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高三 大學會去英國讀書 在糾結到底去倫敦 曼城 還是杜倫(首選倫敦)

但對於倫敦還是有點不大瞭解

所以請大家幫忙提一些建議吧!!!謝謝!!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學平臺入駐導師 LSE 胡學姐 提供

(註:導師學歷已通過平臺審核,真實可查)

前言

在開始正文前,先奉上一句我很喜歡的話,送給所有希望探索更大世界的堅強的姑娘們:「願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願你有勇敢的朋友,有牛逼的對手。願你對過往的一切情深意重,但從不回頭。願你特別美麗,特別平靜,特別兇狠,也特別溫柔。」

我剛剛畢業的時候,時常能夠夢到回到了倫敦,走在London bridge的橋上被風吹的糊的滿臉頭髮,坐在rv1上在冬季的深夜疾馳裏看到路邊一路火樹銀花的景,下了課後匆匆從Millennium Bridge穿過去時因為穿高跟鞋的生疏,走幾步鞋跟便要嵌進去幾格的尷尬,午夜兩三點才從24小時的圖書館回家...因為太累了總在回家的188路上睡著,一路便睡到了終點...

回頭想想倫敦生活的點點滴滴,在LSE學習的點點滴滴,都是我人生中巨大的財富。

母校的校訓是:溯本追源,拉丁文:Rerum cognoscere causas(英文: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ings。瞭解萬物發生的原因)。

思辨的看待問題,對世界懷有好奇心,是我後來的生活中一直受益的寶藏,也是在倫敦短短一年多學習中讓我最體會深刻的收穫。

中英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巨大碰撞

先說一下LSE的要求是僅此於劍橋牛津的難,英國其它高校的及格成績是40分,而LSE往往是50分才能pass,且每一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學生無法順利畢業(當年我們專業就有一位同學延遲畢業)。

LSE的學生比例相對比較多元化,整個學校大約有30%左右的中國留學生,而有一些專業,尤其是非常偏文科的專業(如我就讀的gender,media and culture一個班級只有4名中國學生,我們那屆其中有一名還是英國本科畢業錄取)。

作為一個本科四年都在國內學習的學生,初到倫敦學習生活,對我的挑戰是巨大的。

首先,是英語能力的挑戰,即便我考到了雅思7的成績,但起初的聽說讀寫依舊非常喫力,尤其是用英文去理解很多哲學和政治學概念(後現代化,文化批判理論)是非常困難的,更別提LSE作為一個十分國際化的學校,有非常多歐洲和亞洲其它國家的老師(口音較重時會比較難懂)。

在這裡其實我會比較推薦大家帶上錄音筆,這樣回去之後聽不懂的地方可以反覆聽。

其次是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聽著聽著你每天都會比昨天更進一步(想我當年剛剛去了兩周就跟我媽打電話崩潰的大哭,課聽不懂作業也不會寫…但是堅持,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

第二,是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巨大衝突。

以往在國內的學習中,我們較為適應知識填鴨型的授課,到了期末考時大多就是劃重點,背。

而在英國,一門課程成績的評分是分成很多不同板塊的考覈的,包括你的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平時的大essay(論文)小組作業等等。

因此會需要我們對於這門學科有更深度的瞭解和思考,體現在沒有固定的課本,但是針對每一週的topic會有大量大量大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reading要看(大概如下圖吧,這是某一週的課程reading)。

而對於這個話題的思考,之所以說西方教育重思考,是因為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和錯」,而是在於你如何理解這個話題(理論),結合你自己的個人經歷,你覺得這個理論有何延展性。

所以做好課前的預習,讀好reading,是你能聽懂課的前提和基礎。第二步,就是參與課上的討論(seminar),我覺得中英教育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在於,西方教育鼓勵你擁有「思辨」的能力,不全盤接受,也不全盤否定,而且書百家之言,互相討論分享。

第三,說說我當時學習的專業,叫「gender,media and culture」。

我的本科是學傳播學的,也就是media and communication,所有有很多的基礎課程比如傳播學理論,社會研究方法等都是我本科久學習過的內容。

因此當是在申請的時候我就有意挑選了一個跟我本科課程有一定交叉,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專業,我非常期待能夠學到一些新鮮的東西,也比較好奇國外的學術型大學是怎樣授課的。

課程本身非常符合我的期待值,有一半的課程是傳播學學院的,另一半課程是性別研究學院的,我學到了很多社會學和文化理論的內容,性別研究,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等等非常有意思。

比如在媒介傳播和文化傳播中的一些性別刻板印象。(下圖為當時的部分課程內容)

生活在倫敦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he is tired of life."

當一個人厭倦了倫敦,那他也就厭倦了生活——Samuel Johnson

倫敦是我生活過的最棒最棒最棒的城市,步步都是景。

LSE的地理位置絕佳,在Holborn地鐵站出來就是(作為一個真的沒有校門的學校,我們的building也真的是很用心了!)。

我住在學校宿舍,叫BW,離學校有一些距離但是在tower bridge(倫敦塔橋)旁邊,地理位置絕好,從bw到學校,可以乘bus 188路,或者rv1路,也可以選擇一路沿著泰晤士河步行去上學(差不多40多分鐘)這是春天的時候走路上學路上遇到的聖保羅大教堂前面的櫻花樹。

學校的生活相對比較簡單,LSE有健身房,24小時的圖書館(可以讓大家奮鬥final的絕佳地點),也有很多同學熬夜複習看書累了就走圖書館的一樓懶人沙發上睡一會兒。

每一天晚上看到半夜圖書館還是燈火通明大家還在裡面奮筆疾書的場景真的非常的振奮人心,跟一幫聰明還努力的學霸同學做校友,真的是備感榮幸(我當年有一個室友是個義大利人,她走劍橋讀完了2個degree又來了lse讀了law,既是健身達人,又是超級大學霸,另外她還一隻兼職負擔自己的學費生活費)。

而在倫敦生活,學校以外的生活就十分的豐富多彩了,比如從學校走兩步就可以去convent garden逛逛街,再走兩步就可以去national gallery看畫展,繞過chinatown就是知名的Trafalgar square,再繞兩步就是大英博物館,除此之外,還有聖保羅大教堂,london eye倫敦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還有超美的海德公園等等等等。

倫敦的實習活動當然也是非常方便的,LSE有專門的career service center,裡面為大家免費提供各項服務,如修改cv,cover letter,跟老師約1對1的面試指導,還可以coach大家怎麼做assessment center(一般大企業校招實的羣面,case study等等),學校每隔一段時間就有career fair,在這些活動上比較容易拿到一些有意義的實習機會,甚至也有很多同學借著實習機會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我在倫敦一共做過3份實習,也因為這三份不同的實習,讓我最終找到了我感興趣和喜歡的職業發展方向,也為我後來順利的求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夢起倫敦

回首當年出國的決定,我依然覺得這個選擇可以說是我人生的巨大轉折點了。

我高考發揮失利,一本線超一點點的分數進了一個非211非985。

本來覺得投行諮詢,外企高薪離我都是遙遙無期的。

畢業的時候同時在英國和中國找工作,拿到了一個很滿意的Offer於是選擇了回國發展。

還記得好多年前剛剛大學的時候,我同桌跟我說,「好想過上一天一杯星巴克的小資生活啊」,當時的我還羨慕不已。

然而幾年過去,我早已經有了更大的奮鬥目標。

我覺得留學生活於我,不僅僅是一紙文憑帶來的加成,更多的是所經歷所感受的東西讓我成為了更好的人。

因為體會過獨自一人去到異國他鄉求學,讓我更能夠面對和適應新的環境;

因為在英國起初的語言碰壁,讓我慢慢打磨自己英文能力有了成倍的提高(當年為了強迫自己更快的適應,每天路上,做飯的時候,都放著bbc聽廣播);

因為在倫敦的三份不同方向的實習,以及找工作時候的掙扎,讓我清楚的認識了自己的優勢劣勢,選擇清楚了自己要走的職業發展方向;因為學會了思辨,和批判性思維,我養成了不妄下定論,更主動尋求答案的工作和學習習慣;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一年多的經歷,讓我見識到了非常非常多校友大牛,他們的勤奮,聰慧,最重要的是長久的自律,都讓我深深認識到,一個圈子對我們未來發展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看著身邊的人都在努力奔跑,一刻都不敢懈怠。

倫敦的生活和學習只是人生的一個美好篇章,但是「持續學習」的能力卻會成為我們一生的財富。

共勉之。

以上由AdmitWrite留學平臺入駐導師分享,有問題,歡迎來平臺找學長學姐們諮詢~

AdmitWrite,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界的Uber,已有超過1000名世界名校學長學姐入駐,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全名校覆蓋。不管你是申請人文社科/商科/工科,還是申請理科/藝術/法學,在平臺你都可以找到同專業名校學霸輔導。關注我不迷路,任何留學相關問題都可以私信 @AdmitWrite留學平臺~

本文來自AdmitWrite留學平臺專欄——【海外名校申請經驗】,專欄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申請經歷,就讀體驗,專業前景,就業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請經歷以及就讀體驗,歡迎關注~

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zhuanlan.zhihu.com圖標

18年QS高等教育數據分析公佈了一份最適合大學生的城市的名單,倫敦榮登榜首。在前幾年發布的名單中,冠軍曾經是蒙特利爾和巴黎。

QS的排名主要針對城市而非大學。這項排名訪問了超過五萬名學生,詢問了他們上學所在的城市對他們有怎樣的吸引力,以及在該城市上學有什麼弊端。

1)倫敦在國際化一項上取得了很高的得分,它的包容性和文化多樣性無與倫比,因此國際學生就不會感到被孤立或被排外。學生們可以很輕鬆地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比如他們可以經常參觀博物館、去看話劇和電影、去各類餐廳喫飯。同時,似乎在倫敦找到一份工作也是易事。

2)購物狂的狂歡

倫敦 | 隨時隨地我都願意出發

3)倫敦天氣不是很好,經常颳風下雨,常常陰陰的。

倫敦人若是和你吐槽天氣開場白,你別被套路了,上來就嫌棄人家的天氣不好,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己能說,別人說不不爽是什麼意思嗎?就是倫敦自己人覺得自己的天氣ok的。

4)倫敦也是個旅遊性城市:倫敦眼,塔橋,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哈利波特相關的紀念館,神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紀念館,莎翁劇場等等,攝政公園,海德公園等等景點。

5)國際大都市,綜合性很強,哪個國家口味的食物都有。

6)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就業機會多,實習機會多,國際秀想看就看啊。

7)it is never boring in london.


3.26更新部分內容

謝邀,UCL在讀(雖然是KCL的亦敵亦友學校但是講倫敦學習體驗還是沒有問題的)

首先是KCL在倫敦一區,河岸街泰晤士河北岸,雖然好幾個校區,不過附近交通什麼的都很方便,KCL的facility不錯,專業方面水平高低因專業而異,因為由皇室贊助經常有女王訪問什麼的比如最近女王和凱特王妃為KCL的新樓揭牌。

(圖源見水印,已授權)

皇室成員經常性的訪問也給KCL的學生帶來了一定困擾,因為為了保證安全KCL把學校進行了封鎖,影響了數千名學生上課和學習,這也被KCL的學生詬病。以下是學生論壇學生的吐槽和新聞內容。

除了很多樓對所有學生封鎖,KCL還向倫敦警方報告了一份名單,並特別禁止了部分KCL認為危險的學生在當天的一切出入權利,這種公然的歧視行為KCL官方並不承認,為此廣受媒體的批評。

不過話說回來。皇室成員只是名人的一個縮影,在倫敦見到各種名人的機會非常多,也算開闊眼界的一個過程吧。

KCL的一個有趣的文化:日常和UCL互損,因為一些歷史原因,但是兩校學生相愛相殺也挺有意思的。

說完KCL說說倫敦上學的其他體驗,首先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貴!但是除了貴真的沒有任何缺點相信我。

首先喫方面,可以說全英國都不太理想,英國菜出了名的黑暗料理,但是強烈建議自己做,來英半年我早已成為大廚(而且自己做導致我不僅沒胖還瘦了),以下是我做的大盤雞和麻辣烤魚。

學習方面,上課方式跟國內大學很不一樣,lecture和tutorial結合,作業形式presentation,paper等很多種,培養閱讀文獻能力,寫作能力和critical thinking能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課並不多,一週可能只有七八個小時。

休閑娛樂方面,倫敦絕對是英國最好的!!如果你去了村裡你可能會自閉到懷疑人生真的太無聊什麼都沒得玩。而倫敦非常大,有無數很棒的博物館藝術館,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建築和著名景點,各種著名bar和club,逛街有牛津街西田等等商圈,運動從不缺健身房,電影院KTV也一應俱全,還有中國城可以偶爾犒勞一下中國胃。

學校社團活動方面,我的建議是推薦加一個感興趣的社團或者球隊!這幾乎是跟外國人交朋友並且融入這邊的唯一方式!我最不後悔的決定就是加入了球隊!(對KCL球隊我也有一定了解感興趣可以進一步補充)

關於其他的來了倫敦瞭解到的諸多生活,與外國人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可以參考我對另一個問題的回答。有幫助的話麻煩點個贊同感謝,謝謝!

有什麼是你去了英國才知道的事情??

www.zhihu.com圖標

既然是體驗,我還是讓編輯團隊邀請一位在倫敦上過學的導師吧。賀學姐目前在一家法國快消公司全職工作,同時也是我們平臺的導師她本科中山大學,碩士DIY申請拿到了倫敦政經、倫敦大學(UCL),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悉尼大學、愛丁堡大學、約克大學等學校的offer,最終選擇了LSE,對於社會科學和管理學相關專業申請比較有經驗。作為一個在倫敦切實生活的前輩,她的體驗你可以參考。


前言

因為覺得留學生這種生活在兩個甚至多個社會之間的離散化的狀態非常有意思,所以我的畢業論文也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在這裡我想要分享的是在倫敦這一年究竟給我帶來了些什麼,對於未來,我想我和身邊的大多數人一樣迷茫,在面對無數選擇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身處何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哪種生活。

其實有時候迷茫是一種富貴病,當你有了很多選擇你才會迷茫,如果只有一條路你就只管一條道走到黑就行了。

申請

在正式介紹倫敦生活之前,我先想講一下我是如何來倫敦的。

在這裡必須要提到幫我省了大事的我的媽媽,她一直相信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所以在我想要自己DIY申校的時候她幫我簽了一家中介。在整個選校、寫文書和申請的過程中都讓我有了很多自由時間,其中我覺得非常有幫助的是在學文書的時候,專業的老師會知道每個學校希望從你的簡歷和個人陳述中得到的信息,從而更加系統地幫你分析文書的寫作結構和邏輯,這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

因為我們都是通過高考進入的大學校園,所以在寫文書這方面和外國學生比起來是非常欠缺的,並不只是英語,主要是語言習慣和思維是有一定的不同,所以我認為在文書寫作的過程中能夠有人指導提點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的就是雅思和Gmat備考,因為我高二就考了一次雅思所以在申請碩士的時候沒有很多的困難,但是身邊同時在準備的朋友們其實都非常suffer,因為比較複雜就不在這裡贅述了。分數當然是越高越好,但我覺得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一定要多刷題!!!

為什麼選擇LSE?

純屬巧合。

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其實我的情感傾向非常明顯。因為我是一個對於學習環境要求非常高的,再加上本科的學校和交換的學校都是鳥語花香公園遍地的地方,我喜歡上學和學習並不僅僅是因為喜歡閱讀,更加沉迷於的是校園環境,所以對於LSE,KCL這種在倫敦市中心且沒有「campus」這麼一大塊佔地面積很大的學校其實我一開始是完全不想申請的

但是因為看中她享譽世界的人類學系和龐大的校友陣容,比如費孝通、馬林諾斯基、Maurice Bloch等等,我還是申了這個學校。然後因為緣分,最後還決定了去。

學習 in LSE

LSE是一個學習超級緊張的地方,當然了我覺得全英國的本科和碩士都這樣,但是真的只有進了LSE才能知道原來survive是一件這麼難的事情。

身邊的學霸太多,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個社會人類學的義大利小哥,在我們的討論課上他對於每個人類學家的理論可以說是信手拈來,我們可能理解都不透徹的理論他還能夠有理有據的對他進行批判。

這樣的大神還有很多,有之前在聯合國工作過現在想來進修的,也有之前在其他領域已經做的非常優秀的人現在想要對於人類有更多理解的。

因為我是一個不喜歡臨陣磨槍的人,所以我的課程安排都比較平均,兩個學期都保持了每週三節課的課程強度,LSE的閱讀強度我想只要稍稍瞭解過的就回有所耳聞,社會科學和人文類學科的閱讀量,每週一門課大概是200頁左右的必讀和數不清的選讀,而且如果不讀上課就基本是懵的狀態。

每天我和我身邊的同學們都浸潤在知識的海洋裏,覺得自己可能這輩子都不想再看英文文獻了。但學習並不是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因為總會有一個適應期,當你習慣了快速英文閱讀和授課方式之後,你就慢慢的得心應手而不是每天炸毛了。

另外就是一個中國學生普遍都需要比較長時間去習慣的授課方式(尤其是對於學文科的學生來說)。

除了講座之外,還有Seminar,基本每一門課都會每週配套一門討論課,這門課主要是老師/助教幫助學生們理解在課上佈置好的reading,也是對於講座內容的一些延展。之所以說對於中國學生難,除了最大的語言問題讓大家難以提問之外,最大的困難在於中國學生普遍是不會提問的,多年的填鴨式教育養成了我們只習慣於輸入知識,而很難輸出的學習方式。

在剛開始接受這種授課方式的時候我和我身邊的小夥伴都非常苦惱,因為這個seminar的課程和講座的區別就是它是小班授課的方式,老師也因此認識你們每一個人,所以如果你一直不說話,老師一定會cue你,但是通常來說,我們的reading是讀不完的,所以這時候如果剛好在點你名的時候你無法回答,你就只能很尷尬地說你沒有讀這篇文章…

在剛開始的三個月我和我身邊的同學一樣都覺得這個無解,但是大家千萬不要慌,不要每次都提心弔膽地上討論課,因為慢慢你就會發現,仔細聽下來,很多外國學生也並沒有像你期望中的學術討論一樣在進行這個seminar,他們也會結合自身的經歷提出一些比較實際而並不是完全理論的問題。

所以我的建議是,可以慢慢嘗試主動開口,即便你的問題在你看來不那麼值得討論也要勇敢邁出第一步。我記得費孝通在講述他在LSE的經歷的時候也提到過seminar上心驚膽顫,不好意思說出自己帶家鄉味的英語,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固步自封,臉皮厚一點你會收穫非常大的,因為這不僅僅是發言,更重要的是教會你如何在思考之後和別人進行有質量的討論。

生活 in London

在生活的方面,這一年我變成了一個23歲的女孩,雖然在朋友家人面前還是總說自己是個寶寶,但是其實我覺得這一年的生活真正讓我成長了許多。

如果要我說這一年對我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讓我學會瞭如何認真的一個人生活和享受孤獨。我覺得這纔是這一年除了數不清的書本之外我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

其實自我審視之後我認為我還是一個比較喜歡和人打交道的人,喜歡和朋友一起花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但是這一年和之前我在國外的時候都不一樣的是,更多的時間我是和自己待在一起的。

原來去美國交換的時候我是和朋友一起合租的房子,但在英國我選擇了學校宿舍。因為身邊的同學之前都不認識,而且大家的背景都差別很大,大多都是年紀比我大的,大家也不喜歡把很多時間花在和朋友在一起出去玩上,所以自然而然我有了很多自己一個人的時候。

除了廚藝變得更加精湛之外,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我的reading和我的日記本。我覺得人不能因為身邊沒有人分享你的快樂你就不快樂了,也不能因為不喜歡一個人喫飯就不喫飯,生活還在繼續,你最好的陪伴從始至終只有你自己,就像你的快樂和掙扎永遠只有你自己知道,即便最親密的朋友和家人都不能夠百分之百的體會你的痛苦和開心。

我記得無數個因為沒有人說話,看不懂reading,長時間下雨而望著窗外發獃或者號啕大哭的夜晚。因為時差的關係,原來親近的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連視頻一次都變的不易;因為不希望家人擔心,我相信每一個在外留學的孩子都是盡量報喜不報憂的,所以運動和做飯變成了我緩解壓力的最好的渠道,也讓我知道了原來一個人的生活更需要認真。

一個全新的中、英、德三國的合作研究顯示有16%的中國留學生表現出「重度痛苦severe distress」的情緒跡象——表明他們大多數時間或者一直都在正在經歷著抑鬱的癥狀,超過20%的同學在大多數的時間內都感受到焦慮。

我認為跟自己相處是一個比跟他人相處更難的事情。所以這一年下來,對自己的認識也更近了一步,能夠更清醒的和自己的缺點相處我覺得纔是長大。

很多人都把出國留學看成是高考的PLAN B,甚至很多外國學者對於中國留學生的研究也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但是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除了學習之外,還有生活技能和適應能力的鍛煉,另外就是強大的心理素質。

結語

我相信很多正在申請的你們也一樣,出國並不只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為了在自己的經歷中添上這麼有紀念意義的一筆,去另一個地方生活這麼久,在家鄉之外的另一個地方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回憶,熟記每一條地鐵線路,熟知當地的食物、文化習慣,想想就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在你結束的時候,會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這種成就感是其他的事情都無法給予你的獨屬於自己的一份經歷。

導師背景

LSE (倫敦政經)人類學與發展碩士,中山大學本科。DIY完成研究生申請,方向為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市場營銷等。收到倫敦政經、倫敦大學(UCL),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悉尼大學、愛丁堡大學、約克大學等offer。專註以社會科學、管理學為導向的留學申請。曾在英國拿到工作offer, 但個人選擇回國,目前在國內一家法國快消公司全職工作,有各國的留學經歷和找工作的經歷。

更多留學申請的問題請添加客服微信admitwrite101,每週Admitwrite留學平臺都會邀請全球頂尖名校背景、有diy申請經歷的導師來舉辦線上講座,為大家免費分享留學申請的乾貨。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admitwrite,我們會在公眾號提前通知大家!

本文來自AdmitWrite留學平臺專欄——【海外名校申請經驗】,專欄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申請經歷,就讀體驗,專業前景,就業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請經歷以及就讀體驗,歡迎關注~

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學平臺入駐導師 KCL 陸學長 提供

(註:導師學歷已通過平臺審核,真實可查)

自我介紹

各位同學,大家好。

非常榮幸得到Admitwrite平臺的邀請在知乎與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倫敦這一年的校內校外學習與生活經歷。

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本科就讀於湖南大學金融學,碩士就讀於倫敦國王學院的金融學,屬於科班出身,現就職於某國資投資平臺擔任投資經理一職,先前就職於華英證券投資銀行部,具體做的是一級市場方向的發行與承銷工作。

留學方面,我是從大一就在考研還是留學中決定了留學,大二開始著手準備留學事項。

求職方面,我主要感興趣的方向還是在於券商這一塊,所以之前做過券商的新三板,資管的實習,對於券商和投資金鉤的核心業務還是有著自己一定的理解。

本次介紹我將會分為三塊:

第一塊是就讀的相關體驗;

第二塊是校內校外生活,分享我在英國的學習與生活,說實話我對倫敦的好感度還是挺高的,除了難喫的食物以外。

最後一塊關於留學回來之後的求職,主要是針對券商求職這一塊,包括券商求職現在的特點,暑期實習的一些經歷,以及需要的準備工作。

這是我Kings』s的校徽,奢華中顯露著字如其名——王的存在

就讀相關體驗

我當時申請的是Banking Finance專業,也是KCL新開的專業。

很多人說KCL的商科並不強,不如可能諸如卡斯等著名商學院。但是我覺得我個人是很有目的性的。

首先,我覺得授課制的一年學習不會對我的金融思維有什麼質的飛躍。國內求職基本先篩選你的國外學校排名,所以我覺得我選擇KCL就沒有任何猶豫了。

我下面具體介紹一下KCL的金融課程設置。

它分為上下兩個學期,分別要學四門課,第一學期是四門必修課,分別是計量經濟學,財務報表分析,商業銀行管理學以及投資學。

人多的話會分為兩個班,都是在教室裏上課的傳統方式。

師資方面有些是資深的教授,也有些是業內的高管。

然後每門課都會有期中期末考試,英國的成績有個特點,沒有平時成績,沒有課程設計,大多數課就金融而言,沒有Presentation,包括小班課Tutorial,你不去也不會有人管你,甚至教授教到學期末都不會認識你。20%的期中成績加上80%的期末成績。

英國的期中期末考試沒有選擇沒有判斷的,只有問答和計算。特別是在國內上本科的同學,喜歡按簡答題的形式背答案,但這確實在英國行不通的,英國要寫出自己的邏輯和論證自己的邏輯。

有一次,我就是把背過的答案寫上去,以為能90幾了,結果只有60幾;

而有一次,我沒有背答案,題目是我平時就涉獵過的,我就把自己理解寫上去,拿了80多的高分。

但是有一點,無論英國還是在美國,無論你與任課老師關係多好,是談天說地也好甚至稱兄道弟也罷,該掛的還是會掛,離及格差一分都是掛。

下圖是我們的期末考試,和很多大學一樣,都是在郊邊的體育館裡考的。

期末考試的準備是非常累人的,你可以感受到提前一個月就要進行大批量的paper的閱讀和課件的學習。所用的教材由於版權的原因是很貴的存在,一般不是特別想考90+的學生是不看的,列印出來或者運氣好的話在圖書館可以借到。

King』s的期末考試一般在假期後的第一週,也就是在聖誕節後的一週,這也會讓你整個聖誕假期的計劃泡湯。當然也有很多膽子大愛玩的朋友趁這個假期會經常去外面旅遊。

我那年是因為新專業第一年,比較好申請,專業計劃是招收80個人,然後上課的地點是在bush house,就是很有錢的KCL把BBC的大樓買了過來。

基本上是211的本科,85的GPA,纔有希望。英國的學校都是這樣的,英國的學校對申請者的標準主要以學校排名與GPA為主,雅思以及GMAT為輔(其中有一點GMAT是你申G5或者華威時纔是必須的),再加以文書,項目,以及一系列實習來證明你的全面發展,證明你有足夠優秀被學校錄取。

課內外生活

下面我來聊聊在倫敦的課內課外生活。

這麼說吧,在倫敦的一年是我在20幾年中非常值得紀唸的一年。

之前我也作為交換生到過丹麥和法國,但是這一次我是第一次獨自一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去交一些天南海北的朋友,做一些平時不會去做的事。

其實這一年,在專業上我可能還沒有在企業中鍛煉半年來的收穫的多,我收穫更多的是一種心態上的成長與歷練。

我依然記得和約好的小夥伴在浦東機場即將踏上去英國的路程的那一天期待的心情,就好像幼兒園的小朋友去春遊的感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嚮往。

隨著現在歷練的增多與閱歷的豐富,我想我再也不可能會擁有這樣類似或者強烈的心情了。

在Master階段,更多的是要靠你自覺。

我們在圖書館會待上一整個白天,然後和室友回去做晚餐幹些自己的事情。我和室友都是1米8個頭的大直男,從完全不會做飯到已經駕輕就熟。

下圖是我們當時所住的學生宿舍。一般中國留學生在倫敦會選擇住學生宿舍,選擇homestay的學生極其之少。學生宿舍在倫敦基本在200磅—300磅/周左右,根據價位不同有各式各樣的選擇。

一般如果自己一個人居住會選擇En-suite系列。En-suite是指擁有自己的臥室,獨立衛浴,公用廚房。一般衛浴設施會在房間內隔出一小塊,面積並不大。公用廚房一般由一個flat內4-6人共同使用。這是英國宿舍最常見的一種房型。一般只允許一人入住。面積在13-15平米左右,比較方便,可以在自己的房間內洗漱。但是面積比較小,尤其是衛生間。

說到留學後朋友問題,我室友是和我一個大學的朋友,我們從本科就認識。

其實到了英國,基本上都是中國人玩在一起,外國人玩在一起。

我這個專業,由於是金融,中國人是比較多的。所以基本上很少和外國同學交流。

未來回到了國內,也是這幫朋友陪伴你一起工作、學習與生活。

這是春節大年夜的時候,無法回國陪家人過春節,我們一羣人一起做的一桌菜,晚上還都喝多了。除了沒有壓歲錢,估計這是最開心的一次年夜飯之一吧。

相信大家都聽說了,每年臨近聖誕節的時候,倫敦牛津街(相當於上海的南京西路、靜安寺地帶吧)上就會亮起一排又一排的天使,非常的漂亮。

那裡有穿著大衣,手端著咖啡的白領,有穿著各異的嬉皮少年,也有我們帶不走的青春。

倫敦牛津街

求職與工作

最後一部分,我再來談一下關於很多同學關心的英國找實習的事情。

很多人聽說在英國工作很難。確實是很難,因為英國企業需要幫國際員工交一定的工簽稅。

但是我們班也是有人留下來的,有在德勤做審計的,也有滙豐做China-return項目的,就是在倫敦做一年之後派回中國。

英國無論是實習還是全職,你一到英國就要進行準備了。

我來講一下券商的求職以及回國前後這段時間的準備。

首先我想希望你明白的一點是,英國的一年並不是你玩的一年。你可以去遊遍歐洲,你可以在香榭麗舍大街喫法餐,在布拉格廣場喝下午茶,也可以去瑞士滑雪,去北歐看極光,但請你對未來有充分的把握至少有充足的準備再去。

券商的核心崗位求職異常激烈,這個崗位是國內外很多很多讀金融的學生夢寐以求的崗位,通常這種崗位的實習即使招1人,小券商會有500份的投遞,大券商更有可能上千。

那麼你又是能靠什麼從這500到1000份簡歷中能夠脫穎而出,順利拿到面試資格呢?

國內的研究生拚命得你想都想不到。其實他們與我們的學習課程的時間都一樣,都只有一年的時間。那麼也就是說,他們的研二研三都是在外面實習。我們又知道券商的錄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暑期實習留用的。

在實習經歷上我們就已經喫了虧,而且國內的券商有很多都不太喜歡國外回來的留學生,這是事實。

因為第一,我們沒有很多的核心崗的實習經驗,需要從0開始教:

其次,國外的留學生有很多都是眼高手低,在投行這一塊實習,有很多都是事務性的工作,做底稿,包括入職的頭一兩年,可能都是在和項目底稿反饋意見等材料作鬥爭,很多留學生就不願意喫苦。

最後,我在國外就切身感受到,在國外的時候要深度接觸到國內的金融市場很困難,不瞭解資本市場現狀,導致很多券商更喜歡國內的研究生。

那麼這些困難,是不是就攔死了我們去券商的道路呢?

其實不然,但這更要求我們要從研究生階段一開始就對求職做好了準備。

我先說一下國內金融一級市場的大環境,投行方面雖說有很多利好的消息,但畢竟僧多粥少;資管去通道業務後,券商承受的壓力很大;債市雖說今年上半年市場不好,但是近期相對而言在回暖。

關於求職方面,實話說,碩士要找一份工作,並不難,但是要找一份在券商的核心崗位的工作,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就券商而言,以國泰君安證券校園招聘為例,他們家將能學校過簡歷關的英國學校分為三類:

第一類:LBS,牛津,劍橋,IC,LSE

第二類:UCL,KCL,華威,曼大,愛丁堡,布里斯托第三類:杜倫,格拉斯哥,南安普頓

所以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以券商核心崗位為職業目標的話,那麼以上這些學校會是你的最好選擇。

通常第一份券商的核心實習是最難找的,但是之後慢慢就會好很多很多。

券商的暑期招聘一般會在4月份集中開始,一直持續到六月底。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時間段大家還是在英國,能要求視頻面的就視頻面,不能的話也沒有辦法。

只用記住,券商的暑期留用機會比秋招入職的機會,大的很多。

我的建議有這麼幾點:

首先,在大學畢業與碩士銜接的這個階段,利用你申請到的碩士身份去申請實習。也就是說,即使你還沒有進行碩士階段的學習,但還是以碩士的身份申請,這個是一個時間上的擦邊球。如果運氣不錯,可以拿到一些券商的面試,甚至實習機會。

其次,通過你的校友資源,這點非常非常重要。就上海的金融圈來看,已經大多數被複旦交大以及上海財大的三所學校給佔據,這其中也是憑藉著強大的校友圈。其實,學長學姐也是非常樂意看到自己的校友能夠和自己共事的。說實話,這比你一份份的去投簡歷,一家一家的做網申的效果好上不止100倍。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在投行實習這一塊是怎麼樣的:

  • 投行業務基本分為三塊:承做、承銷、承攬、質控。
  • 而在國內的投行部門,主要分為基礎性工作和專業性工作。
  • 像在華英這邊的實習,在實習合同上就把你分為兩類:日常實習與考察實習。

如果是日常實習,那你的基礎性工作就會多一些,一般為部門的事務性工作,更偏向行政。在做事務性工作的時候,你也可以看看要你複印的材料的內容,要你覈准數字的由來。很多文件內容都是共通的,那麼當你在實習一到兩個月以後,讓你跟項目時,你更加能夠駕輕就熟,就省去指導老師的很多時間。

如果是考察實習,那麼你做的工作就會更加貼近實務一點,有些甚至是以留用為目的的。比如,需要跟著領導或者同事去做盡調工作,或者撰寫材料等。要求你做的工作其實都很簡單,一般也不會讓你特別的深入,無非就是打打下手,但多多少少,你已經接觸了投行業務了。有些同學可能會眼高手低,要求跟項目之類的,覺得有點大材小用,有點委屈。

有這種想法的,希望能改改,設想一下,如果你是公司的領導,去考慮讓你做什麼實習工作的時候,一開始不知道你的能力,會讓你碰核心的東西嗎?所以有什麼好挑三揀四的。

對於實習生的考察,並不是考察你的業務能力到底多強,而是你的態度和學習能力。等你一旦實習通過了,轉正了,自然慢慢會接觸到更深層的東西。每個人,不管你是北大光華的還是交大高金的,都是這麼熬過來的。

關於如何找實習的信息,相信以前分享的嘉賓已經提到過了。然後是應屆生論壇,最近我還發現交大的BBS飲水思源發布的各種實習信息也很多,實習機會每天都在發布,但是如何抓住,是要看自己的本事的。

所以我建議,如果你的意向是券商的核心崗位,那麼,6月就回國吧。你不是像大學裡面有很多時間可以揮霍了,國內的很多研究生摩拳擦掌準備各種材料的時候,同為應屆生的你,是否也同樣能夠抓住機會?

關於上述這部分實習與工作我在之前的文章《【留學分享】英國一年制碩士太水?找不到工作?KCL學長為你帶來申請與求職最強幹貨!》也有提及,大家如果對申請感興趣的話,也可以查看這篇文章,會對你有所幫助。

【留學分享】英國一年制碩士太水?找不到工作?KCL學長為你帶來申請與求職最強幹貨!?

zhuanlan.zhihu.com圖標zhuanlan.zhihu.com?

zhuanlan.zhihu.com圖標

King』s Strand Campus 在倫敦市中心,旁邊就是倫敦時尚周的舉辦地,周圍也是高校林立,如LSE, LBS, IC

導師背景

碩士畢業於世界排名33的KCL Banking Finance,本科畢業於985高校湖南大學金融學。畢業後曾就職於券商投行部,目前就職於某國資平臺投資機構,擁有CPA、CFA等證書。從大二開始研究著手準備如何英國、香港的offer,包括不限於雅思、GMAT、學校專業、倫敦學習生活、簽證等內容的指導。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