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定有很多偉大的人,但是由於他們的思想、行為過於超前,所以在當時是不被認可的。但是後來才發現他們的偉大。你知道這樣的人物嗎?快留下你的答案吧。


喬爾丹諾·布魯諾(1548--1600),義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主要著作有《論無限宇宙和世界》、《諾亞方舟》等。他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是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道者。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1592年被捕入獄,1600年2月17日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布魯諾死後,羅馬教廷害怕人們搶走這位偉大思想家的骨灰來紀念他,匆匆忙忙的把他的骨灰連同泥土收集起來,拋灑在台伯河裡。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到了1889年,羅馬宗教法庭不得不親自出馬,為布魯諾平反並恢複名譽。同年的6月9日,在布魯諾殉難的羅馬鮮花廣場上,人們為他樹立了一尊銅像,作為對這位為真理而吶喊、為科學而獻身的偉大思想家的永久紀念。


耶穌


大眾,有可能眼睛是雪亮的,也有可能是不明真相的。

岳飛被害風波亭的時候,臨安百姓組織縉紳團,到朝堂向趙構敬獻「慧眼如炬、明辨忠奸」的牌匾。

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時候,很多百姓搶食其肉。

譚嗣同喋血菜市口的時候,很多百姓拿菜幫子砸他。

孫中山為革命先行的時候,雖有部分追隨者,但大眾,稱其為「孫大炮」。


李鴻章最近正好在看梁啟超的《李鴻章傳》。

李鴻章長期以來都被冠以「賣國賊」之稱,但近年來《走向共和》又把他拔得太高,中國人對他的看法始終不正確。

梁啟超在他的著作中云:「李鴻章是一人一省,敵日本一國!」時隔百年後,如今我們回顧往事,以後見之明,也當能客觀的反省當時的種種。更何況,梁啟超已然點出事情的重點了。李鴻章,這個近代史中爭議很高的人物。近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倒是開始漸漸的重新調整,正如袁世凱,在過去的政治上的恩怨都洗盡後,回頭一望,才能撥開雲霧,蓋棺論定。

梁啟超《李鴻章傳》一書,並非是要替這位人物翻案,而是用了自己的觀點,佐以充分的史料,加上出色的文筆,敘述這個令人感到萬分無奈的時代。在書中,他寫活了李鴻章、曾國藩、慈禧、左宗棠、丁汝昌等人,也寫活了其他大大小小的角色;,他以出色的筆法把李鴻章的一生描繪的精彩萬分,彷如重現於眼前。

再說說我個人對李鴻章的看法,個人認為李鴻章是清末洋務運動領袖人物中最實幹的一位,他的「賣國」其實是為腐敗的滿清王朝背了黑鍋,委屈只能往肚裡吞。李鴻章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賣國」行徑,在兩岸教科書都有詳載。當時皇親國戚、滿朝文武,面對外強時無人敢與交涉,卻把所有的爛差丟給李鴻章。李自比「破屋裱糊匠」,在清廷風雨飄搖之際,他能做的只是東修西補,難挽頹局。

文章指出,李鴻章辦事向來圓滑。一八七○發生天津教案。外國人打死天津知縣,搗毀衙署,中國人則焚燒教堂領館,殺了廿幾個洋人,導致七國聯署抗議,揚言把天津化為焦土。

朝廷先派曾國藩處理,曾秉公直斷,各打五十大板,兩邊不領情,愈鬧愈凶,曾國藩心力交瘁,不久病故。在當時,李鴻章臨危受命,他先賠償洋人五十萬兩,交換外強撤軍,然後處死廿多人兇嫌,平息眾怒。據傳他處死的並不全是殺洋人和燒教堂的人,其中有一些是監獄的死囚來作為頂替,外國人也搞不太清楚。

從此之後,李鴻章深受老佛爺的賞識,因此就留在天津,專司洋務,並接替其恩師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李鴻章在近代中國史上創造五百多個中國第一。如創建第一支洋槍部隊;第一家大型綜合軍工企業(江南製造局);第一個譯書機構(江南製造局翻譯館);第一個語言和工程技術學校(廣方言館);第一次公派留學生(一八七二年留美幼童);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第一支近代遠洋海軍(北洋海軍);第一家機器棉紡織廠…。有人說,「中國威脅論」的始作俑者是日本,其危機感就是來自李鴻章後半生的赫赫政績。

甲午戰敗,「主和」的李鴻章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從此戴上「賣國賊」的帽子。事後李說,他一生事業,至此掃地無餘,自嘆「吾被舉國所掣肘,有志焉而未逮也。」

李鴻章飽受惡名另有其他因素,如他對慈禧、大太監李蓮英和滿蒙親貴行賄,每年「例錢」(拜年)多達二百萬兩白銀。而出是俄國的時候又接受了俄方的賄賂,因為個人感情好惡而簽下了《中俄密約》,都給後來的中國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是洗不白的。

另外,我覺得《走向共和》對李鴻章美化太過了,如果想更真實了解李中堂,還是看看《李鴻章傳》更好一些。


謝邀。

偉人的偉,基本是死後也有偉大的聲譽的。他們活著的時候,建功立業,死了還有遺澤,惠及後世。

文學家如果算偉人的話,曹雪芹我覺得符合題主的提問。

百度說,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

其實他生前並沒有被當時的人官方推崇,現在《紅樓夢》倒是四大名著之首。


李毓秀夫子,順康時期秀才,一生於家鄉功名不顯。清代樸學,新學皆無人側目,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台灣省的國學復興運動之後,大家才知道這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其著作《第子規》是中華文化最偉大的瑰寶,《第子規》是好大一門生意啊!


一堆窮死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