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薄利多銷的性價比手機多對成本有著嚴格的把控,但在國際市場,渠道、專利費用等等都會帶來成本負擔。這些主打性價比的中國手機廠商進軍全球市場都有那些困難呢?


謝邀1.專利!專利!專利!舉一個例子現在小米,ov等國產廠商主要的的海外市場來自印度和東南亞,因為高通在亞洲有一個反向授權規定,這就使得國產廠商在亞洲市場的專利壁壘比較低,畢竟是給高通交過保護費的。但是在歐洲就沒用,高通不給罩。如今國產廠商在歐洲混的比較好的只有華為,他是國產廠商上中下游整合能力最強的,受專利問題影響相對較小。2.渠道!華為在亞洲和歐洲賣的這麼好,為什麼不進入全球第二的美國市場?原因就在於美國市場的渠道特殊性,美國每年的銷售的手機中,公開市場的佔比很小,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其餘的全都來自於ATT、Sprint、T-Mobile 、Verizon Wireless等主要運營商,這是美國人主要的購機習慣,即便取消了合約機,運營商購機還是有優惠,到處是營業點,還能保修方便,放心。你買個裸機去入網,也沒什麼資費優惠,公開市場的單品出貨量都難以保證,幾十萬部已經是非常成功了。像一加這樣全新的品牌在美國走極客市場,居然銷量達到幾十萬部,真的是奇蹟,也要感謝第一年的CM加持。要想進入美國運營商渠道可沒那麼容易,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時間,期間需要進行嚴格的工廠認證和產品測試等近20多項認證流程,包括FCC認證和運營商自己認證和實驗室認證。現在美國運營商渠道的中國品牌是中興,酷派和阿爾卡特,這還是苦心經營多年的結果,就這還只能以中低端為主。

多謝邀請!多謝邀請!

還是頭一次被人邀請,想想還是有點小激動呢!

正題時間到~首先呢,先說說我們的優勢,國產手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性價比!同等的價格能夠買到相同配置甚至可以接近準旗艦的水準,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廠商的定價策略以及銷售模式導致的,但是低價優質這個特點是母庸置疑的。2.國產手機在設計水平上正在不斷進步和趕超!對!進步和趕超!和三星,蘋果,LG,索尼這些老牌大廠比起來確實還有很大差距,無論是從設計水平還是設計專利上都還有很大的差距!但這些差距正在一步步的縮小,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驚喜,比如小米Mix,華為Mate 9保時捷限量版……這些都是可喜可賀的。

說完優勢,就得說說無法迴避的短板了,而且是很致命的短板:

1.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還是太少!!尤其以Soc晶元為代表!特別是手機上最重要的處理器以及基帶,國產手機的主流處理器的核心技術基本都是被外國企業壟斷的! 比如高通的驍龍系列(高通無論是在處理器還是技術專利上都是大哥!!),聯發科的Helio X25,X20,P10。而且這個完全是由歪果仁控制的,無論是從設計還是製造上,完全沒有話語權,沒有了話語權也就沒有了競爭力!舉個例子吧,2014-2015年坑了眾多手機廠商的驍龍810!!外號火龍!高通自家的技術出了問題,坑死了一批大廠。這真的很尷尬,旗艦機不用頂級處理器,性能就上不去;用了810吧,手機又熱得燙手!這就很尷尬了。。相比之下,擁有自主Soc晶元的三星Exynos,華為麒麟,蘋果A系列處理器就顯得很自由,不會受制於人,雖然性能可能不及810,但至少沒那麼熱。。。

所以自主知識產權的Soc晶元纔是核心競爭力

2.設計!設計!設計!

國產手機的外觀設計已經無力吐槽了!懂者自知!只要把背板翻過來,把logo蓋住,然後就全部一樣了。。。回顧近幾年的國產機設計,要麼就是看起來太廉價,要麼就是跳不出蘋果的圈子。。。其實這樣說也不是很準確,畢竟大家習慣的設計就那幾個樣,搞得太特立獨行要被噴,搞得太像蘋果也要被噴,其實手機廠們也是很難做的!!!哈哈哈哈!所以這幾年的國產手機設計就搞得很微妙,乍一看有點像蘋果,但仔細一看又不是蘋果,而且背部三段式的設計萬年不變。。。最讓人忍不了的就是,蘋果搞個土豪金,大家紛紛跟出土豪金;蘋果出個玫瑰金,眾廠商的玫瑰金立馬上線。。。。與之相比的,很多優秀的設計就顯得很有吸引力,比如諾基亞Lumia的色彩路線,索尼大法的優秀三防,HTC的大膽嘗試。。。。都要比國產手機設計有特色不少!不是說優秀的設計就一定要足夠驚艷,但至少要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所謂的產品基因。。但是!如果你對你熱愛的東西一直滿懷期待,那麼到最後,它一定會給你驚喜。像小米Mix,華為Mate 9,一加3T,魅族Pro 6 Plus,榮耀8,這些都是國產手機在外觀設計上大膽的創新!而且似乎反饋很棒!

總之,國產手機要想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分一杯羹,還是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關鍵技術的掌握!這樣纔不會受制於人,纔有話語權和主動權!

任重而道遠!但是新的風暴已經出現,怎麼能夠停止不前。。。

祝願國產手機未來紅紅火火!!謝謝!個人鄙見,歡迎指點,還請多多包涵!再次感謝

最大的困難難道不是不能僱人到處舉牌子宣傳了嗎?

「charge five minutes,talk two hours」

最大的問題在於品牌,以及企業形象。

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人民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喏,就是今天,黑五,晚上看看新聞裡面擠破商場門口的新聞,看看一個二個搶特價商品像不要錢似的,和我們可愛的大媽搶超市免費小餅乾,眾多各大互聯網品牌粉絲熬夜搶手機,有什麼區別?便宜又好的商品,除了錢多得煩惱的某些土豪之外,普天之下誰又不愛。

所以問題不在於性價比。相反,性價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競爭利器。

現在的電子產品,手機作為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其實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製造材料、製造工藝等等也都是成熟得可以被看作夕陽產業了,隨隨便便從手機店裡拿一款千元以上的手機,看看工藝,看看功能,看看性能,估計一千次開箱也不會碰到一次問題。大家抱怨更多的還是在使用中的不順手、不爽心。從製造質量上不會有多大問題,尤其是現在OEM、ODM模式盛行的國內,以及國際頂尖的代工企業基本都在國內有很多廠可以接生產的單。

專利是不是問題?是問題,因為平均下來專利要佔手機銷售額的5~8%。這個是我從電信設備的專利費用佔銷售額的比重,以及參考萬惡的Q按銷售額收費的前無古人的模式,大致估計的。至於說專利費用超過料本的,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話說Q創造的按銷售額收專利費的模式,居然得到某發改委的變相背書,這可真是$^%*^(@#^。一個喫獨食的傢伙,把C網給攪沒了,還好4G沒有給它太多瞎攪和的機會,不然估計4G也要黃...扯遠了,回過頭來說專利,雖然要花不少費用,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品牌的售價和海外大一些的品牌手機售價,其實差距遠遠超過10%的。如果華為手機的國內國外定價是依據當地的手機均價來指定的合理價格,那麼我們可以想像,這個海外要交的專利費和售價差相比,是否可以忽略不計了呢?所以綜合來說,專利費用會帶來影響,但是和海外市場的豐厚利潤(以國內做對比)相比,其實不是那麼的重要。(補充:唯有比我大中華更看重性價比的印度市場例外。印度這個國度的神奇也不是我們通常可以想像的)

問題在哪裡?在於我們多數品牌可能很難按海外當地的手機價格來定價,所以只能看著人家的高定價和豐厚利潤流口水。為什麼我們品牌的價格上不去,歸根到底還是品牌定位、形象太弱了,品牌溢價不是沒有,只能說目前多數還是負數,也就是同樣的手機(設計、配置、工藝、服務等),我們要比別人的售價要低一大截,可能還賣不出去。

沒有品牌形象,我認為是多數國內手機企業難以走出去,或者說走得愜意的主要原因。當然,由於這一波風來得急,很多手機在國內也才剛剛有了點知名度(可能還不能說品牌形象),在海外樹立品牌形象就更難了。華為也是在歐洲蹦躂了十年,纔有起色,我們的手機企業不要說到海外拓展市場,就說企業壽命可能都沒有十年,要想在歐美髮達市場建立品牌形象,也實在難為他們了。總之,品牌形象或是影響國內這些互聯網(或者說性價比)手機品牌走出去的第一大問題。要解決,也只能是砸錢砸時間,逐步培養了。除了品牌之外,我覺得上面有幾位答主說得也挺好的,就是設計,以及渠道。手機的設計,如果千篇一律,沒有獨特的風格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觀感,要想在別人的地盤上脫穎而出,實在是難為人了。iPhone的橫空出世能取得巨大成功,我認為設計(當然渠道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則基本不佔重要比重)在其中佔據了決定性因素。小米最近火熱的Mix,不也是設計元素帶來的嗎?華為的榮耀8,大家喜歡的也還是(外觀)設計。同時,歐美的渠道,應該運營商佔有極重要的比例,如果不能和運營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也是很難取得好的銷售成績的。而作為成熟的運營商,關注的不僅僅是你的產品怎麼樣,更關注的是你的企業怎麼樣,能不能和他白頭偕老(按外交說法,能不能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畢竟從運營商手裡出去的東西,最終用戶可都是找他們算賬的,想想數以百萬、千萬計的上帝(在成熟社會,用戶真是上帝),不是可信任的夥伴,誰敢把這塊肥肉交給你呀?


第一次被邀請,好激動!先馬克,喫個飯再寫前排預警:.本文是一個海軍寫的。————————————————————————— 中國性價比手機進軍全球市場,還是很困難,我記起來一個數據,截止2016年一月份,華為P8青春版全球銷量達到1000萬部,這部手機,僅僅因為長得好看點,比同配置的手機貴了四五百塊。。。當初發布的時候,我也認為這部手機毫無性價比可言。。。但是它就賣得好,為什麼?因為設計啊,同期同價位的國產手機,什麼樣子大家應該都清楚,所以p8青春版在海外能有六百萬的銷量也實屬正常。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結果?根據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可以知道,人類在滿足了生理的需求之後,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而發達國家,雖然經濟不景氣,但是還是會追求美,追求設計感,比如日本,經濟相當低迷的時候,還能做出很多很不錯的設計。所以,基本上歐洲的發達國家基本上不是很注重手機性能這一塊,他們會更喜歡有設計感的東西。 同時我也有去注意到這幾年華為在歐洲投放的廣告,從P1開始,華為P系列手機一直在歐洲非常高調,而榮耀系列出來後,只有今年的榮耀八才開始在歐洲發力,為什麼?因為之前的榮耀系列實在是太醜了!!!而榮耀八,相當好看,設計語言很突出,所以我估計榮耀八會有很好的一個銷量。 而一些千元機,相當有性價比的一些手機,為了性價比,因為用了公模可以省下一大筆錢,都長著一張臉,去掉logo,誰也認不出是哪部手機。。。那這樣的話,消費者怎麼能注意到你的手機呢?(改天有空我會加上一些關於差別閾限的一些設計心理學知識以便更好理解) 現在國內對於手機的設計要求也開始不同了,以前手機宣傳重點大概是這樣的:「用了xx強勁處理器吧啦吧啦的」,現在開始這樣了:「手感真tm爽」「會反射的光線非常漂亮」。這是好事,國人對於設計的要求和眼光越來越高,畢業後我也能好混點。—————————————————————————

第二個是專利壁壘,這個成為國產手機的一個痛點,而也就華為能勉強面對。主要還是處理器的問題,小米性能確實強勁,價格也非常公道,但是海外市場主要也只是在印度。為什麼?處理器被別人掌控著,是,買來的處理器當然便宜,當然可以讓性價比更高一點,但是!走不遠!你的命永遠在別人手裡,小米現在想在賣到歐洲?怎麼可能?!單單是在印度就喫到專利官司了,何況到了注重專利保護的歐美國家?這也是為什麼小米一直想要推出自主處理器的原因。

那華為也應該極具性價比哇,處理器都是自己的!不,華為手機會更貴!高通處理器之所以便宜,因為它可以賣多點分攤成本,而海思,只能自產自銷,自然會比較貴(這一段大概是從其他知友那裡看來的,這個觀點我覺得不錯)。 故,性價比手機陷入一個矛盾:買別人的處理器,自然便宜,但是容易喫官司;自己研發吧,又投入大,性價比就不在了。。。所以很難,真的很難走出去。————————————————————————— 第三,何謂性價比?在性價比方面,小米和樂視不分伯仲,甚至有時候樂視的性能更強勁,那麼你們更喜歡哪個?為什麼?單單這個 樂視舉報快播的理由,是不可能讓你們說樂視垃圾的。如果搞明白了,也能理解為什麼性價比手機在國外生存很艱難了。 這是一道思考題。你們好好想想(因為我還沒悟出來為什麼樂視的口碑那麼差)—————————————————————————總結:國產的性價比手機想要走出去,真的很難,但是也並非不可能打出一片天地。拭目以待吧!我希望有一天國產手機能夠在全球都能夠受消費者青睞。(胡說八道,不喜勿噴,有錯就改,我大學作業都不可能碼那麼多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