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準確的來說,基本語序沒有「主謂賓」這種說法。我們可以說「主動賓」(SVO)。謂語不一定是動詞,謂語可以是形容詞,名詞,動詞或者主謂句。

漢語的基本語序不是規定出來的,而是測定出來的。

兩種方法可以測定一種語言的語序,漢語亦然:

  1. 統計法:最容易想到的辦法。統計漢語單句的主動賓順序的比例。
  2. 參照法:M. S. Dryer(1990)針對於基本語序的動語和賓語順序提出了15組參照項。通過和15組參照項的對比可以得出一種語言的基本語序。參照項如" want - sth." (即:符合want sth.語序的語言為動賓語言,符合sth. want語序的語言則為賓動語言。

兩種測定方式的結果都顯示漢語是有比較強烈的主賓動傾向的主動賓語言

本回答中「漢語」指普通話。


沒有人規定,而是所有漢語使用成員的約定俗成。


主謂賓不是規定出來的,而是歸納出來的


漢語口語的語序,大多數是主謂賓,但在不同方言中,並不一致。比如中原方言中,賓語在前的也有,如「家來吧」「屋裡去」「前邊坐」等。主謂賓的規定只在書面語中,並不涉及口語;因為口語即使規定了,老百姓也不會遵守,他們只按自己的習慣說話。所謂「規定」也就是教科書的總結,並無強制性。比如小說家語言,就比較生活化,不一定按教科書上的說法寫作。


這個問題 題主 再好好想想(賓 主 謂)

手動狗頭.jpg

好吧實際上基礎語序的確是主謂賓

這個沒有誰規定的,所謂的主謂賓都是後人根據觀察分析總結出來的。


首先更正一下,是漢語不是漢字。不然的話日文也算漢字,他們就不是主謂賓。

語言學、語法學其實就像其他一般的科學一樣,是藉著觀察得出的結論。就像物理學說有質量的物體會互相吸引,這是誰規定的?牛頓?不是,他只是觀察然後總結了這個現象而已。「有質量的物體會互相吸引」這種規則是大自然本來就有的,不依賴牛頓,地球上的萬物也不會因為少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全部飄了起來。

那漢語的語法也是如此,學者只能研究它、研究人們是怎麼使用這個語言的;而不能規定它。所以,沒人規定的。


「漢字的順序」?不知所云。

如果講漢語書面文的話,那是漢語本身「規定」的。


總結從來的叫定律,定律加數學推理得來的叫定理,認為規定的叫定則


完全是中國語言學家從西方語言中照搬過來的,中文本身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語法,因此在中文語法中出現了太多太多特例了。


誰 規定 (漢語的語序 是 主謂賓)

主 謂 賓(主 謂 賓)

你看你不是自己也在這麼說嗎,所以這是題主你和同樣這樣講話的人規定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