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為鐵核,有沒有可能是核聚變的產物呢


謝邀。

不可能,質量完全不足夠。

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三百萬倍,太陽一個天體佔了太陽系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質量。

恆星的結局,有各種矮星,黑洞,超新星…………

地球完全不夠格,還是去玩過家家去吧。


  1. 無論地球還是太陽,可以說整個太陽系都是從曾經的超新星爆發遺留下的星雲里誕生的。證據就是地球上的金銀銅等鐵原子之後的元素。所以我們都是星星的孩子這句話並不是文藝范,而就是一個事實。
  2. 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因為質量過小,並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而是變成紅巨星再變成白矮星,慢慢冷卻下來,但是白矮星的冷卻時間非常長,甚至長過宇宙目前為止的壽命。因此即使宇宙誕生之初就已經有一顆恆星變成了白矮星,它到現在還沒冷卻完呢,白矮星冷卻之後的星體叫做黑矮星,推斷主要由碳氮氧和少量其他輕元素構成
  3. 黑矮星這樣的星體並不會和地球這樣的行星一樣,原因在於密度。白矮星和黑矮星上的物質都處於超固態,物質的密度遠遠高於地球等普通行星的密度,差不多一勺白矮星的物質重量超過一幢大樓


我覺得很有可能:首先恆星如果是通過核聚變產生能量,那麼例如地球上存在的各種豐富元素很有可能是之前作為恆星通過核聚變的產物。 其次,以太陽為例子內部一直劇烈活動而依然保持現有形狀,目前的科學解釋是恆星內部的引力控制住了內部的物質不外泄,但是地球上火箭尚能發射升空,太陽表面難道沒有爆炸逃逸物?再次:現在科學認為地殼內部是燃燒的,那燃燒能量從何而來?

綜上,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行星很有可能是恆星在歷史上某次劇烈爆炸後產生的逃逸物碎片,在宇宙空間中冷卻形成的如今的堅硬而且有各種元素的外殼。而內部仍然在產生核聚變,這就是地球上地震火山仍然頻繁發生的原因。


不可能,恆星後期根據質量不同會變成紅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密度比行星大了N倍


當然不可能啊..

理論上所有的重元素都來自於恆星演化的過程....但是超新星爆炸之後形成的物質雲中再誕生的恆星不就有重元素了么。

地球這樣的行星只不過是形成太陽的過程中的廢料形成的...質量差太多了


地球的體積和質量產生的引力不足以讓原子核高速地混亂運動繼而相撞產生核聚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