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手機遊戲廣告



謝邀。

應該說是感到意外,還有尷尬的。

如果說香港藝人本身的定位就是偏娛樂,我們通常更能理解其商業化的邏輯。

而李連杰的偶像身份太重了。差不多是全中國曾經的青少年偶像,那一代人很多都為人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了。

遊戲是我們過去和現在娛樂的一部分,我們對遊戲的認識比父母那一代更深刻。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問我對自己孩子玩遊戲支持不支持,這讓我怎麼說呢?

古天樂要捐學校,陳小春、渣渣輝、吳孟達、王寶強甚至成龍經常演繹市井形象,還都好理解。李連杰形象定位跟遊戲差距太大了,情感上不好接受。另外,李連杰在廣告中的表現也挺尬的。

能請動這麼多大牌明星,遊戲吸金能力毋庸置疑。這個錢要不要拿,是明星們的自由,大家怎麼看,也是大家的自由。

大學同寢室的兩個同學因為玩網遊退學,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希望青少年引以為戒。成人也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精力、金錢在遊戲裏。

虛擬世界的刺激和成癮性,是有程序演算法保證的,經過嚴格測試和市場反饋,而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勸誡基本上也沒什麼用,只能自求多福了。


網路遊戲有多賺錢,看史玉柱自述2006年一年稅後利潤45億元……可見,網路遊戲無論想請哪個明星代言,都是輕鬆加愉快!

引自《史玉柱自述》


因為錢?


最近好像經常在知乎上看見這樣的問題:

1、如何評價李連杰代言《精靈盛典》一事?

2、為什麼這麼大牌老牌明星代言網頁遊戲和手遊(李連杰 成龍 張家輝。。。。)?3、為什麼現在許多大明星去代言網遊?有些甚至是腦殘型遊戲?難道接廣告不看質量的嗎?4、如何評價周杰倫代言網頁遊戲?5、明星紛紛代言網路遊戲,除了錢還為了哪般?6、為什麼好的明星會代言一下網頁遊戲,比如傳奇之類的?

甚至我親愛的傑倫也。。。當然這是2016年的新聞了

所以這些明星到底怎麼了?是熱愛網遊還是真的想不通來自掉身價,來仔細分析分析~

關於李連杰代言這個事情可以先看一下這個視頻

這件事情發生後不少網友認為李連杰接這種廣告很掉價,有些「晚節不保」的意思。眾所周知這些遊戲都已經不是當下流行的遊戲,就連小學生編程做遊戲,都首選和平精英,王者榮耀來模仿。

視頻中這段臺詞看著他確實在真心實意地推薦,不過不少網友應該都看的尷尬吧,像電影似的畫質實際上可能連幾十年前的電影畫質都不如……

不過也有網友較真,李連杰說是朋友推薦的,這個朋友會是誰呢?大家最先想到的估計就是成龍了,前段時間有個廣告估計大家也有點印象,成龍穿著遊戲盔甲站在城牆上,拿著大刀拍廣告,還用上了「DUANGGUANG」的經典段子,「其實我之前是拒絕拍傳奇遊戲的,後來我試玩了一下,哇,爆率真的高……」。就跟之前他接霸王洗髮水一個套路,從來逃不過真香定理。

然後成龍和李連杰的套路其實很相近,就連穿的衣服也和李連杰是相同風格,或許真的是成龍推薦給李連杰的。

其實我也很好奇,李連杰好歹也算是國際影星吧,雖然這幾年沒什麼影響力太大的作品,總沒淪落到靠代言遊戲養家餬口吧?

而且請他代言,估計廣告費也不低吧

一個傳奇手遊就能有那麼多的廣告宣傳費用?

又為什麼會紛紛選擇陳小春、胡軍、張家輝、古天樂、成龍這些明星代言?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還是得從 「 傳奇類 」 頁遊、手遊乃至 H5 端遊如何盈利開始說起。

經過這些年,我對於各式各樣的傳奇類頁遊、手遊的推廣已經厭煩到快要吐了,如果你恰好和我有一樣的反應,那麼恭喜你,有這種反應說明你不是傳奇類遊戲的目標用戶。

這些遊戲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基本上都只是換個皮換個名字就上架,不論是在玩法還是創意上都遵循著最原始的那一套自動打怪,遊戲內容千篇一律,只有各種誘惑玩家充值的套路可以看出製作者的用心。

這樣的遊戲放到現在的年輕人面前,99% 的人連正眼都不會看他一眼,照理說這些遊戲根本就沒人玩,又何來營收一說?

關鍵就在於我之前的那個說法裏有一個重點詞語:年輕人。

中國的網民可不是隻有年輕人,還有千千萬萬的中年人啊,這些人才是現如今消費能力最強的階層,而傳奇類遊戲的目標用戶也正是他們。

這些 30 多歲乃至 40 多歲的中年人玩家是構成傳奇類遊戲玩家的主力羣體,他們往往有這麼一個共同特點:經歷過 21 世紀初端遊《 熱血傳奇 》最輝煌的那個時代,如今則是事業有成,生活在娛樂活動匱乏的三四線城市,平時大多數工作需要長期面對電腦( 如一些公務員或者老總 ),同時又不想去在花費時間與精力學習遊戲玩法。

成家立業卻又極度缺乏娛樂活動的他們厭倦了花天酒地,撲克麻將,這時候恰巧有那麼一個傳奇類的遊戲出現了,一下子把他們的記憶帶回了十多年前。

那大屁股顯示器前,聚精會神盯著屏幕的自己。。。

在遊戲裏被人殺死,氣得跳腳的自己。。。

在網吧沙發座椅上,為了佔住機器昏昏欲睡的自己。。。

帶著這樣的情懷,他們義無反顧地投入了遊戲之中,大手大腳地充值,似乎是想用花錢來彌補當年的遺憾。

誠然,不是所有的玩家都是土豪,大多數人最多花個幾塊幾十塊就差不多了。但是頁遊手遊的特點在於:盈利靠的從來只是頂部的用戶,而不是佔了絕大多數的底層玩家。

支撐起這些遊戲盈利的用戶,往往都是那不足 1% 的重度土豪玩家,他們貢獻了 99% 的盈利。

有的土豪玩家一天時間就充值幾萬塊錢,享受著在遊戲中呼風喚雨的快感。

而又因為這類遊戲的玩家流失速度很快( 普通玩家 ),在一個伺服器沒什麼人之後,土豪們也會離開,或者前往下一個人氣高的伺服器,開始一個新的充值輪迴。

如果是在別的國家,這樣的盈利模式興許無法支撐很久,但是這是在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讓這種看似畸形的盈利模式可以持續性地發展。

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在這個行業裏,「 規模很小 」 的公司一年流水也能上億,像是 37wan( 成龍所代言的遊戲所屬公司 ) 這樣經營得很好的公司,往往一年的廣告費就有 3 億。2016 年,光是 「 傳奇霸業 」 一個遊戲整年的總流水就達到了驚人的 12 億。

也難怪這些遊戲的廣告幾乎是鋪天蓋地無處不在,就連 Adobe Flash 更新提示都帶著網頁引導。

有了錢之後,請明星代言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其實這些頁遊手遊的幕後老闆哪裡會懂什麼營銷,一開始都是毫無意識地胡亂使用明星頭像,挨個試過去,最後發現像是林子聰、陳小春、張家輝、古天樂、胡軍這些人的效果比較好,就一直用了下去。

這些明星效果好的原因在於他們曾經在影視作品中飾演過非常看重兄弟情義的角色,比如林子聰在《 隋唐英雄傳 》中飾演的程咬金、陳小春在《 古惑仔 》中飾演的山雞、胡軍在《 天龍八部 》飾演的蕭峯等。這些垃圾遊戲,幾乎將我們小時候喜歡的明星們一網打盡。

然而實際上這些遊戲公司並沒有付出一分錢,只是一直在侵權使用這些明星的頭像而已。

直到這些遊戲名氣大了,被相關明星的經紀公司注意到,這些經紀公司就會過來和遊戲公司交涉關於侵權相關的問題,也就是說,不是遊戲公司去找明星代言,而是明星那邊自己找過來的!

這個時候遊戲公司大手一揮:你瞧要不這樣,你拿個侵權賠償費也就幾萬幾十萬,要不幹脆直接給我們遊戲做代言?換幾套衣服,說幾句臺詞,就給你十倍的錢,或者按照利潤分成!

在這些明星的粉絲眼中,他們所喜愛的明星接下這種 「 垃圾遊戲 」 的廣告無異於自污名聲,但是他們只是站在粉絲的角度,而沒有去想過這些明星們的生存狀態究竟如何。

在各種流量小生當道的現在,這些曾經的巨星的生存空間也被壓縮得很厲害,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很難接到,收入也變得很不穩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動輒上百萬的數字,明星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也就顯而易見了。

因為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這個世界,不再是演技好就賺錢的那個世界了,也不再是遊戲好玩就能賺錢的世界了。


我其實也想發這個話題,既然有人發了。我就接著……

李連杰很久沒有影視作品、廣告代言,搜一下出現如下標題:

然後代言遊戲奇蹟,我的第一感覺也是有點尷尬。尷尬的是廣告詞,大概意思是很久沒有代言廣告,怕麻煩!現在開始不怕麻煩了,主要不是缺錢,也不是需要錢。你可以試試。

網上搜了一下大家還是有點想法的:

天天快報?

kuaibao.qq.com

李連杰不違法、不違背剛理倫常,也無可厚非。只是作為影迷,反差太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