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是不是腦子裡先記住這個音,然後才能唱準?還是說歌手死記第一個音,然後根據相對音程來唱?

記憶固定時間間隔的節拍為了唱好變化的時間間隔的節奏型?

③如何進對第一個字?數句與句間有幾拍?記這個字前某個音符,一響你就知道該唱了?

④感覺聽人聲的高低比聽樂器的難多了,尤其是唱時值很短的字,很難聽出來高低,你們是這樣感覺麼?是不是聽少了。


1,除此以外也通過音程來唱音高,也通過伴奏找音高。哪種都行,哪種熟練用哪個。

2,不是。你說的節拍是拍號嗎,拍號代表曲子大體上的律動。你說的節拍是節奏嗎,有時候配合字,有時候配合音高,有時候配合和聲,或者還有更多,沒有準則。

3,123跑,12跑,預備~跑,跟這個一樣。字的音參看1。

4,是的,人聲當然比樂器難控制音高。聽不出來高低,那要練。


有固定音準品格就沒有問題,弓弦樂就難啦,大中小提琴,二胡,馬頭琴等等,就要靠長期練習啦。


音準更多就是視唱練耳訓練……多去唱音階自然音感會更好。

節拍練習的時候一定要去數啊!不然你覺得大家練音樂好幾年、十幾年的、都在練什麼呢……總不能一直一直在唱歌找感覺就會有提升吧!這是不可能的! 光鮮的外表背後都是苦逼的練習……數著數著你會慢慢的理解什麼叫做節奏律動之後就不用刻意數出來了。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牛逼的人好像都不用數拍子其實他們是已經過了這個階段而已。

節奏感這種東西也是數著數著數出來的。一開始是數不過來,從慢速開始慢慢練習。 從三四十速度到一百多速度怎麼也得練個一兩年的。 你覺得數不過來純粹是練的時間太短而已。 等你140的速度能數過來了節奏感就已經很不錯了,這也是學任何樂器都起碼要堅持個兩三年纔有一定程度的原因。其實理論沒多少東西就是不停的練習而已。 老師只是不停的告訴你哪裡練錯了要注意並且控制你的練習進度不要圖快而已。去學音樂也千萬不要覺得老師教你的內容太少因為的確沒有太多新鮮的東西。都是練練練


你這些問題都是視唱練耳能解決的。

歌手唱歌不是先記住那個詞的音,如果是翻唱還有參考,如果他是第一個唱這首歌的人,怎麼記?所以他記的不是這個詞的音高,而是看譜子上這個詞對應的音符是什麼,唱的是音符的音高。

從什麼時候進第一個詞,也應該是參考譜子,然後看前面的前奏有幾拍。當然也有弱起小節,一般弱起小節會比普通的更難進一些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讓自己變得專業一點,你要做的不是無譜唱歌,而是應該先把dol到si的音階反反覆復唱,直到自己有音高概念了再看譜唱,節奏也是一樣的,先學會節奏型,區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的區別,不斷的練習打常見的節奏型,再打有音高的曲譜。


我覺得,

音準是80%的天生加上20%的練習

節拍,你應該說的是節奏感吧,天生的因素沒有音準那麼多,但也是有的。


專業音樂生,在高考時,大學裡,都會進行聽音訓練,視唱訓練。所以在歌曲想起的時候,心裡自然而然就知道哪裡該進,哪裡該停止。

樂譜是包含了音準,節奏,情緒等等信息,看了樂譜自然就知道怎樣去演唱。

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一共七年,有的人可能時間更長。我們的耳朵已經能聽出三和絃、七和絃,甚至九和絃。一邊聽歌曲的旋律,一邊寫譜子,已經是小菜一碟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