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百強城市

十一地市僅太原入圍,實在悲哀

況且太原這個30的排名我都覺得飄


太多的問題回答錯了。問的不是太原,而是為什麼只有太原。答案在其它地區!

第一,太原已入圍,我就不對太原多做評價了。在本人其它問題詳細回答過太原。

第二,重點來了。為什麼只有太原?偌大的山西,3000多萬人,6個省轄市、5個地區、119個縣(市、區)。為什麼僅僅一個省會排進百強?

歷史,過去,現在,將來。

歷史:在最遙遠的過去,山西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之一,承載了無數的歷史記憶,書寫了太多的燦爛輝煌。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得益於表裡山河,自古亂世較為安定,盛世略顯平庸。自唐以後,不止山西,整個北方的經濟地位都在不斷下降,全國百強縣在東部,南部等數量不斷的攀升,只是千年歷史內經濟重心南移,東移的小縮影。換句話說,全國百強縣在北方(不止山西)數量不斷成下降趨勢,這並不是現在的發展能改變的大趨勢,而是千年以來的歷史趨勢。

更難受的是隨著經濟發展,這種趨勢呈現加速移動的趨勢,財政上「六省一市」養中國,國內東南以最少的土地面積,承載最多的人口,產出最多的GDP這是無法撼動的局面。所幸中國數千年的中央集權體制根深蒂固,不斷通過國家分配的手段試圖縮小東中西的差距,以行政手段轉移資源,盡量在延緩差距的擴大。

如圖看平均增速

過去:單從建國開始算起,山西的終極經濟定位也過於無情…能源基地。建國後三十年,工業化原始資本積累的年代,得益於老天爺賞賜的資源,靠山喫山,看海喫海,有煤喫煤,山西開始走上了有別於沙特單純於賣石油(重點)的煤化工之路,在那個紅旗漫天的年代,山西的經濟並沒有現在如此沒落(或者說那是一個除了共和國長子,皆為渣渣的年代)。

真正的差距開始於改開以後,78春天到,自此中國走上了輝煌復興的傳奇之路,重心依然是在東南,井噴式的飛速崛起,時至今日廣東以一省之力追平俄羅斯,而反觀山西,改開以來,得益於國內能源需求飛速增長,基建狂魔正式登場,煤炭行業,鋼鐵行業開始迎來春天,經濟蓬勃發展,近30年的經濟增速,放在國際上看,吊打至少100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

明確的說,不是吾等不努力,而是東南太bug。經濟蓬勃發展反而差距越拉越大乃至難以望其項背。更悲劇的是…在中部六省,我們依然墊底。

所幸我們沒有出現省會獨大的局面,不像某個省份喊出了「成都省四川市」的口號,換句話說,山西省省會太原的數據在中部六省更難看(這段話跑題了)

全國的排名我都不敢放,太傷自尊心了。算了放一個最新數據參考一下:

現在:山西現狀只能用兩個字形容「堪憂」

為什麼前面重點強調沙特呢,因為沙特是賣油,我們是賣煤,雖然我們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但是依然在「資源陷阱」的邊緣來回試探。

隨著國內能源結構的不斷優化,煤炭雖然在一次能源依舊老大哥地位,但是佔的比重已經不斷降低了,而且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高舉綠水青山大旗,煤炭的比例還會繼續下降,這對「因煤而興」的山西來說更是艱難。

至於重化工和鋼鐵行業,08年以來的瘋狂擴張,終於也在前幾年迎來了報應,轟轟烈烈的去產能,去庫存直接原因就是產能過剩,這對於過度依賴的煤化工鋼鐵的山西來說,無疑又是一記重鎚。過去的十年以來,山西經濟增長動輒全國倒數前幾也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如今山西的步履蹣跚。

說一句題外話。18-19的短暫回暖,漂亮的經濟數字,不過是飲鴆止渴。因為我們「偉大」的山西走上另一條路-地產強省(附加buff基建抬轎)

上面是槓桿率的圖,僅高於新疆,西藏的槓桿率說明山西的地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沖啊,家鄉。

好了,基本上交待完了大背景,整體經濟實力不強的山西省你能指望多少城市進全國百強?山西省省會太原以佔據山西多數資源的條件方纔400萬人,不到4000億GDP。嚴格的說太原應該在省會排名裏比(當然排名也好看不到哪裡去)。東南最強地級市蘇州以2萬億的GDP5倍于山西省省會太原,這背後體現的不是城市排名,而是整個地區經濟實力巨大差距。

換句話說,山西為什麼只有太原進入百強,這是實實在在的差距,沒有為什麼。這是現實,這是差距。在整體實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不能要求各個部分優秀。

當然我不關心這個為什麼只有太原進入百強?我關心家鄉的未來。讓我心痛糾結又著急的家鄉-山西。

其實未來山西走入全國百強城市數量的提升和山西未來的發展軌跡基本是吻合的。

一條路:打造區域中心!強化中心連通!

未來:

本人沒有什麼一言定邦的能力,只想說幾句心裡的直覺。

山西不破不立。拋棄現在纔有未來。

不要再想煤了。不要再想煤了。不要再想煤了。

這個世界有如此多的地區不產煤,也沒有見哪個地區因為沒有煤就全部餓死了。執著於煤的山西必將萬劫不復。這是典型的乞丐思維,典型的不勞而獲思維。東南已經大步走向以「科技」為核心的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形態,而山西依然在18世紀的英國原地打轉!山西和東部的差距,不是地區差距,而是時代的差距。甚至我懷疑山西人還有沒有「上黨從來天下脊」的精神,還有沒有「匯通天下」的野望。

附一張圖,上面完美標識了我們山西未來有望打造的區域中心

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碎行政區劃!其它地方不敢妄言。對於熟悉的家鄉多說一句,晉中,陽泉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太原的胃口太小了,一個太榆同城化磕磕絆絆十餘年。拿下汾河谷地,吞掉河西四縣和河東四縣,作為太原的腹地,整合谷地內所有人口和資源,合理分佈產業,推動區域內交通一體化,吸納周邊山區(呂梁,長治)人口(山區不需要那麼多人,也沒有必要那麼多人),推動中部城市羣發展。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分工合作的世界,人口和可供開發的土地是一切的基礎。陽泉作為太原副中心存在,東接河北,陽泉在建國後因為工礦企業而設立的區,現在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兩縣一市也不足以支撐一個地級市的存在。

其它的地區自己想法說一下。朔州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忻州盆地和大同盆地完全有條件整合朔州所有資源,人口。(額外提醒一句,朔州,不僅是投資,剛需自住也不敢買)臨汾和運城本身地勢相對平坦,而且地勢相連,如果整合在一起,發展潛力和稟賦,也許就沒太原什麼事兒了。長治,晉城,現有的看不到改撤的意義…

本質上我認為山西形成三個分佈於北中南的核心,大同核心,太原核心,臨運核心。

簡單來說,就是圍繞各個盆地打造人口,產業,教育等等核心,強勢吸納周邊人口,提升城市化水平,為更強的產業發展提供基礎和土壤。

PS :是哪裡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過上好的生活。記得我們是中國人這一根本屬性,足矣。

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下面這張圖。

強化省內交通,暫停省外交通。順著汾河谷地這一大通道。

意義有兩個。

第一,提升太原作為省會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範圍和強度。

第二,整合省內資源和人口。

省內的高鐵目前只有一個線路,陽泉-太原-臨汾-運城,其實本質是北京-西安的一段。晉北無高鐵,晉西無高鐵,晉東南無高鐵。太原到晉城火車7小時,去大同火車6小時,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這樣,至今沒有大的改善。晉城的心都被河南勾走了,大同的心都被北京勾走了。至於運城…那更是傳統上的「陝西人」……晉語方言區並不包含運城…

西南的臨汾盆地應該大力發展,儘可能的吸納運城人口和資源。運城自古以來就是山西的人口經濟核心地區,但是受六朝古都長安太近,太原府的影響力和長安都沒有辦法對比,差距太大,在整個晉語區,運城片和陝西方言互通有無很多,運城的同學一定深有感觸,從這可以看出歷史上關中地區對運城地區的影響力。簡單來說,雖然運城的發展稟賦遠強於臨汾,但是強化發展臨汾,大力發展運城至太原交通網路,別讓運城人跑了!雖然大概率還是抵不過西安的影響力,但是總得努力一把。長治,大概率是跑不了了,目前和晉中,太原的交通網路還可以,因為東邊不好走,確切的說,除了北邊哪邊都不好走,地緣決定格局。晉城-山西小香港,這個真是尷尬,從地形上看,在山西形同一個孤懸海外的孤島,晉城同學一定可以深深到對山西北方其它地區的陌生。目前太原-晉城的火車7小時,高速也得5-7小時(一路上的隧道,高架橋,上坡,下坡著實感人),高鐵不敢想,但是已經在施工了,如果晉城-鄭州線也開通,大概率還是抵不過鄭州的影響力,堅決反對。這裡拓展交通的成本實在…高,山西真的不一定可以承受得起高昂的成本,交通大聯連通以後,影響力太原也不一定能抵過鄭州,無力迴天的感覺…靜候命運的宣判了,也許融入中原城市羣是更好的選擇。但是晉城人聰明,教育好,大學的時候學校晉城人比例不要太高,加油搶吧。

結尾:努力一把,山西有希望至少三個城市跨入全國百強。

附一張「山頭望廷尉」的圖


在這裡推薦一篇17年的山西高考作文

《我是不是關注了一個假中國》


長春人,在太原尖草坪區某一本大學上了四年的學,我想以一個外地人的觀點來談談這個事情。

看了這麼多的答案,感覺都是山西本省人在撕逼。其實這個問題放到十年前的東北甚至現在的東北也依舊適用。

先說說我的觀點,山西是個好地方嗎?確實是,這裡的風土人情我都很喜歡。但是這裡適合就業嗎?不太合適。拿我們學校來說,去的企業不算太好,但也都不太差。其中太原市裡的企業去的最多的恐怕也就是太重了,其他的例如太原工具廠所在的工業園區裡面的企業,至少我接觸的人中去的是不多的。就企業而言,確實能拿得出手的本土企業不多。而且說到太原的支柱產業(煤???),我能想到的真沒啥。但是話又說回來,年輕人總覺得大城市有更多的機遇,可是很少有人真正的掂量掂量自己,有那個能力去抓住那些機遇嗎?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像我這種普通一本的普通學生),太原絕對是一個可以滿足你正常需求的城市,你會找到一個差不多的工作,過著差不多的一生,平庸嗎?絕大多數人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以前每次去市裡做計程車,一旦司機知道我是外地的,最喜歡跟我吐槽的就是太原的地鐵建設問題,總說8年只建了一號線,還不如多建幾座高架橋。誠然,城市的發展會有很多的阻礙,比如太原就是僧多粥少,幹什麼都要錢,可是政府沒有那麼多錢啊,只能一點點的拖下去,但事情總有解決的那一天吧。

寫了這些也不是想給太原洗地。城市發展不好,我們認,我們山西省的人們一起努力讓他變好不就是了。但是如果一個從來沒有為山西做過一丁點貢獻的來評頭論足,指手畫腳,恐怕就不太妥當了吧。

看到現在的山西就想起多年前的東北,那時候也是全網黑,大家都說投資不過山海關,但是現在不也挺過來了嗎,長春瀋陽哈爾濱的發展大家也有目共睹。我們不知道國傢什麼時候會有新的政策照顧到山西,但我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去迎接啊,總不能在政策到來之前本省人就吵的不可開交了吧?

換句話說,你不喜歡山西,離開便是。但是離開之前還往省裡面吐口痰就不太好了。

最後送各位一張我們學校的夜景。


原來言辭可能有些激動了,這個事還得心平氣和的說

太原飄?那你可能是真不瞭解太原,太原是絕對具備這個實力的。一省省會,重工業基地,能源大省。無私的貢獻外省,共和國煤炭能源的奶媽。光想的擠奶了,不給扶持就算了,完了還擠兌上。做人還是要講良心的!喫水不忘挖井人,喫著奶不能忘本,不喜歡太原可以,但你不要侮辱和詆毀太原,你來過太原麼?你見證過太原的發展和變遷麼?你去過其他能源大省的省會做過比較麼?山西確實欠發展,我們也在努力中,你如果可以貢獻你的力量發展我們歡迎你,如果你沒事就會數落我們,請你閉嘴,是時候該自我反思了!

補充一下,很多人都在說山西文化不行,經濟不行,確實是我們發展的不夠。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的歷史底蘊是相當深厚的,但是我們挖掘太少,供應能源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了,原來的焦點不在這裡,文旅現在是我們轉型發展的方向。轉型需要的是時間與支持,不是無盡的鄙夷和謾罵,我們正是不充分發展的代表。重工業能源區轉型改革先鋒,德國的魯爾區現在都沒有完全轉型發展完畢,怎麼非要要求我們一下就要完成轉型跨越呢?我們應該尊重客觀現實,實事求是,不要妄想一口就要喫成胖子。我們欠缺的步數太多,需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走。最後還是各位有志之士可以一同建設山西,停止無盡的嘲諷與譏笑,為山西的建設添磚加瓦,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首先,做為個人,很討厭這個問題,題主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搞分裂,是故意引起他人看不起山西,這種行為很卑劣,很令人厭惡。

然後,有人說山西這幾十年來為什麼就發現不起來呢?為什麼呢?一個佔有如此多煤炭資源的省份為什麼就發展不起來呢?過去的幾十年哪個地方離得開煤炭?就像以前離不開石油一樣,,,那為什麼有石油的地方有發展的那麼富有,而有如此多的煤炭資源的山西卻沒有發展起來呢?那是因為過去的時間裡,山西的煤炭都是低價輸送到全國各地,,,空有資源而發展不起來,是多麼悲哀!低價給別人用,卻遭來嘲諷,又是多麼悲哀!!!

最後,我想說,當初的大災難,山西給南方輸送了多少煤炭資源?然他們可以度過那個災難,甚至山西的一些地方時常斷電來節省資源,然後節省下來的也給了南方。有人說,這是政策,這是命令,,,但是執行政策和命令的也是山西人呀,他們有過什麼怨言?,,,滴水之恩都湧泉相報呢,很何況這種救命之恩呢?

北方的城市可以說山西窮,說山西不好,,,但是任何一個在當年大災難中度過過來的南方城市,都沒有資格說一句山西的不好,,,

山西人付出過,但是沒有要求過你們有任何的回報。山西窮,所以山西人自己想辦法,自己努力去發展,轉型,,,山西人問心無愧,,,反倒是那些受了山西恩惠而吐槽山西的人,你們良心何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