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94 年到 2018 年,正好是移動互聯網開始高速發展的階段,手機越來越普及,QQ 等一眾即時社交軟體出現。伴隨著手機和這些軟體成長起來的 90 後和 00 後,會產生什麼普遍特質?與他們的父輩之間又會存在什麼差異?


還是老樣子,用數據說話。

實際上QQ此前已經發布了一份較為全面的調查報告。憑藉自身海量的用戶規模優勢,以騰訊QQ7.83億月活躍用戶為基礎,按年齡層、地域性分層隨機抽取00後有效樣本12705份。這是第一份對00後作整體描畫的調查和數據分析報告,由全國學聯祕書處指導,中國青年報社與騰訊QQ聯合發布。

《00後畫像報告》顯示:

1、00後的第一關鍵詞是「開放」。

89.4%的00後認為成功靠奮鬥,開放(56.1%)、獨立(43.5%)、自信(42.2%)、熱血(39.9%)是00後主要的自我認知。

2、認「宅」不認「喪」。

43.2%的00後認為自己「宅」,僅15.0%的00後選擇「喪」,排名最後。

3、選擇善良也懂得保護自己。

對於自己需要具備的品德, 69.4%的00後首選「善良、寬容」。當問到「如果老人在路上摔倒,你會不會攙扶」時,近六成(58.4%)00後首選「在可證明自己清白的前提下,前去攙扶」,27.9%的00後會「立即主動上前攙扶」。

4、高度認同主流價值觀,又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調查顯示,00後認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受身邊的人影響更大,「父母」佔74.6%,「同學朋友」佔70.8%。00後追星的新聞時常見諸媒體,但此次調查發現,影視明星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僅佔11.9%。

00後,加油。


看到了很多說對手機電腦的依賴,但手機電腦更多是媒介,淘寶就像逛街,qq微信就像當年的村頭小板凳,動畫電影更是隨著電視電影出現就有的東西。

但是有幾個區別,刺激的高閾值,信息的碎片化。

前者就是常說的人心浮躁,但是同時的是信息密度也提高了,姑且難說是不是一件好事,但這是一條沒法回頭的路。至於說信息質量不佳,信息的良莠不齊是每個時代的通病,相反人們對乾貨本身的追求反而削減了這一點。

後一點,是對邏輯、體系性的東西解構,系統性的學習和接受信息,以及由此延伸的構建網路的能力,都變弱了。

這很像一個命題,科技對人的影響。比如汽車的發明同樣可以說大幅降低了當代人的運動量,衍生出一系列的現代病,但很難因此就對汽車定性為壞。

馬雲說懶人推動了這個世界,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人更多的功能能被機器代替。我們的軀體因此羸弱,但科技使得我們更加全能;我們的精神因持續好刺激疲憊,但信息的易於獲取讓我們更加全知。我們會愈發強大,但也愈發不像是哲人眼中的一個「人」。


1、更喜歡對著手機說話,而不是對著人說話

2、可以沒有朋友,但不能沒有手機

3、給TA一個手機,TA可以做任何事情

4、寫字寫的好的越來越少了

5、刷抖音刷微博刷直播,什麼火就去跟風刷

6、關鍵詞:約 虛擬即現實,社交轉線下變成了常態。


身為快二十歲的零零後,最深的感受就一個字:快。

我憧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生活在一個普通小鎮的我,在一個初夏的午後,倚在透著木香的木桌上,聽著鳥鳴和溪流的交織,看著人們踏在青石板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著,不慌不忙,不緊不慢。時光,便是如此一滴一滴緩緩流走。

這一切多美好啊。

不過,在當下,在5G時代即將到來的今天,在大多數人快節奏的生活甚至做事情的狀態下,那樣的場景或許只能出現在影院的銀幕裏、深邃的幻夢中。

我聽說過一句老話,叫做「欲速則不達」。不知道老話在新世紀還靈不靈驗呢?

我不是否定科技的發展,也不是否認時代的進步。只是想說,如果我們都能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大時代下,恪守住自己心中的那股涓涓細流,那該多好哇。


消費習慣改變

移動互聯網催生了電商、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從此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衣(淘寶、天貓、京東)食(電商、團購、外賣等)住(OTA、租售房APP等)行(共享單車、滴滴)到休閑娛樂(旅遊、生活團購、電影購票APP等)都可以靠一部手機解決,當然前提是你的手機裏(支付寶、微信、各家銀聯APP等)得有錢。

在日常生活中,年輕人有購物需求的第一反應多半是打開淘寶or天貓or京東、想看電影也同樣是先在各類手機APP上預訂好座位、出門買東西基本不帶錢(手機支付更方便)……總的來說,就是移動終端消費的依賴性和優先順序很高。

消費心理改變

成長於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年輕一代,比起上一輩人,思想更開放,更願意嘗試新鮮的事物,更捨得花錢,甚至敢於提前消費(花唄、白條、信用卡)。而且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高速暢通,也使得年輕人的信息獲取渠道更快速和多樣性(網路社交平臺、搜索引擎、社交軟體、購物APP),閱讀更碎片化(有利有弊,對實體書店、實體圖書衝擊很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