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舉一個例子,我問孩子,為什麼每個月的不同時刻,月亮看上去會發生變化?

孩子答:是因為季節的原因?

我問他,你為什麼這麼認為?

他回答說,因為每個季節來臨時,我們都會換不同的衣服,就是說因為季節變化了,氣溫會發生變化,或許也導致了月亮的變化。

看上去他說的不對,但是他已經有意識的在使用「物體之間是存在互相影響」這個觀點了,因此是很有價值的。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非常想問 | 童年想知道,歡迎關注圓桌,揭開更多童年未解之謎:

非常想問 | 童年想知道?

www.zhihu.com圖標


記得有次跟六年級學生講光速,有個小朋友問我:「老師,光速是最快的嗎?「老師,有比光速還快的嗎?」 我告訴他沒有,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的速度。

她若有所思的樣子,回頭奔奔跳跳的過來告訴我,「老師,我發現比光速更快的了!」,

「哦?是嗎,是什麼比光速還快?」

她答:「我的思想!」


我兒子,4歲半,這段時間對太空相關信息比較感興趣,家裡買了很多關於航空航天的數據,這裡也推薦一下DK兒童系列,書都非常好。有一次在陪兒子閱讀書中關於行星的話題,兒子有問到一個問題「星星為什麼會一閃一閃的?」,我的回答是「因為地球的大氣層分佈並不是完全均勻的,大氣層也存在氣流的流動,這樣就會造成星星的光傳遞我地球上會受到氣流的影響,導致眼睛對光線接受並不是一個穩定狀態,就像我們看蠟燭,如果有人在旁邊輕輕的間歇性的對著蠟燭吹氣,蠟燭的火光也會比較搖曳一樣」。 這個回答是我從書裏看到的標準回答。不過我兒子說,「我覺得是外星人不停的再點亮和熄滅星星造成的」。 這個回答我想了一下,其實還是可以邏輯自洽的,例如高等文明和技術的外形文明,是否可以通過某些技術手段加速釋放恆星裏的能量,造成恆星表面的能量產生局部或者間斷性的不平衡和爆發,就造成一閃一閃的效果。這也可以解釋另一個問題就是,一併一閃一閃的都是恆星比較多,行星一閃一閃比較少,因為行星的能量開採不會有那麼大的動靜。


去年夏,我和表哥坐在堂前邊喫零食邊看雨淅瀝淅瀝下著

小侄女撲打撲打跑過來說

「嚒嚒,雲彩是不是劉大大(后街的一個伯伯)把水燒開送上去的啊」

我當時嘴裡塞東西沒有回答她,就把她抱在腿上

正準備回復她的時候,小傢伙又開口了「我去找##(她的小夥伴,劉大大的孫女)的時候,劉大大在家燒水,然後整個屋子就和雲彩一樣白騰騰的」

後來和她講了這個雲彩是怎麼形成的,小傢伙肯定沒聽懂,因為只顧著喫表哥給她的零食去了!

現在看了這個題目感覺到小孩的好奇心理是在追尋事物本質(然後一直貫穿整個人生?),而且是通過認知得出來的,也不是憑空想出來的


孩子的答案未必正確,但有自己思考的勇氣,有邏輯思維的過程,很棒的。

看看科學史,人們在思考大地的形狀、太陽系的組成時,有各種奇思妙想。那都是基於當時的知識基礎進行的合理推論,沒有那個看似荒誕的過程,也沒有今天科學的進步。

一次,我的小姑娘說起精衛填海的故事。「如果河流一直把泥沙帶入大海,或者小鳥一直把樹枝扔進海洋,有朝一日會把大海填平的」孩子說。「大海也在不停的沖刷海岸,增加海洋的面積啊」我說。「如果海洋增加的速度超過泥沙淤積的速度,那河流帶來的泥沙是填不滿大海的。至於一隻小鳥扔樹枝填海,我估計永遠也不會把海洋變成陸地的,因為它的力量太渺小了。」

可能有點打破夢想,但事實就是如此。雖然我努力用邏輯和證據一起來引導孩子的成長,但心中永遠記得孩子的天真和單純……


經常晚上散步的時候,孩子就會問,媽媽為什麼月亮總是跟著我們走呀?

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大眾化的問題,從小時候也是如此發問

但是孩子這麼問的時候,如果我用專業知識去回答啊, 那麼他會有一大堆的疑問一大堆的為什麼?所以到底該怎麼回答我也說不上來 只能簡明的說一下原因


忘了


明顯的錯誤歸因,民科潛質預定,建議你好好教育以免孩子走上歧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