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肢體殘疾人還是智力和精神殘疾人,生活圈子都太小了,不僅抑制了就業掙錢還影響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很多殘疾朋友是可以行走的和外出的,但是城市裡供殘友聚會學習,交流的場地太少了。而普通的場所似乎並不能特別融洽的接受殘友,這該怎麼辦??


殘疾人總像一個一個的孤島,好一些的也許幾個孤島離的近點,多數的都像大海里的,每一座都離的很遠。有時候看到遠處也有個孤島,開心,興奮後卻不敢靠近。最後默默的又遠去,成為自己的孤獨人。

殘疾人的我們,敏感,從小承受了太多的打擊。即使成年了,也不能被正常人公平的看待。哪怕有些地方他們不如我們,你和他們坐一起,仍然不是可能融入其中的。現實的社會就是這麼的勢力。

即使有些人願意和我們交朋友,也會覺得他是不是處於可憐我們等等各種各樣的猜想中。畢竟敏感造就了我們多想的心理。

再者,很多殘疾朋友長期是一個人,所以性格孤僻,偏激的人也不少。覺得自己容易接近,只是你不瞭解。只要瞭解了是一個不錯的人。但是誰有那麼多時間去了解你,大家都很忙的。

正常人確實和殘疾人基本上聊不到一起去,人家所見所得所識,是在每天更新中。你在網上看到的和他現實中和網上認知的是不一樣的。你的觀點在他們本就把你視為弱者的眼裡就是幼稚或太過天真的。事實是,我們的觀點確實有很多太過理想。這也是我在外幾年來所悟。我和同是殘疾人朋友聊天就有很深的感觸。

只活在自己圈子裡的殘疾朋友,偏激的,孤僻的,理想化的太多。男的怨天尤人的多,女的要求的比正常女人的要求都高。

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圈子太小,想擴大朋友圈。就像我,最近就沒事,開始泡知乎,答問題,去認識些殘疾朋友。雖然現在也沒認識到,但是我在看到有殘疾朋友有疑問時,我願意回答。雖然我也知道我答的不好,但也儘力了。我就覺得充實了。其實這也是在鍛練著自己。

殘疾人的圈子小,就去想辦法把他變大。網上呀,現實呀。走走,聊聊,成不成的。凡正我們也沒什麼損失,不是嗎。


其實我一直不是很明白,為什麼你們要把自己的交流圈子限定在殘疾圈呢?這又不是什麼科技貧瘠的舊社會,網路的便利都能讓你被千里之外的人氣到肝疼,為什麼就不能讓你融入到對應的愛好興趣的圈子裡呢?

身體可能有限制,但通過互聯網,你可以保證自己與他人的交流是無限制的。原先微博上那個女孩,因為病患導致肢體殘疾,不會拼音也不方便語音輸入,只能靠古老的筆畫輸入法才能打字。可她不也是在微博寫了很多詩,被大江南北的網民所識,和大家互動交流嗎?所以為什麼要侷限在【城市裡聚會學習,交流的場地】呢…………


和正常人交流除非有共同的愛好,或者是那種話特別多的,否則哪怕是親人也是沒法聊。和自己同樣的。想出門的沒能力,有能力的不願出門。會見的到幾個?

我的辦法是找到自己興趣點或愛好,比如動漫小說或者自己寫小說。有了興趣愛好和相同愛好的人交流也有話題可聊

能自己出去的話,還是多出去走走,哪怕當作鍛煉身體也比整天呆在家強


很複雜吧 一方面也有自身不願意出去接觸一些圈子 一方面也有你根本就沒對那個圈子有需求 你既沒有在那個行業工作也沒有對某些圈子有極度的興趣 興趣圈子最好能聊到面基的那種哈哈 比如cosplay 出裝 或者重度桌遊 讀書會也成 你不主動接觸這種圈子肯定遇不到志趣相投的人呀


其實我覺得圈子小是自身原因,心理上覺得別人在歧視自己。由於自身的經歷,造成自己對別人的眼光,語氣比較敏感。多出去走走,多接觸人,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把專註力放在殘疾以外的的方面。多發現生活美好的方面


因為我們的生活其實是座圍城,其他年齡的殘疾人認為我們和正常人一樣有社交,有能力,有知識。可是在裡面的人知道自己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和正常人公平的競爭,在一般家庭裏不可能做出什麼成績。無論多麼努力都不可能脫掉這個標籤,別人想到我不會說這是那個衣品不錯,挺厲害的小姑娘,而是那個殘疾人或者那個挺堅強的小兒麻痹症姑娘(其實我是腦癱,不過沒人想知道,也沒人在乎究竟是什麼病。所以大家都這麼形容)無力感在生活中,社交上無處不在。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享受生活吧,和別人比又不是人生的唯一。


這跟殘不殘疾沒關係吧

和性格有關係,

我就喜歡安靜清凈一點的

不想去人多亂糟糟的地方心煩

而且又不一定都得成為朋友

兩三個 三四個

大部分只要不討厭就可以。。。


額,我也不大知道,不過多走走看看總能遇到一個知己的,加油(? ??_??)?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