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名的莫言小說假設當初可以放在起點等網站,你認為網路讀者會追嗎


起點當年弄過一次這樣的活動啊,找了一幫純文學作家過去開書,號稱跟網路作家打擂,請了很多名家過去。

我們省作協主席當時也去了,至今回憶起來,也覺得就是一場遊戲,體驗下而已。賺錢?不存在的,,大部分都是單機。

當時人氣最高的是韓寒的小說。。。沒辦法,粉絲多。

這件事最好的作用,就是之後吹牛比說「自己的書放網上也會大火」的純文學作家少了很多。

莫言的實體書銷量好,很多人會買一本回家收藏,但你要說放在網上連載,說實話,就算莫言能一天六千字,一樣沒什麼讀者。

愛看莫言那種純文學的,跟愛網文的讀者,是完全兩個羣體。

同樣是飲料,喝茶的人也喜歡喝酒,但你會去酒吧品茶嗎?

樓上說什麼文人風骨那是扯淡的,本人三個圈子都混過(純文學,通俗文學的實體書市場,還有網文),純文學圈子,因為資源少作者多,齷齪的事情不要太多。真以為寫純文學是為了民族大義不要賺錢喫飯的啊。

另莫言也不會去寫網文。絕大多數網文作者的收入都沒他高,犯不著折騰自己。


會,但很少。

因為這個沒有可比性。你讓一個芭蕾舞演員去廣場跳大秧歌,芭蕾舞是不是比大秧歌高壓高端更看磨練和技術?但是你覺得比得上廣場舞的大媽嗎?雖然這裡拿芭蕾舞和大秧歌對比名著和通俗小說不是那麼恰當,但意思很明確,就是不同的舞臺展出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諾貝爾文學獎給的就是能反應深刻內涵的名著經典,而起點這類平臺的受眾看的就是通俗和流行的小說,所以把莫言的小說放到起點上,只能說是一個賺些噱頭的遊戲,沒有意義的。


我覺得應該不會吧,傳統作家平均一年寫個三十萬字到五十萬字,已經算是高產了……

就像我喜歡的賈平凹先生,前幾年一年一本書的速度,好佩服他,那麼大年紀,保持著高產出……不像很多年輕的傳統路子的作家,成名後就沒有作品了,只剩下一個作家的空頭銜……

網路作家一年寫一百萬字,最多及格水平……莫言纔不會傻到挑戰這種高強度的寫作強度,達不到這種寫作強度,訂閱章節就變少了,收入也上不去,然後編輯推薦也就不會多……怎麼會有很多人看呢?點擊量和推薦是成比例的……

所以傳統的寫作方式和網路小說寫作方式是有很大區別的,傳統小說是從作家內心出發,通過人物和故事寫出對社會的思考,也就是文人身上的責任,哪怕沒人看也要堅持文人風骨,比如日漸式微的鄉土小說……

但網路小說就不同,它是商品,所以類型化比較嚴重,比如你寫爽文,你就得讓讀者爽,寫IP向,你就得遵從IP改編的路子,禁區不能去碰觸……

所以雖然在讀者看來都是小說,但其實從寫作者角度出發,區別還是蠻大的,就像越野車和轎車,雖然都是車,但性能和參數完全不一樣……


不會

其實不喜歡莫言的文章的人也很多

我讀的是中文系、老師有喜歡他的,也有不喜歡他的文章的。那個老師特別可愛,第一次看覺得不好看,然後看完了直接說,真的不喜歡。

我也買了白鹿原,看了二十多頁的樣子,就沒看了。

情節不是賣點,但網路文學開頭就要抓住人的呀。

如果是在網上,我點都不會點進去。


不會。

莫言不只是個傳統作家,還是個嚴肅文學中的先鋒文學作家。他的特點和魅力就在於出其不意的文學嘗試,和他本人有些荒誕的寫實風格,在於突破桎梏。

如果你想看這些,你不會去起點。你可以選擇QQ閱讀、掌閱等等兼有出版讀物和網路小說的平臺,但還是要在出版頻道上看,而不會選擇網路小說頻道。

不然為什麼要分頻道??

貓膩在閱文系已經是個異類,江南《龍族V》的長篇連載如此類似網路小說的形式也只能掛在出版頻道,馬親王更別想。莫言?只能呵呵。


謝邀

我覺得應該會有人追,但是會很少。

因為莫言的小說和起點的風格不符啊。

莫言的小說是有很強的社會性和時代性的,它屬於傳統小說,文學性太強了。

起點的小說就輸很普遍的網文路子了,大眾文學,誰都看得懂。

所以這兩個風格根本就不搭啊,一般不會有人追,就算有人追,那人也不多。


不會。絕大多數還得被封

本人看完了莫言所有20部作品

裡頭真是泥沙俱下

點名批評

《紅樹林》

垃圾中的戰鬥機

《十三步》

敘事實驗到魔怔了

《豐乳肥臀》

為了zzzq而zzzq,整本書結構混亂得雅痞,臃腫得像個巨人觀

《蛙》《天堂蒜薹之歌》

都是zzzq,拉胯得不行

至於比較可以的

《四十一炮》《紅高粱》《生死疲勞》《檀香刑》《酒國》

裡頭按照時間線敘事的,只有《生死疲勞》

《檀香刑》

生死疲勞和檀香刑的結構,都是規規矩矩來的

前者走六道輪迴,但現代部分拉胯

後者獵奇,鳳頭豹尾,可還行

總而言之

我尋思著

《檀香刑》如果當黑暗文看,也許有市場

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