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我的答案是:李成梁家族在明金戰爭中損失很大,在金軍的鐵嶺大屠殺中李家男子遇害十七人,女子遇害七人。此後,李成梁直系子孫一脈一蹶不振,但是旁系的「老二房」卻從此以後扶搖直上,在清初以「英才輩出」著稱。

金軍攻克鐵嶺後「遂屠鐵嶺,殺軍民二萬人」,在李氏族譜中也留下了「萬曆己未年,鐵嶺城陷,殉難失冢」的沉痛一筆:

此後李家主系逐漸退出舞台,而「老二房」李春茂的後裔則在清初大量擔任各地官員

詳細情況請參閱滿鐵出身的園田 一亀1938年所著『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一文


我印象裡面應該是沒有滅族

1.李懋祖(李成梁曾孫)

永曆二年降清,任廣西巡撫

其後何騰蛟調集曹志建、焦璉、胡一清、趙印選、盧鼎等部兵從七月十七日起圍攻永州(府治在零陵),到十一月初一日攻克該城,擒殺清廣西巡撫李懋祖、廣西總兵余世忠,清永州通判酈胤昌投河自盡

瞿式耜《永城大捷疏》,見《瞿式耜集》第八十三—八十四頁

2李思忠

李思忠,字葵陽,鐵嶺人。父如梴,明遼東總兵官寧遠伯成梁族子也,仕明為太原同知,罷歸居撫順。太祖天命三年,始用兵於明,克撫順,得思忠,如梴徙還鐵嶺。明年,師下鐵嶺,如梴及弟如梓子一忠、存忠死之。六年,定遼陽,敕思忠收其族人,俾復故業,即授牛錄額真,予世職備御。尋以獲諜,進游擊。

天聰天聰三年,太宗自將伐明,取永平等四城。師還,貝勒阿敏護諸將分守,察哈喇以蒙古兵守遵化,思忠及甲喇額真英固勒岱等為之佐。既而明將謝尚忠等來攻,思忠與戰,敵三進三卻。阿敏議棄四城東還,檄察哈喇合軍出塞。時尚忠攻遵化正急,發火箭焚我軍火器,我軍方恇擾,思忠戒無輕動,徐結陣出城,挾降吏四人以俱,身為殿,出塞無一亡失。師還,上譴阿敏等,以思忠力戰,貸勿罪。五年,從固山額真楞格里等伐明,攻南海島,未至,遇明兵茨榆坨,俘十一人,得舟五。明兵爭舟,思忠與戰,砲傷額,勿卻,卒敗明兵,進二等參將。九年,察漢官所領城堡戶口盈耗,思忠轄沙河堡郎寨,增丁百十有三,上嘉賞,賜狐裘一襲,進三等梅勒章京。尋命駐蓋州。崇德二年,命修遼陽諸城,思忠疏言:「蓋州處邊,士卒任防守,餘丁僅足以耕。今棄農就役,工窳而農亦廢。請俟諸城工竟,庀役造磚從事。」上允其請。七年,漢軍旗制定,隸正黃旗。

順治順治元年,從豫親王多鐸徇陝西,破潼關;下江南,克揚州,撫定江北州縣凡十。三年二月,命以梅勒額真戍西安。三月,擢陝西提督。恩詔,累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十一年,致仕。十四年七月,卒。

思忠思忠子五,第三子顯祖襲爵,世祖賜名塞白理,授二等侍衛、甲喇額真。康熙初,授隨征江南左路總兵官,遷廣東水師提督,改浙江提督。耿精忠叛,自福建侵浙江,塞白理疏請分兵援台州,防寧波。尋從貝子傅喇塔擊走精忠將曾養性。十四年九月,卒於軍。乾隆初,定封三等男

廕祖廕祖,思忠次子。事世祖,自廕生授戶部員外郎,三遷兵部侍郎。順治十一年,直隸災,命與尚書巴哈納等治賑。尋授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總督直隸、山東、河南三行省。疏請蠲被災諸州縣秋糧,招流民還故里,當隨地安集,以時予賑,毋使道殕。又疏言:「直隸濱海北塘、澗河、黑洋諸地,宜分兵駐守。」時議禁海船,魚鹽米麥不能轉輸,請官為編號,譏其出入,則商民皆便。並下部議行。


沒有。

前面答主 @洛林 提到了後金攻下鐵嶺後,有李氏家族17人遇害。但這些李氏男丁和李成梁的親緣關係都不大,而是老二到老五房的後代子弟——即李成梁的祖父的四個弟弟的後代。

1、首先有必要解釋下李氏的家族族系

李家祖先是高麗人,他祖父李春美的墓誌上,明確記載其祖先是「先籍朝鮮國禿魯江人」,即今天北朝鮮慈江道境內。明初朱元璋洪武20~21年前後,明軍進入朝鮮半島本部,招撫當地高麗族和女真族土著,設立鐵嶺衛、三萬衛等衛所,李成梁的祖先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明朝招撫的。

隨後,因為位置偏遠,且有必要緩和與高麗國的緊張關係等原因,明朝旋即把這些衛所和剛招撫的人口大幅撤到遼東,輾轉遷徙後,安置到遼北的故銀州。這就是鐵嶺衛和今天遼寧鐵嶺市的大致由來。

明朝的軍戶人口,因軍功獲得的職位是可以世襲的。李成梁的曾祖父叫李文彬,是「鐵嶺衛世襲指揮僉事」。李文彬有5個兒子,長子李春美,之後是春茂、春芳、春芙、春蓉。

李成梁是李春美的長孫,所以李春美這一系,是李氏家族的老長房。春茂、春芳、春芙、春蓉,是老二房到老五房。

李成梁發達之後,老二房到老五房肯定也憑藉家族關係,得到了很多好處,但是他們和李成梁的親緣關係並不近,而且這四房裡沒有湧現出什麼特別出色的人才。

李成梁發達之後,他的兒孫都離開了鐵嶺,有遷居京城的、有到外地為官的。留在鐵嶺的其實是老二房到老五房的人。後金軍1619年攻陷鐵嶺時,被殺的最多的是老二房、即李春茂的後代,明確記載有「十男六女殉難」。還有一些李氏後代加入了漢軍八旗,主要也是老二房李春茂的後代(比如李思忠一系)。

李氏家族裡,李成梁是「成」字輩,他這一輩的男丁名字都是「李成X」。之後是「如」字輩。

鐵嶺一戰中,被殺那些「李如X」們,並不是李成梁的親兒子,而是老二房李春茂的孫子。

2、

努爾哈赤就算想報復李成梁也沒有機會,因為在薩爾滸之戰後,李成梁的兒孫首先遭到了明朝官方的清算。

1、在後金起兵前,長子如松身為遼東總兵,已經在和蒙古的戰鬥中,中伏身死;

2、次子如柏,在薩爾滸戰後,遭參劾罷職,天啟元年死在京師;

3、三子如楨,薩爾滸戰後,朝廷中一些人認為李氏家族即是遼人土著、又「久鎮遼東、威名長遠」,曾推薦他出任遼東總兵官,但表現讓人失望,後金攻鐵嶺時,如楨「擁兵不救」,因坐視鐵嶺淪陷,事後也被彈劾下野,崇禎四年死在京師。

4、四子如樟,沒有在遼東做官,長期外調,曾是「東西延綏總兵」,沒有男性後代;

5、五子如梅,早在壬辰援朝戰爭中,就因表現不利遭彈劾去職。

李成梁五個兒子,除長子有「乃父風」以外,其他四個都是犬子。

李成梁做官時,非常善於鑽營,除了張居正對他的印象很好以外,萬曆皇帝也非常欣賞他,對他很多不檢點的行為表現出極大的包容。這種恩遇也愛屋及烏地惠及到李成梁的兒子身上。

但是1619年薩爾滸之戰後到1621年遼瀋兩役,明朝在遼東遭到一系重大挫敗,偏偏萬曆皇帝又死了,李家失去了在朝中的最大靠山,亟需有人充當泄憤的替罪羊。所以如柏、如楨在這一時期受了不少罪。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這些人的年紀。

要知道,李成梁出生於1526年,他的年紀相當於努爾哈赤的父親。

李成梁能有如此多的人生故事,還兩次出任遼東總兵,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的身體很好,具有「超長待機」的硬朗身板,活到89歲(虛齡90)。他的生命比別人有很多的時間,所以能在明朝官場上活躍的表演

李成梁的五個兒子當中,如松、如柏、如楨也都比努爾哈赤年長。

李如柏雖然遭彈劾閑居北京,天啟元年死的時候,他已經是68歲的老人。假設李如松沒有戰死,那麼薩爾滸之戰爆發時,也是70歲的古稀老者了(虛齡71)。

李成梁的五個兒子生下的孫子更多,人生境遇各不相同,有遷居朝鮮去的(如松子性忠、如梅子憲忠),有在崇禎年間到清朝初年繼續為官,有在李自成如京後「殉難」的,有當悠哉富家翁的。

清軍入關前,李成梁的五個兒子都死了。清軍入關後,也沒有對李成梁的孫子和曾孫有過報復行為。


這個帖子里講了一點https://www.zhihu.com/answer/884596197


李如柏是努爾哈赤侄女婿,而且把侄女嫁給他是在努爾哈赤祖父誤殺之後。

還有薩爾滸之戰,李如柏的部隊按兵不動不打努爾哈赤主城也不救援旁邊的隊友,他也是四路明軍中唯一完整退回來的,其他三路明軍都被努爾哈赤打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