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有一定的文學水平,還要懂文言文,當然了懂五行八卦那更好了。


「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

多讀,多佔,從義理和象數兩方面同時入手,自然就讀懂了。

請閱讀本人的專欄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437077


1 初中畢業,這個最最最重要。

因為初中畢業證明瞭你完全可以看懂易經的古文了和易經中的道理了。

2 八卦: 乾、坤、泰、否、損、益、即濟、未濟。構成易經核心思想

四卦:同人、大有、夬、姤。構成易經文字中心。

3 按照下面的旅遊圖去讀易經。


要看目的吧,大部分我身邊的人是認為易經是中國古代的羣經之首,應該學習學習。如果按照這個目的的話,推薦讀《周易》原文+直譯的書,黃壽祺、張善文等大師的譯註都很推薦。

周易一般分為經、傳兩部分,經是周文王推演的六十四卦的內容,傳是孔夫子及後世儒家學者寫的解釋,所以一般我們讀完《周易》所理解到的都是貫穿了儒家思想的儒家易,符合當代的三觀、也和日常生活最貼近。

有了自己的通讀和自己的理解基礎上,再可以看看各大教授、學者的理解,但其他人的看法終究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可能會覺得醍醐灌頂但對自己的幫助並不會很多,絕知此事還是自己在工作學習中不斷去實踐易理才最有收穫。

於我個人而言,讀易經是可以以此為依據修正自己的三觀,幫助我做出更合適的決策。這也是我讀易經八年多最多的收穫


追隨明師。只有這一條,明師可以是家族傳承的祖宗,也可是師父帶徒弟的拜師體系。中國文化從傳承僅此兩條路徑,家傳和師承。想讀懂《易經》,必須有明師指導。


跟老師才容易讀懂。

當然學費不便宜,所以一般需要很強烈的發心,在合適的機緣下才能學到。

易理非常龐雜。正安聚友會這方面比較正規,推薦一個


這套簡單方法,有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條原則,只讀原文。無數的人學不了《易經》,就是因為他沒有遵守這條原則,他會去看解釋,一本解釋看不懂,又看第二本。在我們這裡,買過《易經》的請舉一下手。(觀眾舉手)好多啊,呵呵。讀完一遍的舉一下手。(觀眾舉手)讀完了一百遍的舉一下手。(觀眾舉手)很少,一般很難,因為我們以前沒有遵守這樣的原則,讀《易經》會走進死衚衕。

  《易經》原文總共有兩萬四千字,一般人三個小時可以讀完一遍,可是無數的人一輩子也讀不完這一遍。

我在天津講課的時候,請買過《易經》的人舉手,現場聽眾全部都是老總級別的,全都舉起了手,有的人還舉了兩隻手。我問:「你為什麼舉兩隻手?」他說:「賴老師,我買了十幾本《易經》,一本比一本厚。」我又問:「那你有沒有讀完?」他說沒有,一本都沒有讀完,因為全部都是有解釋的,讀不完。

《易經》原文只有兩萬多字,讀一遍要幾個小時。我們讀得很熟,讀一遍只要一個小時左右,像佳佳這樣熟悉的,五十分鐘就可以讀完,而且讀得很清晰。

  第二條原則,不求理解。開始不要想理解的事,因為理解是讀熟以後的事。熟讀、理解、應用這三者一定要分開。

  前面這兩條原則是我個人總結出來的「笨人法則」。看過金庸小說的人應該都知道,在《射鵰英雄傳》等武俠小說裏,武功練得最好的,是最聰明的人還是最笨的人?(觀眾:最笨的。)對,是最笨的。《易經》和《黃帝內經》就是絕世「武功」,一般聰明的人都學不好,因為聰明的人喜歡東張西望,他會東看解釋,西看解釋,以為自己可以一下子學會,結果根本讀不明白;而笨的人,師父叫他好好讀,他就好好讀,「阿彌陀佛」拚命念就行了。這就是「笨」人,但是最後成功的,往往就是這些「笨」人。笨人走的是直線,聰明人走的是彎路,甚至是反路。一遍都讀不完,你還想讀懂《易經》嗎?一遍都讀不完,你能弄清楚《黃帝內經》嗎?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第三條原則,正音識字。這裡講的是手段,學習的手段很重要。很多人都買過《易經》,但是發現裡面有很多字不認識,對不對?一開始也許還有興趣,買本字典查呀,查呀,查兩天就沒勁了,太累了,不查了,不看了。我們編的教材,給全文註上了拼音。如果覺得拼音讀起來還有困難,我們又給全文錄好了音。現在我帶大家讀一段,大家看看這樣學習是不是很簡單。

  我們已經讀了一段《易經》了,各位,給自己鼓掌!(熱烈的掌聲)再「笨」的人,這樣一句一句地跟著讀,能不能讀好?我們走的就是這條最「笨」的路。我們所有的教材,都是這樣錄好了音,並且還是童音跟讀,讀起來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正音識字是手段、方法,入門走這條路會非常簡單、容易,否則會走彎路。方法、教材、手段都很重要,好的教材和簡便易行的方法能夠讓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條原則,讀到喜歡為目標。如果我們現在開始讀《易經》,讀到什麼時候會喜歡呢?這方面我們有量化的標準。通過實踐,我們總結出了這個標準。學習《易經》跟認識人一樣,今天我們是第一次見面,也許大家還不瞭解我,但是如果明天見我,後天見我,我們天天見面,大家想想,十天以後,你還會不認識我嗎?讀書也是如此,讀十遍以後,對原文就很熟悉了,讀到三十遍,實踐證明,大部分人都會喜歡《易經》。所以如果大家想學《易經》,就先讀三十遍,每天讀一遍。如果覺得有點難,那就三天讀一遍,三個月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了,這是完全能夠做得到的。


記可以聽聽張其成或者曾仕強關於易經的課程講解,然後在買一些周易的原文看一看。


朋友,懂之一字,殊難理解。何為懂呢?如果只是想明白《易經》中易理的部分,那就由淺入深,可以先讀一些自己能看進去,能看明白,能夠理解的書籍,比如《易經雜說》、《圖解易經》等,然後逐漸去了解喜歡就可以了。但如果想要「懂」《易經》中變化,那隻能拿出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去研究了。學習《易經》講究的是萬般變化於一心,簡易、不易、變易、本卦、變卦、互卦、錯卦、綜卦、莫不是如此,一個爻辭可能都能玩味上幾天,我們一輩子的時間用來學習感悟《易經》這個時間也只能說太短,那誰又能說我已經「懂」了呢?朋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慢慢學習,慢慢感悟,希望你終能從中體會到《易》的奧妙,也希望這段話可以幫助到你。


讀易經要先讀易傳 繫辭上下篇 說卦傳 讀個幾百遍用心思考 然後在讀前面的正文 彖傳象傳這些 天天讀天天念 你一定會有所收貨。


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理解,和宇宙相通。


前段時間看了一些曾仕強教授談及易經與人生的視頻,他說到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的,易經是最難讀懂的,可以考慮先從墨子的法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入門


正常讀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