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幾個都是不到預產期就生了,看到網上也有好多不足月的早產寶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目前全球早產兒發生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據WHO&&>統計,全球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發生率由2005年的9.6%上升至2012年的11.1%,目前國內早產兒的發生率也逐漸增高,據估計中國每年約有117萬的早產兒出生,但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實際早產兒可能更高,原因在於中國農村的統計工作還不完善。

引起早產的原因較多:

1.母親因素:如母親年齡和早產史、孕婦體重。

2.母親疾病:各種感染、貧血、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先天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其中感染是引起早產的重要因素,也是導致早產兒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3.不恰當的生活方式:如過於勞累(比如長途坐車)。

4.臍帶、胎盤、宮頸因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子宮畸形、宮頸機能不全。

5.多胞胎。

6.胎兒因素:如宮內發育發育遲緩、宮內窘迫、發育畸形。

在日常生活中早產兒並不少見,之所以大家覺得周圍早產兒很多,有以下因素:

第一。過去醫療條件差,沒有呼吸機、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腸道外營養等技術和藥物。何況大家也沒錢治療,早產兒死亡率較高,死了就死了,死了家屬哭幾天,然後繼續生小孩。家屬不會喫飽了飯告訴別人自己孩子因為早產死掉了,即使存活了也不會告訴別人這個孩子是早產兒。而隨著醫療條件和經濟條件的改善,目前早產兒的存活率逐年增高,周圍早產兒確實有增多的趨勢。

第二。早產兒的集中治療。隨著各地新生兒科普遍建立,集中救治早產兒,每次探視時家屬互相交流,加入各種早產兒交流羣,會讓人產生早產兒非常多的感覺。

說句題外話,我以前非常喜歡管理早產兒,因為很有挑戰,非常有成就感,現在不喜歡管理早產兒了,原因有很多:

第一,國家和醫院對每個科室的平均住院天數、平均住院費用、牀位周轉率都有要求,早產兒住院天數長、費用貴,拉長了住院天數、增加了平均住院費用,做的越多收入越少,沒意思。

第二,現在管理部門和醫院各種各樣的檢查太多,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重,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各種各樣的資料,而本來管理早產兒比較費時間和精力,從而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第三。家屬難以配合。一是家屬經濟難以支撐,把矛頭對準醫務人員,把氣發泄到我們身上;二是家屬不重視,對病情不理解,不配合治療,媽媽天天在家哭泣,茶飯不思,有產後抑鬱症,不管孩子病情和死活,死活要接孩子出院,或者神經質,攻擊醫生、護士;三是自覺得過去誰家的孩子六個月早產,兩斤多還不是存活了,死活要求出院,出院後可能就死掉了或者病情一團糟糕再次住院治療;四是擔心後遺症可能,要求放棄治療,有的早產兒預後應該是可以的,家屬放棄治療,回去後就死掉了,非常可惜,心情糟糕,心疼的飯都不想喫。四是,早產兒再次住院的風險很大,很多時候都是病情沒有穩定,死活要接出院,接出院後帶不好又再次住院,對於這類家屬我總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心裡不爽。

最近科室基本上全部都是早產兒, 我今天下班前,科室又來了一對29周的早產兒。


因為以前叫孩子沒保住,或者大人小孩都沒了

今天你看到很多八個月,七個月的早產兒,一歲的時候和正常孩子一樣活蹦亂跳,甚至只要錢夠運氣好,六個月的早產兒也能救活。

以前呢,這些孩子大多都死了,哪個當爸爸當媽媽的會把自己沒辦法出世的孩子整天掛嘴邊的?


很多女性懷孕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最後胎兒早產了,在孕37周之前出生的寶寶,都被統稱為早產兒。其中胎齡滿34周而且出生體重超過了4斤,這類早產寶寶叫「低危早產兒」。另一類就是「高危早產兒」,判斷標準是胎齡低於34周,而且胎兒出生時體重少於4斤。

從常識講,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分娩助產技術的嫻熟,早產兒應該下降,為什麼反而增多呢?

從世界範圍裏,早產兒的比例佔新生兒大約在10%左右,中國的早產兒的比例也差不多。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早產兒多呢?主要還是一些特殊原因,自從國家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後,一些高齡的女性趁著還算年輕,著急生二胎,說年輕,也都在35歲甚至40歲以上了,這部分高齡產婦的出現,直接導致了胎兒難產、早產的增多。在我們產房,超過一半的待產產婦都屬於高齡,分娩前後存在很多的高危因素,早產兒增多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家孩子早產,32+5就提前剖了,懷孕期間各種檢查,各種維生素補充,各種飲食都是很注意的,形成原因是因為母親有家族性的高血壓,正常體檢的時候血壓還挺正常,只是胎兒發育略小,也就沒引起太多重視,結果32+5的時候,母親血壓升高,再不刨要麼有生命危險,要麼有腦癱的危險,結果體重只有1210克,那證明在正常營養也沒得到很好的吸收。

出生後醫學定義早產兒,各種器官均未發育齊全,住了有40天的保溫箱,出院體重3.8斤,很黑很瘦小,後期也費了很多勁,媽媽抑鬱了,老人不敢上手,我辭職在家帶孩子,期間又因嗆奶,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胃反流三個原因入院,均得到有效治療,但確實早產兒免疫力等多方面比較弱。

目前糾正胎齡有4個月了,除體重有些跟不上之外,其他指標,眼睛,耳朵,足底血等均做過多項檢查,沒器質性的病變,只是發育尚不完善,在這裡要特別感謝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薛江主任帶領的新生兒科,他們的耐心和專業讓我孩子四進四齣,四戰四捷。

新生兒的護理以及後期各指標追趕,是整個過程中最折磨人的,包括奶粉的選擇(因為發育不完善很多需要喫早產奶粉,早產奶粉又比較貴),重複入院心態調整,具體護理細節等。

時間有限,未詳述,感興趣的可以預約。後附百度關於早產兒的產生原因等,以期給你更專業的回答。

早產分為自發性早產和治療性早產,前者又分為胎膜完整的早產和胎膜早破的早產。胎膜完整的自發性早產是最常見類型佔45%,發生機制是宮腔過度擴張,如雙胎或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還有母胎應激反應,如孕婦精神心理壓力大,導致胎盤、胎兒腎上腺內分泌軸紊亂,導致過早或過多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和雌激素,宮頸過早成熟,誘發宮縮,導致早產。再者下生殖道的病原體經宮頸管逆行而上造成的宮內感染,或母親患有感染性疾病或盆腔感染的病原體經過輸卵管進入宮腔,都會導致宮內感染,造成早產。胎膜早破的早產危險因素包括既往有早產胎膜早破病史,孕婦體重指數小於19、嚴重營養不良、吸煙、既往有宮頸機能不全、子宮畸形,如縱膈子宮、單角子宮、雙角子宮等,都是發生胎膜早破的早產的因素。此外細菌性陰道病也可以導致胎膜早破的早產。治療性早產也稱為醫源性早產,是指母體或胎兒健康原因不允許繼續妊娠,在未達到37周時,採取方式終止妊娠,稱為治療性的早產,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孕婦就容易發生早產。


感謝大家的關注,兒子馬上11個月了,矯正胎齡9個半月。分享幾張兒子近期的照片,小傢伙一天天的長大也比以前調皮了很多。

我家孩子是34?3出生的,我是孩子媽媽,孩子早產完全是因為我自己的大意造成,孕期體重增長太快,(孕早期110,生產前體重180)加上我原生家庭的父母都有高血壓,所以孕14周時產檢就發現血壓偏高了(當時高壓123,低壓90),醫生讓我自己控制飲食多注意,但還是屬於自己無知,所以產檢之後我依然是該喫喫該喝喝。直到孕31周時,因為血壓升到了157,低壓100後被醫院扣下來要求住院保胎。保胎一直到33周時,血壓有增無減,孩子B超大小隻有3斤左右。醫生當時告訴我比較為難,讓我開始用尼卡地平靜脈降壓,直到34周時,我開始胸腔痛,胎動也比之前少。34?1(星期六)的那晚醫生查牀告知我,最遲是下週星期三左右給我剖出來。直到星期天時,我實在是全身痛的直不起揹來,然後胃痛和腹痛,精神壓力特別大和各種害怕不好的事情發生。所以34?3時醫生會診完之後就給我剖了。生孩子時手術臺上血壓180多,腹水600多毫升。當聽到孩子哇哇叫時才覺得這是自己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要是在多留他在肚子裏一天真不敢想像後果了。所以孩子早產基本上是我自己的無知大意造成的,時至今日我自己親媽都在經常提醒我,這輩子最虧欠的就是我孩子,因為大人的無知過錯導致他什麼都沒準備好就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所以前期他要比足月的孩子多受很多的苦。大人也必須在餵養方面要特別的細心和足夠的耐心。目前孩子矯正胎齡快5個月了,身高和體重已追趕到了中等水平,兒保其他的指標都不算差,所以這也是我目前最欣慰的了。很久沒寫過東西了,所以語言組織能力退化,將就看吧。順便放張兒子的照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