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同事的華為這個功能,其核心不在於「手勢」,而在於觸摸部位識別準確度(指腹/指關節外側)相當高,好奇查了一下順便分享:

中文專利

http://www.pss-system.gov.cn/sipopublicsearch/patentsearch/showViewList-jumpToView.shtml?

www.pss-system.gov.cn

英文專利(by Qeexo)

https://patentimages.storage.googleapis.com/d8/d1/0b/e53a9cd4af3b7e/US20150242009A1.pdf?

patentimages.storage.googleapis.com

整體簡單來說就是同時使用電容屏的觸摸屏感應數值(獲取面積和壓力數值),以及震動和加速度感應的數值(獲取頻率和機身平衡狀態數值)然後進行辨識。

所以這個區分是基於「觸摸到屏幕上的面積是扁且大還是尖且小」「觸摸到屏幕上的部分是聽起來很尖銳還是比較低沉」以及「觸摸到屏幕上的衝量能引起機器多大幅度的傾斜」來綜合判斷。如圖所示,指節的特徵相對於指甲指尖指腹最為典型,所以選擇了「關節手勢」而非指甲手勢或者指尖手勢。

感覺上是個相當不錯的聰明設計。

順便一說,在中文專利中只提及了加速度感測器,而英文版本中包含有震動感測器,所以我姑且猜測根據使用感測器的類型和數量,這個識別的準確度在不同情況下也有差異。


第一次被邀請,好激動。其實我不懂。被邀請了就不想浪費這個裝逼的機會,總得答點什麼。做了如下幾個測試:

指關節雙擊,成功

手指大力敲擊,失敗指甲敲擊,失敗塑料棒敲擊(和指關節聲音一樣)失敗金屬鑰匙敲擊,失敗

平頭金屬(可觸控)成功

我猜測震動和觸控同時進行但我又嘗試了手指帶指甲用力敲擊,有觸控也有震動,但也沒成功,然後又懵逼了

探究指關節截屏背後的技術祕密:

  其實指關節截屏是一種觸屏解決方案,該方案是由Qeexo旗下的FingerSense觸控技術平臺提供,也是全球首個能分辨指尖、指關節、手指甲和手寫筆觸屏輸入的軟體解決方案。

  華為已獲授權使用FingerSense技術,並以Knuckle Sense之名應用於其旗艦智能手機P8和榮耀7、Mate S。FingerSense使用戶僅需通過指關節敲擊屏幕便可快速使用各項強大的設備功能。

  FingerSense讓觸摸屏能夠分辨手指不同部位或手寫筆的輸入,並相應地做出不同反應,極大地增強了移動設備的功能性和可用性。這項專利技術通過對物理對象進行獨特的聲學信號分析,來分辨觸摸屏幕的物體。


ios有一個軟體叫garageband,裡面的鋼琴帶有力度識別,這是靠檢測手指敲擊屏幕時機身的振動幅度來實現的

華為的指關節手勢應該也是類似的原理,指關節敲擊屏幕帶來的振動是比較特別的(這個手勢要你用指關節去敲擊,指關節比較硬,並且力量更大)

我特意試了一下,如果特別輕的用指關節去接觸屏幕是無法觸發的,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力度能讓機身檢測出來,而將手機死死貼在牆上,那正常的力度是無法觸發的,這也說明不是靠識別敲擊的聲音,需要手機本身有一個振動

實現的話就是靠觸控結合加速度感測器,原理上並不算難,不過要做到準確還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


目前手持P8,支持指關節截圖,推測其實現原理並不是很複雜,應該是系統檢測你觸控(包括指關節叩擊屏幕)屏幕的頻率以及力度還有手指與屏幕的接觸面積相關的參數吧(不要覺得檢測這些參數很高大上,應該不用加入其他硬體,依賴觸控屏和某些演算法就可實現),我現在不怎麼用這個功能,因為常常沒有指關節叩擊屏幕,而是平常的點擊屏幕,它卻自動截屏了,也就是說誤觸率太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