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站在中立者的角度來談談,其實不止iPad還有很多手機,都朝著type-c介面去改變,這是一種趨勢,畢竟科技是一直在進步的,人們對聲音的傳輸質量也隨著這種進步更加苛刻(對部分人來說)。

其實,我是挺喜歡3.5毫米的耳機介面的,因為我身邊還有蠻多設備都是使用3.5毫米的耳機介面。除了我的iPad Pro,其它使用的都是3.5毫米介面。我覺得這種介面在未來不會被淘汰,但是它會變得小眾。在這十多年間(電子設備流行爆發)3.5毫米介面幾乎統治了音頻設備介面的大半壁江山。我小的時候,接觸到的手機、其它電子設備的音頻介面五花八門,要麼只能外放,要麼就得買配對的耳機,不過好像沒多久,我身邊的設備絕大多數都是3.5毫米介面的了,那時我覺得挺好的。

那個時候應該就是五花八門的音頻介面退下舞臺,3.5毫米介面登臺的時間段,它們出來的時候想必也是諸侯紛爭,可又有多少人見證過呢?反正它們紛爭的時候我肯定沒出生,嘻嘻。我用3.5毫米介面的設備也有十多年了,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多年,所以我對它的感情肯定很深。

如果使用蘋果手機的朋友們也會經歷過,取消3.5毫米介面,使用lightning介面作為音頻介面。剛出來那段時間,我覺得很奇葩,充著電的時候就不能使用耳機,使用耳機的時候就不能充電,雖說後面我也無感了,因為自5s之後就再沒用過蘋果家的手機了。這種感覺直至我買了iPad Pro才深有體會。之前我在宿舍追劇,那會兒也是深夜,同學們都睡覺了,到劇情到高潮的時候,突然電量剩餘5%警告,無奈只能爬上牀休息,讓iPad也休息了。第二天再看剩餘的一點劇情感覺還是沒有一次性完整看完那麼爽,所以這也是我想吐槽的。我的iPad Pro雖然是type-c介面,但是卻不能使用type-c介面的耳機 ,要專門買蘋果的type-c耳機,或者買蘋果通過認證的type-c轉3.5毫米的轉介面。我只想感嘆,何必整得這麼麻煩,emmm(其實我在感嘆我沒錢,不然直接入手一個AirPods)。

取消3.5毫米耳機獨立插孔,是必然,但是對普通大眾來說是非必要,對蘋果來說有必要。

對我個人來說,我很喜歡type-c介面,不喜歡以前的Micro USB介面,盲插設計真的很不錯。在手機、平板、電腦市場中,音頻介面的紛爭應該就是3.5毫米、type-c、lightning這三個。我篤定type-c介面定會像3.5毫米介面一樣,再一次統一這個市場,成為一種標準。但是要讓大眾完全接受,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我不知是多久。

有一個詞我覺得說的很好「不破不立」,原因很簡單。現在的無線設備已經做得很出色了,不管是AirPods還是其它廠商的。在將來使用無線設備來接收音頻的使用頻率一定大過使用type-c,同時也為了設計出更加優秀的設備。比如手機,就這麼大,一個3.5毫米佔掉的空間比type-c多,所佔的厚度也比type-c多。所以對蘋果來說,甚至對很多廠商來說,取消3.5毫米耳機獨立介面有必要,也是必然。

我們在享受科技的時候,我們興許會對一個產品有很多挑剔,但是很難以一個設計者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只覺得有的東西本就不應該去除,有的就不應該這麼設計。其實任何被設計出來的東西都不會絕對完美,有時候做一些捨棄看似會帶來如同分娩般的一時陣痛,過後就會好了,甚至帶給你更精彩的天地。


感覺iPad這麼大,內部怎麼都能擠出來個耳機孔的位置。不過鑒於airpods的使用體驗,iPad取消耳機孔也在意料之中,此外一個airpods多少錢,賣一個蘋果能賺多少,這不比賣有線耳機不賺錢多了


考慮到藍牙耳機的普及程度以及AirPods 等設備的普及程度,iPad 取消耳機孔是可以接受的。

可以接受不是說必要。是否有必要最終還要看蘋果公司的決策。


取消耳機孔是為了讓機身更薄 為內部增大空間 ipad相比iphone更加需要輕薄 iphone比ipad更佳需要內部空間 所以兩者都有必要


主要也是蘋果的藍牙耳機越來越普及,在藍牙時代,有沒有耳機孔也許不必要了。絕大部分不追求音質的人來說,無線耳機有錢肯定比有線的更好。

講真的能聽出音質差異的人還是不多,但是同時取消耳機孔可以降低成本,可以減少機身的佔用空間,這絕對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呀。


希望保留3.5mm耳機插口,畢竟有很多iPad用戶是把它當成一個便攜音樂工作站來用,沒有插孔很多時候只會徒增麻煩。


打開庫樂隊,將會彈出「使用藍牙,彈奏觸控樂器或播放樂曲時可能有延遲。」藍牙的延遲是無法忽略的問題。玩FPS遊戲1毫秒是致命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