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按道理戴口罩可以说是目前最廉价的预防措施了,可是今天去了各大药店,口罩、酒精、体温计全都卖没了。面对这种局面,国家不是应该让生产口罩商家的加班加点的大量生产口罩,保证供应量嘛?为啥弄得和饥饿营销似的,一个一次性口罩甚至卖到三四十块。


厂家就算出口价不变,渠道供应也是优先灾区。如果用用特殊的渠道购进了一批防护口罩,但是价格翻涨了两倍,药店只能按进价卖出,但是也比之前高。这样就像涨价了,那么会被举报,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不让卖了,所以只能停售。卖的话都会异口同声骂药店发国难财,所以还不如少点事情。

如今就有被罚的,一元口罩进价0.6元,被罚四万多。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1351587


因为到初五,国内口罩产能才恢复到一天800万只,马力全开才2000万只,全球产能也不过5000万只,全国14亿人,大部分人买不到口罩才是正常的,不是药店买不到,是哪都买不到,国外的口罩都抢没了,不要再揪住药店不放了,他们不干了,药都买不到了。


「一罩难求」

此时此刻(2020年2月15日),普通医疗口罩的价格为5元/个,相比疫情爆发前0.3元/个上涨了16倍,而N95的价格为30元/个,是之前的5倍,价格如此畸高同样「一罩难求」。假如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回溯这段历史,你都会注意到:

买口罩不单纯是金钱的付出,需要:找朋友、找关系、加入各式各样的微信群,提防骗子,是对一个人综合社会能力的究极考验。

武汉疫情的蔓延,新型肺炎的爆发与恐慌,春节前后的20天左右,留在中间商手中的是全国人民仅有的库存。而囤货者入场,用高价打了武汉、打了全国人民一个耳光。

很快,各地工商,物价部门、电商平台积极响应,全面打击奸商「发国难财」的行为,处理了扰乱市场的不法分子。但在利益那吃人的欲望下,永远都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寡头」

市场营销的基础是建立在「供需关系」之上,

供大于求称为「买方市场」,求大于供则是「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买方决定价格 / 卖方市场:卖方决定价格

疫情爆发前,在厂家、门店和中间商手中有多少库存我们不得而知,有多少人嗅到商机,默默囤货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把当时所有的口罩集中起来,都无法满足全国、哪怕湖北地区的需求,导致口罩彻底的沦为「卖方市场」。

全国总人口:13.9亿,武汉908万人,湖北人口5917万人

全国城镇人口59.58%,乡村人口40.42%

未满16岁占17.8%,60周岁以上占17.9%2019年全国口罩总产量50亿个,其中医疗消耗占比54%这意味著:即便老人/未成年人不出门,农村地区不外出,仅城镇适龄务工人员每人一个,每天的需求量都高达5.6亿。数据来源:《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囤货者在这个时间点上,实际「垄断」了全国市场的口罩供应,当卖方成为「寡头」,就拥有了最大的议价能力。纵使发文「限价」制约,受利益驱使,这些人也不会把到手的利润白白送出去

「网店不让高价卖,药店不让高价卖,没关系,找个做微商的,手里几千人群那种,加个0直接卖给他就好。」

而最令人细思恐极的并不是他们的贪婪,是在买方/卖方市场的关系中,价格竞争是倒置的。比如在买方市场中,价格竞争是「你降我也降」,

「卖方市场中,价格竞争是「你涨我也涨」,越稀缺越值钱。」

虽然企业开足马力,奈何武汉、湖北地区的医疗物资缺口很大,刚刚启动的产能还无法满足需求,这些都导致了「口罩经济」在黑暗中的滋生。


「利益」

口罩的利润有多高?我们简单计算一下:

  • 消费者的价格概念:0.3元-5元是贵了4.7元
  • 商人的价格概念:0.3元-5元是1600%的利润

一个家庭的储备需求有多少?

  • 按照2个人,每天3个计算:2人*3个*30天=180个/月
  • 也就是说消费者每次至少会进购200个以上

一个口罩群存在多少个消费者?

  • 一般微商群的人数在300人上下

交易量应该是多少?

  • 300人*200个*5元=6万个口罩/30万元

利润有多少?

由于口罩紧俏,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前的价格已经没有参考意义了,前几天有则1元卖口罩的药店被处罚的新闻,他的进货价为0.6元,我们依此计算。

  • 300人*200个*0.6元=3.6万元
  • 利润约为26.4万元,
  • 考虑到「群销售」是最后一环,上线加价的可能,
  • 实际利润约为:10-15万元左右/每个群。

实际收入有多少?

  • 60万个的利润为100-150万,600万个的利润为1000-1500万,能找到多少货源,就有多高的收入。

直观的讲,按照北京的房价来看,你的口罩能填满多大的房间,你就能赚到多大面积的房款。


「诈骗」

除了囤货商,没口罩也可以招摇撞骗:

1.集资诈骗,

声称有库存或者渠道,利用预付款,订金等手段,拉群拉人先款后货,然后逃之夭夭。

2.卖空做空

打个比方:目前口罩为5元一个,某人对一个月后的口罩「看空」,也就是觉得一个月之后口罩价格会掉到3元以下,就会预售一批。届时口罩降价时,「平仓」购买一批交货,如果价格不降反升,或者找不到货源,退款即可,没有法律风险;这与诈骗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利用口罩会有长时间的紧缺预期,买家不会退货这一心理,通过排队、到货时间长、生产周期长等方法达到目的。

而且这种卖空几乎没有风险,价格没有下跌,继续拖或者退款即可,卖家同时还掌握著买家的现金,一出「空手套白狼」的好戏。


「毒瘤」

驱动这些人的是什么?

63946人患病,1382人死亡,感染者还在以每天四位数的速度上升,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在助长疫情的肆虐,而促使他们罔顾法纪,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单纯是钱吗?

「我认为这已经超出了金钱,驱动他们的是一种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可能。」

压力、竞争、经济、尊严,这些现实问题假如仅仅需要一点良心交换,有多少人能坚守原则?所以这些人如同毒瘤一般,蔓延在每一个角落饥渴贪婪的吸收著血液和营养,对日渐衰弱、接近死亡的身体视而不见,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口罩产能恢复将是这一切罪恶的高潮」

人所共知,口罩是控制疫情扩散的重要医疗物资。

在爱心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本月末(2月末),全国的口罩产能就能达到1.8亿只/日,极大缓解武汉/湖北地区物资紧缺的压力。

随著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上,口罩产量能满足武汉等重灾地区,整体生产力能逐步供给全国,负担至少2亿国民的需要。

我们会理所应当的认为:产量上去了,每个人都能买得上、买得到平价口罩了。

但现实从来都不那么一帆风顺。

首先,要让所有人都能买得上、买得到平价口罩的前提是:

1.有口罩供应

2.渠道不贪污、不挪用

3.理性、按需购买

也就是说:口罩向社会供应,通过代理经销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那些转产口罩的企业,比如比亚迪、红豆、富士康,他们在完成抗疫一线的任务之后,存量口罩通过什么渠道销售?在4S店卖?在内衣店卖?这部分企业的产量除了自消耗外,输送到市场只能通过经销商解决。

口罩生产厂家亦是如此,中国有近50万家零售药店,近万家连锁药店企业(数据来源:《2018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厂家根本无力发展自主渠道。

其次,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轻易的贪污/挪用:比如门店可以公开平价卖一小批,剩下的通过自购,直接在账面上将这批口罩清空。经销商假如与门店串通,约定分赃,这批货甚至可以直接卖出去。

一只口罩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2-3个环节,即总批发/代理,区域批发/代理,门店。在这个环节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卖空,虚假交易等手段,将物资贪污/挪用。这中间的环节谁来监督?谁来管理?现实是我们做不到跟踪每一箱口罩的去向。

*本来这个位置有一个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 的视频链接,大家知道是哪条,但视频已经凉凉。有没有人贪污,有没有人倒卖,我想大家都清楚。

我们相信大部分人的正义、相信法律监管,也有不少平价销售口罩的良心老板,但问题在于:是否所有商人的良心都值得相信,值得托付千万人的生命安全?


「最后的狂欢」

当我们日夜期盼的救命物资,被不法之徒挪用会发生什么?无疑是给社会毒瘤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让他们迅速发展壮大,带著所有人走向毁灭:

1.助长疫情的扩散

他们不是在图财,而是在害命。说穿了,能拿到货源的只是极小部分人,即便层层分销,覆盖率也极其有限,根本无力负担全社会的的销售供应,而人恰恰是贪得无厌的,宝贵的口罩物资会囤积在销售环节上「待价而沽」,结果可想而知。

2.引发社会恐慌

抢购、囤积、非理性的购买将造成极大的不平衡,分分钟把刚刚恢复一点的口罩产能折腾死。

3.传销化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裁员、萧条会促使更多人成为销售中的一环,将转过无数手的口罩,加价卖出去来维持生活。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口罩变得一文不值的时候,手中还有存量,尤其末期入场的人必然会亏的血本无归。

事件最终朝著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1.口罩供应量上升至基本水平,可满足全社会的基本需求;

2.但这批口罩因为小部分人的利益需要,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平价卖出,而是转为微商/传销的货源;

3.大部分人买不到口罩,少部分人要高价买口罩,供应始终紧张,价格始终高昂;

4.口罩价格/供应拐点一直不会出现,每一个缺口罩的人,都提升了全社会的抗疫风险;

5.形成恶性循环:买不到口罩-增加扩散风险、买不到口罩-导致盲目囤货。


「应当如何应对?」

这些会发生吗?谁也不能确定,至于风险有多少,可能性有多大,想必每个人都心中有数。对这些我考虑过很多,最终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希望任何人在看完之后,有任何问题、建议、批评,只要客观有效足够理性,都希望您留言给我。

解决问题需要:市场自主调节

回到一开始,口罩的供需关系是怎么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的

  • 首先是需求激增,远超供给能力,导致口罩价格上涨、供给断货。
  • 其次是管控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让口罩从线上/门店公开销售转为地下。

这也就说明我们有两个目标:

1.供应量需要上来,达到一定的平衡,能满足社会的基本供给;

  • 需要时间,依靠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只能静待;

2.引导渠道恢复销售,平稳恐慌情绪;

  • 「中间商」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如何打破这一局面?也就是说,怎么能让他们把平价口罩通过正规渠道卖出去?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打开「潘多拉盒子」,即:

「在产能恢复、供应量能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与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取消「对于口罩价格限制」的相关规定,恢复自主定价。」

这样做的目的有几点:

1.增加「微商/传销」的销售风险

他们吞下了远超自身销售能力的货物,正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整个渠道。在正规电商平台上,买不到口罩,没有对比,没有竞争,完全垄断,市场自主调节功能失灵。

如果在供应能力保证的前提下,通过限购等措施,允许商家在网购平台上自主定价,将会给「微商/传销」传达几个信息:

1.供应量上来了,洗地、制造恐慌都没用;

2.手里的存货不是钱,是雷,随时都可能爆在手中;

3.把他们放在一个「囚徒困境」中;所有中间商都可以在线自主定价销售,谁卖的快,风险就越少,等于打破可他们之间的利益平衡。

2.增加「微商/传销」的进货风险

由于销售压力加大,利润降低,他们会停止进货,让上线无利可图,倒逼上游货源通过常规渠道(药店/超市)销售。

3.打击假冒伪劣/集资诈骗

1.针对生产贩卖假冒伪劣口罩的厂家/经销

2.针对利用口罩货源诈骗的罪犯

淘宝、京东等平台的参与与监督,能大大震慑这些人浑水摸鱼,为百姓把关,彻底改变口罩群那种三不管的情况。


「我们会面对什么困难?」

可想而知,必然会出现一波抢购,让所有努力归零,是一次次归零,甚至可能会助长「奸商」的气焰,让价格节节攀升。

但只要在产能满足基本供应,最终市场会回归理性,只要保证供应,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会越来越小,经销商的风险会原来越大,直至一切回归正常。

假如放任保命的物资在中间环节流失,那我们只能撑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了。

是会痛,真真切切的痛,痛是面临的压力,损失,恐惧,但不痛这一下,我们就只能在煎熬中买著稀缺且昂贵的口罩,等到一切结束,除了极少数人外,无人不留下伤痕。


「我考虑的具体计划」

1.在产能恢复,能满足重灾地区供给的前提下,在存量能供给全国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由有关部门决策指导,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解除「口罩销售价格」的限制;

2.各电商平台,在指导下,逐步开放商户口罩自主定价的权利;

3.各电商平台在分类中新增「防疫用品」的特殊入口,对口罩销售的商家进行审核准入,最大限度防止假冒伪劣商品的流入;

4.对于口罩分类,给予明确的划分标准:如普通医用口罩、N95等,强制价格单位为单只,强制排序为低价优先;帮助低价/平价口罩优先售出;

5.根据ID等其他标准实行限购,如每人每日在该类下限购3只,避免消费者囤货增加供货压力;

6.积极与厂家,尤其是转产的厂家联络,提供第三方客服/库存等增值服务,最大限度避免中间商的加价;


「我的思路」

1.开放自主定价是必要的,短时间抢购是必然的;

2.只要维持住供应线,什么老虎苍蝇都能打下来;

3.逼迫中间商出货,清货离场;

4.倒逼上游经销商,平价常规销售,而不是指望他们的良心;

5.让投机者离场,阻止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避免形成传销;

6.有钱人你们可以先上了,第一波销量看你们了,喂饱了不差钱差安全感的人,市场的恐慌就能掉下去一半;

7.转产的各位爱心企业请你们先卖,你们是国人之幸;

8.发国难财的各位,请开始你们狗咬狗的表演;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想法

假如您同意我的想法,请点赞、感谢、留言、转发,本文在微信(公众号:具透)、知乎(专栏:具透)、微博(@具透)中均有发布,希望用你们的支持,用我们一致的想法发出声音,向相关部门请愿,为「中间商们」敲响警钟,最大限度阻止悲剧的发生!


「最后」

为什们我们要自豪自己活在中国,自豪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与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祖国的繁荣承担责任,当爱心企业转产口罩,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全民呼唤「武汉加油」,憧憬「中国制造」时,激发每一个人的动力,是责任与良心,我心中最自豪的唯此


1,某些顾客嫉妒你卖的好,举报。

2,某些顾客想让你降价,举报。

3,确实会有三无产品,过期产品,劣质产品,举报。

4,药监没有明确的涨价标准。

5,被举报的药店面临巨额罚款和整改,甚至老板有坐牢的风险等。

6,进货价贵,n95前段时间进货18卖20也会被举报,大过年冒著被感染的风险卖口罩还要被举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做?

7,口罩渠道被规范到政府一线医护。

最后,武汉加油,义务人员加油,人民群众加油,早日击退疫情。


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事情。首先,根据官方数据2018年中国口罩行业产量为45.4亿只,占全球产能约50%。在2020年1月23日,工信部部长苗圩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口罩的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口罩生产大国,甚至在武汉疫情出现之前,还要大量出口至国外。

但是目前由于工人休息、返工难、物流难,导致整个产业链无法快速调动起来。目前网上的数据表明,复工率仅为40%左右,生产率仍然需要时间才能恢复。目前大多数销售的口罩等防护用品,主要还是各地的库存。

另外大家也要注意,前线疫区由于消耗大,大部分是用一次性口罩或无法长期佩戴的口罩,这样就导致口罩只能坚持4-24小时,消耗速度极快,尤其是医务人员。前线疫区都防护用品的需求量很大,如果连这基本的保障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医务人员的心理承受力就会受到极大的考验,所以我也建议大家通过减少出门的方式减少口罩消耗,短时间内先保障前线,而不是在家过度囤货。

国内目前没有面对这种大型疫情的防护库存体系,但是作为生产大国,只要上下游产业链齐心协力,当大家冷静下来,避免过度恐慌和囤积之后,防护用品的供应就一定会恢复,所以买不到口罩只是暂时的,属于购买力瞬间释放导致的,春节后供应链的恢复会让市场逐渐缓和下来。


口罩目前能拿到的货很少,n95的话像我这边一家最多分配3000个,一个进价在15元还要自己开车到厂家拿货。卖17元直接投诉你,弄的名声也不好。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现在已经能买到口罩啦,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多人关注,有点吃惊,事情真不真他俩理性看待。

分界线~~~~~~~~~~~~~~~~

我们家开药店,之前我爸囤了好几箱医用口罩,是平时送给来买药价格超过60的人的,平时卖三元一袋(进价1.5元),一袋20个,截止到年初二都是这个价格,很多人十包十包的拿,之前没想到病情这么严重,屯的货很快售空了,我爸去公司进货,没货,后续公司哥哥配了180个口罩,日本进口的防雾霾口罩,进价8元,卖10元,顾客觉得贵,100ml酒精进价1.4卖2元平时,售空进货涨到4元卖五元,有的头天来买第二天这价格就翻番了,温度计平时3元卖,我们进价5元,担心被举报最后还是卖3元,口罩能进到,一次性医用口罩进价两元一个,在一个小县城,你卖2.5元也怕被举报,毕竟你平时20个才3元,所以没法进,只能不进,这就是现状,我们没想发国难财,但是这价格一路飙升,我们也怕被举报,这就是现实,因为总有人不理解,觉得贵,即使你解释了(求放过,勿喷)


新冠病毒疫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目前大部分人买不到口罩的原因主要是一下几点:

1.口罩属于一次性用品,用完即扔;甚至对于一次性医用口罩来说,4小时应该换一次。全国14亿人口,粗略估计,每天就需要14亿只口罩。

2.大部分的口罩都被统一调拨到湖北重灾区了。

3.新冠病毒疫情真正被全民重视,是春节前三四天左右。而那时候,口罩生产厂家基本已经放假停工,口罩生产陷入停滞。 尽管最近已经开始复工,但口罩生产力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

4.口罩在正常的生活中,并不是必需品。有的药店进了一批口罩,甚至一年才能卖完。所以,很多药店的口罩存量很少。 另外,不少企业单位为了复工的时候,能让员工有口罩使用,所以一次性买入了大量口罩,这也造成了个人购买时候的短缺。

5.现在的口罩从生产材料到人工成本,甚至物流成本都在暴涨。 未必是药店加了很多价,实际上是进货的时候,价格就已经翻了几倍。 但普通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是药店,把价格暴涨全部归咎于药店。很多地方的执法部门执法不够科学, 药店本身没赚到多少钱,还要承担被顾客误解和举报,被执法部门问询和处罚的风险,所以干脆就不卖了。

好的消息是:随著疫情的逐渐缓解,以及口罩生产厂家的复工和产线的增加,口罩产能得到提升。

坏的消息是:国外地区的疫情有爆发趋势,我们国家必然会捐赠一批或者多批医用物质给他国。


这两天心中偶尔萌生一个念头:等这阵子风波过去了,我一定要囤箱医用口罩或者n95.哪怕放著让它过期也好.


因为在平时,口罩的需求量没那么大,现在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我市目前官方通报确诊5例,两家三甲医院。像我们这种中医科,护士长昨天就说领不到口罩了,普通口罩应该是4小时一换,现在限量发放,往口罩里垫块纱布重复用,自求多福。三甲医院尚且如此,何况药店


问这个问题应该是小学生。

你家烧饭平时从来不会说饭不够吃,菜不够吃,突然有一天家里来了一堆亲戚,也就多了七八个人,如果你家没准备,那够吃才怪。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你家烧饭一直都是备著一家人的分量。

这就是简单的数学题啊。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生产的,但是大部分商品的产量和需求都是固定的。

一旦其中一方发生改变,自然供应不足了,现在是全国人民需要口罩。

口罩厂日产量只有那么点,突然全国人民都要口罩了,口罩厂又不是神仙,再如何加班加点也就那么点,怎么能够呢?哪怕人家立马引进生产线,扩建厂房也无法满足需求。

更别说因为疫情,很多工厂的工人无法返工,有些岗位你可以换人,有些岗位换人后效率会降低,更别说口罩也要原材料设备啥的,这些都要供应商,我们关注口罩,于是口罩厂加班加点,但是别的厂商呢?哪会轻易让你复工,于是口罩厂要生产,材料不够。

而之所以如此,本身是因为口罩并不是日用品。

很多人看到口罩,要么是在医院看到护士,要么是身边有人感冒戴口罩,或者一些工人。很多原本一辈子都不会戴口罩的人都戴起了口罩。这种需求暴发是很恐怖的,如果这种情况下,还口罩供应充足,那就是不可思议的玄幻了。

更多的人,尤其知乎的各位,可能一年到头都带不了口罩。

如果去大街上转一圈,除了某些时期,你一天能看到几个戴口罩的?

因此,口罩的供应需求就那么大,既然就那么大,意味著口罩会很便宜,赚不了几个钱,意味著生产口罩的厂不会太多,规模不会太大,产量不会太高,这些都是长远需求决定的。

突然爆发疫情,然后口罩激增,几乎所有人都戴起了口罩,全国人民哪怕只有一半戴口罩,这个数字也不是口罩厂承受的起的。

更别说实际需求会更多,有些人会多买点屯著,有些单位会多买些备著。有些人口罩一天一换等等。

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于大国来说,一旦全民需求,那往往会造成供应不足。

现在是口罩,如果下一次是别的,一样会如此。

如果说一个需求很小的商品,在突然时刻竟然供应充足,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人囤积居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口罩并不是常用的商品。

几年前买了些口罩用来铲猫砂。基本上当做一次性的使用,用了就扔那种。


年初三晚上,中间人连夜在某市口罩厂门口排队,希望能抢到N90的口罩(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市场上断货,这是当时唯一能进到货的口罩),但是大部分都被zf拿走,只能抢到一部分,跟几家药店分一下。

中间人到手的价格,他说是14.5,每只口罩卖给我们16,我们也不敢加价,毕竟是农村……

第二天一大早,三百多个口罩送过来,16块钱进,16块钱卖,我们不发国难财,就想帮那些没有口罩的人吧。

万万没想到,当天就被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拍照,打电话……

我们店被举报了……

下午就有人过来处理了,口罩的发票要到后面才能补,只有微信的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作为证据,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后面,我们就把口罩收起来,只卖给自己和店员的亲戚朋友,索性剩的不多,很快就把这批口罩处理完了……

跟我们分同一批口罩的另一家药店,也是进价16卖16,一天被举报了三次

本来想帮助没有口罩的人群,结果还要被举报,还要被骂发国难财。

对了,还有消毒用的酒精和84,以前100mL的酒精卖价也就两块钱,进货价一块多,现在进货价直接就是十二块钱……


我是药店的执业药师,我现在挺排斥卖口罩的,虽然能进到货但也不进了,本来就不赚多少钱,还老是被举报。

只要你店里有口罩卖,你这个店就是个活靶子,别管你卖的贵不贵,举报走一波。反正打个举报电话不费吹灰之力。


刚好是春节所有的公司都放假,放假前我一次性清空了公司的库存3500包一次性口罩,8个小时就被抢光,现在公司都是变相涨价,一个口罩或者一包口罩搭一盒不相干的药,价格比单拿口罩涨了几十倍,口罩多少都可以卖,不想干的药却卖不出去,药监又不给你随便涨价,干脆不卖了,不过这样的公司还是少数,因为他们有口罩,大多数公司早就被抢抢光


一是恰逢春节假期,工厂从15日前后起就放假了,此后许多天是在消耗库存。虽然部分工厂部分工人返岗开工,但产能比平时要低。同样因为春节假期,原材料供应不上,物流也放假运力不及平时水平,以至于口罩工厂产能进一步降低。

二是口罩这东西不像衣服鞋子,平时消耗较少,市场也小,慢慢生产慢慢卖,一家日产几万的工厂就能满足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地级市需求,如今突然有了极大的需求,一家工厂就是开足马力加班加点24小时运作也满足不了一个县级市了。

三是现在仅有的口罩等物资要优先保障医疗第一线使用,医院都不够用,普通市民自然不易买到了。普通人应急的话用手头的材料自制一些还比较靠谱。


根本就不是饥饿营销,根本就采不到货,工厂还没生产出来,就被预定了,这就是采购的现状。


有的时候做坏人是会引发蝴蝶效应的。

我建议很多时候,人们在抱怨为什么没有书里的美好世界,为什么没有法律赋予你的世界的时候,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有没有在不经意间做了那个坏人,引发了一些蝴蝶效应,危害了自身呢?不要轻易去尝试做坏人,害人又害己,没意思的。做个好人吧,做个人吧。

一月底的时候,疫情开始被所有人重视,大家都意识到了要买口罩,我爸去进了一些口罩放在诊所卖,并且直到前段时间都一直卖的是2元一个,一块八的进价,卖2元,赚2毛钱。

卖这个价呢

第一是来买口罩的都是周边的邻里邻居,都是一个地方的,谁都认识谁,没必要赚这样没良心的钱。

第二是怕被有心人举报,怕罚款。

就这样卖了20多天,就见识到了有些人的人心是有多可憎吧。

一个在乡政府单位上班的同志,来我爸的诊所买了一百块钱口罩,回去之后没多久赶上单位发放口罩了,在已经用了在我爸这里买的十多个口罩的情况下,跑到我爸诊所去闹,说要举报我爸,目的就是发了口罩了,觉得花钱买口罩亏了,知道现在风口上,最怕举报这种事,就闹了。当时因为医药公司也没上班,开不了票,我爸经不住他闹,把一百块钱还给了他,他才走人,我琢磨著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邻居,买完口罩,说完真是良心价,结果单位发口罩了,觉得买亏了,转手就要拿举报威胁人,是不是太没品了一点。

类似这种事吧,真的不会少。

我爸的同学,一个开牙科诊所的,卖4块钱一个,人家也是去他那里买了,转手就举报了,口罩还没卖几个呢,就被罚款8w了。再稍微远一点的一卖口罩的,卖15块钱一个,到现在都相安无事,为什么,因为和上面通气了。

我爸干脆就拉倒不卖了,前两天还有老来求著我爸买口罩的人,全部都不卖,我爸很多同学在其他地儿开诊所,开药店的,也都不卖了,怕的就是这种闲的没事干的人举报,更怕那些在疫情期间不干正事儿,专门来办出像网上那种6毛进的口罩,卖一块来罚他个几十万的有关部门。

现在结果就是,大家都买不到口罩,要买你就去买那些特别贵的。

现在口罩还敢卖那么贵,不是要钱不要命的,就是有比口罩还能罩的人给罩著。

很多时候吧,就是那百分之十的有心人,让百分之九十的普通人,没法过本来可以过的好日子。

而那百分之十的人里面有百分之一是没事找事儿,觉得做坏人很好玩,而剩下的百分之九是你们过不上好日子,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那百分之一的人呢,是蠢,害人又害己

那百分之九的人呢,是坏,是良心已经被心里的十字架磨圆了,真的不会痛啊!臣妾的心真的不会痛啊!不会痛啊!痛啊!啊!


现在其实很多药店老板只要他们愿意,还是可以进到少量正品货源的,但即便是有口罩货源,药店老板们也不太愿意进货来卖,原因很简单:怕被罚!

其实政府稳定物价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初衷绝对是好的,也只有我们的政府可以做到这些,本质上确实是为了老百姓。虽然也有人讨论过这样是有悖于经济学原理的,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物价的稳定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民生,这个时候,政府在决策上的取舍很关键,因为无论怎么决策,老百姓多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的。

这就是为什么基层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往往容易矫枉过正的原因。都得先保住自己的饭碗,才能有精力来保证大家的饭碗,你说呢?

目前情况来看,零售结构形式的药店,对于口罩的进价很难有话语权,基本就是厂家要多少就是多少,因为厂家也很难,他产能的绝大部分要集中起来给疫情重灾区保障供应。(这还不包括目前高昂的物流成本)

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把核心疫情的情况控制了,才能保证普罗大众的安全,这个时候,普通老百姓的防护需求就会受到冲击,药店也不是公益组织,老板也要有老婆孩子老人要养,也要活下去,但是他拚命争取来的口罩货源,却必须要面临比进价便宜的价格去出售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消费者举报,因为目前一旦查实,处罚基本上可以让老板倾家荡产。那就只能不卖了。

这次疫情其实给人的感受有很多,国家层面所做的各项决策真的很伟大,现在也在大力推进各行业的产能恢复,我们能做的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想办法从网上、朋友圈、代购等渠道去买一些口罩,我这几天一个一次性口罩的也已经连续用了四天了,我能做的,就是去充分理解这个国家的不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低头拚命让自己努力工作,多赚些钱。


说个比较现实的,因为最近口罩需求比较大,所以有些药店就哄抬价格,而且越来越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药店都在哄抬。然后,号称清道夫的药监局开始号召人民举报那些哄抬价格的药店。这时候,有些自命不凡的人们就开始感觉自己手里的两块钱的口罩不香了,然后就举报。然后药监局一群人开始去药店检查,然后收走药店所有的口罩。然后你们就买不到了,因为大部分口罩都被收藏在了药监局。我们开始戴口罩,是因为一群那啥吃蛇和刺猬。我们买不著口罩是因为药监局不分清事实拿走口罩。


因为6毛进的卖一块被罚了,进价28卖30的也被罚了,药店都人人自危就不敢卖了,自然也就买不到口罩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