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名著想的多麼高不可攀。除非核心專業領域,頂尖作家創作小說就是給普羅大眾看的,自然會考慮作品的可讀性,不會故意裝叉的。

你就當小說看吧,裡面每一個角色都可以代入其中,體會他們的心路歷程,反思自己的人生。

或許前面關於舞會的部分,戰爭的描寫,還有時不時的議論說教,讀者可能不太適應(讀完之後,你或許會發現這些恰恰是精華)。托翁專門分成了小章節,不用操之過急的。

人物眾多,名字也不好記,但是記住主要人物的線索就行了。我是工科生,閱讀量很少,第一本重量級世界名著就是選擇的《戰爭與和平》,用了半年時間看完,越看越好看(??ω??)??。

另外可以先看看電影,別擔心自己會先入為主。首推1968年蘇聯版,真正的藝術。

1956美版拍成了「亂世佳人」,2007法意合拍版和2016英國BBC版拍成了「傲慢與偏見」,都很不錯。畢竟戈爾丁說「《戰爭與和平》每六個角色都能組成一部簡奧斯丁的小說」,並非虛言。

最後關於譯本的問題,受眾多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劉遼逸版、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草嬰版和譯林出版社的張捷版。我看的是劉遼逸版,另外兩版也看過一部分,感覺都還不錯。聽說還有民國高植譯本也很不錯?

題主,這本書對我的世界觀影響很大,期待和你交流啊。

這部史詩,這幾個地方常駐我心。

一、安德烈公爵入世與出世之間的迷茫,特別是第一次受傷躺在戰場上仰望星空的冥想;最硬核的是他彌留之際的死亡之旅。

二、安德烈的父親,他彌留之際的倔強、對當局昏庸的憤慨以及對時局的通透,「老人與海」的感覺啊。

三、皮埃爾初入社會的迷茫,對事業和愛情沒有方向,最後是如何自救的呢?

四、月光下,娜塔莎的少女情懷,青春的悸動;異地戀的痛苦和糾結,最後變心,這個激情洋溢的女子到底在想什麼呢?最後致力於救助傷兵,與安德烈最後的互動。

五、羅斯托夫從中二少年中的蛻變,被朋友引誘賭博,輸掉巨款後的痛苦,他是如何面對的?他最後如何面對家庭的重擔和愛情的割捨?

六、小彼佳青春熱血,暴風雨前的意識流描寫,誰能想到這位可愛少年會歿於戰場。

七、皮埃爾投身改革農奴制的事業,不就是托翁自己的寫照?最後決定刺殺拿破崙,被法軍俘虜,冒著冰雪嚴寒隨著殘軍潰退,他在想什麼呢?

八、善良的瑪麗亞公爵小姐和令人心疼的索尼婭,宛如一股清泉湧入我心。


那不就對了嗎?


看的高興就好,其他的莫強求。


如果能當小說看,並且看進去了,說明你已經達到了作者的目的。他就是希望你以這樣的方式看。


如果你想消遣一下,自己的感受就足夠了。但如果你想分析一下人物情節視角結構之類,推薦看看文學理論...不得不說,幫助還是蠻大的,很多覺得精彩的地方就是說不出原因,一經點撥馬上就知道了。


你讀的時候沒發現作者有時候突然不講故事開始講道理,夾帶私貨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