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徐崢:真正的演員永遠躲在角色身後


我想起以前聽到的一句話了,明星和演員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演員是角色魅力大於個人魅力,明星是個人魅力大於角色魅力。

演員可以成為明星,而明星未必能成為演員。

一個好的演員必定是有演繹出色的角色加持的,而並不是緋聞與炒作加持。

國內不是沒有好的演員,而是國內演藝圈更喜歡用明星。張國榮,鞏俐,章子怡……這些都是出色的演員,因為他們有角色


謝邀,誰能想到當年那頭豬,是現在中國電影良心之一


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只能這麼評價,就不舉例了,現在太多都是名氣大,但是能塑造角色的不多,孫儷和周迅都很厲害,演什麼像什麼 ,黃曉明那,除了大漢天子,現在演什麼我都覺得角色像他。還有張翰也是,只有霸道總載一個角色定位能演。。。

所以能躲在角色背後的纔是好演員,披上角色的皮,繼續生活在劇中世界

我記得韓國大滿貫影帝得主崔岷植除非電影上映期間你能看到他,其餘時間都找不到他,他說過,演員不應該經常出現在大眾面前,讓觀眾對一個演員有了標籤,其實不是一件好事。(大概是這個意思,年代太久遠了,記不太清了。)


關於這說法,是基於中國影視圈的國情基礎上說的。國內現在處於過度消費「明星效益」這一名詞。中國甚至整個東方都沒有完善的影視圈制度或者說完善的影視工業利益鏈條線,日本也只是相對完善,現在的中國影視界跟中國20世紀90年代深化改革開放時候一樣,市場上充斥著牛鬼蛇神、魑魅魍魎。

原因是影視圈利益蛋糕突然的變大,造成資本不平衡,投資者紛紛入場圈錢,導致即使是爛片,其中大部分都能賺到錢,國內超過85%的爛片都能夠回本(你能相信這是真的),在這種影視市場上,是個腦袋正常的商人,都會投錢,只有不到2成的幾率會賠錢,有8成會賺錢而且可能是大賺特賺,投資回報率高達50%以上。

以上結果又造成「明星效益」被過度放大,甚至超過10000倍的放大。也就導致現在明星演員的片酬虛高(虛高的現象並不是被個別的明星帶起來,是整個行業虛浮泡沫的惡果,是商業利益下的結果)。而徐崢說的這句話,極有可能是針對那些要錢不要演技的"小鮮肉類演員"(包涵絕不至於)這一現象說的。

好的作品是一個整體努力的結果,演員表現力再好,剪輯出問題,或者配樂出問題,或者本身劇本就有大bug,或者投資方為了利益最大化要求控制片長(史詩大片《天國王朝》公映版跟導演剪輯版完全兩種版本),在豪華的演員也出不來好作品,中國最近幾年的賠錢作品充分說明瞭這點。


以我個人很欣賞的姜東元為例子。

此大爺出道多年極力減少除演戲及電影宣傳以外所有的媒體曝光,目的就是保持本人形象的空白感,避免觀眾對他的形象先入為主而無法代入他所塑造的角色。(當然除了他,很多優秀的演員都是如此)

所以那些人設過於鮮明且深入人心的明星,難成演員。


謝邀,我是個2000年出生的孩子,雖然現在雷劇越來越多,電影也充斥著無數爛片,但我記得小時候,我只記得白展堂而忘記了他叫沙溢,他們每個人都是在認認真真說臺詞,而沒有數字小姐,配音演員只是為了彌補演員口音方面的殘缺,真正的演員是要用心去塑造她的角色是將自己的靈魂融入角色之中,而不是摳圖,用替身,所以,演員是活在角色背後,而明星,只能活在微博之上


謝邀

我是十分贊同徐錚老師的這段話

前不久微博上大火的朱一龍老師

在幾年前還是一個不知名小演員時接受採訪的一段話很戳中我心

主持人問他是不是不喜歡參加綜藝或真人秀

他大致是這樣回答的

「真人秀或綜藝參加太多了,觀眾就會對你過於熟悉,會對你之後塑造的角色「齣戲」。」

記不清居老師的原話了 這是大概的意思

我曾經聽過一個理念

演員表演的成功與否其實是要建立在觀眾對你的信任上的

他們信你的臺詞信你的行為信你的思想才會認同這個角色的存在性

一位賣人設的藝人是絕對難以成為一個好演員的

演員躲在角色背後

我理解的是 演員會為了這個塑造角色付出很多

我們看到的先是這個角色

再是這個演員

像老一輩的演員

我十分喜歡的張國榮先生

他之前拍《霸王別姬》時是花了好幾個月一直跟著京劇老師學習

只有自身真實有了角色的能力

不說登堂入室起碼苦學了個架子

你才會信他是程蝶衣

是那個在亂世中的戲子

之後的故事才能在這種信任的前提下展開


@譚卓 譚卓老師為了電影中那幾秒鐘的鏡頭苦練鋼管舞一個月,真的是電影業界良心了,希望《葯神》票房越來越好!


他用心演,我買票用心看,這兩年花錢看的國產電影《驢得水》《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羞羞的鐵拳》《我不是葯神》,數著沒幾部,我可不會花冤枉錢,管你明星還是明導,你們可糊弄不了我,我只支持用心了的作品,感謝《我不是葯神》,讓我感動,不管是電影本身,還有所有的創作人員,讓我們有了希望和期盼


瀉藥。

我覺得徐崢就是這樣的啊,他演的所有角色就是角色,而不是徐崢。

真正的演員,在戲裡是沒有自己的,他們就是角色,不是他們本人。

我記得我很小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點點《春光燦爛豬八戒》,是我第一次看徐崢演的東西,當時很小很多東西記不清,但我之後看到徐崢(廣告啊代言啊出席活動啊這種時候)都會跟我媽說「你看豬八戒!」

然後不知道為什麼兒童時期的我就沒注意到徐崢了……有可能是因為我沉迷於動畫片……

再之後就是《人在囧途》《泰囧》《港囧》這些片子。很搞笑了。在這些片子裡面我叫不出「豬八戒」三個字。因為在這些片子裏他不是豬八戒,也不是徐崢,他是那個戲裡有點點無奈有點點絕望的老闆,是那個感動於自己妻子所做的事情卻又念念不忘初戀的中年男人……

反正不是徐崢。

而在《我不是葯神》裏,他又是一個沒什麼本事、有時也有點小貪唸的、善良的人。

同樣,徐崢在這部戲裡不是徐崢,而是程勇。

徐崢其他的片子我沒有看過不做評價,至少就我所看過的電影來說,他是個好演員。

我覺得同時他也有一點是足夠聰明,足夠稱得上好演員的,那就是他會選戲。他演的都是有些喜劇元素的東西,但是又不是他來搞笑,而是襯託別人的搞笑,就像相聲裏的捧哏。很契合他的氣場,適合他來演。

以上。


中國電影在張藝謀馮小剛之後能有徐崢,黃渤這批人真的是幸運。


謝邀。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怎麼回答。

我只是想起,小時候看《西遊記》,喜歡極了惟妙惟肖的孫猴子,卻不知道他叫六小齡童,為了臺上一分鐘臺下付出多少功。

與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描述的場景截然不同的是,現在影視劇都進入快消時代,可能為了搶抓商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一個作品,揣摩一個角色,又或者沒有足夠沉靜的心去抵抗浮世繁華。

我想複製兩段感言,也許這兩段話更能說明,什麼是真正的演員,真正的演員與角色應該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胡歌在金鷹獎上發表得獎感言時說:

「我很幸運,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知道了什麼樣的演員是真正的演員,我要感謝林依晨,她對我說過兩句話,是我們在拍攝《射鵰英雄傳》的時候,第一句話,她說,演戲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第二句話她跟我說她是用生命演戲,這兩句話我會記住一輩子。」林依晨在頒獎典禮上發表感言時說:

「在我生命當中有人跟我說過,演員的使命是帶領觀眾看到更深層的人性,我也竭力做到這一點,我相信臺下各位用生命演出,所以我們絕不止可以做到今天這樣。」

演員成就角色,受眾看到的是戲裡那一個個鮮活的彷彿就在眼前的角色。


謝邀

感覺這句話是真正的演員才能說出來的,應該成為演員的座右銘。一個演員,如果製片人因為是他而邀請他演某個角色,那麼他通常很有名,如果認為他的名字比角色重要,那麼……是誰就不說了。演員的名字能隨角色而傳是演員的榮幸。記得王剛說過,他寧願一輩子演一個角色人觀眾記著角色,而不是演很多角色讓大家記住演員


演員不是明星,是根據角色而定的。角色是觀眾看到的,但這個角色並不是真實的演員,可觀眾無法瞭解真正的演員,卻能瞭解真正的角色。週一圍和胡歌等多位優秀演員說過類似的話,他們很少參加真人秀,就是怕觀眾見到了他們的真性格而對以後的角色無法有代入感。希望我們能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演員!


謝邀~回頭想想其實在近兩年出名的好口碑的都是老演員,他們懂得 厚積薄發 見好就收。不會像部分年輕的演員一樣,在自己有熱度時連接好幾部電視劇電影,最後導致水平、質量降低,觀眾不買單。其實每一個演員都值得尊重,因為他們走到這一步也不容易,他們也不會向觀眾說自己真正有多苦。。。


話說的沒錯,但是徐崢只讓人記住了豬八戒,我覺得這不夠……然而更慘的是大多數(自稱是演員的)明星,別說人物塑造,連個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沒有……感覺……國內娛樂圈的底線……真的快跌入地心了


他的角色在你心裡印象高出他本人

比如:

逍遙哥哥

謝玉(以至於我現在聽到老師的聲音就感覺是謝玉)

沈巍

白展堂

豬哥哥(嘻嘻,徐崢版)

還有很多啦,只是列舉最近看的幾個


你知道是他演的,可有看不出是他演的。演員,首先是演的角色,然後纔是自己。


謝邀。優秀的演員與角色早已融為一體,我們看到了角色,卻看不到演員本人。舉個例子吧,就像朱一龍的遲瑞、傅紅雪、連城璧、花無謝、沈魏、何開心、野人毛猴、葉凡、樊偉、齊衡、羅浮生、江心白、演技哥、秦王嬴稷、岑子墨、馮豆子、林風、楊志、肖子韓、周玉白都是一個一個角色,我們所看到的是演員通過自己的演技和經驗用心詮釋的一個角色,我們看到的是角色,看不到他們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