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創新材料,創新理念等


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內容可以作為設計的創新點吧:

一、生態設計理念:包括生態蓄水池、雨水花園、生態排水系統、透水性鋪裝、凈化水池、生態草溝等海綿城市的理念在設計中如何應用,結合植物配置如何打造更優美的景觀植物環境;

二、新自然主義種植理論在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參考一些類似於國外sasaki的植物配置形式、國外植物設計大師piet oudolf、james hitchmough的植物配置形式,打造較為優美的花鏡空間;

三、交互設計在景觀中的應用:可以考慮在景觀小品中融入交互概念,讓景觀小品不單單成為景觀設計中的裝飾,同時可以和人進行比較有趣的互動。這一點,國內的張唐景觀中的一些項目做得非常不錯;

四、參數化設計在景觀中的應用:在小品中,可以利用grasshopper等參數化建模軟體對小品設計、構築物設計進行細節深化,創造出具有獨特形式和獨特韻味的小空間;

五、人性化設計理念在空間中的應用:設計中建議充分考慮老人、兒童、特殊群體,不同人對場地空間的需求,設置私密、半私密空間,展現設計分析的全面性,為不同的空間設置具有自身特色的裝置,比如阿那亞兒童農莊項目,充分發掘了兒童自身的特點,並設計了各類兒童活動裝置,創新性非常強;

六、新材質在設計中的應用:一些具有生態效用的新材質,可以應用到景觀設計中並形成一些生態理念,比如透水性鋪裝在設計中的應用,比如太陽能板結合景觀小品在設計中的應用,例子如馬岩松在鳥巢附近做的CHINA HOUSE VISION設計案例,將太陽能板和建築相結合;


哈哈哈哈,這個問題這麼無厘頭,我能不能無厘頭的回答一下。

設計靠嘴,規劃靠抄。你說得好,怎麼都能創新。

比如你要在河道旁邊做一個開放式的廁所。你要怎麼說?台灣黃聲遠說,以前人都是在立起來的竹排後面尿尿,他們覺得很自在,設計師不應該讓當地居民覺得過去的行為是錯的。

這算創新嗎?

其實園無成法,你要創新,首先是你對於場地,社會,藝術,生物,工程的理解有創新的思維理解,或者是跨學科的應用。所以我說你這個問題提的有點無厘頭,太大了


設計的創新點拆分一下:1.概念;2.形式;3.材料(落地),也就是涵括方案設計和施工落地兩個方面。那麼,問題回歸到題目,我們在公園景觀設計中如何加入創新點呢?

解題背景:公園設計屬於市政類,此部門設計通常是為使用者服務,不會有太多的框框,簡言之,你可以隨意發揮。

創新解題:1.概念。概念是偏學術的,通常我們在做概念植入的時候有3個通用方式:a.Copy國外,這沒什麼丟人的,知識本來就是共享的,因為東方與西方文化體制的不同,在理念創新上西方的思維會更前沿,類似國內近些年喊得比較響的海綿城市、綠線、藍線控制,城市雙修了等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方式。b.借鑒古籍,尤其是做中式園林,不去引用下古典園林文化和借鑒一些唐詩宋詞就感覺少了很多的趣味,無論是真是假,在概念上做一個關聯去給客戶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會看起來更加的專業。c.解決社會發展問題,這裡不僅是社會需求也是社會之下的城市需求,熱島效應,鋼筋混凝土城市之下的犯罪率飆升問題,居住環境舒適性低,療養景觀等等各方各面, 那這個時候設計是解決的社會問題了。

因此,在概念的創新上常規按照以上3個套路去找一些差異性用幾個其他學科的專業名詞其實就能形成一個看起來比較唬人的概念。2.跟前沿交叉,比如現在5G/大數據/區塊鏈,和景觀設計的概念扯一扯,如基於大數據之下的公共綠地應用模型研究,再比如5G之下的科技景觀、數字化景觀等等,有的沒的~~簡言之,牛逼要讓人聽的似懂非懂。

2.形式,現在平面的形式基本上被用的差不多了,直線、折現、曲線、幾何圖形、意象圖形,很少有過於驚艷的創新。但是,形式的創新點可以在立面上做尋找,也就是立體空間的形式思維,多去尋找豎向的變化和設計節點的組織更容易產生新意。

3.材料,現在景觀材料基本上都用的差不多了,以前的那幾種材料其實很難玩出來一些其他的花樣,但是我們可以吧一些其他學科的材料拿過來應用,比如室內的瓷磚、馬賽克玻璃、比如雕塑常用的玻璃鋼、夯土等當然這些還是關聯學科,頭腦風暴的時候可以嘗試下其它學科的常用材料,如樹脂、皮質等等,補充一下,材料的選擇固然可以有新,但也要思考材料和設計如何組合,在什麼形式下有用可能是你需要重點考慮的,不做空中樓閣。

最後,設計並不是一味的追新,還是基於一定的使用需求之上的設計更討人喜歡,不要沉迷在形式感,假大空之下,而是貼合實際的做設計,造使用者開心的公園景觀。在古代園林是士大夫階層的專物,而現在綠地設計是城市的基本配套,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可能是我們在今後要好好思考的~


全球景觀設計的前沿所關注熱點問題有哪些?

我說幾個我覺得比較有潛力的新方向。

氣候變化:海平面、鹽水內移、溫室氣體。

瀕危動植物:這個話題一定要小心,非常籠統的去談一個大範圍地區的瀕危物種是不科學的,農業環境、森林環境,平原環境,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需要大量的資料收集

後工業空間:不僅僅是做一個好看的舊工廠改造,可以想想它的歷史價值,如何能通過相應的景觀設計,引發人們的開放性思考,讓人對工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些話題產生思考。

還可以想想這些工業區逐漸拆除的這一過程,可能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線,你如何去利用它不同的階段創造新的價值,這些拆除的設施是不是可以變成新能源建設的材料,這些新的價值以怎樣的一個時間序列出現,不一定每個階段都以完美的狀態呈現出來。

有的階段可能是鋪墊用的,有的階段可能是犧牲品,甚至可能整個後工業改造的過程我都不會出現任何定式,只是為了幫助周圍社區成功過度到下一個形態。當然你們肯定還能想出更多方向。

新的可再生能源設計:有一個切入點是,如何讓他們非常順滑的融入現代發展,因為像太陽能、風能這種設施需要巨大的覆蓋面積,不然根本無法滿足供電量,那這對於在周圍生活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能夠欣然接受的東西如何讓他們順利的生長起來,要麼是去中心化,要麼是其他更有創意的方式,當然也有比較笨的一個辦法就是把它們藏起來。

就比如谷歌這類技術公司的產業園往往會在植被非常豐富的偏遠的地區,因為他們不想讓人看到或者感受到,這一棟棟樓里無數的計算機在同時運行,耗費著巨大的電力。

還有很多核電站,也往往是通過地形、植被藏在公眾看不到的地方的,至少不能讓周圍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它的存在,他們知道,但是看不見,這在心理上就會減少很大的負擔。

總之你需要讓這類龐然大物以一種比較輕的足跡買入現代社會。這也體現出景觀設計的魅力和強大之處,很多新發展的順利誕生都離不開我們。

還有一個我比較感興趣的點,是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將會導致城市結構的碎片化、分布化、自發化,這在中國其實比美國更明顯,你們有時間的話可以了解一下清華建築系的周榕教授在這方面的一些研究。我覺得景觀設計也會在這個方向找到很多突破點。

【學習景觀設計在國內外的就業方向如何?】

景觀的就業方向其實挺多樣的,國內比較常見的就是去小型的設計公司,國內的或者外企,或者像奧雅、土人這樣的大公司,國外的SWA、FO、Sasaki在中國也有分布,或者是AECOM這樣的大型綜合類工程公司,又或者是規劃院里的景觀部,但規劃院裡面你能拿到多少錢也完全是看你所在景觀所自己的效益如何,據我了解國內的景觀設計第一年,加上獎金,能拿到一個月一萬的基本上沒有,當然我了解的不多,不知道後面會怎麼提升。

當然我也有同學想要回去考個公務員去規劃局做規劃的,還有想要轉行做房地產的,因為賺錢多一點,而且本身對景觀設計沒有那麼喜歡。

美國這邊的話,最主流的是去FO、SWA、OLIN、MVVA、Sasaki這幾個大公司,應該說這幾個公司是現代全球景觀設計或者至少是美國景觀設計的引導者,FO進去以後第一年的工資能有五萬多美金,也就是四千多美金一個月,SWA據我了解也差不多,其實很不錯了,一個月加上租金生活費可能也就2000刀的樣子,而且是可以吃的很不錯的那種,剩下兩千多你可以隨便花,當然紐約租房會稍微貴一點,我現在在費城學區附近的房租也就一個月700。

然後差不多過五六年年薪能到十萬美金。當然你如果真的要賺大錢,那就得在這些地方學到足夠的東西,攢夠經驗,然後自立門戶啦。

這是比較主流的方向,當然還有很多人特別是美國的同學會進入政府機構比如規劃局、交通部裡面去做更偏規劃一點的工作,也有人會去保護區做相關的生態方面的工作,還有去苗圃、去大型生態設施裡面做研究的,也有比較厲害的去ASLA從事研究工作的。

【進入美國設計公司的實習體驗是如何的?】

最後講一下我在Penn Praxis的實習經歷,這是費城一個和賓大聯繫非常緊密的設計公司,每年暑假包括學期間都會有很多學生申請去那裡做設計。

我其實上學期並沒有打算暑假要實習的,其他人在遞各種材料的時候,我都在看加州一號公路自駕游攻略,黃石拉斯維加斯七日深度游套餐,然後很幸運的事情就發生了,我期末答辯的時候,penn praxis的執行官同時也是我們第二學年的studio導師來聽了我的答辯,然後還挺對她口味的,就邀請了我去他們那邊實習,班上應該就我一個是她主動邀請的吧,所以我很開心的就答應了。

一個暑假下來確實學到很多東西,他們公司給實習生的自由度很大,基本上會讓你來掌控一個項目,同時參與到其他幾個項目裡面,有種拿著別人的錢還讓別人來指導你設計的感覺。

我就講一個我學到的東西,也是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點。是我在參加了兩次和客戶,和各個利益相關組織的會議發現的,就是到場的組織真的五花八門,什麼交通部的,市政府的,AECOM的,自然保護協會的,凈水部門的,河流保護組織的,還有社區代表等等等等。

而作為景觀設計師,我們起到一個統領作用,把他們集合在同一張桌子上討論一個項目,可能只是一個濱河的碼頭公園,也有可能是整個裡海大峽谷的未來規劃,綜合所有人的意見,利用他們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做出一個比較全面且合理客觀的方案。

更有意思的是其中我跟進的一個項目,挑出一整天的時間把所有這些相關的人,叫到我們公司在圖書館租的一個會議廳,從中午十二點開始到晚上六點,一起來彙報,討論一個濱水公園的設計現狀,未來走向。

相當於一個大型的workshop,分成好幾個桌子,會有分組討論時間,每一個桌子最後給出一個方案,或者說是為這個公園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路,然後交流。

你就會感覺,景觀設計,真的好綜合,好不單純啊。在實際項目里,你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上期答疑預覽

1、如何愛上景觀設計專業?如何真正理解這個專業,從而克服瓶頸期?

2、景觀設計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與建築設計以及城市規劃有何區別?

3、賓大景觀項目如何?課程和師資如何?

4、賓大景觀設計和美國其他學校相比有何特色?國內外景觀設計又有何區別?

答疑待續

推薦閱讀

申請故事|這個學姐不僅環遊世界,還順手斬獲了常青藤名校景觀碩士offer

學姐答疑 | 我如何斬獲伯克利、康奈爾、UCLA等8所名校 景觀建築方向碩士offer?

Harvard, Yale, Princeton, M.Arch II 建築申請經驗分享


海綿城市的理念要加入,現在人們都注意和氣候相銜接,注重生態效果。

健康的理念也很好,大家來到公園不僅僅是為了觀景,人們很願意來跑步啊、騎行啊等等。

親子理念要跟上時代發展,要有一些讓小孩子感興趣的小場地。

要考慮夜景燈光照明的問題,塑造夜間活動場所。


毛遂自薦吧。公園道路、溪河岸的擋土牆,以及各類景觀牆,可以採用太沙基綠色生態牆,實現美麗植物景觀,詳見個人專欄。


創新不敢說 但是砍掉類似鋪裝收邊 中軸對稱 規制布景等等拘束就算優秀了吧


建房子,讓我沒房子的住進去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