能都是有目的的,有的是為了傳播,有的是為了粘性、有的為了次數、有的為了刺激活躍、有的為了使用時長,有的為了增加亮點,有的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等等。功能在加入之前肯定是為了某些數據指標而作為了目的的。當然,具體有沒有用,要看了數據才知道。你不用這個功能,只不過你不是使用這一功能的用戶羣體之一。就如同我從來不用微信朋友圈一樣,但是不能否認朋友圈有多麼的火爆。所以,題主的結論過於主觀了
從產品的角度來講,沒有絕對的小眾需求。沒有為某一個用戶某一些用戶量身定做的產品,大眾型產品恰恰就是少數大眾需求和無數個所謂小眾需求疊加而成的;所以服務於用戶的產品,必定是超出乃至遠遠超出用戶需求範圍的。

再說搜狗的熱詞,首先這是和輸入相關,算是一個輸入法的主需求,這實際上不只是一個新聞,熱詞詞條本身也是收錄在了雲端詞庫內;也就是說這首先是一個雲端詞庫的更新,然後是對這個詞條的解釋,這是帶有科普性質的,相當於告訴用戶:這個詞條我們詞庫已經收錄,你可以更方便的輸入出來,順便再告訴你,這個詞條是產生的背景。所以這個需求的初衷是極好的,之所以讓一些用戶覺得很雞肋,可能就是「新聞推薦」的痕跡重了吧,算是沒有包裝好的好需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