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an」到底什麼時候應該發什麼音???


這種東西和口音的關係很大。

理論上在標準普通話中,an和ian中的a發音的確是不相同,但是我覺得把ian中的a讀成和an一樣挺好的,比那種張不開嘴的[ie?n]要好多了。

如果小朋友能發出標準的[ian]的話,也就是i直接拼上an,那就讓他們那麼讀吧——當然得把r糾正過來。

————————————————————————

以下內容與題目或許無關

我記得我小時候沒遇到過這種問題。雖然我現在知道an和ian的a發音不同,我也很確定我小時候an和ian中的a發音也不同,但是當時所有的孩子都覺得ian=i+an這個事一點毛病也沒有。

當知道「an和ian裡邊的a發音不同」這個知識之後,我身邊的人反應全是:「真的誒,以前我怎麼沒注意到」,但是有些其他方言區的人的反應就是:「我知道啊,我一直就好奇為什麼這倆要寫成一樣的」。

這就體現出口音的差異來了,有的口音裡面an和ian區別沒那麼大,他們就感覺不出來這種差異。有的口音裏ian都快跑到in那裡去了,讓他們認為an和ian一樣也不太可能。

這種認知可以在樸素一點的東西上體現出來。好多民間的歌謠、小曲,基本都是沒什麼文化的人編的,但是他們就是會把ian和an放在一起押韻,這就可以說明並不是漢語拼音的拼寫影響了他們,而是他們天生就覺得ian=i+an。

給你舉個例子,聽一下把ian發成i+an是什麼樣的。

冬泳怪鴿繞口令

再多說一點吧,我個人以為,近音[j]和近音[?]其實挺接近的。

比如「子」的母音部分就是[?],聽起來和[i]也沒那麼遠。

而且我個人感覺上來看,一個標準的[ju](英語的U不行,英語的/u/已經都快跑偏成[??]了),聽起來會更像「入」而不是「又」。(當然這和韻腹可能也有關係)


可能只是小孩子舌頭沒有發育好,力氣不到吧。

我家女兒有很多「口音」,比如盆友,攆(臉)

別人問我怎麼不糾正她——拜託

你知道她對爸爸說:哼!反正我不和爸爸做盆友了

叫我「小攆蛋兒媽媽」

的時候有多可愛嗎?


「安」的/an/,和「煙」的/an/,發的並不是同一個音,「安」的是[an]、「煙」的是[?n],後面那個音有些像英文裡頭的an。

「安」的[an],與「煙」的[?n],二者的音質明顯不同,因而這個是兩個不同的「音素」,音素一般用中括弧[]標識。

但[an]、[?n],發的音近似([?n]的音,舌頭位置比[an]高一些),而且出現的環境是錯開的,如[?n]只出現在/yan/(-ian)、/yuan/中(煙、連、員),也就是隻能出現在齊齒呼、撮口呼中,而[an]不能出現在這些位置(因而,漢語裡頭並沒有能由「衣—安」拼出的音),於是根據互補原則,在標記的方式上使用相同的形式/an/。這種人為歸納出來的語音標記,叫作「音位」,一般用斜槓//標識。

因而「安」的/an/,和「煙」的/an/,是「一個音位,兩個音素」,簡單理解就是同一個寫法,不同的讀音,而不同的讀音出現的環境不同,並不會相混淆。這個「出現環境的不同」,也體現在多音字上,同是一個「落」字,在「降落」中念/luò/,在「空落落」中則念/lào/。或許可以用多音字來幫助小朋友理解。不過如果小朋友理解不了,就先讓他知道「煙」類似於「整體認讀音節」,不能拆開來拼。

當然,音位並不像多音字那麼簡單,同一個音位內部的不同「變體」,在語言系統中並不起區別意義的作用,因而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並不能察覺兩個/an/有啥區別,它們都是一個/an/,並且漢語普通話中只有一個/an/。

之所以分為兩個,我們要「怪」物理學家多事,硬生生用冰冷的機器和軟體去測出了它們在發音上的不同。因而音素的不同,是物理學意義上的不同,而不是語言學意義上的不同。

我們分別看看《青花瓷》、《吻別》的歌詞押韻部分,就清楚為何說有兩個發音不同的/an/了。《青花瓷》中的「淡然半散」,和「妝藏放方」通押,而《吻別》裡頭的「怨衍間前」,則和「切邪野解雪」通押。「淡然半散」的/an/,只和/ang/通押。「怨衍間前」的/an/,就只和/ie/、/üe/通押。這也說明瞭二者在音色上的不同。

以上,希望能夠幫到你~


yi和an怎麼也不會發到ran上


然是翹舌r


那你就拼r an ran然


讓他好好體會 衣-安 和 衣-日-安 的區別。


衣安 連起來快速讀就是 煙

如果小朋友理解不了一個問題,說明他還太小,還不適合學這個


題主大朋友和學生小朋友是吳語區人嗎?吳語方言確有人把〝日」讀作「葉」,如果不是,就不用解釋。(衣安)自然是煙而不是然,然是(日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