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筆法則失其形,得其形則失其筆法。」

初學者當以形似為主,筆法兼學;

待有8-9分形似,則專其筆法,求其神似。

古代大家臨古帖,鮮有十分形似者。神韻此物,單憑表面工作是得不到的。


對初學者,或者說練字初級選手,臨貼越像越好,但是也不用太強求,能進步就挺好,追求完美反而會打擊自信心

對認真寫字有過兩年以上的中級選手,就要有一些追求完美的精神了,力求百分百還原,而且不僅要形似,還要盡量做到神似,體會字帖作者書寫時候的節奏和情感

再往上一層,反而不要求百分百還原了,你已經對帖爛熟於心,得其神髓,這時候追求的是像又不像,像是說要尊重原帖,不像是說臨貼的同時又可以摻雜自己的風格

這就離大師不遠了

小學時候我學了6年的書法,那個時候都是跟著老師的寫,一個字寫個千八百遍。不過我們一個書法班幾十個人,感覺大家寫的字都不大一樣啊。

字帖同理。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字帖種類不是很多,大家都會拿比較權威的幾種練習。如果所有人寫的字都完全和字帖的一樣,是不是就是寫的好了呢?我還是覺得有待商榷,畢竟存在審美疲勞的問題。而且很多字帖因為電腦刻畫的原因,稜角太分明,單拿出來感覺確實很好看,但組成一篇之後就覺得有些亂。

所以說,練字不是要模仿誰,最好是形成自己的風格吧~

那麼達到什麼程度可以說一個字合格呢?從單個字的角度來講,什麼時候你寫這個字感覺沒有那麼生硬了,筆畫能打開了,不再那麼拘謹了,這其實就是質變了。但單個字的好只是寫好字的一部分哈,也不需要過度追求的~


其實最開始寫,一般都會說盡量寫的像一點,沒有錯,但其實是為了去提升你的運筆方式,比如你在寫楷書的橫豎時候,最基本的寫法你要會寫,在你寫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運筆越來越穩了,因為你不可能和大家寫的一模一樣,但是在這其中你知道了怎麼運筆,怎麼控制,那就行了。比如你寫的一個字,可能字帖不同寫法不一樣,但是你把一個字的輕重緩急能控制了,那麼剩下的就是去記字,那麼這個時候就會上手很快。儘可能多的練並且揣摩寫法,而不是反覆畫字,那麼這個字的神你就會領悟到了,那時候遠比單純的寫字要好。當然一般才開始能寫個四五成就行了,熟悉了七八成,那時候往往你已經練了很多字了,運筆一熟,寫起來就會快很多。


如果臨習的是公認的最好的經典字帖,比如九成宮,那麼理論上說,越像越好(只要是一次性寫出來的)。但是,實際上很難做到。那就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出妥協而告一段落。如果,條件許可,我以為筆劃和結構達到七、八分像就差不多了。(若在書法方面有較高的抱負,另論)。不必過多地去糾結形呀神的。神從哪兒來的?難道不是通過形表達出來的?這兩者是統一的。還有,很多人說臨帖要動腦筋,要多觀察。這其實是正確的廢話。你努力地想把字臨得很像的時候,你會不去觀察字形和琢磨筆法嗎?還有在到達七、八分像之前,不要摻和自己的東西。無論你多麼聰明,在經典面前什麼都不是。若摻和自己的東西,那就像往100°的開水裡倒5°的水,倒得越多溫度就變得越低。沒錯,初學書法臨經典,越像越好。如果把九成宮臨到能亂真,那麼田氏兄弟、盧中南先生、孟繁喜先生、陳忠建老師等都要拜你為師了。

補充:

初臨經典,開始基本上就是畫字。不可能會有明顯的書寫感。但是不用怕別人說你在畫字,只要筆劃不是勾描出來的,而是一次性行筆形成的就可以了。當你臨習多了,慢慢地開始熟練,書寫感也會逐漸增多。當書寫感變得很充分的時候,你的臨寫也就基本上擺脫畫字了。某種角度上講,臨習經典字帖,就是一個從畫到寫的錘鍊的過程。


如果要和字帖一樣,就成了畫字,其實,練字關鍵是掌握書寫動作的規範、靈活,達到日常工作、學習中拿的出手,有文化味,又快又好的基本要求即可,如你在北京,可以關注我的專欄,近期有公益課堂


和字帖一樣叫剛剛開始


達到一樣是最基本的要求。熟練後才能創新
初學來說盡量和字帖靠近吧。還要看練的硬筆和軟筆吧,硬筆對字形上要求多些,軟筆可能更注重筆法。
必須一樣,達到和字帖的字一摸一樣。當然剛開始練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寫多了也就提高了。
一定要一樣,這個過程很難,但堅持下來可以鍛煉手和眼力,遠比不付出努力的人進步的快。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就像很多繪畫老師說的,一幅畫永遠沒有畫完的時候。臨字也是如此,你不可能完全複製一個字,只能不斷接近他。你越是寫的像,就說明你的水平越高。所以看一個人水平如何看看他臨的帖子像不像是個很容易的區分標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