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獲取信息,一開始是通過對話(語言),然後有了文字(書面),遠距離傳輸方面,這兩個方式都是低效且低速的,然後有了無線電,可以把聲音遠距離傳輸,這時候還是低效,畢竟只能傳輸聲音,所以理所當然的,可以同時傳輸聲音和畫面的設備被發明出來了之後逐步進化,變成了現在的電視。一開始電視的用處跟無線電臺差不多,用於傳輸信息,比如新聞、通知,後來纔有了豐富的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等。

所以電視這種東西的發明是必然的,是人們確實有需求。


不請自來,先說答案,

先有了需求,纔有了電視機。

這一點其實從公眾娛樂和家庭娛樂的發展軌跡可以很容易看出來。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當生存問題得到解決之後,精神文化需求則逐漸增強。人類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娛樂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公眾娛樂和私人娛樂兩類,有意思的是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私人娛樂的發展進步始終是緊跟公眾娛樂發展的步伐。早起人類娛樂主要依賴於公眾娛樂,比如劇院的戲劇、音樂會等等,但是這種娛樂方式不便於傳播和分享,更不能滿足「獨享」的需求,所以逐漸出現了私人娛樂的代表留聲機以及20世紀10年代出現的收音機,這一時期的娛樂方式主要為聽覺滿足

隨著收音機的廣泛應用,20世紀30年代,電影逐漸走向了公眾娛樂的全盛時期,人類的娛樂方式也開始進入到視、聽覺雙重享受的階段,但是與之前的戲劇、音樂會一樣,電影作為公眾娛樂的代表,並不能滿足人類「獨享」的慾望,緊接著在20世紀40年代,黑白電視機開始出現。

與黑白電視幾乎同一時期,1937年,公眾娛樂的代表電影進入了彩色時代。看到這裡應該可以猜到,私人娛樂的代表也即將迎來彩色電視的出現,1953年彩電正式在美國面世,1954年1月23日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位於紐約市的分臺WNBC成為全球第一家開播彩色電視節目的電視臺。

在彩色電影、電視出現後的這幾十年裏,私人娛樂和公眾娛樂的關係逐漸開始出現倒掛,20世紀70年代私人娛樂出現立體聲的概念,直至1974年以後,公眾娛樂纔出現立體聲電影、環繞聲等。但是無論是私人娛樂跟隨公眾娛樂發展,還是私人娛樂倒逼公眾娛樂進步,整個發展過程中始終是滿足人們對於娛樂升級的一種需求。當人們可以在劇場聽戲時,一些人就會想請人到家唱戲,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留聲機、收音機就出現了,當電影院可以看電影時,但是固定的放映時間使得觀影並不自由,人們自然也就想把電影院搬回家,也就有了電視機的需求。而隨著電視的普及,人們對於家庭觀影的需求體驗也逐漸有了更高的要求,畫面要更大更清晰,音響要更好更震撼,這也讓我們極米所主導的智能投影、激光電視開始興起。

任何一種產品或者品類的成功,背後都離不開對於人們需求的洞察。極米的每一款產品都源自於我們對用戶日常生活的審美方式、生活習慣、使用場景的洞察和體悟,我們始終認為只有先打動自己的產品,才能為用戶帶去更好的、幸福的生活體驗。比如投影使用麻煩的問題,一直是被小白用戶所詬病的,而極米H3上的鷹眼感知系統正是在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依託這套系統,一個小白用戶可以在不用藉助外人幫忙的情況下,輕鬆使用投影。只需要一堵白牆,將極米H3開機,以前需要用戶進行的梯形矯正、對焦都不再需要用戶考慮,只需要等待幾秒鐘,清晰方正的畫面便會出現在眼前。


1958年中國第一臺電視機面世,直到今天電視機依然是廣大人們家庭一員。

根據需求創造的產品纔有可能存在如此長的時間,因此首先是人們對電視機的需求。

電視機的出現早期主要滿足了人們對資訊傳達的需求,後期滿足了精神娛樂的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電視機將通過智聯網,實現人們生活方式升級的需求。

「先創造纔有需求「 其本質是需求挖掘。有些需求是存在但是未被挖掘。沒需求的產品大多曇花一現,不知不覺中就消失了。


是資本


學習了。。。能講的這麼深刻 萬物皆有來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