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的筆記本混合存儲方案基本上都是SSD+1TB機械硬碟,卻極少有2TB機械硬碟供選擇。

1TB和2TB的2.5寸盤價格僅相差兩三百元,且2TB的筆記本硬碟厚度也不是問題,但卻極少出現在主流筆記本電腦上。這是為什麼呢?


目前市面上零售的2T2.5寸盤全部為SMR疊瓦磁,性能垃圾,雙碟7mm。要想買到PMR的,至少要買已經停產的ST2000LM003,3碟片,且厚度9.5mm,很多筆記本不支持。還有西部數據的一款OEM定製盤,15mm厚的2T藍盤,更冷門,不過有一些硬碟盒支持15mm。其實我日常用移動硬碟都不裝到盒子里,直接開蓋或者直接插裸板,這樣的話厚度就沒關係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大容量硬碟需求的,很多人用了幾年電腦,500g還沒用滿。而且筆記本插移動硬碟十分方便,沒什麼缺點,用戶根據需要自己買就行。


用不上500G的人永遠用不完500G,用的完1T的倉鼠都上了NAS。大部分人還是前者,而SSD的體驗吊打HDD,一樣的軟體裝在SSD裡面就是快,就是流暢,就是絲滑,哪怕都是SSD裝系統。


疊瓦盤性能實在太差

還不如上2T固態

現在自己的本子256+1.6t雙固態,舒服的一批


第一、現在的消費級筆記本拼一個效率,要達到效率的最大化,那當然是上固態,現在的筆記本上固態的容量越來越大,並且價格越來越低廉。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原因。

第二、這個硬碟應該說是2.5寸機械硬碟,而不是筆記本硬碟,工控主機體積小,對應的配件也小,伺服器的主板和標準ITX主板差不多,但是他是特規的(長寬不一樣);家用HTPC也是追求小體積;還有現在比較熱門的ITX平台(這個平台現在算得上是群魔亂舞了)這個平台原本是追求性能不變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縮小體積(這都是後話)縮小體積的情況下,顯卡、電源都做出了妥協,其中還能縮小的就是機械硬碟了,為什麼說是機械硬碟,因為即便是2.5寸的sata固態實際是用不完這麼大的體積的,三星860evo電路實際面積只有外殼的一半左右。但是機械盤受碟片,電機,電路(電路上的緩存等元件)限制並不能極致的壓縮體積。

第三、2.5寸機械硬碟基本是疊瓦盤,這就降低了硬碟受損的情況下數據恢復的可能性,即便是國外的一些大牛,對於這種尺寸的硬碟也是頭痛。

現在主流的筆記本都在推全固態了,即便是Thinkpad這種商務風十足的筆電都在高端型號取消了機械硬碟(筆記本里尤其是輕薄筆記本內部寸土寸金啊)所以即便是2.5機械盤能做到4T、8T,從數據保護、體積的角度出發廠商不會、也不可能上2T當然不知道的品牌也許會有這樣的奇葩,但是在習慣了10秒內開機的今天,誰又能忍受動輒40秒起步的開機速度呢?


現在很多筆記本都是內置一個512g的固態,留一個硬碟位給你自己拓展,加固態加機械隨便你


樓上各位吐槽疊瓦盤的,

不看看SSD+1T的往往都用的希捷那塊綠翔嗎?

關鍵還是1t夠用。畢竟廠商出任何套餐都是為了賺錢,1t的盤裝電腦里賣2t的價還天天有人往裡跳,這買賣誰不愛做。


受筆記本盤的2.5寸體積所限,PMR單碟容量750G已經是極限了,這意味著1T盤至少是雙碟,2T盤至少三碟,9mm的厚度下,3碟已經很吃力了。而越來越多的筆記本為了做得更薄,開始採用7mm的盤,7mm最多最多只能容納兩張碟片。那麼一些廠商,為了容量,降低成本,不惜犧牲性能,採用SMR技術。這樣一來,傳統PMR的盤基本止步於1TB,因為2T的成本太高了。而SMR盤呢,也基本止步於2TB,再往上同樣也會成本過高,不如做台盤了。

受限於筆記本盤的功耗,2.5寸盤體轉速最大不能超過7200轉,SMR盤因為數據密度很高,7200轉肯定是不行的,只能降為5400轉。然而5400轉的性能要比7200低很多的,再加上SMR技術的debuff,最終使得SMR 1T、2T的筆記本盤性能慘不忍睹。

現在筆記本越做越薄了,內部空間只能容納7mm硬碟了。有節操的筆記本廠商除了恰飯,還得要臉面的嘛,他們肯定不會不顧客戶的感受,貿然使用SMR盤,導致聲譽下降、投訴增多、售後壓力大等問題,所以像微星這樣的,人家都不給你配機械盤了,直接一個500g固態走起,有需要您自己配,這種當然加錢上固態最好咯。當然,也有一些廠商,為了數據參數的好看,使用乞丐SSD+SMR HDD的組合,讓你看起來容量蠻大的,就買回來用,殊不知就被他們坑了。沒錯,說的就是某良心品牌,9102年了親,還標配128g固態,好意思嗎?

對於SMR盤的識別和科普,請看本人的如下幾個回答:

為什麼目前市面上的機械硬碟大都不標註是否使用SMR技術??

www.zhihu.com圖標如何判定一塊機械盤是不是採用疊瓦式磁記錄(SMR)??

www.zhihu.com圖標

大家都不喜歡厚重,所以pmr的沒機會

但是smr性能太差 連台式機都不願意買 筆記本又怎會受歡迎 不如加大固態 這樣還有點美名


大多數回答已經說的挺明白了

首先用戶需求是一方面,就像很多回答提到的,需求小的根本用不到1T(我用了5年電腦硬碟佔用了100G),需求大的可能就超過1T了,而且超過1T的話考慮數據安全,可能直接上NAS組陣列了。&>1T hdd的疊瓦式也是很多人詬病的一點。

而且個人覺得,128/256G SSD+1T 機械只是某一歷史時期的產物,存在僅僅是為了平衡較高的固態價格和大容量的存儲需要。

再往後,市場和用戶需求的方向是大固態,而非更大的混合搭配方案。現在不是幾年前ssd價格高的時候了,現在不論是sata協議,還是nvme協議的ssd,都是親民的價格,600塊已經可以買到1T的intel 660p nvme協議的固態。遊戲筆記本廠家上一塊500G或者1T大固態,再預留一個m.2介面位即可。

現在如果預算不是特別緊,想不出來什麼理由用128G SSD +1-2T機械的搭配。

而且,我覺得,廠家這麼搭配也是經過市場調研的,他們判斷2T的機械沒有足夠的市場和利潤(用戶群體不大),那麼自然就不會這麼設計了。


2TB超出多數人的需求


2T基本上是疊瓦盤吧,疊瓦盤雖然容量大但是因為寫入的時候會破壞相鄰磁軌的數據,所以寫入性能堪憂。就算推出了我想也很少有人願意買。更何況1T日常使用足夠足夠了。


因為沒有必要。

2T的SSD價格並不高。

用2T機械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好的解決方案。

一般用的到這麼大存儲的,SSD的差價也不在乎那點,在意那點差價的,一般都不會選2T機械。

只配一個SSD就可以,機械任加。

其實現在還流行的256+1T己經比較傻了,經常有人拆下來本盤來換,我是不願意回收。


其實很簡單啊,因為目前最好的2.5寸機械硬碟7200rpm的最大只有1t版本啊,2t都是5400rpm的,速度慢一些而且是雙盤設計更容易壞不實用。


因為512GB甚至1TB的SSD價格也已經很成熟了啊,與其混合不如純固態


我筆記本上是兩個1T的固態…


2tb的7mm疊瓦性能太爛了,而且暴力往裡面寫的多了容易出05錯誤,然後你的寫入就成1~2mb/1s。

不過說實話,1tb的疊瓦也好不了……


「僅差兩三百」

???

1t的hdd也就兩三百,1t的hdd u3奶瓶也就300左右

你要覺得1t不夠用

那我推薦你買個奶瓶

如果你奶瓶也不想用的話

推薦你買純固態的自己加機械

說白了不就是加錢嘛


我最近買了塊WD的移動硬碟,1TB,用磁碟測試軟體測了下,硬碟支持TRIM,不知是不是疊瓦的。寫性能還可以。

OEM求的是穩定,求的是用戶少打電話(售後)少發郵件來抱怨,看看多年前Pentium III年代,當年電腦廠商賺得爽,現在PC行業不景氣。


以某品牌2.5寸HDD在某東的價格為例:

500G價格是299元,1T是309元,2T是549元。

所以筆記本HDD普遍用1T,500G的情況純粹是清理庫存。2T雖然看起來確實只是差了2、300元,但是1T本身也就300元左右,差不多翻了一倍的價格誒。

其實價格成本倒是次要問題,主要是廣大人民群眾對於大容量存儲的要求沒那麼高。

對大部分人來說1T已經綽綽有餘了,實際上如果不是500G和1T價格相差不遠,相信還會有不少筆記本選擇500G的配置,因為確實大部分也用不完。

對於少部分用得完的人,他們往往會使用NAS、外置硬碟盒之類的上3.5寸硬碟了,筆記本本體內是多大基本不會在意。


現在筆記本基本上都要幹掉機械硬碟了。機械硬碟除了壽命其他完全被固態吊打,並且按照固態硬碟最一般的qlc顆粒的壽命也夠一般人玩五年。以前mlc顆粒價格高,現在固態硬碟的顆粒價格已經讓廠商能夠接受了。5000主流價位的筆記本上500g固態都能做到了。

至於為什麼要淘汰筆記本上面的固態硬碟,主要原因是兩點,第一筆記本大體上越來越追求輕薄,ssd是必然選擇,尤其是顆粒便宜以後。第二,固態的體驗也大於機械。筆記本移動的需求跟機械的工作原理衝突,機械盤損壞多。

哪怕是厚重的遊戲本也慢慢淘汰機械盤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