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兩年對南方供暖的呼聲突然高漲?有人回答:以前網路不發達的時候,誰知道北方人冬天過得這麼舒服啊,哈哈哈哈。所以說,南方裝暖氣真是不是奢侈品,而是剛需!很多人對南方裝暖氣還是有誤區。

誤區一:南方天氣不太冷,不用安裝。

南方天氣是沒有北方那麼冷到零下二三十度,但正常情況下冷到0度左右就感覺冷到骨頭了,安裝暖氣還是有必要的。南方冬天空氣非常潮,安裝暖氣片後冬天可以烘衣服了,家裡的衣服、被子也不會容易有潮氣,乾淨衛生。

誤區二:南方冬天冷不了幾天,忍忍就過了。

雖然南方冬天是沒有北方長達4個月甚至6個月寒冷,但也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豈能說忍就忍這麼長時間。而且小太陽等等電取暖設備非常耗電,功率也大,用了水暖採暖就不會用到大功率的電器設備,減少出現火災的隱患。

誤區三:南方開空調可以採暖。

很多空調是有採暖功能,但空調採暖吹出來的熱風會吹起室內揚塵,而且空調採暖熱舒適度沒有暖氣這麼好,頭重腳輕的。但是暖氣就不會的,溫足頂涼,非常舒適。

誤區四:身體好好的,不需要採暖。

其實對於家裡有老人,小孩等體質弱的家人,安裝暖氣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家裡有風濕的老人,對祛濕禦寒有很好的效果。還有孩子冬天寫作業、自己或另一半加夜班都不用擔心受凍了,老人也可以過一個溫暖舒適的冬天。

誤區五:暖氣很費氣,用不起。

如果你找對了暖氣安裝公司,正常情況下,南方100平每月消耗500燃氣費就可以了,有的還可以做到更低,如果你平時不用就關著或調低溫度,還可以更節省!


南方供暖期比較短,真沒必要鋪設集中供暖,不像東北,寒冷的時間比較多,加上國家也在推行環保的採暖方式,北方很多學校和單位都用踢腳線對流式電採暖器了,費用比集中供暖還省。

南方完全可以使用歐美家庭過冬使用的空氣對流式電採暖器,地暖式整房升溫,安裝簡單,初裝費用和使用費用都不到地暖的40%,而且用個幾十年都不是什麼問題。

比如法國的諾朗和賽蒙,北美的汀普萊斯等。建議用進口大品牌。


一個「值」字道出了多麼不屑的語氣,地暖在南方就是這麼不招人待見?以下就用我之前寫的一篇10w+的文章,來結合2020年好好的回答回答這個問題。

光明日報

8月18日,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劉敬楨接受光明日報採訪的時候表示,滅活疫苗預計可以在12月底上市。

產量應該可以輕鬆跟上,預計疫苗價格可以控制

在1000元以內。

我國14億人不是人人都有必要打,比如居住在人口密集城市的學生、上班族等是有必要的,而居住在人口稀少的農村地區的人們就可以不用打。——劉敬楨

果不其然,新聞還上了熱搜。在小豆看完了所有的評論,以及知乎上各路大咖的評論後,我發現所有人的焦點都集中在「1000元」的疫苗價格上。大家都在討論價格貴與不貴,雖說確實關係到民生問題,但我卻在考慮

【疫苗】是否意味著【疫情】的終結?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段時間大家都是非常焦慮的,公司餘糧不足,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活。

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SARS-CoV-2,俗稱「新型冠狀病毒」。

都盼望著疫情早點過去,一盼就盼到了現在的八月份。眼看2020年都只剩下4分之一的時間了,傳來了好消息,疫苗終於要問世,這是否就意味著這一段水深火熱的經歷要變成歷史了呢?

答案卻是:並不樂觀!

我看到新聞後,一直圍繞著「疫苗」展開資料搜查,我發現無論是哪一個媒體報道,都沒有說到,關於疫苗的【有效保護時間】的披露。

因為早在5月的時候,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science發布過一篇文章,名為

《Projecting the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SARS-CoV-2 through the post-pandemic period》

翻譯就是《預測SARS-CoV-2在大流行後期的傳播動態》

這篇文章提到三個觀點:

  1. 新冠病毒導致的疫情可能再次於冬季暴發。
  2. 與其他β 冠狀病毒的低交叉免疫水平可能使新冠病毒似乎消失,又會在數年之後捲土重來。
  3. 如果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是永久有效,則該疫情可能進入常規的循環。

再翻譯成人話,就是在2025年以前,新冠病毒可能會反覆出現無法徹底消失。就算人體通過某種方式取得了病毒抗體,這種免疫力也可能不是永久的。

這篇文章發布不就後,「Nature medicine」也發表了一篇來自我國重慶醫科大學的研究報告——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ial assessment of a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s》

這篇報告裏發現人體對新冠病毒產生的抗體僅能維持2到3個月自然免疫,可能無法長期有效。搞不好,新冠病毒還要對我們死纏爛打很久。

現在看到了關於「疫苗」的消息,我才擔心起來,真如兩篇文章所說,疫苗的有效抗體只能維持2到3個月的免疫效果,要大家兩三個月去扎一針1000元的疫苗,估計還真沒有多少個人願意,我還不如天天把口罩掛在臉上。

且不論病毒會不會成為「流感」、「艾滋病」一樣不能被消滅,只能長期和人類共存的病毒。

我們退一步講,萬一疫情真的會持續比我們想像中的更長的時間。那麼我們對於工作,愛情,生活的決策會有哪些改變的。比如需要大量面對面溝通的職業,可能就會長期受到影響。那是否需要提前考慮轉行;比如家長可能再也不用考慮買學區房了,反正未來都是上網課;比如你可以趁機去矯正牙齒啊,反正戴口罩也沒人看得見;比如這屆家長可以好好考慮找找婚姻諮詢和心理諮詢了。因為24小時帶娃綜合症,估計短期之內都很難緩解。

再比如你可以不用焦慮什麼時候才能脫單了,反正戴著口罩約會什麼情不自禁的事情你也都做不了。

當然無論如何,疫情發展是怎麼樣的,作為星斗市民的我們也管不著,即便能管也僅僅是管住自己而已,不然的話,太平洋彼岸的老美也不會在今天突破500w的感染大關。

既然聊到到管住自己,除了去接種疫苗,出門戴口罩之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家裡室內環境的維護,畢竟在家裡都要戴著口罩,那是會影響婚姻生活的。那麼結合我自身暖通專業,引出了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

文章較長和實用,建議收藏點贊再看!

室內環境該如何打造,拯救室內空氣,給家裡也「戴上口罩」。

早在3月份大家復工的時候,就有大量的朋友諮詢過我們,讓我們幾個去聊聊新風,空氣凈化器對於新冠病毒的凈化。為此我們還寫過一篇文章,專門聊了一下新風和空氣凈化器的效果對比。

恰巧,我們當時手上有屯了一批三菱重工的空氣凈化器,本來以為這臺機器消毒這麼雞肋的功能導致大幾千一臺的凈化器會爛在手裡的,萬萬沒想到居然在這時發揮了用處,我們也沒有發橫財,基本都是成本價在朋友圈給大家發放福利了。所以關注一下我,以後有這些活動,你們就不會錯過了。

01【空氣凈化器】和【新風】哪個更有用呢?

當然是新風系統更有用啊,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空氣凈化器

其中做原理就是把室內原來的空氣,抽進機器內部,通過過濾網把這些空氣的有害物質過濾掉,再排放出來,所以髒東西是在機器內部的。

優點是:價格低,無需施工安裝,即買即用,房子裝修好了也可以用。

缺點:可處理的室內空氣數量有限,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需要及時更換濾網濾芯。切不能解決二氧化碳含量過高的問題。

新風系統

就是把室內的空氣排出室外,然後把室外的空氣經過了濾網處理好了,抽進室內。給室內形成一個微正壓的狀態,讓室外的空氣不容易通過窗戶和門的縫隙,進入室內。

優點是:室內的污染空氣直接排走,引入的是室外經過處理的空氣,並且每個房間都有風口,送風口,所以基本全屋都能兼顧,時時刻刻擁有新鮮空氣。

缺點是:需要裝修前期就考慮,裝修好了很難加裝,造價不低,並且比較考驗安裝公司的設計安裝能力。

說人話就是,

【空氣凈化器】就是在室內的這個大水池裡面不斷的凈化水池裡面的水;

【新風系統】就是不斷的把水池裡面的髒水往外倒,同時也往水池裡面添加新的純凈水。

如果我們想要給家裡的小孩子和老人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這兩種設備的關鍵點都在於【過濾】上面。

空氣中需要處理的「壞蛋」主要有以下3類:

粉塵

  1. 有害化合物
  2. 細菌,病毒

粉塵顧名思義就是北京霧霾天的沙子,城市裡面的灰塵實體物質。

有害化合物就是室內的甲醛,苯之類的芳香烴的物質,室外的汽車尾氣,一氧化碳等等。

細菌病毒,新冠就屬於這一類。

分別對應這三類的過濾,一般市面上的新風和空氣凈化器都有對應的過濾棉,過濾網。

一般新風的過濾網

  1. 粉塵一類的固體物質,一般會在初效過濾網上就過濾掉了。
  2. 活性炭過濾網過濾的就是甲醛,異味等有害化學物質,氣體。
  3. 第三層就是更精度的過濾,過濾等級為pm2.5。

那麼細菌病毒怎麼過濾呢?

由於一直以來,家用新風系統並沒有太著重考慮過,給室內空氣消毒殺菌的功能。(我不是說沒有啊,有些品牌是有的,只是沒有形成趨勢。)

一般要上到有要求殺菌功能的,基本都是一些特殊場合才會用到,比如,醫院的無菌手術室,免疫系統缺失疾病的住院部等等。

所以一般現在要給室內達到殺菌效果的就兩種方式,要麼就在過濾口的末端增加一個紫外線消毒風箱,空氣進入後,消毒了在進入室內。

要麼就是加多一層名為「抗菌抑菌的過濾棉」,我們可以簡單把這層濾網理解成上圖中的高效濾網,除了精度達到一定級別以外,這一層濾網還具備抑菌殺菌功能。

這些病毒被過濾了,留在了濾網上,由於濾網的材質有殺菌的功能(可能是化學催化劑),會讓依附在濾網上的細菌與病毒失活,達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某品牌的效果評測

大部分的抑菌過濾棉都能達到上圖的效果。

小總結:

一、新風與空氣凈化器優缺點對比

新風可覆蓋全屋,且均勻,空氣凈化器只能覆蓋一個房間,想要全屋都能凈化,必須每個房間上一臺,或者使用中移來移去。

  1. 空氣凈化器並不能解決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問題,長期緊閉窗戶的情況下是不行的,開窗的話,外面沒有處理過的空氣直接進入室內,有點得不償失。
  2. 新風不能後期加裝,價格偏高,這一點空氣凈化器有優勢。
  3. 抑菌棉的過濾網是有效的,沒法加裝新風的朋友,可以考慮在空調上裝上一層抑菌的高效過濾網,能直接替代空氣凈化器。
  4. 過濾有效,但是要達到絕對安全,需要常常更換濾網。

二、利用好新風設備確實能夠有效的預防與控制病毒,減少家裡人在家裡感染病毒的風險,無論是現在的新冠還是後期有可能出現的其他病毒,裝上一套確實能夠極大的改善室內環境,給家裡戴上口罩的效果。

三、建議安裝新風,不建議使用空氣凈化器,減少了開窗的次數,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室內空氣,也能極大的減少我們搞衛生的次數,懶癌的福音!夫妻和睦生活的必備禮品。

正當我們以為討論就可以直接結束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變化.......


02室內環境打造的另外一個方向

一天我翻閱「中國知網」的時候看到了著名學者許鵬教授發布在「建築節能」2020年版第二期的文獻——《從傳染病防治看南方採暖的必要性》。

裡面提出了五個主要觀點:

一、流行病毒都喜歡低溫,乾燥的環境。

1、病毒在5℃,相對濕度為35%情況下,傳染率是100%。

2、病毒在5℃,相對濕度為80%情況下,傳染率是50%。

3、病毒在19℃,相對濕度為50%以上的情況下,傳染率為0%。

4、病毒在5℃環境下,存活時間高達23h,而在30℃環境下,存活時間不到1h。

二、南方無供暖,冬季普遍抵抗力下降,給流行病毒提供長期存活載體。

1、秦嶺淮河交界區域,普遍溫度低至0℃以下,非沿海的內陸區域濕度低至20%,為病毒提供完美的生存環境,其中「武漢」就是最好的例子。

2、秦嶺淮河以南,甚至廣東,天氣雖然不算冷,可由於晝夜溫差大,不時出現寒冬年,人們更加容易感冒生病,抵抗力嚴重下降,病毒容易趁虛而入。典型可以參考2003年「非典」時期,前後的天氣變化。

三、長期以地暖形式供暖,有效提高人羣免疫力,加強血液循環,至少提高20%免疫力。

四、室溫18-22℃,相對濕度50%的人體理想舒適環境,不僅提供人體舒適的環境,還給流行病毒創造了最不理想存活環境。

五、南方採暖不能普及的主要困擾就是,南方普遍房子的保溫係數嚴重缺失,導致了用燃氣或者空氣能採暖,100㎡的房子一個月採暖費高達2000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也不並符合中國節能環保的標準。

也確實,國家有規定,人們有金錢的衡量,好像無形中都有一條紅線在約束著我們,作為一個南方的暖通從業者,我是深有體會。

但轉念一想,我們有界限,有紅線,病毒沒有啊,它不可能在感染之前,還得到大使館報道一下,看看國家規定吧?(川普出來捱打!)

如此看來,與其用新風處理空氣消毒,然後日夜提心弔膽怕那1%的病毒跑進來的方法,採暖與加濕空氣不僅能100%杜絕病毒感染,還加強了我們的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治標還治本,不可謂不香。

理想歸理想,現實總是殘酷的,南方裝地暖還要面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

廣西、湖南等一天熱,一天冷,晝夜溫差大的區域怎麼解決速熱問題

    • 如同許教授所說,使用費用高,2000元一個月誰能接受。
    • 南方市場現狀商家少,技術參差不齊,安轉亂七八糟。
    • 南方市場需求還不大,市場售價普遍過高,普通戶望而卻步
    • 隨之而來的燃氣擴容,電量擴容,能源是否能跟的上。
    • 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一天熱一天冷,晝夜溫差大的區域怎麼解決速熱問題?

看起來是5個完全不相干的問題,實際是一脈相承的。

高費用緣由是南方建築圍護結構保溫係數低,一磚牆,落地玻璃等騷操作讓空調冷量配大,暖氣配大。

高費用必然讓市場接受人羣不多,商家無路可活,要麼跑路,要麼太高利潤。

沒需求就自然配電,配燃氣就沒有跟上。

南方冷熱交替快,氣溫變化比老婆變臉都快,培養了用就開,不用就關的習慣,北方一直開著暖氣的習慣,南方人是一邊喊著不公平,一邊不捨得開地暖。

該如何打破惡性循環呢?

實際上只需要解決使用費用高的問題就行。

許教授只看到了一個原因,就是牆體窗戶等的圍護結構保溫不好,而我看到的是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使用場景的習慣

我們先聊圍護結構保溫不好導致使用費用過高的邏輯。從熱力學,傳熱學中的兩條公式:

結合南方區域的氣候條件參數,取平均值,易得:

一個擁有100㎡採暖面積的用戶,每天按照24H計算連續運行,費用平均在2000元徘徊。

而這一點是通過室內保溫作為定值計算出來的數據,所以無論是電採暖也好,壁掛爐水地暖也好,空氣能熱泵或者水機水地暖也罷,都在此列範圍之內。

這種演算法的意思是,每個月你需要維持在18-22度需要的熱量,這熱量是一個定值。而獲得這些熱量,你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得的都無所謂。

燒燃氣,用電直接加熱的,熱泵搬運的都是方式。

就好比你需要推動一個靜止的物體,需要10N的力,這個10N是個定值。無論你是用手(生物能),還是用液壓桿(電能轉換為動能),還是用車子去拉(汽油燃燒轉換為動能),最終輸出的都是10N的力。

所以解決圍護結構保溫效果的方法,就相當於在解決如何把這個靜止的物體的推動力減少為5N,或者8N。而並非去解決液壓桿從電能轉化動能的效率。

要想從圍護結構去解決問題非常的難。為什麼?我們看哦。

主要的解決方法有兩個:

1、建房子的時候就按照節能建築標準做,通俗點說就是牆做厚一點,窗戶開小一點,玻璃用雙層隔熱的;

2、後期裝修的時候,我們業主自己花錢,給所有的牆體都做上保溫,窗戶全部換成雙層隔熱玻璃。

要是方法1,就只能開發商地產商來解決,但是隨之而來的,建房的成本會是原來的2-3倍。在這個開發商拚命想省錢的年代,你連要求普通一套房子的在收樓的時候能100%符合所有最低標準都是奢求,還給開發商提這種增加大量成本的建議?不知道是我天真還是大家都天真。

再看方法2,確實會有些業主跟我們交流完以後他們想要去做室內保溫。那可是能減少能耗,利己利國的事情。再說了,做室內保溫的費用,完完全全可以從空調地暖上省下來,不怎麼增加費用。

不過,後來這些業主都只打了個嘴炮,原因很簡單,做了室內保溫以後,會佔用室內使用面積。本來室內面積100平方的估計加厚牆體,這個那個以後,會佔據掉5-6平方的面積。

在這最低都上萬的房價面前,沒有多少人會「犯傻」,更別說北上廣深的住戶了。

也就因為上面的種種客觀條件,難倒了我們的許教授,最後只得礙於現狀無奈的表達了 「無法解決,只能呼籲!」的觀點。

難道我們想要為家庭付出的「優秀人才」們,在目前位置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扛著高昂的採暖費用咬牙硬裝嗎?

不是的!

在我看來,大到如許教授般的咖位,都還是逃避不開「紙上得來終覺淺」的教書式的思維框架。

邏輯沒錯,計算沒錯,理論也非常超前和有深度,只是深度還沒有深入到一線市場。

前面我聊到的,除了解決圍護結構保溫的方法就無路可走?並不是,我們還有一條路可以直接解決——「改變使用場景習慣」

思考一下

為何開地暖就一定需要24H開啟呢?

我一天只開10個小時不行嗎?你天天24H待家裡?死宅也受不了吧!

再說了誰說100㎡的房子就一定要開100㎡的地暖呢?

這些數據都減少的話,是不是更符合人們的實際使用情況,也更加符合「按需使用」的節能習慣倡導呢?

再說了,圍護結構導致的能力損失過大,為何在製冷裡面就沒有那麼的顯眼呢?在地暖前面就如此扎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地暖熱的慢!地暖熱的慢!地暖熱的慢!

相信只有極少數的土豪,才會一進入夏季就會常年保持家裡全屋的空調在開啟的狀態吧!有的請舉個手,土豪我們做朋友!

空調製冷速度快啊,即使是幾百塊的二手雜牌空調也能做到在半小時之內把室內溫度降下來。所以我們才願意,回到家裡面再打開空調,進到房間再開房間空調的習慣。

要是假設一下,空調起碼需要6小時才能把房間溫度降下來,我們會怎麼使用空調?

在廣州的我,絕對第一個跳出來做「浪費能源」小能手。瘋了,回到家還要等6個小時,人估計都快沒了,即便能忍住,我8點鐘回到家,2點鐘才冷,我都睡著了。

只是估計一個月之後我就不得不忍受了,因為錢包肯定給我帶來巨大的警告。全屋空調24H開著,大家好好想想,有多恐怖?

而這就是南方地暖的尷尬之處,由於水地暖的6-8小時的冷啟動時長,導致我們在計算和使用的時候不得不按照24H「全年無休」的方式去衡量使用費用。那費用能不高嗎?

如果有一個地暖能夠做到,半小時以內就能把房間暖起來,我相信就能解決問題。用戶也會樂意去按照空調的使用習慣去使用。

有這樣的產品嗎?

有!

想知道?

我們下期《地暖如何選購?》會講解,敬請期待......

我是豆豉籽,一個世俗與硬核,即理性又有藝術細胞的暖通畫家。我們下期見!


值不值得不知道,反正我要採暖。


家裡安裝一款適宜的暖氣片冬天再也不用穿著厚厚的衣服,行動也會更加方便,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來說更為適合。總的來說在南方裝暖氣有以下4個必要性:

1.家庭安裝暖氣舒適度高;

2.壁掛爐是採暖、生活熱水兩用,生活熱水更充沛,恆溫;

3.冬天家裡不再潮濕,安裝暖氣片後,家裡的衣服、被子也不會容易有潮氣,乾淨衛生;

4.安裝暖氣的採暖與電(空調)採暖相比,日常費用也比較低。

伴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和人們消費意識的改變,暖氣將迅速進入無數的普通家庭,成為高品質家居生活的必備採暖用品。


一刀切當然不合適,一個地方究竟需不需要供暖也不是由它在南方還是北方決定的。比如武漢的部分小區就有集中供暖,在華中和長三角集中供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兩廣海南是南方嗎?需要嗎?


先說結論,南方也值得供暖。

前幾年一直在上海,貴州等地出差,說實話,這幾個地方氣溫不是很低,你像上海一般最低氣溫也在零度以上,貴州也很少到10度以下,這個溫度在北方是不冷的,甚至碰到這個溫度天氣還是比較舒適的。

但是這幾個地方,也是像北方一樣需要穿羽絨服,而且體感更冷。原因估計是濕度大體溫散失多,但另外一個更重要因素是,因為沒有供暖,所有地方所有時間都是一個溫度,不像北方有供暖地區,外邊很冷單一到屋子裡很快就暖和過來了,所以感覺沒那麼冷。

南方取暖也不像北方一樣,因為本身溫度不是很低,略略加熱到22度左右就很舒服了,而北方需要到25以上才能舒服。

比方你可以設定標準模式,室溫設定為25度,最舒服的溫度,系統會自動保證室溫是25度,不論外界環境溫度是多少,室溫都是25度。

如果離家上班走了,會進入節能保溫模式,降低能耗。家裡有人保證舒適。

還有一個功能,可以跟浴缸聯合保證浴缸水溫一直保持在設定溫度,不論洗多長時間,水溫一直恆定。

電採暖鍋爐水溫溫度對節能和舒適度的影響蔡佔良的視頻 · 15 播放艾諾威智慧供暖?

sales.czinv.com


像廣州這樣的南方就沒必要,像武漢這樣的「南方」太有必要了


沒必要吧,南方也供暖的話,鍵盤俠就不能拿北方破壞環境說事了。。。

剛剛知乎給我推送了個搞笑的問題,北方供暖後是怎麼忍受煙味的???

現在知乎又來了個南方人要不要供暖的問題???


你說的是提高室溫的那個供暖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