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費解。。。。請大佬講解下。。。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是叔本華的哲學博士論文,他認為讀者要讀懂他的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必須先讀懂前者,而實際上這篇論文的具體內容在後者全書中確實也未有提及,只是偶爾會出現「充足理由」這類名詞,多少是不利於理解的。而我對此句的理解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質既是未知的,則時空和因果律也只是一種表現的形式,而絕不能就認定其為真理本身。就像日光照射下產生的影子,會隨著角度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樣貌那樣,僅僅看到影子,是不等同於看到產生影子的東西的。

另外雖然叔本華是那樣說但我沒覺得一定要先讀論文才能看懂他的這本著作的,不至於。


謝謝邀請,如何理解要看您是哲學專業還是愛好者,如果您是專業的,我不是,我水平不高,還要多多向別人請教學習。毫不謙虛的說,我個人講黃段子更加專業。

如果您是愛好者,那麼我們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解決生問題,拓展人生意義。所以個人的意見是最好不要過度糾纏於細枝末節。用康德觀點我們不能學習哲學,只能學習哲學思維。叔本華是康德的東普魯士老鄉,個人覺得其基本理論運用受康德影響比較大,在康德之後誰又不是呢?如果您能費好大的力氣讀一下《存粹理性批判》,或者如果沒那麼多時間,您可以看一下其中關於空間,時間,時間相繼與因果關係的論述,叔本華的話就比較容易懂,(叔本華他媽是作家,其文采遠高於他的德國同行。)

請原諒沒能直接回答您的問題,因為覺得聽明白其實大多都是不明白,一時沒想明白也許恰恰開始越來越明白了,學習哲學的最大樂趣就在於思考,而不是答案,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思想能力不斷提升。借用一位美國哲學家的說法,當他手指遠方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看他的手指,應該看他手指的方向。祝您進步,希望此地有專業的老師能指點一二,聞過則喜,無過甚憂。


就單句而已(我已經忘記了上下句和具體章節),相當於,劉大和劉二都是劉老頭的種一樣。或者好人壞人都是人一樣。

我的確是個哲學上的門外漢,只是喜歡,並且希望大學學習,目前還只是個高三學生。我同意 @willsun 的觀點,我想充分理由大概是叔本華研究的一種理論,他或許覺得一種哲學上的相對本源的東西,類似於在古代道是解釋一切的。所以,能解釋現象的時空和因果(我想這裡的時空指橫向和縱向一種邏輯關係,因果指的是另外一種邏輯關係)只是充分理由的表象,其背後必然有充分理由的支撐,它們也必然以充分理由為本源。

由此我猜測書本華是客觀唯心主義,不知道對不對。

還是要強調那一點,我是哲學上的門外漢。這個回答很可能不是一個好的答案,如果回答錯誤,希望沒有對你的研究造成什麼影響。

最後感謝你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


瀉藥~~真是抱歉朋友,我也是個不專的門外漢。目前自身的東西實在很難支撐你這個問題,等我研究專業了我再來回答你昂~你倒是提醒我好多問題現在的自己根本回答不了。。。。。:(

啊。。。


充足理由律是叔本華同學自己組建的一個認知系統,他強行將其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並列,這是搞哲學的一種搶佔理論高地的習慣。那麼,就充足理由律本身而言還是值得學習的,通俗地說它包括四個模塊,分別對應:純粹感性對於時空內的存在的相對認知模塊,自我意志本體因動機產生的由內及外的反應模塊,知性對於共存表象的相繼變化的因果鎖鏈模塊,理性基於三段論模式的推理模塊。現在你的問題可以回答了,時空和因果只是這4個中的2個,因此說它們只是...其中的...不同樣態(之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