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少點冷嘲熱諷,多點耐心分析


不對

deflation產生的原因是經濟活動 現金/信貸 和 產品/服務的交換頻率下降造成的。

經濟疲軟的時候 產生通縮 沒人願意消費以及投資 富人也一樣

但是富人家底厚 現金流遠強於窮人 富人往往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更容易發展

社會上流動的 現金+信貸 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不可能賺完


經濟活動從表象上來看就是商品的交換,這個交換的頻度高就是通脹,低就是通縮,你的觀點是對的,但這只是初始狀態,人們開始減少交換,這時候經濟是開始放緩停滯,接下來有錢的人會跑路離開,這個時候通縮才真的來了。整體的邏輯就是,資本家不斷的在一個地區壓榨撈取財富,經濟會變繁榮,通脹發生,更多的資本家來到這個地區,慢慢的油水榨差不多了,資本家開始收手跑路,經濟變冷,通縮發生,更多的資本家開始跑路,剩下一堆窮人。所以所有國家央行都會嚴厲管控通脹,因為今天的通脹就意味著未來的蕭條


自從黃金本位變成紙幣本位之後就不存在貨幣緊縮了,真正意義上的國庫空虛也不存在了,缺錢了只需每年多印一點點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說國家哪怕完全不徵稅,只需印錢就可以幸福得過日子。現在所有國家短期可能通縮,但是長期一定是通脹的,百年時間美國股市從幾百點到幾萬點,中國股市從幾十點到了幾千點,都是這個原因,本質上是貨幣量的增加。所以能夠長期達到每股收益率>通脹速度的股票,或者說有壟斷地位或者定價權的股票是值得長期持有的,雖然幾乎沒幾個人做長線。

關於富人的問題,其實這種貨幣制度對持有大量現金的富人傷害更大,一個持有1億現金的富人,和持有十萬的窮人,國家一年印1%,富人的實際購買力會損失100萬,窮人只損失一千,所以能掙能花能欠債的窮人反而看起來瀟灑無比,特別是長期貸款,很值得你去貸!富人發現自己努力掙得跑不贏資產縮水,資產在原地徘徊上不了臺階是常有的事,聰明一點的富人都是想方設法搞投資,所以房價才被搞上去了。

不過房子不是最好的投資品,現在的房價估計也不大好漲了,經濟放緩到緊縮週期的時候尤其明顯,房子不好賣,持續時間短還可以,如果經濟連續十年緊縮,即所謂的大蕭條,房子會變老變舊爛在手裡,其實緊縮週期裏,買現金分紅穩定佔壟斷地位或者屬於生活必需品的績優股是極好的防禦選擇。更簡單一點說應該是緊縮週期持有現金,通脹週期持有資產。

目前持有房產的其實也不用太擔心經濟放緩,國家基本的經濟政策是一旦經濟不好了,就印錢漲工資,刺激消費,經濟也就跟著復甦了


這種觀點看似簡單粗暴,其實某種程度上摸到了私有制制度缺陷的門把手。

經濟危機正是貧富差距加大的自然結果,當大部分vital資源被極少數人壟斷霸佔,老百姓無論如何也過不好,除非霸佔者大搞所謂「慈善」


謝邀

這個邏輯下,應該是富人把錢都賺了,經濟繁榮了,此時實際貨幣需求量上升,貨幣供應量不足。以此為分界線有兩種發展,看政府的調控。

沒學過經濟學的朋友可以這麼理解,有一隻螃蟹長大了,但是殼太小,它被壓得很難受,這就是通貨緊縮。但是一般國家都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下的通縮,正如每隻螃蟹都會蛻殼重新生殼,每個國家都會印鈔票來使得貨幣供應量達到充足。

舉個例子,a國經濟增長,原本全國有100元資產,現在值200元,如果無為而治,那麼錢就不夠用了,原本的1塊錢等於基期的2塊錢,這就通縮了,錢更值錢。然而現實是政府肯定會印鈔,免得物價暴跌會抑制經濟增長,打亂經濟秩序(別和我擡槓凱恩斯流動性陷阱時印鈔沒用,本答不講特殊情況)。這時候窮人和富人都是掙國家的錢,為了便於理解,我們把國家流入市場的貨幣渠道看做一個政府購買(降準、回收國債什麼的,沒啥作用上的差別),國家白賺100元,又解決了貨幣不足的問題。按理說,這和富人窮人的矛盾無關。

接下來是經濟不景氣的通縮,富人不敢投資,錢更值錢,大家都願意持有現金,消費意願下降,經濟萎靡,大家誰都不好過。

以上,所以我不贊成原題觀點,因為在討論通脹與通縮的情況下,富人和窮人是可以看為一體的,不存在什麼富人把窮人錢賺光了就通縮了,而是消費意願和投資意願不足,市場上產能過剩的結果。


通貨膨脹原因,就是搞金融的結果,那些手中掌握著權力的人,資本的人,他們手中掌握了大量的金錢,他就通過搞籠斷制控一件產品的稀少性, 從中發大財,把窮人的錢搶走了,例如有錢的人,控制鹽、控制糧食,讓它們稀少,他就可以賺到大錢,這樣人民為了生存,他就會把手中的錢去買這些自已生存所需的東西,自然他們就越來越窮,最後飯都喫不上。

這樣的結果就是,窮人手裡沒有錢消費了,物質卻不斷的上漲,這樣經濟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這個觀點需要有一個前置條件:市場交易的貨幣都是實體貨幣。

但目前的信用貨幣,根本就不存在誰把市場上的錢賺完這一說。

貨幣供應量按流動性劃分為 M0、M1、M2、M3四個層次,這是基礎知識。

如果按照通貨緊縮的定義」通貨緊縮(deflation) :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

定義種的流通貨幣減少,有可能是央行的貨幣政策除了問題,而不是真有那個富人厲害到把市場上的錢賺完。

其次,貨幣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貨幣運動形式。流通貨幣減少也有可能是市場本身商品流通減少。

另外,富人更知道貨幣要流通才會產生價值,特別是目前的信用貨幣,一直都在貶值的,所以假設富人將貨幣囤積起來,拜託想一想,如果沒有國家信用做支撐,紙質貨幣根本不存在意義。

思考是好事兒,但建議先補充下基礎知識。


這樣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對。

通貨緊縮也好,還是通貨膨脹也好,本質都是貨幣和商品供求關係變化的一種形式。供求關係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你可以說富人把貨幣都賺走會導致通貨緊縮,它是造成通貨緊縮的一個可能原因,但通貨緊縮卻不一定都是由這個原因導致的。


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是指貨幣的發行量過多或過少,它與所有使用該種貨幣的人有關,而不是與人的貧富有關。相對而言,通脹對存錢的人不利,但對存物的人有利;通脹對存錢不用的人不利,對把錢拿去使用特別是投資的人是有利的:通脹對債務人有利,但對債權人不利。等等。通縮則相反。


沒人接盤了,價格就得跌,價格往下跌企業利潤就低,工人工資就少,本來錢就少了,價格還在跌,就沒人買東西了,或者能少買就少買。所以就縮了。

那為什麼沒人接盤?價格炒太高嚴重脫離實際唄。高價的錢被製造企業和前端流通渠道賺走了,末端加價有限,最後就是消費者買單。

價格影響是連鎖反應,類似於石油下跌了豬肉就不好賣了。


如果引號中間的話是你的看法,我建議你就直接說你是這樣想的。

我們大家討論問題的時候通常習慣於先站隊,比如像你這樣將人分成富人和窮人,然後努力爭取客觀思考。不過我跟你的不同是我將人劃分成資本家和僱員,而不是窮人和富人。資本家不一定是富人,僱員也並不都是窮人。在我的劃分中他們的差別是資本家是一種特定經濟資源的創造者,資本傢俱有創造生產函數或者說商業模式的能力,這種能力對社會的影響就如同土地或者礦山的影響。土地、礦山是自然界送給人類的,原則上不會因為人的變化而變化。而生產函數或者商業模式是資本家創造的,資本家消失了這種資源也就消失了。而我們大多數人沒有能力創造經濟模式這樣的資源,我們作為僱員是利用這些資源創造價值的人。

很多人會反對我的這個說法,他們覺得資本家就是有錢投資的人,並不比你我更有能力。那麼假設你現在有100億美元可以支配,為了升值你會用這些錢做什麼呢?比較靠譜的做法大概就是找個機構替你管理這些錢,那麼你不是資本家,你只是權力尋租者,這是另外一類對經濟沒有什麼實在影響的人。

說了那麼多就是想說,在我看來通脹和通縮的問題可以在資本家和僱員之間進行討論。全社會的財富是由資本家和僱員共同創造的,其中資本家搭建平臺,僱員完成價值的最終創造。通縮的原因是,資本家認為在社會財富分配中僱員拿走了更多的利益,他們搭建平臺所獲得的好處不夠多,所以減少了他們對平臺的投入和創造,這樣一來僱員就顯得太多了。所以通縮是不利於受僱者、不利於無產階級的,而通脹則是有利於無產階級的,但是我們常常卻認為通脹讓我們這些窮人變窮了。

現實的經濟環境中資本家覺得搭建平臺不合算是怎麼體現的呢?先簡單設想一個有足夠多土地的地主和一批僱農之間的經濟關係。假設地主對糧食有無限的慾望,那麼僱農們大概都有機會通過給地主種地來養家餬口,如果有一天,不管是什麼原因,地主發現糧食多了其實也沒用,不過是放著或者爛掉,他曾經對糧食的無限慾望可能變成有限慾望,地主的需求下降,這個時候有一些僱農就比較危險了。

資本家在資產價格下降,比如房價下跌、新經濟泡沫破裂的時候就會產生剛才說的地主那樣的觀念轉變(細緻的就不說了,比較麻煩),資本家需求下降的本質就是前面說的,資本家覺得搭建平臺並不能得到好處,這樣一來我們這些需要在平臺上打工的人就面臨失業壓力了。順便說一下,資本家的需求下降是通縮的直接原因,僱員的需求對通縮問題有間接影響。將資本家的財富分給僱員以提升需求應該不是好辦法,但是也不絕對。比如先打倒資本家將他們財富分掉,之後馬上恢復他們權利,如果資本家們能夠很快重拾信心,那麼這就是一種解決通縮的方法。但是資本家如果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樣做可能就適得其反了。

那麼政府逆週期的刺激政策是不是可以對抗通縮呢?是可以的,政府刺激政策的本質是給資本家畫大餅,讓資本家抱個熱火罐(細節也不說了),繼續搭建他的平臺,讓工人階級有事做。如果這期間資本家們的主觀判斷重新變得樂觀了,那麼政府可以退出刺激,完美實現逆週期操作。但是萬一政府無力繼續忽悠的時候,資本家的主觀預期還沒有改變,那麼問題就麻煩了,逆週期就變成順週期了,相當於股市下跌到半山腰的時候政府出手救市,弄不好把自己也搭進去,造成新的更大衝擊。最麻煩的是沒有人知道經濟週期究竟是怎樣的,就如同沒有人知道股票週期怎樣一樣。不要相信經濟學家的預測,經濟學家和股評家、理財專家一樣。說錯了不是因為他們使壞想騙你,他們是真的不知道,就是靠蒙,蒙對了的時候自己也被感動了,覺得自己掌握了真理。

我就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