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首先考慮系統級別,而不是晶元級別。那麼硬體工程師的技術壁壘是什麼?感覺很多東西給些時間大家都能做到,那麼是不是沒有技術壁壘了?想問問,硬體工程師都是怎麼考慮這個問題,特別是技術大牛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最好能談一談自己是如何構建技術壁壘的?


看到題主對題目有了更改,"要從系統級別來看"。

那麼,我的想法是:

(1)喜歡甚至熱愛硬體的人,都是有執念和技術信念的人,要不然早跑去敲代碼了。

(2)硬體設計永遠都是系統角度去思考的,僅僅會用某個IC,談不上設計。

(2.1)我自己是半導體從業者,其實目前分立電路能完成的事情,絕大部分都可以集成到IC裏。如果某些產品沒有集成,那是因為這類需求的出貨量不夠,不足以去研發對應IC。

(3)接#2,硬體工程師最大的含金量就在於,對於一組需求,他的歷史經驗(失敗or成功)能明確指出,該對真正產品系統的硬體參數做如何取捨,還能滿足這些需求,並且有符合統計學的餘量(3sigma margin)

(4)硬體工程師,我覺得還是很值錢的,但要真的不斷去做挑戰自己的項目。因為太多人,或因為自己、或因為平臺,很快就止步於一個高度了(這裡我要標註下,可以專精一個領域,但是要不斷突破。例如,你做高速信號,要能不斷做更高速度或者更高lane count)。

---------------------------------------------------------- (原答案)

硬體工程師的壁壘是「踩過多少坑」。成功度過的「坑」,都是來源於你的公司/平臺提供的資金支持。

比如,你說你會信號完整性,那麼你成功做過多少Gbps的項目,多少條lane,respin過幾次才最終能deliver產品。信號完整性,雖然看起來書本知識很難體系很雜,我相信還是有人會啃下來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成功做過10G以上的、20G呢、30G呢,甚至PAM4呢?這個不是個人投資自己就能做出的項目。

說起來還是比較現實,硬體工程師過招,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spec,能做到這一點還是很喫工作平臺的財力的。

曾經覺得,多看幾本模擬電路書,多知道一些千奇百怪的電路就是資本。實際上,在模擬IC工程師眼裡,就是在玩粑粑。。


系統工程師,這個層面的壁壘一般都是經驗。輪到「奇巧」來發揮作用的機會並不多。其實,軟體系統架構師,情況也類似。

經驗不豐富,做個可行性分析都做不來,後續的工作也就無從談起了。哪些feature可做,哪些不可做。可做的都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時間,人力,物力);不可做的,是因為什麼,最大風險是什麼,有沒有權宜之計。需要評估自身各方面因素,也需要考量供應商上下游等外部因素。做了可行性分析可能還需要和需求來源(產品經理或者其他)進行溝通,哪些保留,哪些刪掉,哪些外包,哪些自研。進一步完善方案,面向紙面的功能列表,並不難。如果考慮魯棒性,可擴展性等軟性指標,經驗就凸顯價值了。如果再加上配合製成工藝、製成過程中測試條件等因素,經驗豐富與否的方案差距就更大了。等到方案都確定了,硬體研髮結束了,還得有一段配合軟體研發的,聯合調試優化階段。全部研發都結束了,與工廠開始接觸了,新產品導入的一大套東西又撲面而來了。

如果經驗豐富,很多後續步驟的麻煩事,早就提前考慮到了。如果如此,會節省非常多的時間和資金。如果經驗不行,有些問題,你沒遇到過,確實很難考慮到。這和個人聰明不聰明、勤快不勤快,沒啥相關性。

所以,硬體系統工程師往往是分產品領域的。因為一個領域有一個領域的生態,呆久了,會形成一套特有的know-how知識庫。如果系統工程師跳槽,跨本領域太遠,經驗作廢,優勢也就基本消失了。做手機的去做四懸翼飛機,電機這一塊就足夠他喫個半年一年了,屆時他經驗略微積累起來了,公司可能也被他拖死了。


不是大牛,勉強答一些。

我是往兩個方向同時走,晶元和系統。工作上以系統為主,業餘研究下晶元。

我建議你可以去一些國外知名大廠,看下硬體工程師的應聘要求,裡面有哪些你覺得高大上的,哪些就是技術壁壘。


數量吧,一塊板子不同於一塊代碼,代碼解耦合的難度遠小於硬體,因此硬體的架構就是要儘可能多的掌握不同模塊間的相互影響,降低重做的概率


熱愛的人都有執念


利益相關:從事多年系統硬體工程師職位。

我根據自己經驗分享兩句:

理論上沒有所謂的技術壁壘,消費類系統技術兩大塊:電源,高速數字信號。(通訊或者其他系統可能還包括射頻和模擬信號)這些東西其實沒有特別高深的知識壁壘,近些年發展緩慢,行業很成熟。

真正的壁壘應該構建在經驗上:設計的合理性可靠性可量產性,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的技巧方面。好的工程師和差的工程師天壤之別,一般建議社招還是朋友推薦靠譜,知根知底。現在開除個人還不容易,合作不好難受死。

如何構建?多學,多思考,多動手。

另外多說一句,現在都不是構建壁壘了,應該是考慮能力的延展性才能存活下去,否則40歲肯定不好混了。不是說公司不要你,而是說你的壓力大很多和工作選擇就少太多了。

希望有所幫助。


謝邀,壁壘很多,但也看人,事在人為,壁壘體現在舊知識的遺忘,新知識點不知,經驗不足。


懂得多! 系統設計高度可靠、性能強勁、成本有競爭優勢、利於生產…… 多學科知識交織、還得懂管理 懂溝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