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懂點什麼了吧,高中學完孔乙己之後,這篇文章就留在了我的心裡,總感覺孔乙己好像沒做錯什麼,他也不是個壞人啊,但只是一種朦朧的感觸,說不出所以然來。這麼多年過去了,感覺被現實生活整的越來越疲憊,總想不顧一切的逃離現在的工作生活,但又不確定逃離之後又該何以為生,是不是可能生活的比現在更慘。我不斷看書思考我到底應該怎樣去生活,想了兩三年,好像還沒有一點希望,這時孔乙己的形象在我心中一次又次浮現,越來越強烈,終於最近我又看了一邊孔乙己,看著看著,我感動了,內心在已經在流淚,後來我想眼圈也應該紅了,我一再確認,是的,孔乙己相對我們現在的大部分人來說他是正直的、善良的,但……

下面是我當時看完孔乙己右右思考後的感受

前兩天剛重新讀了一遍《孔乙己???????????????????????????》,心裡挺難受的,也很疑惑,我們為什麼要批判孔乙己,他有什麼錯嗎?我反而感覺他比許多人都善良,甚至挺正直的,茴香豆本來就不夠喫,還分一點給周圍的孩子,如果不是腿殘了,從不欠酒錢……,他唯一的缺點是沒耐心,幹不了抄書的活,但這不是許多人的毛病嗎,像我們現在許多人一樣不愛抄書寫作業。但是,魯迅寫《孔乙己???????????????????????????》到底是想說啥?

我於是開始上網各種查,但沒有一點卵用,大家回答千篇一律,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各種批判封建社會之類的……

老子不需要!你們說的我也知道,但有意思嗎?這答案壓根對我沒用啊!

於是我又跑到知乎,令我欣慰的是,終於找到幾個同感的人了,是的,我們都認為孔乙己挺好的啊,沒什麼錯啊,至少比我們許多人都要好那麼一點,試問當今有幾個人窮的叮噹響,還願意把自己一點好喫的稍微分給別人一點?有幾個人窮的叮噹響了,還堅決不欠賬的?

突然我好像意識到了,魯迅壓根沒有批判孔乙己,批判的是當時的社會觀念、社會禮法(也就是大家說的萬惡的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可以說孔乙己是個善良而且比大多數人都有正義感的人,如果孔乙己生來是一個農民或城裡打工的,他也許和大家一樣是個平凡老實人。但命運讓他變成了一個讀書人,就像命運讓一些人變成男的,一些人變成女的,一些什生下來就在富貴帝王家。從抄書也許能看出來,孔乙己不適合讀書,他沒有那個耐心和天賦,但作為讀書人如果考不上功名(小說末尾記錄時間為1919年,當時清朝早已滅亡,而且當時已經取消的科舉,就算有能力也不能考了),又不能靜下心來抄書謀生,可以說他生存的路已經堵死了,家裡沒錢他不能上新式學堂謀出路,而且當時小地方去上某些新式學堂或出國留學可能是被看不起的,像魯迅。而作為讀書人是不能種地打工掙錢的(因為這不是讀書人身份能做的事,這方面小說裏一再暗示,一是孔乙己就算長衫再破再臟也得穿,不能穿農民那種便宜實用的襯衫,二是小說裏的「我」身為打工的,地位低下,不配認字),甚至是餓死都不能做這些,如果大家不理解孔乙己為什麼不能種地打工掙錢,就想想中國古代幾百年裏幾億女的為什麼要裹腳,明明很痛苦,很難看,但大家還要裹腳,在古代只要你生下來是一個女性,按照古代禮法你就要裹腳,如果不裹腳應該會被萬夫所指罵死的,這個社會幾乎容不下你。因為受封建禮法洗腦,大家都說裹腳美,這個說法,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這麼說導致幾乎每個女的自己對裹腳三寸金蓮之美也是深信不疑,如果不裹腳就算別人不說,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羞愧而死。這也就是孔乙己為什麼寧願偷書都不能去種地打工,因為從古至今的的社會禮法社、會觀念告訴每個人,讀書人只能讀書寫字,不能做種地打工這種低下的活,女人不能不裹腳。在古代這種禮大於法的社會裡,你可以違反法律(偷書),但沒人敢違反禮法,孔乙己是善良的,也有比一般人多一點的正直心(如果不是雙腿殘廢,他是絕不欠賬的!這也是古代禮法要求他的),最後這人人堅信不疑的禮法把孔乙己逼到滿手是泥的爬到酒館買酒喝,大家看清是買酒!到最後就算是雙腿殘廢他都是堅持買酒而不是偷酒,搶酒,或者賒(賴)酒。書可以偷,因為偷書雖然違法犯罪但不違反禮法。什麼叫違反禮法呢?可以說禮法在某一方面是一些深入人心社會觀念,如果違反了禮法,大家就認為你要麼不正常腦子有問題,要麼就是喪盡天良的東西,必須要天打五雷轟。人違反法律還是一個人,大家還能理解,但如果你違反禮法,大家就不能理解接受了,認為你只要還是個人就不能這麼做,就像在幾十年前的農村,你不結婚你不生兒子,大家都很難理解,父母會哭天喊地感覺是自己上輩子作孽遭報應了……。讀書人偷書違法大家都還能理解,但讀書人種地打工這在當時落後的小城鎮應該是聳人聽聞的(當代北大學生賣豬肉我們都很難接受,更何況當時)。

最後,大家想一想孔乙己為什麼窮的那樣了,還要經常去喝酒,就算雙腿斷了,他也要用雙手在泥地裏到處爬著去找錢(這錢應該不是打工或者主動乞討來的,因為北大學生不能在街上乞討!!……),最終湊了四文錢(一文不少!!)來喝酒……

我為什麼要喝酒,因為我心裡很痛苦啊,我這一輩子到底是怎麼了,我怎麼這麼無能呢?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我,我?……

魯迅的學生孫伏園記述


我也看哭了。

淡淡的筆調,最深的無奈。這個善良無害的人,被精神物理各種作踐,他還愛書,愛酒,教孩子寫字,窮得要命還獎勵孩子茴香豆。他嚮往的浪漫和那個現實世界格格不入,天差地別。

最後,看不到他了,可能是死了吧。連確實是不是死了都沒人關心,甚至還帶著一點幸災樂禍無所謂的態度。那個世界,有很多的孔乙己,沒有尊嚴,不能生存,死活無人在意,性命如同草芥。人善被人欺,那個人喫人的時代,欺壓善良的弱者沒有底線沒有成本。

至於中年窮困,一事無成,這倒不是什麼問題。在孔乙己遇到作者的這個年紀,這輩子是貧賤還是富貴已經定音,安穩度日就是幸福。

作者從旁觀者的角度,向讀者展示了孔乙己本人的形貌舉止,以及這個世界對他的態度。好的文章點到為止,讓人思索。

雖然這個世界無論在什麼時代都不那麼完美,每個人的生命可貴又平凡,如草坪上的一顆小草,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但每個生命都應得到善待,現代人看孔乙己,也是一次心靈旅行自我反省的機會


孔乙己是印象最深刻的自己,魯迅咋那麼牛,把我內心刻畫如此生動,100年前的人,描繪今朝,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我咋從100年前的文章看到自己,想想還是多多回味孔乙己,回味那個年齡的味道……這怎麼能是偷明明是借,我眼中的自己一直借著過日子,借著活著,借著育兒,借著酒勁,嘻嘻哈哈的睡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_魯迅


某種意義上,我和孔乙己一樣,我也許以另外一種方式,自信滿滿地教過別人回有幾種寫法。


情感豐富是好事 等到生活把你變得麻木了 你再回頭想想自己曾為《孔乙己》流淚 大概只會羨慕當時的自己吧


那可能是因為你讀懂了吧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閏土,都是有代表性的國人,其實就是讀者自己


對掙紮在新舊時期交替的夾縫中的孔乙己的幾滴同情。

我對孔乙己有很多感觸,上次聯考語文作文寫了他,自以為很好,無奈分數稀爛。。。

所以,考場作文不能帶批判的目光啊啊啊啊啊啊!飆淚jpg


我也看哭了,感覺這篇文章好壓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