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充滿負面情緒,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在反思?當社會新聞在反思,是不是進步的體現?


犯罪率下降,互幫互助、資源共享上升,人變得更無私


1.以科技為導向了,不論生活還是生產。

2.本國幣值升職了,說明經濟實力的進步

3. 外國友人來國定居發展多了起來

還有很多很多,不一一舉例了,但最明顯的就是科技,就業方式和經濟關係的變化上。


我鬥膽補充一個。個人認為是人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劉邦得了天下嗎?是的。但是劉邦在得天下之前得了張良,韓信。劉邦守的了天下嗎?是的。但守天下之前得了蕭何等人。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的進步是巨大的,把2020和1978隨便比較一下,都很明顯。還用去尋找蛛絲馬跡嗎?


真話增加了


其實問這個問題前,我覺得應該搞清楚是國家國力增強社會進步?還是人類整體社會的進步?兩者可不是一個概念。


看看現在北京地鐵反扒民警現在都在幹什麼?抓流氓。因為小偷已經很少了。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決定社會關係,社會關係決定價值取向。

在我看來,社會主流審美取向就是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的直觀體現

50年代宣傳畫上的女拖拉機手和現在的白蓮花錐子臉都代表著當前時代社會的特徵

彼時人以勞動為榮,現時以不勞而獲為榮

觀察娛樂新聞和人們怎麼ps自己的照片或許比經濟調查更加有效


政府和身邊人的執行能力是不是在進步


你可以對比下新中國成立後和民國時期,這就是社會進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只要一直延續新中國成立後的指導思想向前,就是社會進步,那些封建老爺、資本階級的思想就是倒退,要嚴防死守,不要被他們腐蝕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