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儉由人,愛好者半萬到五萬都夠用,專業的同學/土豪上不封頂。

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汽車多少錢一輛」的樣子…


不知道你有多少預算,古琴的價格是上不封頂,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先買一張練習琴啊,請老師幫忙挑,只要音色可以,彈起來沒什麼大問題就行,預算多的話,可以買更好的,上海這邊(我見到的啊)能用的練習琴差不多都八千以上,演奏級別的可能要兩萬以上啦(?_?),簡單來說,選自己能承受範圍內最好的


幾千、幾萬、幾十萬上百萬不等


古琴價格的兩級分化其實挺大的,最便宜的和最貴的之間能相差好幾萬倍。

王鵬先生曾有一張琴拍賣價格高達百萬,因此被坊間戲稱為「王百萬」。雖然不曾見過這張百萬名家琴,但是某寶的百元神器倒是曾「有幸」碰見,在網上被大多數人熟知的一個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易受寒」,故事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對於這樣的現象,一些初初開始學古琴的新手,可不就容易「著道」了嘛。在不瞭解古琴,或者是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他們極容易產生兩種錯誤的想法。

一是認為,新手琴隨便買,挑便宜的上手就可以了,反正現在也不會;

二是認為,古琴都是很貴的,買的琴越貴就越好。

第一種情況說白了就是貪便宜,『便宜沒好貨』是個大概率事件,對於古琴來說就更是超大概率事件了。

第二種情況嘛,就是不夠精明,雖然吧,古琴是越好的越貴,但並不是越貴的越好啊。尤其是現在古琴市場的價格定位沒有標準,出現了不少貪心的不良商家坐地起價,以次充好來矇騙不懂貨的新手。   

很多人看到這裡就一拍腦袋,「哦!我懂了!買便宜的買貴的都不行,買中間價位的就可以吧。」這種方法對於新手來說不免也是一種好的通過古琴價格挑選古琴的方式。

但其實挑選古琴,不應該把古琴的價格放到最前面來選,而是應該先根據古琴本身去判斷古琴的品質、音色、手感等方面,再去根據這張古琴的定價判斷價格合不合適,以至於整體適不適合購買。

所以古琴的挑選應該注重性價比,挑選到性價比高的琴,也就是相當於選到了當前階段的好琴。在目前來說,主流名家琴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像倪詩韻先生的琴,還有丁永貴先生的琴。

說起丁永貴先生的琴,就不得不提起他的代表作紅混沌老杉木古琴,是目前我見過的性價比最高的琴,即使是預算不是很高,也足夠可以抱回家。


常規的古琴一般五千以上,好點的都一萬以上啦,再貴的就是賣的價值了,古琴製作步驟特別多,如果簡化做琴步驟,那價格也會便宜,但是流程不夠,很難出好琴,甚至是些粗製濫造的琴。

真想學琴,還是買張差不多的,如果不知道怎麼買,可以去實體店看看,好琴差琴擺在眼前比較好分辨,而且就算是同一個人的琴,也有好有壞,好的挑出來賣個好價錢,差的就差點的賣,所以挑還是最好眼見為實。

北京的木乙古琴挺不錯的,倪詩韻的古琴也是公認不錯的,有些沒什麼名氣的斫琴人的琴也是不錯的,說到底還是,眼見為實,或者找個靠譜的琴館、老師什麼的。


可以先學段時間如果真喜歡再買不遲

兩種方式,根據經濟能力來

  1. 先練習琴過幾年升級成作品琴
  2. 直接作品琴

作品琴自己用的話我覺得如果不特別追求木料的話10w以下可以很好了,一般的也在一兩萬以上了(傳統斫琴的漆琴)。收藏級不再考慮範圍內價格也是上不封頂。土豪可以忽略以上,直接去大拍賣行轉轉,看看有沒有宋明元清琴。

練習琴音色好點的也要在3k+吧,鋼絲弦,配上練習琴聲音可以說是挺...難聽的。

好的漆琴每年都會漲價,傳統斫琴成品很慢而且作為一個樂器也作為一個漆器,要做到形制和音色上美的統一還是挺難的,所以一牀好琴更是難得。如果有經濟能力建議入好琴,我的琴是2018買的當時7.9w,現在2020年10w,形制是蕉葉。

祝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