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想到的是哈利波特系列。

難以相信橫跨那麼多年,七部曲卻能環環相扣,連小細節都能對上。可見羅琳在最開始構思的時候,就已經布了大局。

說幾個即刻想到的。

第一部,哈利第一次魁地奇比賽,金色飛賊是意外事件中用嘴咬住的,差點吞下去噎住。飛賊打開需要肉體記憶。第七部,鄧布利多把復活石就藏在金色飛賊中,讓哈利在最後時刻打開。魔法部長按照一般認知,以為用手就能打開,發現哈利用手打不開十分失望。老鄧用這個秘密藏住了復活石,也給了哈利暗示。是橫跨了七部的伏筆。

第二部,哈利會蛇佬腔,與伏地魔聯繫緊密,也暗示了最後他正是其中一個魂器。

第六部,描寫到哈利去有求必應屋藏書,有一個對物品的細節描寫,大概是他看到一個老男巫雕像的頭上戴著一頂冠冕,當時只道是平常。但到了第七部,關鍵的魂器之一是拉文克勞的冠冕,找起來毫無頭緒,哈利在最緊要的關頭,想起冠冕正是戴在這個男巫頭上的。我當時立即翻第六部的書查看,對應上了之後,真的起了雞皮疙瘩。


「請問,你喜歡打籃球嗎?」

......「非常喜歡,這次絕不是說謊!」

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曾有張藝謀翻拍成《歸來》,相信大家不少都看過,問題是整部影片完全拍成了失憶的套路,即使選擇文革的背景也逃不了窠臼。

其實整部小說堪稱作者心血鑄就,真切的體驗增強了主題的深刻性。類似明清小說的同音隱喻手法,本書想傳達的意思通過主人公的名字即可窺見:陸焉識,馮婉瑜

翻譯過來就是:大陸哪裡了解委婉諷刺的喻言(諷婉喻)。

標題的一字則令識者叫絕。

最近看的當屬解憂雜貨鋪中白紙的伏筆。


最棒的這個。。很難比較,所以我也不敢說是最棒的,就一個特別觸動我的小tip吧。(其實觸動到我的點還有很多,只是一時還真想不起來,想起來了再補吧~)

遊戲天河傳說,誰能想到遊戲的結局就是那年在橋上偶遇的宛兒?


《紅樓夢》,詩詞全是伏筆。前面伏筆,後面用的恰當好。


電影《楚門的世界》。看中文名還真不知道有啥含義,電影看到一半突然恍然大悟……


不確定哪個是最棒的,甚至不確定是不是作者故意為之的。

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中都有隱喻:

《西遊記》里隱喻了官妖勾結的社會形態;《紅樓夢》基本隱喻(或許根本就是陳述)了作者過往的生活;如果你把金庸的小說里的「武功」看做是「能力」的話,也許能看出一部《奮鬥》;

至於伏筆,也是有命運論的作品中喜歡用的手法,而且這種手法同樣很古老:

例如古希臘作品《俄狄浦斯王》,先是神諭俄狄浦斯將會是個殺父娶母的人。導致他的父親,一位老國王讓人將他殺死。之後俄狄浦斯被牧羊人收養,長成了一個正直勇敢的人,但是在自己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前提下誤殺了老國王,娶了皇后。完成了「殺父娶母」的神諭後,還給心理學家贈送了一個名為「俄狄浦斯情節」的瑰寶。

簡直完成了作品裡和作品外的雙重伏筆

類似手法很多很多,不勝枚舉,實在想不到哪個是最棒的


東野圭吾,惡意,貓。

懶得多說,看過的都明白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水滸傳里 林衝風雪山神廟裡用的刀,大大的伏筆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