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的產品要想能大規模的使用,還需要克服一些技術壁壘的,作為廠家,目前3D列印的東西還是有些需要改善的。

列印的精度,目前樹脂列印的精度是0.1到0.2mm的比較多,這個精度目前對於有些產品還不夠。

材料的物理機械性能,雖然尼龍性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表面不 光滑,樹脂光滑,但是物理機械性能不行,強度和韌性不好。

還有是一個顏色的問題,現在都需要後處理上色,雖然有了彩色列印,但是成本高,應用少。

悟空列印坊就是可以做3D列印服務的,列印的材料種類還是比較多的,可以去他們網站上看看。


你好,謝邀。

簡單回答一下。就拿工業3D列印來說,工業3D列印在汽車行業的應用目前市場上各種技術都有,使用材質也各不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技術面對相同的需求時都有各自的短板存在。比如SLA技術使用的光敏樹脂材料,應用到汽車試製時可能無法滿足測試所需的耐溫條件。而尼龍材質的3D列印技術在耐溫性上雖然較好,可剛度和強度卻一般。


技術其實已經有了,最主要是應用,質量、成本、效益。作為補充型的工藝,在各行業的應用就往低價高能上發展。

如果一定要說壁壘,那就是成型尺寸,生產速度,以及配套的後加工未發展完全。


目前來說就是材料,,材料不能作為成品使用,不能批量生產,sls尼龍列印可做成品,但是表面比較粗,SLA光敏樹脂材料表面光滑,但是材料不能長期使用,fdm的話,也是表面和強度問題,速度的話,SLS速度快,SLA居中,fdm最慢,目前SLA設備東莞有一家叫安薩姆智能的設備做的還可以,速度很快!


主要是不能普及普通羣眾,以及材料、成型速度有限制


按照目前的情況主要有兩個:1、成形的材料種類還是太少,目前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塑料、樹脂、高溫合金等這幾種,一些特殊材料還不能成形。2、現在的成形效率還是太低,無法達到大批量生產零件的應用。


3D列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以數字模型工程文件為基礎,運用金屬或塑料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形狀的技術,也被稱之為增材製造,基於離散堆積原理。

既然要探討3D列印技術的壁壘,那麼我們就應該從3D列印技術的流程出發。

第一步,數字化建模。現在各類型三維建模軟體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基礎入門門檻並不是很高,所以這一方面基本上沒有什麼技術壁壘。

第二步,對數字化建模的模型進行切片處理。那麼這一部分,會由於不同廠家不同型號不同程序思路,而導致切片軟體會有所不同,但是也不構成特殊的技術壁壘,只能說用戶體驗感有好有壞,但是基本滿足該價位3D印表機客戶的基本需求。

第三步,材料問題。目前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就是PLA,ABS,HIPS等常見的塑料材料,除此之外,含有光敏樹脂,尼龍粉末等等,因此可以說只能滿足一部分開發者或者是應用者的需求。而在金屬粉末的3D列印技術當中,對於金屬材料的要求高,例如強度招耐腐蝕,具有良好的可燒結性等等,所以可用的金屬材料十分有限。

第四步,設備問題。首先測控系統是一直繞不開的設備問題,雖然感測器設備的發展也已經相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依然沒有辦法滿足高精度3D印表機的使用,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電機等的控制問題。

綜上所述,我認為3D列印技術的技術壁壘不是侷限於3D列印這個技術,而是機電一體化產品都會面臨的技術壁壘。如果材料學和控制系統的有了更好的發展,不僅僅是3D列印技術,數控加工中心,車銑刨磨鑽,都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於3D列印商業化,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原有的已經較為成熟的工業體系不太容易去被變更,基於現行主流的製造方法的機械工藝學已經較為成熟了,工廠企業也不可能去把現有的價值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機牀組淘汰掉,換成現在比較流行的3D列印,這很不經濟。

除此之外,客戶的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要求也是越來越多,對產品的精細化,美觀化,越來越看重,而3D列印技術目前客觀存在的技術壁壘,的確很多時候無法滿足這種需求。

但是3D列印技術還是具有長足的發展潛力的,畢竟像spacex,已經開始用3D列印技術造整流罩了,不是嗎?


其實材料,設備,工藝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精度,穩定性,尺寸都是制約3D列印快速發展的瓶頸。目前來看,根本還是在設計理念和思維方面還需要改進。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開放思維,在特定場景下充分發揮軟體,材料,設備,工藝的能力,足夠解決不少問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