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鐣W專業,且招收人數較多。只要題主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和寫研究計劃的話,考上好學校的概率相對大。對英語成績的要求可有可無,有託業750左右可以免校內考英語。但英語能力比較重要,社會學需要看很多歐美的文獻。從研究的角度來講,社會學涉及的面很廣,新現象層數不窮。著眼點很多,比如文化,都市,家庭,性別,環境和福祉等。題主需要在眾多方面和現象中找一個點,運用文獻和調查法深挖。從就業的角度來講,文科的就職在專業上沒有什麼差別,主要是學校層次的比拼。


在日本讀社會學方面的修士怎麼樣?題主的這個問題問的太廣,就從入學前備考,入學後學習生活,畢業後就職狀況三個方面來闡述吧。

入學前備考

1?範圍廣,選擇性多

社會學作為文科大類,研究課題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從留學生比較關注的性別、家庭、教育、文化、傳媒、福祉到相對比較小眾的宗教、健康、犯罪統統都是社會學關注的課題。可以說,你關心的任何課題,都可以放在社會學的框架下探討。

同時,因為社會學學科的包容性,在報考上往往不侷限於「社會學研究科」的範圍,與社會學相關的傳媒學研究科、多文化交流研究科、福祉學研究科、觀光學研究科、社會情報學研究科等等都是社會學學生可以報考的範圍。

2.1考試難度之報考人數

時間往回倒5年,社會學還可以算小眾學科,留學生的考試主力彼時還集中在經濟,經營兩大科目,但現在,社會學的考試人數已不可同日而語。以2020年春季立教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為例,共計81人參加考試。立教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的木村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上也發表了這一疑惑。

圖片來源木村教授博客:https://tdmskmr.hatenablog.com

入試人數激增並不獨立教大學一家。東京地區的中上位學校,如首都大學東京、法政、明治等校,因學霸拿來保底,普通學生拿來當作目標校,造成報考人數堆積。所以在選擇學校的時候要注意報考策略。

2.2 報考難度之考試內容

社會學考試內容分為三種:(1)語言類:日語、英語(2)專業課(3)面試

關於語言

因為每個學校對語言的要求不同,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語言成績越好的學生,報考範圍越廣,考上名校的幾率越大。即使一些學校,例如立命館大學沒有任何語言要求,但同時會導致沒有語言成績的學生聚集報考,造成大家在一起拼專業課的局面。同時因為近年來報考社會學的留學生人數激增,一些學校如首都大東京,也在2019年增設了英語考試。

一些本來就有英語考試的學校,更是通過英語來做考生篩選。英語的考察一般分為英語校內考(如慶應義塾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和託業託福等官方英語成績提交形式(如立教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立教大學的英語校內考於2019年改為直接提交託業,託福成績,私以為這與考生人數過多,卷子改不過來有關。畢竟是立教是上午筆試,下午就出成績的學校。

日語的考察也是以成績的提交(一般為N1)和校內考兩種方式進行。校內考的日語考察多以日語文章閱讀,解答為主。

關於專業課

社會學的考試多以名詞解釋和小論文兩種形式出現。個別學校會出現調查法設計(東京大學)、選擇(上智)等題型。作為大類人文學科,專業課的考試需要大量日語表述,對學生的日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課外材料閱讀補充能力要求較高。

關於面試

面試時間一般為10min~45min,首都大學東京和一橋大學分別佔據面試時間最短和麪試時間最長學校。其他學校基本在15~20分鐘左右。面試主要圍繞研究計劃書進行,除了考察學生的日語口語表達能力,對自己研究計劃書的把握,教授也希望在面試中考察考生是否和自己氣場相合,畢竟是接下來要相處兩年的人。所以在把握好自己的研究計劃書的同時,要注意禮貌細節。同時,也推薦學生積極聯繫教授,提前刷存在感。

入學後生活

如果在國內唸完本科再來日本讀大學院的話,會受到一點教學文化衝擊。日本大學院除了有講義授課的形式外,更多的是以研討會的形式展開。一個教授手底下有人數不等的修士,博士,大家在研討會上就自己的研究進行發表,並互相提出問題。作為外國人,語言能力肯定是不如日本人的,面對這樣的情況不用過分擔心。不要逃課,積極融入課堂,多說多聽慢慢就會好很多。

日本校園有著特殊的「合宿」文化,同一個研究室的同學會一起進行「團體旅行」:大家商量一個目的地,進行短期的田野調查。當然,合宿結束後需要大家做小組報告,在旅行的過程中學習,互相增進感情。

在修士期間,也有機會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甚至在一些國際學術會議上見到自己的偶像。日本大學的修士學製為2年,如果因為論文或其他問題可以選擇延期畢業,但是修士期間最長學習年限不能超過四年。當然,只要你正常出勤,按時完成作業,按部就班寫論文,一般情況下教授不會在畢業問題上為難你。

畢業後就職狀況

在就職上,日本社會對文科生表現出「兼容並蓄」的特徵:不問專業。除了萬金油的「總務」類工作,企業從0培養文科生的專業技能不在少數,所以在日本就出現了不少毫無計算機經驗的文科生去做了程序員的情況。

所以,作為文科生在日本就職,學好日語英語,學會日本禮儀,學會和日本人相處,可以說在就職中已經處佔據了優勢。


總體來說,日本考修這幾年「社會學」是很熱門的專業之一,從「社會學修士研究」和「社會學修士畢業就職」兩方面來分析。

1.可研究範圍廣

社會學從字面上也知道,是研究社會的一門學科。那麼所有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但是社會學本身卻不僅僅是日常生活和社會現象,它也有自己的的理論體系。所以現在在日本考社會學,可以分為兩種:古典社會學現代社會學。

其中古典社會學中主要研究的是社會學理論,類似於馬克思,韋伯等等相關的社會學方法。現代社會學所研究的問題,就比較貼近我們日常的生活了,類似於「老齡化」「社會格差」「社會福祉」之類的問題,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

2.考試機會多

社會學在日本的大部分的大學院中都有設立,大家常考的中上位校中都有,考試基本是冬季和夏季。如果一期準備3-5個學校的話,一年最多可能會有10次考試。所以從考試機會上說,社會學也很佔優勢。

再用早大舉個例子,早大可以出社會學的研究科有三個:

文學研究科,一年一次,夏季,有筆試面試。

社會科學科,一年一次,秋季,沒有筆試只有面試。

人間科學研究科,一年一次,夏季,有筆試面試。

亞太研究科,一年兩次,3月出願5月9月入學,另一次是9月入試11月出願第二年4月入學。

其中國外出願沒有筆試面試,只有書類選考。

3.日本文科就職看學校不看專業

我們考學其實最後都是為了就職,因為社會學考試機會多,換句話說去考上位校的機會也就多了。日本大手企業劃線是在MARCH(明治,青山,立教,中央,法政),也就是說考上了MARCH的學校,基本就獲得了大手企業的面試機會了。至於後面能不能拿到offer要看個人的能力和運氣了。

關於社會學的修士問題再附兩個曾經回答過的帖子,也歡迎有具體考學問題可以私信:

日本大學院修士考試社會學或社會福祉的參考書?

請問有社會學的大學院前輩嗎?

以上,祝考學順利~


社會學,人文學,法文學的區別是什麼?-來自專欄日本留學ノ秋書堂

各自概念的階層不同

全部學問的總稱叫綜合科學。綜合科學由,人文科學(人文學!)?社會科學(社會學)?自然科學的3個學問構成。

有人文科學的範疇,也有各種各樣的學問。

文學?語言學?史學?心理學?社會學?其他還有很多。社會科學的範疇,也有各種各樣的學問。法學·政治學·經濟學·商學·其他還有很多。法文學,嚴格來說,不存在這種傳統的學問,是大學自己起名辦了學科而已……不過,法學是代表社會科學的有代表性的學問!文學是人文科學中代表性的學問!所以可以推測,是一個為橫向學問兩種領域而設定的專業形態。總之法文學&>人文學≥文學法文學與涵蓋人文學和文學,人文學涵蓋文學。

但,研究領域變得寬,專業性也有可能減退,也有變得相對淺而廣的可能性。

不管怎樣,不同大學的有有不同規定,有叫文學系的也有叫人文系的地方。原意義雖不同,不過在選大學專業時,要理解,有可能是一樣的專業課。細節請在各自的大學的HP判斷。【研究對象專業區別】社會科學系=法律·經濟·經營·政治等人文科學系=語言·文學·歷史·思想·哲學·心理·文化等【專註方向區別】社會科學系=社會的未來像和那個解決的辦法人文科學系=未來的文化

文科(人文學,社會學)/理科(自然科學)的區別,請看 https://readingmonkey.blog.fc2.com/blog-entry-199.html

那麼,法文學是什麼概念?維基百科解釋如下,法文學部的內容被大學不同,不過,並不是所說的有「法令條文學」獨特的學問領域,有為基本的(作為全部規模小,不過)象包括文學系·(教育學院)·法學系·經濟系一樣的性格。再人文社會科學系·人文社會系和一部分人文學系(後述)同樣地性格zu也被拒絕。這些諸系,被大學與上面向舉出(舉行)的文·教·法·佛經的各自的重點放置方法不同。在日本最初的法文學部是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部。以九州帝國大學為首,國立大學的文科系仿效東北大作為法文學部開始的地方多。可是,法文學部的設置作為這樣的不僅僅是一方向的的東西還有,來自人文系的改名(新瀉大學)和來自文理系的分離獨立(鹿兒島大學和島根大學)也有出現的法文學部。這表現作為後述的複合系的法文學部的性格。還有,有新瀉大學和千葉大學的舊人文學系和靜岡大學等的法·佛經的專業的人文系,有由於作為平定包含社會科學的廣義的人文科學的系被設想東西與法文學部一樣的內容,比現在多的文學系和同義的的人文系都研究領域寬。然而,前述的東北大學·九州大學與雙方也廢止著法文學部,與法經系並列設置數走向著減少的一個方法。『金澤大學五十年史』「部局編輯」的第四章「法文學部」[1](pdf)作為關於法文學部這個系形態,包括「不偏向法律系文科的學生的培養」這個理念的的綜合系和各文科繫到獨立為止的痰成為的過渡的複合系這個兩側方面。那麼,如果概觀日本的大學留下法文學部的國立大學是現在僅僅四所學校,不過,這個名稱的系全都歷史性地看僅僅包文科的"迷你係"的東西,作為即這個兩分法說的複合系的側面(已經不是「過渡期」即使)強。同樣事也能說文理系和法經系,理工學院等。像的性格的系[編輯]文理系文教育系法經系

理工學院

日本的大學[編輯]有法文學部的日本的大學[編輯]島根大學愛媛大學鹿兒島大學有人文社會系的日本的大學[編輯]琉球大學名古屋市立大學有人文社會科學系的日本的大學[編輯]

弘前大學

巖手大學山形大學靜岡大學高知大學


題主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沒有設定具體條件和背景,我就先隨意發揮了。當然如果可能的話,還是想知道題主之前的專業是什麼,文科還是理科,以及修士畢業後打算做什麼,繼續在日本讀博,還是工作,回國工作還是留日本。

如果本科在國內是日語專業,要去日本讀研,要麼繼續日語語言學的研究,要麼換一個專業。因為學日語的同學,畢業論文大概有3個方向:日本文化(社會學相關),語言學的分析(言語學相關),以及如何提升學習第二外語效果(教育學相關)。所以很多日語專業畢業的同學,會順著自己畢業論文的思路,關注相關方向的大學院專業。其中,因為社會學包含很多分支學科,可以研究的題目非常廣泛豐富,所以有相當數量的同學會選擇社會學專業(嚴格來說,在日本留學生中非常高人氣的經營學也是社會學的下屬分支)。

目前國內社會學的發展較慢,領域也較狹窄。對想研究社會學的同學推薦去日本或者歐美,這些國家社會學發展很成熟,而且領域非常廣泛。有些看起來屬於言語學或者教育學領域的研究,如果更深地去研究的話,其實也屬於社會學領域。所以文科生來日本讀研,社會學肯定是個很好的選擇,不存在跨專業跨得太大,後面學習起來比較喫力的現象。而且相對經營學啊經濟學這些非常熱門的學科來說,競爭壓力也會小一些。

理科生想轉文也不是不行,但建議同學們珍惜自己理科生的背景。很多來日本讀研的理科生同學,都是繼續自己的理科研究,而且在日本考研的壓力和難度也比文科生要小。可能理科生來日讀研的比較少,二本出身考上帝大的理工科特別多。然後,雖然人數較少,也有理科同學直接通過讀日本名校過渡當跳板,畢業後作為高級科研技術人才,直接拿歐洲工作簽的。

還有將來的進路問題。文科類修士如果要在日本就業,比起專業,公司更看重的是學校,所以考一個排名高的大學最重要。 社會學這幾年比較火,幾乎日本的每個大學都有社會學專業,而且招收的人也不少。比如一橋大學的社會學專業一次考試招50,60個人。東大,京大,阪大,一橋,早稻田,慶應,立教之類的,都有社會學。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寫好研究計劃書,考上好學校的幾率比較大。如果是要回國工作的話,這些學校我們國家教育部也是有認證的,回國工作去相關日企之類或者教育機構都比沒有留日經驗的更有優勢。

如果要繼續讀博的話,日本很多大學非常適合搞學術,讀完博士後不僅可以去日本的研究所工作(日本除了大學有研究所,很多企業財團也設有研究所,很適合搞學術),還可以回國進高校。現在想進稍微好一點的國內高校,留學博士差不多算是敲門磚了。東京圈的國立大學,在讀博期間有和美國等地一些大學交流的項目,還有很多大學都是有和世界各國著名大學的交換項目交流活動,對於學社會學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如果想專心搞學術的話,可以先在日本學社會學修士或者博士,然後再去歐美繼續深造。

社會學畢竟還是起源於歐美國家,所以要考日本的社會學修士的話,英語也不能忽視。大部分大學院的社會學入學考試都有英語考試,不過除了東大等幾所學校之外,都可以帶紙質詞典進考場。託福託業之類的英語成績有的話最好,沒有也不是不能考。畢竟是在日本,對日語要求更高一些。不少同學沒有英語成績但是也考上了排名前十的大學(當然本身實力也得在線)。

綜上,如果題主是文科的話,非常推薦社會學。理科的話,可以再考慮考慮,除非是實在學不下去了。如果以後打算在日本就業,學文科的話,一定要爭取上排名高的大學,會更能鍛煉學習能力和日語水平。

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