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小夥伴想起過年的殺豬菜直咽口水,山東小夥伴吃饅頭都能吃出花樣來……那麼,你的春節專屬味道是什麼?是魂牽夢繞的那道菜,還是回憶中那個氛圍呢?


安徽人回答一波!

安徽人過年都愛吃啥?快來看看這份過年美食清單! !!

寸金糖

一寸見方的金黃色小圓棍兒,酷似小金條,「寸金」之名形象貼切,又飽含「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世之意。內夾心是咸桂花拌碎桔餅的餡,中間層是糖皮兒,外裹芝麻,吃起來香甜嘣脆,既不粘牙,又帶著芝麻、桂花、桔餅的香味,物美價廉,是徽州鄉間年節里最受歡迎的應景小吃之一。

頂市酥

又稱「紅紙包」,另一個討喜的徽州傳統甜食,「頂市」大約就等同於如今股市「牛市」之意,古徽州商賈眾多,誰不盼個大發利市呢?徽州民諺曰:「拜年不帶頂市酥,請君不要進廳堂」。頂市酥是用炒熟的上好芝麻研粉和糖加料製成,用一張張小紅紙兒包成紅包大小,入口即化,餘味綿長,從南宋至今經久不衰。在老徽州人的記憶里,拜年不帶上盒頂市酥,可是不受主人待見的喲!

麻酥糖

麻酥糖從南宋流傳至今為傳統名品。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製成,用一張小紅紙包成長方形,小紅紙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質感鬆軟。麻酥糖中的精品稱為「頂市酥」。頂市酥採用脫殼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麵粉或米粉,拌以飴糖精製而成。成品白中顯黃,抓起成塊,提起成帶,進嘴甜酥,滿口噴香,不粘牙不粘紙,老幼皆宜。徽州習俗,過年時家家都把小紅紙包糖裝在果子盒裡招待客人,到親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徽州民諺曰:「拜年不帶麻酥糖,請君不要進廳堂」。

徽墨酥

徽墨酥造型是一般徽墨墨錠的標準尺寸:長6厘米、寬4厘米、厚1厘米的長方體,酥體從外到內烏黑油亮,芳香四溢。品嘗時口感絕佳:油酥柔韌,不待咀嚼先自生津融化而滑入;唇齒留香,那香味中散發的全是大自然的清幽馨香;甜而不膩,大有「添一分就膩味減一分則乏味」之美感。或作早點佐餐,或作茶點品茗,或作禮品贈友,或作食補健身。徽墨酥讓人常憶徽州行,讓人常聞山野香。

秤管糖

徽州糕點名,始產於徽州。這是一種有特色的飴糖製品,其形狀象一根根切斷了的大秤管,故稱之為「秤管糖」。 秤管糖用飴糖裹著白芝麻或黑芝麻,裡面有一個白色的糖心,糖心是白糖拌以芝麻粉、米粉做成的。如將其搓捏得更細(如鋼筆筒)即成「一品香」。其特點是鬆脆,不粘牙,甜香適口,老少皆宜。

伏嶺玫瑰酥

伏嶺玫瑰酥是久負盛名的傳統糕點,產於績溪縣伏嶺村,因其內有玫瑰花作為輔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以細白糖、芝麻、麵粉、飴糖等為主料,輔以玫瑰花、青梅、桔餅、紅綠絲。芝麻手工脫殼,炒熟後碾細過篩拌上細白糖烘乾成麻屑,用小量的飴糖和拌有麻屑的上等麵粉分層卷疊起來,按一定規格切成塊後,表面再均勻地撒上細白糖、玫瑰花、切細的青梅、桔餅、紅綠絲等。把已製成切塊的玫瑰酥,按比例切成四塊,然後包裝,每盒10小包。製成的玫瑰酥,外觀潔白如玉,絲絲點點的玫瑰花、桔餅、青梅等若隱若現,宛如翡翠瑪瑙嵌於白玉之中。該產品始產於清代,經久不衰。

芙蓉糕

芙蓉糕是用精細的糯米粉,做成米糕切片,再用油炸,然後拌和白糖、飴糖精製而成。其中浸泡糯米和油炸糕片這兩道工序相當繁雜,技術性又很強,所以只有少數廠家能生產這種糕點。徽州有農曆年前後用芙蓉糕招待貴客嘉賓的風俗。

發喜餜

「手捧徽州餜,急急咬一口,問我好不好吃?哈哈,除了皇帝便是我。」在徽州,餜的花樣繁複,其味道,嘖嘖,據說連乾隆皇帝都讚不絕口。村子集中做臘月米餜的日子簡直比春節還熱鬧,在餜印敲打聲中,刻了福、祿、壽的白米餜上籠蒸成白潤晶亮的玉色,點上紅點兒饋贈鄰里,稱作「發喜餜」,炸炒蒸煮皆宜。用臘肉、冬筍、五城豆腐、青菜為佐的炒米餜,潤滑軟糯,點贊度極高。那個在熱氣騰騰的廚間撿邊料捏成小兔、小猴的你,還回得去不?

烙饃

烙饃是安徽皖北的一種漢族傳統麵食,類似煎餅又和煎餅不同。烙饃作為一種源自中原的麵食,已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了。烙饃是用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麵糰,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0.1厘米,直徑約30厘米左右的圓形。放在一個蒸鍋里,放上一個篦子,鍋中放入水,燒開,將屜將鋪上屜布,將擀好的薄餅放在屜上。

徽州裹粽

提起「徽州裹粽」,更多的回憶是在寒冬臘月而非端午,來歷據說與胡宗憲抗倭有關,取高山箬葉包制,用棕樹葉撕條捆紮,其形酷似枕頭。老徽州人愛在新春里娶親搬新房,總要從房頂上撒下幾個這種四個角的粽子,意在「四方平安」、「四季如意」。最別具風味的是灰汁粽,糯米用草木灰浸泡濾水裹制而成,手藝繁複,是外婆們的拿手好戲。而暖陽底下,外婆火銃籃子上烘煨的灰汁粽散發著草木香氣,綿軟茲實,是小孫孫們最溫暖的童年。

挂面圓子

挂面圓子是合肥人過年常備的一道美食。

關於挂面圓子有很多民間傳說,楚莊王時期庄墓人如何喜愛挂面圓子,2000多年的歷史太過久遠,民間流傳最廣的是:清末李鴻章壽宴,台灣巡撫劉銘傳曾以挂面圓子賀壽,並賦詩一首「挂面圓子加烘糕,台灣治理正操勞,禮輕仁義重如山,如同千里送鵝毛。今天這道挂面圓子晶瑩剔透,味道鮮美,綿軟又有筋道,含在口裡別無所求,吃完後回味無窮,真是無比享受。

拓粿

拓粿,是廣德民間的風味小吃,拓粿因其獨特的口味以及方便製作工藝,作為廣德小吃中的一項重要特色而被傳承。

拓粿對漂泊在異鄉的遊子有一種情結,作為一種陪著自己一起長大的美食,拓粿對廣德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他不僅作為了廣德人民生活中的一道美食,更有自己童年站在爐灶邊等待媽媽把香噴噴的拓粿從鍋里撈起來品嘗的美好回憶。

棉花燈

棉花燈是宿州一種節日麵食,即當地人說的雜麵油燈。狀似茶碗,當地人元宵節都要做雜麵油燈。正月十五當天中午人們開始做這種燈,用雜麵或面和面,在面中加入風味調料,還會捏成各種形狀,如果說素餡包子是為了沖一衝已膩了大魚大肉的腸胃,那棉花燈就是為了取悅大大小小的孩童。

包子只有大小之別,而棉花燈則能顯出主婦們的巧拙。面里加了鹽、胡椒粉等,把面和得硬硬的,在案板上揉搓成擀麵杖般的圓柱長條,再切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將面段捏成窩頭狀,反過來在案板墩平,上沿先捏一道槽,然後或用手捏、或用筷子夾、或用剪刀剪,弄成蓮花邊。心靈手巧的主婦還會根據孩童的喜好捏一個把兒,或捏成小老鼠偷油喝。家中如有屬相為龍的則一定要蒸一條面龍燈,先將面在案板上滾成細長條,再輕輕盤繞成一小面燈,然後用剪刀在龍身上剪出龍鱗,用洗凈的小竹叉作龍爪、龍角,嘴巴里放一條紅布做龍舌,用兩粒紅小豆作龍眼,活靈活現。

澆頭面

在徽州,大年初一早上,大人一定得喝「利市茶」,小孩子則是「長壽麵」配五香茶葉蛋的。長壽麵要量少湯多彩頭重,彩頭既澆頭(北方稱作打鹵),通常是茶筍炒肉絲,挑細嫩的茶筍水發後手撕成條,佐以豆乾、肉絲快速翻炒,咸甜適中,老少咸宜,最是可口,如今這份澆頭單獨成菜就是廣受歡迎的「徽式小炒」,當然,這是題外話了。按徽州習俗,拜年得在早上,於是新年有多長,拜年的親戚多少,都決定長壽麵和茶葉蛋的待遇要持續幾次,想起來,真是孩提時代甜蜜的煩惱呀。

肉棗

皖北地區一種美食的名字,一般過年的時候家家做,屬於比較常見的年貨之一。一般做法:豬肉剁碎,饅頭泡水打漿,蔬菜剁碎,加點紅薯粉(取其黏性),拌以各種佐料,拌勻,放到平板,用器具分成小段放入油鍋,待其浮出炸至重棗紅色,即可出鍋,香濃味厚,干吃,蒸或煮均可,十分美味,因其成型後成梭子形,故百姓以肉棗呼之。

貢品圓子

圓子是中國傳統的美食佳品,貢品圓子在其產品配方、製作工藝、食用方法等方面更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貢品圓子採用上等精面、特級澱粉為主料,配合一定的豬肉、雞湯、蔥白、生薑、精鹽、蛋清通過煎、碎、拌、摶、滾、氽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其色晶瑩亮麗,其香濃、其味醇、其意回味悠長、其形圓而晃動且不易碎。在食用時可蒸過之後配以香醋,灑上麻油,其味更美,炸過之後,外酥里嫩,咸香可口。

貢品圓子已經在安徽淮南成為家喻戶曉的一種美味,更有來自大江南北的食客前來品嘗。

合碗肉

亳州自古就有春節做年食的傳統,年食花樣多、特色濃、味道美,其中,合碗肉就是年桌上一道絕美的佳肴。合碗肉分為虎皮肉、合碗羊肉、合碗牛肉、合碗雞肉等,味道有咸有甜,適合不同口味的人群。

合碗肉的做法很簡單,先把黃花菜、蔥、姜等調拌成偏甜味的輔料,把煮好的連皮豬肉切成小長條狀,並排碼在碗底,然後把拌好的輔料放進碼好的碗中,再放進籠中小火慢蒸兩個小時左右,一碗香噴噴的合碗肉就可以出鍋了。但關上火,把蒸好的肉再燜上幾小時,這樣出來的味兒更香。

績溪水餡包

到徽菜故鄉績溪吃徽菜,如果你沒有吃到績溪的水餡包,你等於沒吃著徽菜的內涵。績溪的水餡包是豐富多彩的徽州菜肴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奇特的來歷,好看的式樣,特別的味道在徽州小吃中享有盛名。它是徽州小吃中特有風味的佳肴,又是績溪一些地方逢年過節的吉慶餐。

績溪的水餡包不但品種繁多,而且與徽商和徽州留守女人緊密相連。一隻只半圓形包子表達著徽州女人渴望夫妻團圓的慾念;包子上那一道道皺褶寫明了徽州女人思夫,念夫縝密的情思;包內細膩多樣的餡包涵了留守婦豐富的感情。

馬糊

名曰馬糊,可做起來一點兒馬糊不得。首先要上好的糯米,挑糠啟糟,粒粒晶瑩剔透,碾成齏粉,文火細煨慢燉,煮成粥狀,但要不稀,不稠,不漿,稀了泄,稠了「杠」(阜陽話,不勻溜之意),適宜為止;佐以五香豆、芝麻鹽、涼芹菜,一清二白,喝起來順碗沿兒走嘴,呼呼嚕嚕,滿喉嚨的香爽。

如此,阜陽人,尤為阜陽城裡人,多不做早飯,拉家帶口奔那馬糊攤而去,也有拿碗拎鍋買回家吃的;有的離馬糊攤遠,就騎著自行車去。一到早上,街頭馬糊攤點,一溜的車子,只見大人孩子,一個個端著一碗,站著喝,呼呼嚕嚕,一街的喉嚨響。只聽那聲,嗓子眼就痒痒,真撩人食慾。

做豆腐

老徽州的臘月,家家戶戶都要做豆腐的。農家的豆腐不抽豆腐衣,一種是切成厚厚的三角形,放在油菜籽榨的素油中用文火煎得遍體金黃,涼得透透的,一層鹽一層豆腐細緻地碼在酒瓮或鹹菜壇中,來了客人隨取隨吃,味咸帶甜,又香又鮮。另一種是切成直徑一尺見面的圓形,通體抹上細鹽水兒,在豆腐中部挖上小洞注入鹽水,放在太陽下慢慢曬製成黃臘石的色澤後放在「貓嘆氣」里通風陰晾,也是隨摘隨吃,有獨特的韌性,嚼頭極好,極耐磨牙解饞。這兩種豆腐都耐貯,不易變質變味,生吃細煮皆可,能一直吃到茶季結束。

寒門苦讀,過了正月,老徽州的農家子弟用鹹菜炒豆腐裝在竹筒里,翻山越嶺去求學,讀著讀著,許多人讀出了精彩的人生。

歡迎關注我→ @梅子醬


通山縣(洪港鎮)的包坨,普天之下沒有其他食物比這個味道更有家鄉的感覺,963萬平方公里的祖國,沒有第二個地方有這種食物!

通山縣在互聯網上是幾乎沒人知道的存在,在湖北省鄂東南的邊界上,地形多是山地,2019年剛剛達到退出貧困縣的標準,它是我的故鄉。

雖然整個通山縣都有包坨,但是洪港鎮的做法又與縣城不太一樣,找了很多互聯網的視頻,發現這個最像洪港鎮的做法。

尋找咸寧味道 通山包坨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工序特別複雜,內涵特別豐富

不同於餃子等食物,做這種食物都是幾家親戚坐在一起做成,餡料有7-10種,所以一家人根本沒法做,需要不同家庭成員,不同的分工。剁餡,炒餡。外皮是生的紅薯粉混合蒸熟的芋頭粉,需要有人來揉面,然後大家一起來包。因為工序比較複雜,所以一次都是做上百個,做完每家都分點,過年的時候,大家閑下來才有時間來做這麼複雜的事物。

洪港鎮包坨


在我們潮汕春節的時候素來都有走親訪友的習慣。在悠悠茶香中嘮嘮家常,慶賀新春無疑是一件樂事,也是新春佳節中暖心的享受。在潮汕新年除了美食之外還有古香古色的潮式茶點,為茶葉添加了一份淡雅和姿色。在春節,潮汕必吃的茶點和美食由我來為大家揭秘一下吧~

  • ·束砂

束砂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潮汕傳統小吃,現在幾乎買不到了,有的時候會家裡自己做,是茶點的絕配,吃起來既有花生米的香味,又有白糖的甜脆,束砂的製作要選優質的花生米,並且顆粒要適中,太大或太小吃起來影響口感,將花生米炒熟之後用上等的白糖去雜質之後在鍋中熬制。煮糖的時要細心觀察,火候掌握的要精巧,太輕或者太過都不行,等糖稀不幹成糊狀的時候,將花生米和糖漿攪拌,比例大概在1:12左右,反覆攪拌四五次左右之後,花生米會裹上薄厚相當的糖漿外殼,等待冷卻之後就是束砂了。

  • ·綠豆餅

潮汕的綠豆餅一直以香甜軟糯聞名,潮汕綠豆餅以隆江產的最為著名,餅餡冰甜、入口即化、甜而不膩的特點讓綠豆餅成為潮汕人下茶的必備點心,酥脆的外皮加上絲滑的口感,十分入味,綠豆餡甜而不膩讓人百嘗不厭。同時綠豆還有止渴消暑、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潮汕春節必備的佳品,也是過節送禮的必備品。

  • ·鹵鵝

說到春節吃的必備美食,潮汕鹵鵝是首推了。在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鵝肉並非日常三餐就能隨便享用。一般只有春節和中秋這兩大節日,才會宰鵝祭祖拜神,然後全家食用。鵝肉是潮汕菜的精華所在,所謂是:「無鵝不成宴」,鹵鵝是潮汕隆重節日的必備食物,並且以鹵為主。從肉到骨頭到滷水,每一部分都充滿溫潤細膩的清香,和燒鵝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口味。

要做一隻正宗的鹵鵝,一定要選澄海的獅頭鵝,獅頭鵝肉厚、脂肪少、骨架大,是鹵鵝的上佳選擇。要集齊鵝身上的最好吃的八個部位,就是一盤「鵝八珍」,是由鵝頭、鵝脖、鵝胗、鵝肝、鵝腸、鵝肉、鵝掌、鵝翅組成的,潮汕人對鵝的熱愛增不減,也是春節必備的一道菜了,每家每戶做出來的鹵鵝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

  • ·豬肚湯

我家在過年的時候不僅僅會準備鹵鵝,還會準備一整個的滷水拼盤和豬肚湯,平時不起眼的鹹菜和豬肚是最佳搭檔,兩者結合在潮汕人內心中的融合程度,不亞於西紅柿雞蛋湯。濃濃的豬肚湯里有淡淡的鹹菜香,鹹菜的酸咸加上胡椒的辛香在一起,味道更加濃郁。

在潮汕春節的時候無疑是將潮汕美食來一個「大雜燴」,種類豐富並且繁多,小時候過年的時候經常有這種印象,就是從年三十開始,吃不完的菜都會放在冰箱里,菜量大到能到初四都在吃剩飯。小時候冰箱小,吃不完扔掉又太浪費,經常為了留儲存空間吃飯的時候肚子撐的圓滾滾的難受,還好這兩年我家換了海爾雙開門的大冰箱,就算剩下再多都能放進去,在也不用費力的往下撐了。

在潮汕真的可以說是吃貨的美食天堂,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潮汕人不會吃的,上面我介紹的只是潮汕春節時期美食的冰山一角,春節的時候,在潮汕找對了街,可以從街頭吃到街尾,吃到走不動路。


粘米面的油炸糕,農家院自家產的豆餡,很美味。外面酥裡面甜,老少皆宜。而且吃起來味道特別棒,除了過年現在已經吃不到了。


烤豆乾!!!四川達州的一個小鎮上

這個並不是過年才能吃到的,是冬天才能吃到的東西,只有冬天商家才會擺攤出來賣。

在外面也吃過不少燒烤但是就這個味道讓我自己難以忘懷

走了很多的地方才發現就家鄉的的燒烤攤、火鍋、燒臘、豆花兒最好吃

不接受反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