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只有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的人有工作,其它人類只為維持基因多樣性領著社會福利活著,那樣的社會會是怎麼樣的社會。社會羣體間的關係又會是怎樣的?


你猜月嫂和律師誰更容易被人工智慧替代?

同理護士和普通醫生,更容易被人工智慧替代的顯然是後者。

汽車剛出現的時候大量的馬車夫被淘汰,工業革命讓大量的農民變成工人,信息革命讓大量的工人從流水線改成坐辦公室……

同理,人們只不過從一種工作換成另一種工作,尋找意義是人類的本能,除非人類滅絕,不然永遠都會找到事情做。

=========================

其他還有幾點,以後看心情再補充。

資本主義社會底層制度決定了工作必須越來越多。

現在的人工智慧數學原理上與人腦基本沒關係,別看都帶神經兩字,需要基礎理論的重要進步。

文藝復興。


《黑客帝國》已經向我們展示了一種賽博朋克的模型。

基本上就是使一個數量眾多的羣體長期沉浸於虛擬體驗,他們深度代入角色,基本不與外界精英接觸,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在外界精英的眼中,已經不能算是平等地位的人。

然而個人看來,這樣的社會結構恐怕維持不了多久。

無論人還是社會,總會自發尋找效率最高的生存方式,「維持基因多樣性」對社會而言,在可計劃範圍內沒有任何增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夢幻藍圖。

都說存在即合理,一個物種,不是因為其自身多麼完美地契合環境而存在,往往是因為,它可以被環境中的其他物種利用,這纔是真正的合理。

所謂「為維持基因多樣性,領著社會福利活著」的人類,就是一個聽起來很完美的「物種」。

比如一個簡單的推論:沉浸於虛擬體驗的人,生育動力會大幅降低,導致不可避免的人口衰減——既不創造價值,也不承擔繁衍責任,社會要它何用?


0.1‰的創造性工作都不會有,果子是沒有能力控制樹的 。

未來的人類社會和個體人類,會變成樹和果子的關係,而且樹會越來越智能,會變成超智能體,個體人類在在智能體裡面大概就是一個細胞的作用 。


那要看生產力跟不跟的上,只要人類還不能憑空生產麵包,未來社會跟現在還是有相似度,一脈相承,還得上班健身點外賣。

在按需分配的時代,人的生活就是三個內容:太空移民,長生不老,使勁作。


瀉藥

倘若真的能成熟。

不需要那點人從事創作性工作,AI更聰明而且能不斷變聰明。

不需要其他人維持基因多樣性,建個種質庫完全ok,成本巨低。

所有人都沒有工作,就都只能靠資本運作和二次分配生活。

但沒有資本的人將慢慢失去作為人的資格,未來科技不養閑人。

社會不需要人去注入活力,上升途徑將徹底關閉,王侯將相有種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