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ext-align:center;">

老舍

朋友,你好,來聽我說,老舍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之一,我一生有幸閱讀了他的一些作品。親愛的朋友,從現在開始,我來回憶認識老舍的過程,請你跟著我慢慢的先前走,千萬別著急跳過,因為生活需要仔細的品讀。

我們大多數人應該都是從書本上認識一些大師的作品,然後從中根據自己的喜愛去篩選,一旦發現自己喜歡的作品,先是新鮮了一陣子,去圖書館只為了讀他的文章。有的人會一直把一個作家的全部作品看完為止,有的人可能只看了幾本,因為各種的原因就沒有繼續的看下去。無論我們屬於哪一種,我們看過的作品都給我們一種「重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感覺。我們會因為一位作家在文字中表達的思想而改變自己的思想,或者在既有共鳴的思想中更加的升華和堅固。

老舍,就是我學生時代首先在書本上認識了他。他的作品被語文課文摘選了,因而我慶幸的讀到。一開始我聽到老舍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就以為他是一位老人了,不然幹嘛叫「老舍」呢。不過確實他的年齡已經不跟我是同一個年代了,他永遠了成了我們精神上的偉人。這個名字除了讓我想到年齡之外,還讓我想起了一系列偉大的人的名字,如老子、孔子、墨子等。

在我對老舍的名字感興趣的時候,我就在書上的簡介的地方和網上查看: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流入文壇被世人歌頌的作品。我看到他的代表作,我就暗暗的記下,課後去圖書館的時候一定要看。老捨生於八國聯軍事件時期,卒於文化大革命,投北京太平湖自盡。生平凄涼,於1978年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這些是對老捨生平的介紹,每每看到這裡,我的心就會很痛,是那種無力解決的傷痛,因為那一代作家的經歷大多相似,在滅國的鐘聲中出生,在戰亂年代看盡人世艱苦。當然,那時候很多稍微有點能力的人會選擇出國留學,抱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去陌生國度求學。小心翼翼地避免與別人不同,學有所成之後,再回國報效祖國。有人開始文化工作,有人開始革命工作,他們那一代人的努力是歷史上鮮明的一筆記憶。

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跟著奶奶一起去看死人的葬禮,當我親眼看到一個人的身體被燒成了灰燼,我那時候就深刻了理解生死無常和生命的脆弱。我不喜歡人死的時候被燒成了灰,葬入土地,按照人們的說話就是「落葉歸根」。老舍是「投湖自盡」,他活得很痛苦,可能那個時候連死亡都不能自己決定,我相信老舍一定是抱著遺憾投入湖底的。這讓我想到鄧小平的意願就是把自己的骨灰灑向大海,這才是我喜歡的死亡的方式。

可能有人比較避免談死亡的話題,而我坦然的面對它,選擇自己喜歡離開這個美麗世界的方式,死也要是自己喜歡的模樣,生更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老舍雖然不是我喜歡的死法,但是也是老舍自己在最壞的時候最好的去處吧。我記得國學大師王國維也是在那個時期,選擇了和老舍先生相似的死法,用冰涼的水讓自己在這濁世中永保清醒。

老舍的作品與他這個人一樣是清醒的,清醒的看著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對於人類在這個世界善意的做法,他抱有讚賞,對於人類在這個世界的惡行,他也會出言阻止,可是他的出言阻止卻為他遭來了橫禍,為他的言論付出了代價。當他被這個世界束縛的時候,他悲痛的看著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他全部的,可能只是他思想的一部分都寫在了他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從文字當中看到這位偉大的人,或者說曾為這個世界發聲的、先行智者的思想。

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精鍊,雅俗共賞。除非我們個人有限的知識思想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作品中有時候表達出來的象徵性的含義,基本上我們都是理解他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他的文字雖然精鍊,但是通俗易懂,只要有知識文化的,受過一些教育的人都能夠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他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文字是經過時間和歲月的沉澱,他可以用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平淡的文字當中流露出智慧的光芒,這個智慧的光芒我為此折服,深深的迷醉。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非常獨特的風格,看作品就可以知道是哪一位作家寫的。老舍就是如此,有著自己鮮明的特徵。老舍也許是受到出身和小時候經歷的影響,他的作品中飽含「京味兒」,京片子一段一段的,讀起來格外有趣。

我喜歡用有趣來評價我喜歡的作品,只要讓我有趣的作品都會讓我喜歡,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個性的原因,我不喜歡刻板的、一本正經的東西,當然它也有令人教誨的東西,但是我喜歡的往往是幽默的作品,特別是兩個極端特別那我喜愛。一種就是對這個世界一切美好幻想的人,天真無邪的讚美這個世界,認為一切都是美好的;一種就是經歷了世態炎涼的人,知道一切、了解一切苦難的人寫出來的文字;而老舍就是後一種的作家。

老舍善於描寫生活、發現悲劇的一個作家,比如說他的《駱駝祥子》。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也許沒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去弄清楚誰誰誰寫了什麼故事。大家不想了解那些「用不上」、「考不到」的文學,讀一些「無用」的知識——課外書。但《駱駝祥子》被初中教材列為選讀作品,並選了一節作為課文,大家應該有些印象。

《駱駝祥子》中描寫的就是一個車夫的日常,軍閥混戰時代,他被命運玩弄,活的生不如死。本來他是一個從鄉下來城裡掙錢的小夥子,天天穿的乾乾淨淨,把自己打扮的格外體面,對黃包車就像兄弟,愛惜的很。偏偏戰爭讓他失去了平穩的生活,充軍,虎妞難產,偷駱駝,然後是逛紅房子,不修邊幅,偷東西,抽大煙,變成老油條……一步步地走向曾經他最看不起的生活。書中有不少京味兒的對話,比如老北京每日生活的描述,虎妞破口大罵工人,那種歡快的語氣,曾經也讓祥子跟著愉悅過吧?這樣想想,京味兒的描寫確實更適合這些場景,比一成不變非敘述更適合這部書。

《駱駝祥子》是永遠「不過時」的文學,現在我們很多人,本來年輕的時候無不是抱有很多的夢想和追求,擁有過很多的天真可愛的想法,可是隨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面呆的越久,我們都成了自己最初討厭的樣子。我們既痛苦與此,可是為了生存我們又不能拋棄它,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是與它為伴。因而,現在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祥子」呢?!

老舍就是看透了人們歷來的慣性,而寫出這樣令人當頭一棒警醒的佳作。可是,我們的警醒也只有到此為止了,再沒有下一步的舉動,依然按照「祥子」的樣子活下去。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我們既想改變,可有一雙生活的手把我們牢牢的抓在手裡。老舍把人類痛苦的根源深刻的寫進了作品裡面,寫出了人們共同的心聲。任何一位偉大的人或者站在文壇頂尖的作品,都是人之所向,是時代的發言人,也是促進人類進步的聲音。

老舍紀念館

感謝一切給這個世界帶來善意的人。


多數人評價老舍,都提的是:四世同堂,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我估計這與國家的立場有關,因為這三部作品更加政治正確。

而我更喜歡:離婚,二馬,牛天賜傳 ,因為只有這幾部作品,才能體會出老舍的獨特性,我至今還沒有看到過與此三篇相似的文學作品。幽默的語言,真實的生活,小人物的刻畫,沒有人可以和老舍相提並論。


對老舍及其作品的評價應該結合他的生活背景:


1946 年 3 月 4 日,老舍、曹禺登上了美國「史各脫將軍」號郵輪,在眾友人的依依送別中離開上海。經歷了八年戰亂,顛沛流離,熱愛生活的老舍,在和煦的春風中憑欄遠眺,背後是滿目瘡痍的祖國,老舍的心情應是很複雜的。


那個古老貧弱又經歷了戰爭創傷苦難的祖國,老捨生於斯長於斯,祖國文化基因已滲透到他的骨子裡、靈魂里,他是深愛著自己祖國的,他的短暫的離別,是為了休整和儲備,如同駱駝要吃草,是為了肩負更沉重的使命。讓他期待的是,他要用這一年在美國訪問講學之閑余,完成自己規模宏大,後來成為世紀經典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史各脫將軍」號,要在海上航行十七天才能到達美國。旅程漫長,空間局促,老舍因有曹禺相伴並不寂寞。

算起來,老舍與曹禺相識很早,還是師生關係,曹禺早年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老舍也在那裡任教。很巧的是,兩個人都屬狗,老舍大曹禺一個年輪,又算是忘年之交了。抗戰時,二人都在重慶,也都創作戲劇。二人常常相互切磋。老舍很欣賞曹禺的戲劇天賦,曾說:「寫戲,那得看曹禺。」這裡並無恭維之意。早在曹禺在清華大學讀書的 1933 年,二十三歲的曹禺就寫出話劇《雷雨》,巴金讀後,興奮異常,拿到當時著名的《文學季刊》(1934 年 7 月)發表。曹禺因此一舉成名並奠定了他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


老舍應該感謝曹禺,他把自己寫的《秦氏三兄弟》改成《茶館》,也成為戲劇經典,這裡有曹禺的智慧。二人友誼相伴一生。老舍悲憤投湖之後十二年,曹禺作《懷念老舍先生》一文,惜念之情,溢於言表。他稱老舍「是一位有很深的正義感的人,疾惡如仇」,「是一位非常勤奮,從未停筆的作家,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兩位文學大師,有機會傾心交流藝術,「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自然是一幸事。所謂文學交流,談到緊要處無非是彼此坦露胸襟和靈魂而已。


半個多月漫長航行之後,他們終於看到遠方海平線有一片燦爛的燈火,那是美國的西雅圖。


登上碼頭,在美國國務院和中國駐美大使館相關人員陪伴下,老舍和曹禺坐著小汽車,駛入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現代大城市。他們興奮又茫然。


登上北美大陸,開始了快節奏的活動,他們二人被主人安排,沿著極具異國情調的西海岸,經芝加哥抵首都華盛頓,向美國國務院報到後,確定講學和訪問日程,再到紐約。這一路上,主人安排頗為豐富,由老舍、曹禺作文化報告,觀摩美國戲劇,參觀遊覽,忙得不亦樂乎。特別是在旅行沿途,他們看到了都市的高樓大廈,看到了廣闊平原上的機械化作業,看到了農莊、牧場。眼前這個高度現代化、繁華而又強大的國度,讓他們感到祖國太貧弱、太落後,心裡便生出幾分失落和酸楚。


美國的社會文明,美國人民對中國的友好態度,在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已給老舍和曹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訪問美國,又親身感受到中美在反法西斯鬥爭中結成的友誼的熱度。當然,老舍又對美國了解認識現代中國文化之淺薄,感到吃驚和失望。這讓他在演講中自覺盡量向美國人民介紹在世界反法西斯鬥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現代中國及其歷史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告別與新生

汪兆騫

現代出版社出版社

¥14.92 會員免費


幽默諷刺,政治隱喻性強。

我感覺貓城記非常強大,而且不明白為什麼他寫得好的這些文章通通沒有收錄課本,但是寫得垃圾的諸如濟南的冬天或者北京的春節卻被收入課本了。

他的文章是以故事性見長的,但是課本收的是他不怎麼擅長的散文。

總的來講老舍是一個綜合實力被課本讀者低估的作家。(其實魯迅也是,故事新編系列還有無常之類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但是通通沒有收入課本)


在看他的文集的時候,我記得好像有一個故事是關於落魄的貴族軍閥漢奸和平民百姓的,戲劇性的衝突和表現張力非常強,我一度以為他將寫一篇非常了不起的文章,但是這篇他沒有完成。在後面幾篇短篇小說或者散文裡面,我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前篇幾個人物的結局,但是也是支離破碎的。我估計這篇文章要是順利完成的話,絕對是超過《駱駝祥子》的存在,但是政治性太強了,他對政治家的嘲諷,對掮客的不屑和對封建軍閥資本還有帝國主義的嬉笑怒罵保證了這篇寫成了也無法出版。

他屬於那種報紙背面的時政評論家,用戲謔的語氣訴說一個看起來非常正經的故事(司馬遷會在後面說一些廢話的那種正經故事)。要是他來寫,會辛辣地把陳勝吳廣他們當年起義的囧事一併寫下來,比方說他們個性真實的缺陷,或者他們心理戰實施過程中非常緊張但是假裝冷靜的窘態。還有像項羽個性這麼強的人,他肯定是有不少缺點早在以前打勝仗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例如非常執著地要殺光城裡每一個人啦,要是他一開始計算錯誤沒有成功燒起火結果在秦軍俘虜面前向自己的將士們發火被秦王子嬰看笑話啦,因為有人嘲笑他的完美主義過頭就發火然後想直接砍對方的頭啦,所有這些看似是小事卻能極大體現項羽個性的缺憾(過於神經質完美主義)的小細節都會被老舍拿出來調侃。

就是看了司馬遷的書,你只能隱隱約約感覺得到他們是怎麼輸的,但是實際上司馬遷寫東西和茨威格一樣,他會大肆宣揚那種悲劇性。一個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最後會被當做普普通通的獄卒鎮壓,但是他不屈服於自己的命運,在細膩的組織計划下,開啟了中國千年以來農民起義的偉大曆程。一個見到秦王莊嚴肅穆隊伍的小毛孩,也敢大聲講出「彼可取而代之」,還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毅然的決心,還有一世英名,讓諸侯作壁上觀的項羽最後卻不渡江東,自刎而死。但是其實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做錯了什麼,你看見的就是一個有尊嚴有底線有夢想有慾望的偉人遲暮,巨星隕落。

而老舍的文章是從種種細節裡面告訴你,怎麼分析他都贏不了,他從前的勝利是他的個性決定的,但是他最後的失敗也是他的個性決定的。他用戲劇化的手法誇大悲劇人物的缺點,然後你就懂了「原來他是這麼輸的」。


但是老舍也有他偶爾的認真的一面,這一面主要針對平民百姓。

比方說祥子,比方說穿綠拖鞋的少女,都是老舍施以人文關懷的人物。穿綠拖鞋的女孩原本是個純潔可愛的小姑娘,但是她長大卻變成了暗娼;祥子本來是個老實巴交想靠自己辛苦賺錢養活自己的人力車夫,但是他在城市的辛苦打拚卻把他自己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我們綜合來看,老舍對掌權的人非常不滿,覺得他們的錯誤決策,他們對利益的追求和左右逢源長袖善舞才是導致人民群眾受苦受難的真實原因,所以他寫到政治相關的時候,把掌權者寫成了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卻粉墨登場的跳樑小丑。

但是對底層人民,他卻相當寬容相當理解,哪怕最後主角落了一個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自己也渾渾噩噩失魂落魄的下場,或者墜入風塵,極大概率變成了梅毒攜帶者,他還是覺得這不是他們本身的意志所能決定的,他們是被逼上梁山。

但是課本中僅僅保留了他對底層人民的對小人物的人文關懷,所以我們單看這些是看不懂老舍的。

看一個人就像和他交朋友一樣,關鍵不在他愛誰,而在於他恨誰。要知道三觀是否契合關鍵就是是不是討厭同樣的人,而不是是不是喜歡同樣的人。所以我認為理解一個作家和他的作品的關鍵也是在這裡,即發現他的敵人。

總結一下就是老舍大方向上和魯迅一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只不過他冷對的是政治家,俯首的是普通民眾,而魯迅橫眉的是所有墮落的人,俯首的是尚有希望尚有未來的學生和革命家。老舍以嬉笑為武器對付強權,魯迅以怒罵為武器對付強權。


從文脈接續而言,陳忠實是老舍的接班人,但是他的文章有的時候還是流於世俗淺表(過多的對性的描寫很難登大雅之堂),白鹿原連帶著魯迅一起黑了一把。

而魯迅看起來後繼無人。當代有杠精,當代有聰明人,當代還有書獃子,但是當代沒有一個聰明的書獃子成為杠精的。(大概是當代魯沒有媽媽逼著他娶了朱安卻默默和許廣平同居的吧)


只看過老舍極少的作品,卻很喜歡他。。。。我已將步入自己的僵年,恐怕也很難再去看他作品和多了解他,遺憾。。。。

以下只是我自己的酒後胡言亂語。。。。

作為一個中國作家,能在一部作品中,批判中國社會上中下各界人士,僅我所見作家中無出其右者。

作品中,對現實生活之內里加以冷冽辛辣的無情剖析;警惕過火的人文激情及迷夢;不失克制客觀態度,不從眾從權………


沒那高度,感覺讀過他的書一遍乃至三遍也不好評價


還未深入讀過他的書,不敢妄評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北京人,出身於一個貧寒的旗人家庭。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文學語言幽默詼諧,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他的父親是皇城的護軍,在老舍幼年時,他父親就死於八國聯軍的炮火。他的母親對他的教育影響了老舍的一生。他說:「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我的母親》,載《半月文萃》第1卷,第9、10期合刊,1943年4月。)

「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對老舍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他逐步走上人民藝術家的道路。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發表在天津南開中學的校刊上。1924年,他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授中文。他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之後,又寫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及《二馬》。1930年,老舍從英國回國途中,在新加坡停留半年,開始創作童話《小坡的生日》。回國後,老舍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對山東濟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1931年,他創作《濟南的冬天》,表現出作者對濟南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後又創作小說《大明湖》,但原稿毀於戰火,他重寫為短篇小說《月牙兒》,是他短篇小說中的優秀之作。

1932年,他創作寓言體小說《貓城記》,諷刺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現實。1933年,他創作了長篇小說《離婚》,通過描寫生活細節,展現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風格畫和人情世態畫,表現社會現實生活,展現了他高超的藝術風格。之後,他又寫了長篇小說《牛天賜傳》,充滿了老舍諷刺幽默的特點。1936年,他創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成為他的優秀代表作,標誌著他的創作進入新的境界,同時也牢固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抗戰爆發後,老舍走出寧靜的書齋,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文藝運動中,並嘗試創作話劇,先後創作《殘霧》、《國家至上》等,為他五十年代創作《龍鬚溝》、《茶館》這樣的優秀劇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創作了重要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和《鼓書藝人》。其中《四世同堂》包括《徨惑》、《偷生》和《饑荒》三部分,表現了論陷區人民堅持抗戰的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以更加高昂的熱情進行文學創作,完成了許多優秀的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和「文藝界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1966年8月24日,老舍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批鬥,自沉於北京城西的太平湖。1978年初,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我的前半生》老舍有參與寫作,也算是其作品。有文章回憶到老舍在夏天改這本回憶錄時恰遇友人來訪,友人問在幹什麼,他笑稱在給「主子」當「奴才」呢~換個角度說這也意味老舍是最後一個「大學士」或「翰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