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很簡單呀,不知道題主的專業基礎所以我就打個比方吧,兩列復興號從北京到上海,速度都是350,我們可以理解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是一樣的,其中一列掛了20節車廂,另一列掛了10節車廂,也就是20節的比10節的頻率高,最後雖然同時到達上海,但是20節的運輸的人更多,同樣的,高頻信號可以在相同時間內傳輸更多的信息


不會高到毫米波的,因為繞射障礙能力太差。

頻率高,可用帶寬大,但也面臨信噪比的惡化,需真控制通信距離,比如用微蜂窩,或者提發射功率,或者用簡單調製,每符號比特數更小。

香農信道容量公式仔細去看看,描述通信容量,帶寬,信噪比之間的關係。


首先,信息傳輸和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沒多大的關係。別告訴我那需要一句話一個應答,跟IP協議似的。

其次,著名的香農公式告訴我們:

[公式]

咱拋開信噪比不談,這東西和傳輸頻段的帶寬成正比。

問題來了:傳輸速率和帶寬成正比,和頻率沒關係啊?為什麼頻率越來越高呢?這就是接收設備的問題了。

比如同樣需要100MHz的帶寬,我們用10MHz~110MHz呢?還是用1000MHz~1100MHz呢?

答案是:讓一個接收機在跨越10MHz~110MHz的範圍內接收信息,難度大(以前)而且擠佔了短波、超短波等很多業務的頻段。而在1GHz的頻段內,接收機可以做得很好。

打個比方說,在高速公路上,一輛汽車的車速在110~120km/h之間變化,是很正常的,是平穩的車速。如果車速在5~15km/h之間變化,那就有問題了,不是交通擁堵就是車子/腦子有問題。

頻段高了,對設備的要求也很高。比如50GHz頻段中,從中精確挑選出100MHz,是有很大難度的。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也許很容易做到。

話說回來,即使設備沒問題了,但高頻段的傳播特性導致運營成本高——電波直線傳播,你得設很多基站才能覆蓋手機所在的區域。

那麼,移動通信最好的頻段是哪些呢?目前公認的大致在500MHz~1GHz的範圍內。但是,這一段裏相當一部分頻率都分配給廣播電視業務了!

隨著有線電視、網路電視的發展,靠無線電傳輸的電視節目越來越少了。於是有關部門及企業希望廣電部門讓出這一部分頻率來,給手機用。廣電部門不肯。他們也要開展移動通信業務。

這不,他們已經拿到了執照。如果不出所料,很可能用700MHz的頻段。

所以,現在手機通信頻率越來越高,一部分是技術原因,另一部分是迫不得已。如果有黃金頻率可用,誰也不願意去高頻段開展業務。


因為 電磁波傳播速度≠信息傳輸速率;

根據奈奎斯特準則,信息傳輸速率要大幅度提高就需要大帶寬,那麼頻率就要提高才能獲得大帶寬(從kHz到MHz再到現在GHz級別)

所以。。


頻率高主要是因為低頻段的頻率資源不夠用了。如果低頻黃金頻段有足夠的頻率資源,大家不會主動往高頻段擠,因為以目前技術,頻率越高,基站側和終端側電路都不太好設計。


電磁波傳播速度和頻率沒有關係,是兩個概念。所有頻率的電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光速。不同頻率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衰減不同。作為通信用的電磁波頻率一個是要考慮通信容量,還要考慮衰減。


頻率越高,通信帶寬就越大,通信速率就越大


是因為頻率越高,相對傳輸的信息就越多 進而使的傳輸時間越短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